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枢转杆设备和用于操纵入口控制设备的闭锁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0:2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入口控制设备、特别是门和/或翻盖的闭锁装置、特别是闩锁和/或杆锁的枢转杆设备,具有用于固定枢转杆设备的壳体,特别是固定在入口控制设备上,和用于操纵闭锁装置的枢转杆,其中,枢转杆相对于壳体能够在止动位置和用于操纵闭锁装置的操纵位置之间调节,其中,枢转杆在操纵位置中能绕操纵轴线相对于壳体枢转,其中,设置有用于防止枢转杆从止动位置未经授权地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锁定机构,并且其中,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能在用于形状配合地阻止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锁定位置和用于释放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向操纵位置的调节的解锁位置之间调节。
2.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入口控制设备、特别是门和/或翻盖的闭锁装置、特别是闩锁和/或杆锁的系统,其具有枢转杆设备和对应的钥匙单元。


背景技术:

3.入口控制设备,例如门或翻盖以不同的设计方案已知,利用所述入口控制设备能够封闭和释放入口。在此,入口控制设备与其设计方案无关地通常具有闭锁装置。这防止了所述入口控制设备无意地从封闭相应入口的位置到达释放入口的位置和/或被未经授权的人相应地调节。
4.作为闭锁装置例如公知有闩锁。其通常具有闩,该闩可以在用于形状配合地阻止打开入口控制设备的位置和用于允许打开入口控制设备的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在此,闩的调节通过闩的枢转或转动来进行的闩锁通常也被称为旋转闩锁。除了闩锁之外,杆锁也已知为闭锁装置,其与闩锁不同地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杆元件。在此,至少一个杆元件使得能够在两个或更多个(尤其是对置的)点上固定入口控制设备。这可以提高防止未经许可地打开入口控制设备的安全性。
5.与闭锁装置的构型无关,为了操纵闭锁装置通常使用枢转杆设备。枢转杆设备大多包括壳体,借助于该壳体可以将枢转杆设备固定在入口控制设备上。除了壳体之外,枢转杆设备根据其名称通常包括枢转杆。其用于闭锁装置的实际操纵并且为此在操纵位置中可绕操纵轴线枢转。此外,枢转杆通常能够从操纵位置调节到止动位置中并且能够向回调节,其中,枢转杆能够固定在止动位置中,使得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够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并且因此打开入口控制设备。枢转杆的一个优点在于,枢转杆在锁止位置中扁平地并且节省空间地贴靠在壳体上或壳体中。
6.为了将枢转杆固定在止动位置,枢转杆设备通常包括例如圆柱锁形式的锁定机构。与具体的设计方案无关,锁定机构通常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其可借助于例如以带齿钥匙形式的对应的钥匙单元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调整。在此,锁定位置用于形状配合地锁止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到操纵位置的调节,并且解锁位置用于释放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到操纵位置的调节。
7.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枢转杆设备的缺点是,它们容易被破坏。这尤其适用于锁定机
构。因此,例如在圆柱锁中通常出现的是,其例如通过加入快速粘合剂而粘接并且因此失效。这种情况以及锁定机构的损坏往往需要更换整个枢转杆设备的事实导致枢转杆设备以及与其一起的钥匙单元必须频繁地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设计和改进开头所述的和之前详细描述的枢转杆设备以及开头所述的和之前详细描述的系统,使得更好地保护枢转杆设备和系统免受损坏和污染,并且因此很少需要更换。
9.该目的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枢转杆设备中由此实现,即锁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磁体,用于通过锁定磁体和对应的钥匙单元的至少一个解锁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中。
10.根据本发明的枢转杆设备构造成用于操纵例如门和/或翻盖形式的入口控制设备的闭锁装置。枢转杆设备可以构成为用于将闭锁装置从用于形状配合地阻止入口控制设备打开的位置调节到用于允许入口控制设备打开的位置,并且调节返回。与此无关地,闭锁装置尤其可以涉及闩锁和/或杆锁。
11.为了固定枢转杆设备,所述枢转杆设备具有壳体。壳体尤其设置用于将枢转杆设备固定在入口控制设备上。然而,例如也可以考虑的是,枢转杆设备借助于壳体固定在框架、例如柜子上,入口控制设备保持在所述框架上。与此无关地,为了简单起见,壳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紧固元件,例如螺纹形式的紧固元件,用于固定枢转杆设备。
12.此外,枢转杆设备具有枢转杆,闭锁装置可通过该枢转杆被操纵。在此,所述枢转杆可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并且可返回调节。在用于操纵闭锁装置的操纵位置,所述枢转杆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绕操纵轴线枢转。通过在操纵位置中围绕操纵轴线枢转枢转杆,因此可以操纵闭锁装置。在此,枢转杆在操纵位置中的枢转和枢转杆在止动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的调节原则上可以在彼此至少基本上平行的方向上进行。然而优选的是,枢转杆在操纵位置中的枢转和枢转杆在止动位置和操纵位置之间的调节能够沿彼此至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进行。
13.与此无关地,可以适宜的是,在止动位置中形状配合地阻止枢转杆相对于壳体绕操纵轴线枢转,确切地说尤其是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如果枢转杆位于止动位置中,闭锁装置借助枢转杆设备的操纵因此尤其是不可能的。
14.在简单的结构方面可以规定,操纵轴线布置为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壳体用于贴靠在入口控制设备上的贴靠面。与此无关地,为了简单起见也可以规定,通过枢转杆的枢转,尤其是围绕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操纵轴线的轴线的枢转,可以实现枢转杆从操纵位置到止动位置和/或返回的调节。
15.除了壳体和枢转杆之外,枢转杆设备还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被构造用于防止枢转杆被未经授权地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因此,根据需要可以确保只有具有相应钥匙单元的被授权人员才能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与此无关地,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此,锁定元件能够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并返回,锁定位置用于形状配合地锁止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向操纵位置的调节,解锁位置用于释放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向操纵位置的调节。锁定元件能够因此在锁定位置中形状配合地阻止、并且在解
锁位置中释放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到操纵位置中的调整。
16.根据本发明,锁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磁体。在此,该锁定磁体被构造用于通过在锁定磁体和对应的钥匙单元的至少一个解锁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中。因此,锁定磁体使得能够通过磁力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这具有的优点是,锁定机构在枢转杆的止动位置中不必可从外部接近,以便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中。取而代之,锁定机构可以这样设计,使得该锁定机构在枢转杆的止动位置中从外部不能接近。以这种方式,锁定机构能够更好地受到保护以防止由外部由于故意破坏而受到损坏,并且因此延长了枢转杆设备的使用寿命。
17.为了简化,至少一个锁定磁体尤其是永磁体。在此,永磁体尤其理解为如下磁体,该磁体在较长的时间段上具有保持不变的磁场,而不必如在电磁体中那样使用电压。
18.按照枢转杆设备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两个锁定元件。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防止未经允许地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安全性。当锁定机构包括至少四个、优选至少六个、特别是至少八个锁定元件时,这更加适用。与锁定元件的数量无关地,适宜的是,锁定元件分别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是可调的。作为替代或补充,如果锁定元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锁定磁体,则可以在锁定机构简单运行方式方面有利。
19.在多个锁定元件的情况下,在防止对枢转杆未授权的调节的安全性方面可额外适宜的是,不同锁定元件的至少两个锁定磁体的极性不同,具体为相对于相应锁定元件的解锁方向。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编码,从而未经授权的人员难以将所有锁定元件调节到相应的解锁位置中。与此相关,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锁定磁体的极性不同。与此无关地,锁定元件的解锁方向尤其是理解为这样的方向,在该方向上,锁定元件可以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中。
20.替代地或附加地,在多个锁定元件的情况下可以规定,至少两个锁定元件设置在枢转杆的纵轴线和/或壳体的纵轴线的对置的侧上。因此,枢转杆在止动位置中在其纵轴线的对置侧上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壳体上。这可以提高防止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暴力地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安全性。当至少两个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尤其至少三个锁定元件的锁定元件组设置在枢转杆的纵轴线和/或壳体的纵轴线的对置的侧上时,这更加适用。
21.与锁紧元件是否设置在枢转杆和/或壳体的纵轴线的不同侧无关地,可以规定,至少两个锁定元件沿着枢转杆的纵轴线和/或壳体的纵轴线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是,所述枢转杆可以在止动位置中沿着其纵轴线在不同的点上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壳体上。因此,同样可以提高防止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暴力地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安全性。这尤其适用于,锁定元件组的至少两个锁定元件沿着枢转杆的纵轴线和/或壳体的纵轴线彼此间隔地布置。与此无关地,为简单起见,相邻的锁定元件沿着枢转杆和/或壳体的纵轴线的间距是一样大的。
22.关于锁定机构的简单功能和结构设计,可以适宜的是,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和返回的调节可以通过推移来实现。在此,该推移可以特别简单地沿着锁定元件的纵轴线进行。备选地或附加地,在枢转杆设备的紧凑的且尤其是扁平的结构方式方面也可有利的是,该推移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壳体的用于贴靠到入口控制设备上的贴靠面进行。
23.作为替代或补充,对于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和锁定机构的简单结构设计可适宜的
是,至少一个锁定元件由至少一个锁定磁体构成。因此,锁定磁体尤其不仅是锁定元件的一部分,而是锁定元件构造为锁定磁体。与此无关地,在相同的背景下可有利的是,至少一个锁定元件销状地构成。
24.按照枢转杆设备的另一种设计方案规定,在枢转杆的止动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和/或解锁位置中这样容纳在壳体和/或枢转杆中,使得锁定元件从外部不能接近。当枢转杆位于止动位置时,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因此可能从外部不可接近,并且特别地,不管锁定元件是位于锁定位置还是解锁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锁定机构从外部受损的安全性。可选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和/或解锁位置以如下方式容纳在壳体和/或枢转杆中,即,当枢转杆处于止动位置时,从外面不能看到锁定元件。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防止未经允许地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中的安全性。那么特别是从外部不能看到,锁定元件设置在何处,以及要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至解锁位置具体必须如何相对于枢转杆设备定位磁体。与此无关地适宜的是,在枢转杆的止动位置中,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部分地容纳在壳体中并且部分地容纳在枢转杆中和/或在解锁位置中容纳在壳体或枢转杆中。
25.枢转杆设备的另一设计方案提出,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解锁位置中容纳在解锁容纳部中,更确切地说尤其与枢转杆的位置无关。因此,当锁定元件处于解锁位置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防止锁定元件的损坏。在此,解锁容纳部可以有利地是壳体的一部分。然而,在锁定机构的简单工作方式方面,特别有利的是解锁容纳部是枢转杆的一部分。与锁定元件是否在解锁位置被容纳在解锁容纳部中无关,当枢转杆处于止动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可以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锁定容纳部中。因此,能够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形状配合地锁止枢转杆从止动位置到操纵位置中的调节。在此,锁定容纳部可以是枢转杆的一部分。然而优选的是,锁定容纳部通过壳体形成。这可以在锁定机构的简单工作方式方面有利。与此无关地,在枢转杆设备的简单的结构设计以及高稳定性方面可有利的是,解锁容纳部和/或锁定容纳部不仅是壳体或枢转杆的一部分,而且通过壳体和/或枢转杆形成。
26.为了避免在将枢转杆从操纵位置调节到止动位置时至少一个锁定元件无意地保持在解锁位置中,锁定机构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于是,至少一个固定元件能够构成为用于在将枢转杆调节到止动位置中时自动地将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调节到锁定位置中。于是,当枢转杆被调节到止动位置中时,锁定元件能够通过固定元件自动地从解锁位置调节到锁定位置中。因此,可以提高防止未经允许地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安全性。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以构造用于,当枢转杆位于止动位置时,将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保持在锁定位置。这也能够有助于提高防止未经允许地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的安全性。与此无关地,在多个锁定元件的情况下,则可以为了简单起见而规定,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对应于多个锁定元件。因此,不必为每个锁定元件设置单独的固定元件。
27.针对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有利的是,其固定在枢转杆上。然而,针对锁定机构的简单工作方式尤其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固定在壳体上。可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尤其至少基本上容纳在壳体或枢转杆中。因此可以确保,固定元件从外部不能接近,这可以提高防止由于故意破坏和未经授权地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
到解锁位置中而损坏锁定机构的安全性。
28.与此无关地,也可以规定,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由铁磁材料构成。于是,在将枢转杆调节到止动位置时,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能够通过至少一个锁定磁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自动地从解锁位置调节到锁定位置。因此,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中的自动调节能够通过锁定磁体和固定元件之间的磁性的相互作用实现。以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特别简单的结构设计,而且也实现了锁定机构的可靠的功能性。出于同样的原因,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有利的是,在枢转杆的止动位置,至少一个锁定元件通过至少一个锁定磁体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而被保持在锁定位置。原则上,锁定元件的自动调节和/或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的保持至少部分地通过锁定磁体和固定元件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来进行。然而,出于上述原因,特别优选的是,至少基本上通过在锁定磁体和固定元件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来进行锁定元件的自动调节和/或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中的保持。
29.在此,铁磁材料尤其理解为被外部磁场吸引的材料。因此,固定元件原则上也可以构造为永磁体。然而,考虑到锁定机构的简单且可靠的功能性,优选的是,固定元件本身不产生磁场。
30.与是否设置有固定元件无关,锁定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元件。于是,至少一个约束元件可以设计成防止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意外调节到锁定位置,特别是当枢转杆处于操纵位置时。以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枢转杆设备的简单且可靠的功能方式。如果至少一个约束元件至少部分地覆盖至少一个解锁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开口,则实现了约束元件的结构上简单的实施例,其中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解锁位置中被容纳在所述解锁容纳部中。与此无关地,在多个锁定元件的情况下可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元件对应于至少两个锁定元件。于是,不必为每个锁定元件设置单独的约束元件,这能够对枢转杆设备的制造成本产生积极的影响。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当至少一个约束元件防丢地固定在壳体和/或枢转杆上时,也可以有助于枢转杆设备的简单操作。
31.关于约束元件,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约束元件可以在约束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调节。那么,处于约束位置的约束元件可以防止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意外调节到锁定位置,并且在释放位置,释放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调节。因此可以实现,当枢转杆位于止动位置时,约束元件不妨碍锁定元件的调节。在此,鉴于简单的结构可适宜的是,至少一个约束元件在约束位置中至少部分地覆盖至少一个解锁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在释放位置中至少基本上释放至少一个解锁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开口。
32.可选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在将枢转杆从操纵位置调节到止动位置时,至少一个约束元件能够自动地从约束位置调节到释放位置。这具有的优点是,约束元件在枢转杆调节时自动地到达释放位置并且不必单独地、例如通过使用者调节到释放位置中。因此,不仅可以确保可靠的功能方式,而且还可以使枢转杆设备的操纵变得容易。在相同的背景下,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提出,至少一个约束元件在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时能够自动地从释放位置调节到约束位置。因此,可以可靠地避免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意外移动到锁定位置。
33.如果至少一个调节元件被设置用于在将枢转杆从操纵位置调节到止动位置时形
状配合地将至少一个约束元件从约束位置调节到释放位置,则至少一个约束元件的自动调节可以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实现。替代地或附加地,出于相同的原因可以有利的是,至少一个调节元件设置用于在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时,形状配合地将至少一个约束元件从释放位置调节到约束位置中。
34.在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元件的结构简单且同时有利的设计方案方面,可以适宜的是,该约束元件构造为绳索。因此,可以以简单且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约束元件,特别地,多个锁定元件可以通过该约束元件同时固定以防止从相应的解锁位置意外调节到相应的锁定位置。与此无关地,在约束元件的耐久性方面有利的是,约束元件构造为金属丝绳或金属丝。
35.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约束元件通过弹簧器件保持在枢转杆和/或壳体上。因此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约束元件从约束位置到释放位置和/或反之的自动调节。在锁定机构的简单工作方式方面,在此适宜的是,约束元件保持在枢转杆上。替代地或附加地,该至少一个约束元件本身也可构造为弹簧器件,由此也可简单地实现约束元件的自动调节。
36.上述目的在按照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系统中这样实现,即,构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枢转杆设备,并且钥匙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解锁磁体,用于通过在锁定磁体和解锁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整到解锁位置。
37.除了上述的枢转杆设备外,系统还包括对应的钥匙单元。该钥匙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解锁磁体,该解锁磁体被设计成具体地通过解锁磁体与锁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锁定磁体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而将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因此,枢转杆设备的锁定机构能够利用钥匙单元解锁并且因此将枢转杆从止动位置调节到操纵位置中。
38.所述至少一个解锁磁体与锁定磁体一样特别是永磁体。在此,对于系统的简单的工作方式可以适宜的是,至少一个解锁磁体的磁场具有比至少一个锁定磁体的磁场更大的场强。
39.根据该系统的一种适宜的设计方案规定,钥匙单元能相对于枢转杆和/或壳体从非使用位置调节到解除固定位置,以解锁枢转杆设备。于是,当枢转杆处于止动位置时,通过将钥匙单元从非使用位置调节到解除固定位置,枢转杆设备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能够从锁定位置调节到解锁位置。与此无关地可提出,钥匙单元在解除固定位置中沿至少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形状配合地贴靠在枢转杆设备上。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钥匙单元到解除固定位置的简单的且有针对性的调节。如果钥匙单元在解除固定位置中在三个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形状配合地贴靠在枢转杆设备上,这更加适用。
40.可选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钥匙单元在解除固定位置中、特别是与枢转杆的位置无关地沿至少一对相反的方向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枢转杆上。于是,在解锁枢转杆设备之后,枢转杆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连同钥匙单元一起相对于壳体调节,这能够简化系统的操纵。这尤其适用于钥匙单元在解除固定位置中在垂直的两对相反的方向上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枢转杆上的情况。在系统的简单操纵方面,替代地或附加地有利的是,枢转杆设备、尤其枢转杆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用于将钥匙单元从非使用位置引导地调节到解除固定位置中和返回。因此钥匙单元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非使用位置与解除固定位置之间调节。出于这个原因,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案,也可以有利的是,钥匙单元可在非使用位置和解除固定位置之
间推移。于是,钥匙单元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推到枢转杆设备、尤其枢转杆上并且同样以简单的方式从枢转杆设备、尤其枢转杆推下。
41.最后,该系统的另一种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钥匙单元构造为通用钥匙单元,其尤其除了至少一个解锁磁体之外还具有至少一个通用解锁磁体。所述通用解锁磁体于是可以用于解锁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杆设备,所述另外的枢转杆设备尤其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的位置方面与该系统的枢转杆设备构造得不同。以这种方式可以利用一个钥匙单元将不同的枢转杆设备解锁。在此背景下,有利的是,钥匙单元的至少一个通用解锁磁体不对应于枢转杆设备的锁定元件。于是,锁定元件的数量能够小于解锁磁体和通用解锁磁体的总和。
附图说明
42.下面借助于仅示出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
43.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其包括枢转杆设备和钥匙单元,其中,示出了处于非使用位置中的钥匙单元和处于操纵位置中的枢转杆设备的枢转杆,
44.图2以从下方看的透视图示出了图1中的钥匙单元,
45.图3a-c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图1中的枢转杆设备,其中,枢转杆分别示出在止动位置中,
46.图4a-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图1中的系统,其中,钥匙单元分别在解除固定位置中并且枢转杆分别在止动位置中示出,
47.图5以透视图示出图1中的系统,其中,钥匙单元在解除固定位置中并且枢转杆在操纵位置中示出,
48.图6a-b分别示出图1中的枢转杆设备的细节沿图3b中示出的剖面vi-vi的剖面图,其中,枢转杆在不同的位置中示出,并且
49.图7示出图1中的枢转杆设备的侧视图,其中,枢转杆设备固定在入口控制设备上。
具体实施方式
50.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1,其包括枢转杆设备2和对应的钥匙单元3。枢转杆设备2包括壳体4和枢转杆5。在图1中,枢转杆5占据操纵位置。在操纵位置中,枢转杆5可相对于壳体4围绕操纵轴线ab枢转。以这种方式可以借助于枢转杆5操纵(在图1中未示出的)闭锁装置6。
51.除了壳体4和枢转杆5之外,枢转杆设备2具有锁定机构7。锁定机构7包括多个锁定元件8,这些锁定元件在此由锁定磁体9形成。在此,在所示的并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8设置在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的对置侧上。图1中,锁定元件8占据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中,锁定元件8分别容纳在枢转杆5的解锁容纳部10中。在此,枢转杆5的解锁容纳部10的当前仅一部分被锁定元件8占据。为了提高安全性,作为对此的替代,可以规定,解锁容纳部10的大部分,特别是所有的解锁容纳部10,被锁定元件8占据。
52.在本例中,锁定机构7包括两个约束元件11。在所示的和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它们构造为金属丝绳。约束元件11设置在枢转杆5的对置的纵向侧上并且在其纵向端部处保持在枢转杆5上。为此,约束元件11的纵向端部引入到枢转杆5的容纳部中并且在该容
纳部中以未示出的方式通过弹簧器件保持在枢转杆5上。在图1中,约束元件11占据约束位置,在所述约束位置中,约束元件11分别部分地覆盖设置在枢转杆5的相应侧上的解锁容纳部10的开口。因此,防止锁定元件8从解锁容纳部10中无意地滑出。在约束元件11上方,枢转杆5具有两个引导元件12,它们在所示的并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沿着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延伸。在此,引导元件12分别形成侧凹13,所述侧凹能够被钥匙单元3钩住。
53.壳体4具有多个锁定容纳部14,这些锁定容纳部在所示出的并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成型到壳体4的相对置的侧壁15中。在此,这些锁定容纳部14被安排成沿着壳体4的纵轴线lg彼此间隔开。锁定容纳部14的后壁在此通过呈金属板形式的两个固定元件16形成,所述固定元件设置用于与构造为锁定磁体9的锁定元件8共同作用。在此,固定元件16容纳在壳体4的侧壁15中。此外,壳体4具有多个调节元件17。调节元件17设置用于形状配合地调节构造为金属丝绳的约束元件11。在此,调节元件17构造为凸起,其从壳体4的侧壁15的内侧向内延伸。
54.钥匙单元3具有多个解锁磁体18,所述解锁磁体容纳在钥匙单元3的相应的容纳部19中。在此,容纳部19在所示出的并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在钥匙单元3的相对置的侧壁20中并且构成为贯通开口。但也可以替代地规定,容纳部19向外封闭,从而使解锁磁体18从外面不可接近。
55.图2示出钥匙单元3的从下方观察的透视图。钥匙单元3形成朝向下侧敞开的凹部,钥匙单元3可借助该凹部沿着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推到枢转杆设备2或枢转杆5上。在此,钥匙单元3在其侧壁20的对置的内侧上分别具有两个保持元件21,所述保持元件在将钥匙单元3推到枢转杆5上时能够钩住通过枢转杆5的两个引导元件12形成的侧凹13。
56.从图1所示的操纵位置,枢转杆5可以相对于壳体4围绕在此垂直于操纵轴线ab的轴线枢转到图3a-c所示的止动位置。在枢转杆5枢转到止动位置中时,金属丝绳形式的约束元件11与构造为凸起的调节元件17接触。由此,约束元件11区段地向上移动,并且因此从图1所示的约束位置调节到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约束元件11释放解锁容纳部10的开口。然后,锁定磁体9形式的锁定元件8通过在这些锁定元件和构造为金属板的固定元件16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被拉向固定元件16的方向。以这种方式,锁定元件8自动地从图1所示的解锁位置调整到锁定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8嵌入锁定容纳部14中。
57.图3a-c以不同的视图示出了枢转杆设备2,其中,枢转杆5分别示出在止动位置中。图3a示出枢转杆设备2的透视图。在止动位置,枢转杆5部分地容纳在壳体4中。在此,通过壳体4的两个侧壁15形状配合地锁止枢转杆5绕操纵轴线ab的枢转。
58.图3b示出了枢转杆设备2的侧视图,其中枢转杆5的解锁容纳部10以虚线示出。枢转杆5与耦合元件22围绕操纵轴线ab抗扭地连接。在此,耦合元件22构成用于将枢转杆5与在图3中未示出的闭锁装置6连接,所述闭锁装置例如是闩锁和/或杆锁的形式。壳体4具有两个从其下侧23伸出的紧固元件24,所述紧固元件在图3中仅示意性地示出。在所示出的并且就此而言优选的实施例中,这些紧固元件24分别形成内螺纹,螺栓25拧入到所述内螺纹中。
59.图3c示出了枢转杆设备2沿图3b中示出的剖面iiic-iiic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在相应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8。在锁定位置,锁定磁体9形式的锁定元件8部分地容纳在由枢转杆5形成的解锁容纳部10中。此外,锁定元件8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到由壳体4形成的
锁定容纳部14中。以这种方式形状配合地锁止枢转杆5从止动位置(图3a-c)向操纵位置(图1)的枢转。在此,锁定元件8通过这些锁定元件与容纳在壳体4的侧壁15中的、在此构成为金属板的固定元件16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保持在锁定位置中。为了能够将枢转杆5从图3a-c中示出的止动位置调节回到图1中示出的操纵位置中,钥匙单元3能够相对于枢转杆设备2或枢转杆5调节到图4a-b中示出的解除固定位置中。
60.图4a-4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系统1,其中,枢转杆5分别示出在止动位置中并且钥匙单元3分别示出在解除固定位置中。图4a以透视图示出系统1。在解除固定位置,钥匙单元3沿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推到枢转杆设备2或枢转杆5上。在此,钥匙单元3垂直于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枢转杆5上。
61.图4b示出系统1的沿图4a中示出的剖面1vb-1vb的剖视图,其中示出锁定元件8处于相应的解锁位置。容纳在钥匙单元3中的解锁磁体18具有比枢转杆设备2的锁定磁体9更高的场强。因此,锁定磁体9通过与解锁磁体18的磁性相互作用从锁定位置(图3c)移动到解锁位置(图4b)。解锁磁体18因此抵抗在锁定磁体9和固定元件16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将锁定磁体9推到解锁位置中。以这种方式能够将枢转杆设备2解锁。
62.在当前情况下,枢转杆设备2的锁定元件8具有相同的设计,即,圆柱销的形式。然而,设计为锁定磁体9的锁定元件8的极性相对于相应的解锁方向re不同,在该解锁方向上,相应的锁定元件8可以从锁定位置(图3c)调节到解锁位置(图4c)中。因此,锁定磁体9在指向解锁方向re的端部上部分地具有南极s并且部分地具有北极n。这可以提高防止未经授权地解锁枢转杆设备2的安全性。
63.在此,钥匙单元3构造为通用钥匙单元并且除了解锁磁体18之外还具有通用解锁磁体26。在此,解锁磁体18和通用解锁磁体26同样地构成。然而,与解锁磁体18相反,通用解锁磁体26不与枢转杆设备2的锁定元件8相对应。借助于所述通用解锁磁体26,可以解锁其它在其锁定元件8的位置方面与所示枢转杆设备2不同的枢转杆设备。因此,也可以利用钥匙单元3解锁枢转杆设备2,所述枢转杆设备与所示出的枢转杆设备2不同地在通用解锁磁体26的位置上具有锁定元件8。
64.在解锁位置中,钥匙单元3通过在图4a-b中不可见的保持元件21(图2)和钥匙单元3的垂直于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的侧壁20形状配合地与枢转杆5连接。因此枢转杆5能够与钥匙单元3一起从在图4a-b中示出的止动位置调节到在图5中示出的操纵位置中并且在该操纵位置中围绕操纵轴线ab枢转。
65.图5以透视图示出系统1,其中,枢转杆5处于操纵位置并且钥匙单元3处于解除固定位置中。在操纵位置中,钥匙单元3可以沿着枢转杆5的纵轴线l
sh
从该枢转杆中被拉下并且因此从图5中所示的解除固定位置调节到非使用位置(参见图1)中。
66.图6a-b分别以沿着在图3b中示出的剖面vi-vi的剖视图示出了枢转杆设备2的细节,其中,示出了枢转杆5在从操纵位置调节到止动位置时的中间位置(图6a)以及在止动位置(图6b)。在调节到止动位置时,约束元件11与构造为凸起的调节元件17接触,并且由此自动地从约束位置(图6a)调节到释放位置(图6b),在释放位置,约束元件11释放解锁容纳部10的开口。如果枢转杆5借助于在图6a-b中未示出的钥匙单元3从止动位置(图6b)调节回到操纵位置中,那么约束元件11通过弹簧器件从释放位置(图6b)调节回到约束位置(图6a)中,约束元件11通过所述弹簧器件保持在枢转杆5上。
67.图7以侧视图示出了枢转杆设备2,其中示出了在操纵位置中的枢转杆5。枢转杆设备2借助于壳体4的紧固元件24和螺栓25固定在例如呈薄壁门或翻盖形式的入口控制设备27上。在此,枢转杆5与闭锁装置6连接,该闭锁装置在此构造为旋转闩锁。通过枢转杆5绕操纵轴线ab的枢转,可以使旋转闩锁的旋转闩28枢转。以这种方式,可以解除旋转闩28与框架29之间的形状配合,并且因此打开入口控制设备27,入口控制设备27可调节地、尤其是可枢转地保持在所述框架上。
68.附图标记说明
69.1:系统
70.2:枢转杆设备
71.3:钥匙单元
72.4:壳体
73.5:枢转杆
74.6:闭锁装置
75.7:锁定机构
76.8:锁定元件
77.9:锁定磁体
78.10:解锁容纳部
79.11:约束元件
80.12:引导元件
81.13:侧凹
82.14:锁定容纳部
83.15:(壳体4的)侧壁
84.16:固定元件
85.17:调节元件
86.18:解锁磁体
87.19:容纳部
88.20:钥匙单元的侧壁
89.21:保持元件
90.22:耦合元件
91.23:壳体的底侧
92.24:紧固元件
93.25:螺栓
94.26:通用解锁元件
95.27:入口控制装置
96.28:旋转闩
97.29:框架
98.ab:操纵轴线
99.l
sh
:枢转杆的纵轴线
100.lg:壳体的纵轴线
101.n:北极
102.re:解锁方向
103.s:南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