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6:1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增压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


背景技术:

2.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传统的层叠式中冷器散热片之间无内翅片或者做了凸点替代内翅片,无内翅片的层叠式中冷器扰流效果差,强度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容易泄露;散热片带凸点的层叠式中冷器虽然增强一定的强度和扰流效果,但往往是椭圆行的凸点旋转一定角度平行排列,气流流过时阻力小,扰流效果不理想,同时凸点会引向气流往凸点倾斜方向运动,长此已久就会对此方向造成冲击和磨损,从而导致中冷损坏泄漏,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传统的层叠式中冷器散热片之间无内翅片或者做了凸点替代内翅片,无内翅片的层叠式中冷器扰流效果差,强度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容易泄露;散热片带凸点的层叠式中冷器虽然增强一定的强度和扰流效果,但往往是椭圆行的凸点旋转一定角度平行排列,气流流过时阻力小,扰流效果不理想,同时凸点会引向气流往凸点倾斜方向运动,长此已久就会对此方向造成冲击和磨损,从而导致中冷损坏泄漏,使用寿命降低。。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包括进气装置、散热装置,所述进气装置采用气腔同侧放置,内部流道采用u型结构,内部设置加强筋替代中冷器流道中的内翅片,降低生产成本和整体重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散热装置中的加强筋结构增大了气流在流道的流通路程,高效扰流,提高了中冷器的散热效率。
6.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包括铝合金板体、进气腔、出气腔、焊板、u型流道、隔板,所述进气装置固定设置在发动机进气口前部,所述铝合金板体固定设置在最外层,采用铝合金的优点是重量轻,强度和刚度都较为合适,所述进气腔设置在铝合金板体的正面并延伸至铝合金板体的内部,所述进气腔与铝合金板体固定连接,所述出气腔设置在进气腔的底部,所述出气腔与进气腔固定连接,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同侧同向固定,方便尽心管道连接,所述焊板设置在铝合金板体的侧面,所述焊板与铝合金板体焊接连接,所述焊板可以进一步增强铝合金板体的强度,有效的降低了层叠式中冷的焊接部位因为高压气流冲击而泄漏,从而提高了层叠式中冷器的使用寿命,所述u型流道设置在铝合金板体的内部,所述u型流道与铝合金板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铝合金板体的内部,所述隔板与铝合金板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将铝合金板体内部空间,分隔成u型流道,提高了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强
了散热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s型加强筋、分流加强筋,所述s型加强筋在u型流道内部均匀布设,平行排列、方向向下,所述s型加强筋与u型流道固定连接,气流在所述u型流道中流动时,会被所述s型加强筋改变流向,充分扰流,增大了气流在流道中的流程,提高换热效率,气流沿着所述s型加强筋倾斜方向流动到尾部时,会被所述s型加强筋翘曲部分阻挡,起到缓冲、改变流向的作用,所述分流加强筋设置在u型流道的u型底部,所述分流加强筋与u型流道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加强筋可以对底部的气流进行引流防止其冲击铝合金板体导致泄漏。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装置改进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加强筋,替代了中冷器流道中的内翅片,使生产过程变得简单,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装置中的s型加强筋增大了气流在流道的流通路程,高效扰流,提高了中冷器的散热效率,同时s型加强筋还起到缓冲气流,改变流向,防止气流直接冲击换热片流道边缘的焊接部位,提高了层叠式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1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8.1、进气装置;101、铝合金板体;102、进气腔;103、出气腔;104、焊板;105、u型流道;106、隔板;2、散热装置;201、s型加强筋;202、分流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包括进气装置1、散热装置2,进气装置1采用气腔同侧放置,内部流道采用u型结构,内部设置加强筋替代中冷器流道中的内翅片,降低生产成本和整体重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散热装置2中的加强筋结构增大了气流在流道的流通路程,高效扰流,提高了中冷器的散热效率。
21.进气装置1包括铝合金板体101、进气腔102、出气腔103、焊板104、u型流道105、隔板106,进气装置1固定设置在发动机进气口前部,铝合金板体101固定设置在最外层,采用铝合金的优点是重量轻,强度和刚度都较为合适,进气腔102设置在铝合金板体101的正面并延伸至铝合金板体101的内部,进气腔102与铝合金板体101固定连接,出气腔103设置在进气腔102的底部,出气腔103与进气腔102固定连接,进气腔102与出气腔103同侧同向固定,方便尽心管道连接,焊板104设置在铝合金板体101的侧面,焊板104与铝合金板体101焊接连接,焊板104可以进一步增强铝合金板体101的强度,有效的降低了层叠式中冷的焊接部位因为高压气流冲击而泄漏,从而提高了层叠式中冷器的使用寿命,u型流道105设置在铝合金板体101的内部,u型流道105与铝合金板体101固定连接,隔板106设置在铝合金板体101的内部,隔板106与铝合金板体101固定连接,隔板106将铝合金板体101内部空间,分隔成u型流道105,提高了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强了散热效果,通过设置进气装置1中的铝合金板体101、进气腔102、出气腔103、焊板104、u型流道105、隔板106改进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加强筋,替代了中冷器流道中的内翅片,使生产过程变得简单,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
22.散热装置2包括s型加强筋201、分流加强筋202,s型加强筋201在u型流道105内部均匀布设,平行排列、方向向下,s型加强筋201与u型流道105固定连接,气流在u型流道105中流动时,会被s型加强筋201改变流向,充分扰流,增大了气流在流道中的流程,提高换热效率,气流沿着s型加强筋201倾斜方向流动到尾部时,会被s型加强筋201翘曲部分阻挡,起到缓冲、改变流向的作用,分流加强筋202设置在u型流道105的u型底部,分流加强筋202与u型流道105固定连接,分流加强筋202可以对底部的气流进行引流防止其冲击铝合金板体101导致泄漏,通过设置散热装置2中的s型加强筋201、分流加强筋202增大了气流在流道的流通路程,高效扰流,提高了中冷器的散热效率,同时s型加强筋还起到缓冲气流,改变流向,防止气流直接冲击换热片流道边缘的焊接部位,提高了层叠式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23.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使用人员通过进气装置1中的铝合金板体101、进气腔102、出气腔103、焊板104、u型流道105、隔板106改进了一种新型的高效扰流的层叠式全铝中冷器散热板,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加强筋,替代了中冷器流道中的内翅片,使生产过程变得简单,减轻了中冷器的重量,通过散热装置2中的s型加强筋201、分流加强筋202增大了气流在流道的流通路程,高效扰流,提高了中冷器的散热效率,同时s型加强筋还起到缓冲气流,改变流向,防止气流直接冲击换热片流道边缘的焊接部位,提高了层叠式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2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5.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