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保证稳定性的电力工程用配电柜施工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8:1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柜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保证稳定性的电力工程用配电柜施工安放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柜是电力工程中常用的电气设备。目前,在配电柜的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依靠一定的安放装置来配合实现对配电柜的承载、转运和放置到位等操作。但现有常规的安放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配电柜的固定不够稳定可靠,在转运过程中配电柜的晃动较为严重,致使其内部元器件受损,不利于配电柜的后续使用,且装卸配电柜时的操作也极为不便,费时费力,使用不够便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稳定性的电力工程用配电柜施工安放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保证稳定性的电力工程用配电柜施工安放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顶部设有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对应的减震底座顶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支腿底端插接在对应插槽中,所述支腿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支腿外侧对应的减震底座顶面上均水平架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朝向对应支腿上的通孔并可贯穿对应通孔;所述减震底座顶面的前后两侧上均水平架设有第一油缸,两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所述减震底座顶面的左侧上设有倒l形板,所述倒l形板的水平部分位于配电柜本体的上方且其上竖向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尾端均固定连接有磁流变夹板,所述磁流变夹板均可抵压在配电柜本体上;所述配电柜本体的下方设有一方框形机架,所述机架四角对应的减震底座上均设有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分布有若干转动辊,所述转动辊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与机架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磁流变夹板包括与对应的第一油缸或第二油缸固定连接的基板,所述基板的周侧嵌设有电磁线圈,所述基板远离对应第一油缸或第二油缸的一侧上嵌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基板的周侧以及其远离对应第一油缸或第二油缸的一侧包裹有磁流变弹性体,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尾端伸入对应磁流变弹性体中,所述倒l形板的竖直部分的外侧设有控制器,所述电磁线圈和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由泡沫铝材料制成。
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竖向设于减震底座底部的前后两侧中部的第四油缸以及左右两侧中部的第五油缸,所述第四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定向轮,所述第五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万向轮。
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向设于减震底座底部四角处的第六油缸,所述第六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支撑板。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滑垫。
10.优选的,所述倒l形支板的水平部分上架设有倒v形防护盖。
11.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的左侧上竖向架设有第七油缸,所述第七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推动把手。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可先通过固定机构将减震底座固定住,以便于对配电柜本体的装载。装载时,先运行第三油缸,使其活塞杆伸长,推动机架上移至合适高度,以使配电柜本体放置在其上时配电柜本体的支腿可悬空。接着,从右侧将配电柜本体抬放到机架的转动辊上,而配电柜本体的支腿则位于机架的前后两侧并悬空。此时,通过机架上的多个可转动的转动辊的设置配合,可灵活快捷地调整配电柜本体的水平位置,更加省时省力,能快速将配电柜本体调整装载到位,使其支腿与对应的插槽对准。然后,再次运行第三油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复位,即可带动机架和机架上的配电柜本体整体下移,直至配电柜本体上的支腿插接到位在对应的插槽中,实现对配电柜本体的初步固定。之后,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继续收缩,带动机架继续下移,直至转动辊与配电柜本体分离,避免转运时转动辊对配电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此时,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可与对应支腿上的通孔相对应,运行各电动推杆,使其自由端伸长直至贯穿对应通孔,即可利用电动推杆实现对配电柜本体的支腿的进一步有效卡接固定。然后,运行两第一油缸和一第二油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相应磁流变夹板朝向配电柜本体移动,直至磁流变夹板抵压到配电柜本体上,从前后两侧以及顶部实现对配电柜本体的进一步有效压紧限位,即可完成对整个配电柜本体的装载和有效限位固定;
13.之后,通过移动机构推动整个减震底座移动行走,即可配合实现对配电柜本体的转运。过程中,通过支腿与插槽的插接、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对应支腿上的通孔的插接以及三组磁流变夹板从前后和顶部对配电柜本体的压紧限位的设置配合,即可实现对配电柜本体的多重限位固定,能大大增强对配电柜本体固定的稳定可靠性,有效避免配电柜本体的晃动、倾斜和移位等问题,减轻对配电柜本体内部元器件的损伤,更能提高对配电柜本体的转运质量和转运安全性,更有利于配电柜本体的后续使用;
14.转运到位后,可再次通过固定机构将减震底座固定住,不影响对配电柜的卸载操作。卸载配电柜时,先运行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相应磁流变夹板远离配电柜本体,从而解除对配电柜本体的压紧限位。然后,运行电动推杆,使其自由端收缩直至从对应通孔中退出,即可解除对相应支腿的卡接限位。接着,再次运行第三油缸,使其活塞杆伸长,推动机架上移,直至转动辊抵触到配电柜本体的底部。之后,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继续伸长,即可通过机架将整个配电柜本体顶起,直至支腿上移出插槽并悬空在减震底座顶面的上方。此时,即可再次通过多组转动辊的设置配合,轻松快速地从机架上将配电柜本体滑移卸载到安装位置上,完成对配电柜本体的卸载操作,即对配电柜本体的装卸操作更加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使装置整体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磁流变夹板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为减震底座,2为配电柜本体,3为支腿,4为插槽,5为通孔,6为电动推杆,7为第一油缸,8为倒l形板,9为第二油缸,10为磁流变夹板,11为机架,12为第三油缸,13为转动辊,14为控制器,15为第四油缸,16为第五油缸,17为定向轮,18为万向轮,19为第六油缸,20为支撑板,21为橡胶防滑垫,22为倒v形防护盖,23为第七油缸,24为推动把手;其中,1001为基板,1002为电磁线圈,1003为压力传感器,1004为磁流变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可保证稳定性的电力工程用配电柜施工安放装置,包括减震底座1,减震底座1的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顶部设有配电柜本体2。配电柜本体2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支腿3,支腿3对应的减震底座1的顶面上开设有插槽4,支腿3的底端插接在对应插槽4中。支腿3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通孔5,支腿3外侧对应的减震底座1的顶面上均水平架设有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的自由端朝向对应支腿3上的通孔5并可贯穿对应通孔5。减震底座1顶面的前后两侧上均水平架设有第一油缸7,两第一油缸7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减震底座1顶面的左侧上设有倒l形板8,倒l形板8的水平部分位于配电柜本体2的上方且其上竖向设有第二油缸9,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朝下设置。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尾端均固定连接有磁流变夹板10,磁流变夹板10均可抵压在配电柜本体2上。配电柜本体2的下方设有一方框形机架11,机架11的四角对应的减震底座1上均设有第三油缸12,第三油缸12的活塞杆朝上并与机架11固定连接。机架11上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分布有若干转动辊13,转动辊13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与机架11转动连接;
22.使用时,可先通过固定机构将减震底座1固定住,以便于对配电柜本体2的装载。装载时,先运行第三油缸12,使其活塞杆伸长,推动机架11上移至合适高度,以使配电柜本体2放置在其上时配电柜本体2的支腿3可悬空。接着,从右侧将配电柜本体2抬放到机架11的转动辊上,而配电柜本体2的支腿3则位于机架11的前后两侧并悬空。此时,通过机架11上的多个可转动的转动辊13的设置配合,可灵活快捷地调整配电柜本体2的水平位置,更加省时省力,能快速将配电柜本体2调整装载到位,使其支腿3与对应的插槽4对准。然后,再次运行第三油缸12,使其活塞杆收缩复位,即可带动机架11和机架11上的配电柜本体2整体下移,直至配电柜本体2上的支腿3插接到位在对应的插槽4中,实现对配电柜本体2的初步固定。之后,第三油缸12的活塞杆继续收缩,带动机架11继续下移,直至转动辊13与配电柜本体2分离,避免转运时转动辊13对配电柜本体2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此时,电动推杆6的自由端可与对应支腿3上的通孔5相对应,运行各电动推杆6,使其自由端伸长直至贯穿对应通孔5,即可利用电动推杆6实现对配电柜本体2的支腿3的进一步有效卡接固定。然后,运行两第一油缸7和一第二油缸9,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相应磁流变夹板10朝向配电柜本体2移动,直至磁流变夹板10抵压到配电柜本体2上,从前后两侧以及顶部实现对配电柜本体2的进一步有效压紧限位,即可完成对整个配电柜本体2的装载和有效限位固定;
23.之后,通过移动机构推动整个减震底座1移动行走,即可配合实现对配电柜本体2
的转运。过程中,通过支腿3与插槽4的插接、电动推杆6的自由端与对应支腿3上的通孔5的插接以及三组磁流变夹板10从前后和顶部对配电柜本体2的压紧限位的设置配合,即可实现对配电柜本体2的多重限位固定,能大大增强对配电柜本体2固定的稳定可靠性,有效避免配电柜本体2的晃动、倾斜和移位等问题,减轻对配电柜本体2内部元器件的损伤,更能提高对配电柜本体2的转运质量和转运安全性,更有利于配电柜本体2的后续使用;
24.转运到位后,可再次通过固定机构将减震底座1固定住,不影响对配电柜的卸载操作。卸载配电柜时,先运行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相应磁流变夹板20远离配电柜本体2,从而解除对配电柜本体2的压紧限位。然后,运行电动推杆6,使其自由端收缩直至从对应通孔5中退出,即可解除对相应支腿3的卡接限位。接着,再次运行第三油缸12,使其活塞杆伸长,推动机架11上移,直至转动辊13抵触到配电柜本体1的底部。之后,第三油缸12的活塞杆继续伸长,即可通过机架11将整个配电柜本体2顶起,直至支腿3上移出插槽4并悬空在减震底座1顶面的上方。此时,即可再次通过多组转动辊13的设置配合,轻松快速地从机架11上将配电柜本体2滑移卸载到安装位置上,从而完成卸载操作,即对配电柜本体2的装卸操作更加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使装置整体更加实用。
25.在本实施例中,磁流变夹板10包括与对应的第一油缸7或第二油缸9固定连接的基板1001,基板1001的周侧嵌设有电磁线圈1002,基板1001远离对应第一油缸7或第二油缸9的一侧上嵌设有压力传感器1003,基板1001的周侧以及其远离对应第一油缸7或第二油缸9的一侧包裹有磁流变弹性体1004,压力传感器1003的尾端伸入对应磁流变弹性体1004中。倒l形板8的竖直部分的外侧设有控制器14,电磁线圈1002和压力传感器1003均与控制器14电连接。在利用磁流变夹板10对配电柜本体2进行限位固定时,初始状态下,电磁线圈1002不通电,磁流变弹性体1004为屈服前状态,抗剪切屈服应力较小,容易发生形变。随着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的伸长,当相应磁流变夹板10的磁流变弹性体1004接触到配电柜本体2时,能减小接触产生的冲击,保证平稳。然后,在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的继续伸长作用下,对应磁流变夹板10的磁流变弹性体1004可继续抵压到配电柜本体2上,此时磁流变弹性体1004受压产生形变,从而可完美嵌套包裹在配电柜本体2上。同时,压力传感器1003受压并给予控制器14电信号,使得控制器14可通过压力传感器1003判断出磁流变弹性体1004已与配电柜本体2抵压形变,从而自动控制接通电磁线圈1002的电路,电磁线圈1002通电产生磁场,磁流变弹性体1004在磁场环境下可产生较大的剪切屈服应力,使自身的形状固化而不再变化,进而可完美适配配电柜的表面,配合相应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施加的压力,便能从前后以及顶部三个方向将配电柜本体2稳固夹持和限位固定住,固定得更加稳定牢靠,不影响后续转运操作,更能保证转运质量和转运安全性。此外,在转运到位卸载配电柜本体2时,通过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的收缩,便可带动相应磁流变夹板10松开对配电柜本体2的夹持和抵压,过程中,压力传感器1003失去压力再次给予控制器14电信号,使得控制器14可自动控制断开电磁线圈1002的电路,进而使得磁流变弹性体1004在失去磁场作用后恢复原状,从而不影响其后续的使用,可在提高对配电柜本体2的限位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控制器14采用现有常规的plc控制器即可。磁流变弹性体1004为现有技术,是将微米尺度的铁磁性颗粒掺入到高分子聚合物中,既可在正常环境下形变、复原,又能在磁场环境下固化,从而基体内的颗粒具有链或柱状结构,这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可随外加磁场强度而变化,因此有望在变刚度器件等方面
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普通磁流变液相比,磁流变弹性体不但具有可控性、可逆性、响应迅速等高技术特征,还具有稳定性好等独特的优点。
26.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底座1由泡沫铝材料制成,泡沫铝为现有材料,具有高比钢度、高阻尼减震及冲击能量吸收率以及防腐耐热等优良性能,将其作为减震底座1,可大大增强对整个装置的缓冲减震防护效果,更能提高装置在装卸和转运配电柜本体2时的稳定性,保证其工作质量,更有利于配电柜本体2的后续使用。
27.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包括竖向设于减震底座1底部的前后两侧中部的第四油缸15以及左右两侧中部的第五油缸16,第四油缸15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定向轮17,第五油缸16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万向轮18。固定机构包括竖向设于减震底座1底部四角处的第六油缸19,第六油缸19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支撑板20。在装、卸配电柜本体2而需要减震底座1固定不动时,只需使第六油缸19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将支撑板20置于地面上,而第四油缸15和第五油缸16的活塞杆则处于收缩状态,将定向轮17和万向轮18悬空,即可通过支撑板20与对应第六油缸19的设置配合对整个装置进行可靠支撑固定,使装置不会随意移动,不影响对配电柜本体2的装卸操作,更有利于保证装卸效率和质量。转运配电柜本体2时,只需先运行第四油缸15和第五油缸16,使其活塞杆伸长,将定向轮17和万向轮18置于地面上,再运行第六油缸19,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支撑板20上移悬空,即可利用定向轮17和万向轮18来控制整个装置灵活行走移动和转运,且在转运过程中,通过定向轮17和万向轮18的数量和位置分布,还能够使整个装置在原地进行360度旋转,可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换向操作,更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装置进行快速移动转运,使用更加灵活便捷、省时省力,可大大提高整个装置的实用性和人性化,从而更能快速且无损地将配电柜本体2转运到安放位置上,不影响配电柜本体2的后续使用。
2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滑垫21,可进一步有效增强整个装置固定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装置在装、卸料配电柜本体2固定得更加稳固牢靠,保证装、卸配电柜本体2的操作顺利稳定进行。
29.在本实施例中,倒l形支板8的水平部分上架设有倒v形防护盖22,可起到一定的遮挡防护效果,减轻转运过程中外部的恶劣天气等因素对配电柜本体2的侵蚀损伤,更有利于增强对配电柜本体2的防护,不影响其后续正常使用和工作。
30.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底座1的左侧上竖向架设有第七油缸23,第七油缸23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推动把手24,使得在使用时,可利用推动把手24来推动整个装置进行行走移动和转向,能进一步简化操作,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且可通过第七油缸23的活塞杆的伸缩来灵活调节推动把手24的高度,使其更加人性化,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操纵需求,能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使装置更加实用。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