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钢筋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2:4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钢筋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是最普遍使用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混凝土建筑中,对于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强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不会立马使用到建筑中,多是随着建筑的施工进度逐步使用,这样在施工现场就需要大量存放未使用的钢筋。
4.现有技术中,为解决钢筋存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存放钢筋的支架,通过在地面上铺设底板,并在底板上设置多个弧形支撑架用于放置钢筋,避免钢筋直接堆放在地面上,由于地面潮湿环境引起钢筋生锈,然而当钢筋数量较多时,则需要在地面铺设较多的该支架,导致占用较多的建筑场地面积,空间的利用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钢筋存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在存放较多钢筋时,占用较多的建筑场地面积,导致空间的利用率差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包括底部框架以及设于所述底部框架上的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存放横梁;
7.所述底部框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滑轨支架、以及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支架的多个支撑滑板,多个所述支撑滑板的上表面均设有第二存放横梁,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滑板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8.所述滑轨支架远离所述底部框架的一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使所述底部框架最上方的支撑滑板上升,并通过所述锁链带动与所述最上方的支撑滑板连接的其它支撑滑板上升。
9.上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通过在第一存放横梁的上方设置多个支撑滑板,并由支撑滑板上的第二存放横梁架放钢筋,使得装置在占用一定的面积下可以存储多组钢筋,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在存放较多钢筋时,占用较多的建筑场地面积,导致空间的利用率差的技术问题。
10.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滑板的数量为2,分别为第一支撑滑板和第二支撑滑板,所述第一支撑滑板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一存储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滑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二存储空间,所述第二支撑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三存储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绕线轮、拉绳及伺服电机,所述绕线轮通过一轴承座转动式设于所述顶板的相对两端,所述拉绳连接所述绕线轮和所述第二支撑滑板,所述伺服电机用于驱使所述绕线轮正转或反转。
12.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向
构件,以及分设在所述横向构件相对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纵向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横向构件和所述纵向构件均采用工字钢或者h型钢。
14.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横向构件、所述纵向构件、所述滑轨支架及所述顶板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存放横梁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存放横梁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支撑面。
16.进一步地,所述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横向构件远离所述纵向构件的一侧设有万向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建筑钢筋存储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框架与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存放横梁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底部框架10横向构件11纵向构件12第一存放横梁13滑轨支架20第一支撑滑板31第二支撑滑板32第二存放横梁33锁链40顶板50驱动结构60绕线轮61拉绳62伺服电机63弧形支撑面331万向轮70
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钢筋存储装置,包括底部框架10 以及设于所述底部框架10上的若干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存放横梁13;
28.所述底部框架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滑轨支架20、以及滑动连接所述滑轨支架20的多个支撑滑板,多个所述支撑滑板的上表面均设有第二存放横梁33,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滑板之间通过锁链40连接;
29.所述滑轨支架20远离所述底部框架10的一端设有顶板50,所述顶板50上设有驱动结构60,所述驱动结构60用于驱使所述底部框架10最上方的支撑滑板上升,并通过所述锁链40带动与所述最上方的支撑滑板连接的其它支撑滑板上升。
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滑板的数量为2,分别为第一支撑滑板 31和第二支撑滑板32,所述第一支撑滑板31与所述底部框架10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一存储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滑板31与所述第二支撑滑板32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二存储空间,所述第二支撑滑板32与所述顶板50 之间形成有用于存放钢筋的第三存储空间,使得装置在占用一定的场地面积下,可以同时存放3组钢筋,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此外,需要解释的是,支撑滑板的数量可以根据钢筋的存储需求适应性调整,并不局限于2个。
31.所述驱动结构60包括绕线轮61、拉绳62及伺服电机63,所述绕线轮61 通过一轴承座转动式设于所述顶板50的相对两端,所述拉绳62连接所述绕线轮61和所述第二支撑滑板32,所述伺服电机63用于驱使所述绕线轮61正转或反转。
32.在实际应用中,在存放钢筋时,操作人员需要先启动伺服电机63,驱使第一支撑滑板31和第二支撑滑板32下降,以使第一支撑滑板31和第二支撑滑板 32依次搭靠在底部框架10的上方,然后将第一组钢筋整理放置在第二支撑滑板 32的第二存放横梁33上后,启动伺服电机63带动第二支撑滑板32上升直至锁链40绷直,使得第二支撑滑板32与第一支撑滑板31之间的空间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在第一支撑滑板31的第二存放横梁33上放置第二组钢筋,当第二组钢筋放置完毕后,继续启动伺服电机63带动第二支撑滑板32上升直至第一支撑滑板31与底部框架10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在第一存放横梁13上放置第三组钢筋,如此便完成了多组钢筋的存储。
33.反之,在取用钢筋时,需自下往上依次拿取钢筋,即,拿取完第一存放横梁13上的第三组钢筋后,启动伺服电机63驱使第一支撑滑板31下降直至搭靠在底部框架10上,然后从第一支撑滑板31上的第二存放横梁33上拿取第二组钢筋,取完后,继续启动伺服电机63驱使第二支撑滑板32下降直至搭靠在第一支撑滑板31上,以便操作人员拿取第一组钢筋,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支撑滑板31和第二支撑滑板32均由伺服电机63控制升降,使得操作人员在存放或是拿取钢筋时都十分方便。
34.具体地,所述底部框架10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横向构件11,以及分设在所述横向构件11相对两端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纵向构件12,两者结合构成一方框。其中,所述横向构件11和所述纵向构件12均采用工字钢或者h型钢。至于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螺栓连接或者不可拆卸的焊接等方式,不过考虑到加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构件11、所述纵向构件12、所述滑轨支架20 及所述顶板50的固定方式优选为焊接。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存放横梁13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存放横梁13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支撑面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存放横梁33 的结构与第一存放横梁13相同。可以理解地,板状结构可以更好的承担钢筋的重力,同时板材相对获取更加容
易,内凹的弧形支撑面131可以提高存放钢筋的稳固性,防止钢筋移位。
3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构件11远离所述纵向构件12的一侧设有万向轮70。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万向轮70便于整体装置的转运,具体可根据施工需求将装置托运至指定施工地点,方便施工人员随时取用。
37.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建筑钢筋存储装置,通过在第一存放横梁的上方设置多个支撑滑板,并由支撑滑板上的第二存放横梁架放钢筋,使得装置在占用一定的面积下可以存储多组钢筋,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在存放较多钢筋时,占用较多的建筑场地面积,导致空间的利用率差的技术问题。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