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扇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0:1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案是关于一种风扇支架,尤指一种设置风扇的风扇支架。


背景技术:

2.如图10a所示的习用风扇支架9,由底板92、面板94以及连接于其中的支架93所构成。面板94的中央具有入风口供离心扇叶轮95入风,以利在支架93的周缘出风。再如图10b所示,风扇支架9的底板92装设有用以驱动离心扇叶轮95的马达96。此一习用的风扇支架9为多个部件利用焊接的方式组接而成,各部件之间的焊接点在焊接后易造成结构的不平整,因此各部件的精密度要求较高,使得习用风扇支架9的成本较高。
3.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习用技术的风扇支架,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支架,其是具有成本较低、平整度较高且气流稳定性较佳的优势。
5.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风扇支架,用以容置风扇。风扇支架包含底板及三个以上支架柱。底板包含第一本体及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贯穿于第一本体的中心位置,第一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具有三个以上延伸部及连续的侧壁,每一延伸部由第一本体邻近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朝远离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而构成,侧壁环绕于第一本体的外周缘,且包含三个以上弧形壁面,每一弧形壁面位在两个相邻的延伸部之间且朝向第一安装孔的方向内凹。每一支架柱包含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三个连接壁,每一支架柱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连接于第一本体的对应的延伸部,三个连接壁位于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之间,其中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三个连接壁定义出具有开口的空间。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三个以上延伸部为四个延伸部,其中两个相对的该延伸部位于一第一延伸线上,另外两个相对的该延伸部位于一第二延伸线上,该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二延伸线彼此相交。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底板的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相对设置,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二面为朝向该面板,该第一本体的该侧壁由该第一本体的外周缘弯折所形成,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二面及该侧壁共同定义出一第一本体凹槽,该第一本体凹槽与该第一安装孔相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底板的该第一本体具有多个加强肋部,每一该加强肋部由该第一本体的一第一面上凸出,且由该第一本体同一位置的一第二面上内凹所构成,其中每一该加强肋部位于对应的该延伸部上,且每一该加强肋部的设置方向是相同于该第一安装孔朝远离该轴线的方向。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支架包含多个第一螺丝,该底板的该第一本体包含多个第一通孔,每一该第一通孔相邻于对应的该延伸部远离该轴线z的一末端,每一
该支架柱的该第一端面具有至少一第一螺孔,每一该支架柱的该第一螺孔与该第一本体的对应的该第一通孔对位设置,每一该第一螺丝穿设对应的该第一通孔及对应的该第一螺孔,以使该底板与该支架柱彼此结合并固定。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底板的该第一本体具有多个加强肋部,每一该加强肋部位于对应的该延伸部上,且位于对应的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一安装孔之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该支架柱的该开口朝向远离该轴线的方向。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支架包含一面板,该面板与该底板位于该风扇支架的相对两侧,且包含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贯穿于该第二本体的中心位置,且该第二安装孔的设置位置与该第一安装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面板的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一内壁面及三个以上外壁面,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相对设置,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一面为朝向该底板,该内壁面形成于该第二安装孔的周缘,且由该第二本体的该周缘朝向该底板的方向延伸所构成,该三个以上外壁面形成于该第二本体的外周缘,且由该第二本体的该外周缘朝向底板的方向延伸所构成,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一面、该内壁面及该三个以上外壁面共同定义出一第二本体凹槽。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面板的该第二本体更具有多个设置部,环绕于该第二安装孔设置,且每一该设置部相邻于该第二本体的相邻的两个该外壁面之间,每一该设置部由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二面内凹,且由同一位置的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一面凸出所构成,其中每一该支架柱的该第二端面连接于该第二本体的对应的该设置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风扇支架包含多个第二螺丝,该面板的该第二本体包含多个第二通孔,每一该第二通孔位于对应的该设置部,每一该支架柱的该第二端面具有至少一第二螺孔,每一该支架柱的该第二螺孔与该第二本体的对应的该第二通孔对位设置,每一该第二螺丝由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二面穿设对应的该第二通孔及对应的该第二螺孔,以将该面板与该支架柱相互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案的风扇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底板的上视图;
20.图5为图4所示的底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支架柱的立体结构图;
22.图7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面板的上视图;
24.图9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应用于容置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a为习用风扇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b为习用风扇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符号说明】
28.1:风扇支架
29.2:底板
30.21:第一本体
31.211:第一面
32.212:第二面
33.213:延伸部
34.m:第一延伸线
35.s:第二延伸线
36.214:侧壁
37.215:弧形壁面
38.216:第一本体凹槽
39.217:加强肋部
40.218:第一通孔
41.22:第一安装孔
42.3:支架柱
43.31:第一端面
44.311:第一螺孔
45.32:第二端面
46.321:第二螺孔
47.33:连接壁
48.34:开口
49.4:面板
50.41:第二本体
51.411:第一面
52.412:第二面
53.413:内壁面
54.414:外壁面
55.414a:第一外壁面
56.414b:第二外壁面
57.414c:第三外壁面
58.414d:第四外壁面
59.415:第二本体凹槽
60.416:设置部
61.416a:第一设置部
62.416b:第二设置部
63.416c:第三设置部
64.416d:第四设置部
65.417:第二通孔
66.42:第二安装孔
67.51:第一螺丝
68.52:第二螺丝
69.6:风扇
70.61:扇叶
71.62:马达
72.9:习用风扇支架
73.92:底板
74.94:面板
75.93:支架
76.95:离心扇叶轮
77.96:马达
78.z: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79.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80.请参阅图1,其为本案的风扇支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案的风扇支架1用以容置风扇及马达,包含底板2、多个支架柱3及面板4。多个支架柱3用以连接底板2以及面板4。其中风扇支架1可根据穿过底板2中央的一轴线z而呈辐射对称。风扇支架1的底板2包含第一本体21及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2贯穿第一本体21的中心位置,用以固定驱动风扇的马达。第一安装孔22为圆形,其中底板2的第一安装孔22的圆心位于轴线z上。第一本体21为金属板材经冲压方式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本体21具有第一面211、第二面212、四个延伸部213及连续的侧壁214。第一本体21的第一面211及第二面212相对设置,且第一本体21的第二面212为朝向面板4的一面。第一本体21的四个延伸部213由第一本体21邻近于第一安装孔22的位置朝四个远离轴线z的方向向外延伸而构成。第一本体21更因应结构强度需求在第一本体21的外周缘弯折形成连续的侧壁214。第一本体21外周缘的侧壁214,在每两个相邻的延伸部213之间呈弧形,因此形成四个弧形壁面215,且每一弧形壁面215朝向第一安装孔22的方向内凹。
81.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风扇支架1的多个支架柱3用以连接底板2以及面板4。面板4包含第二本体41及第二安装孔42。第二安装孔42贯穿于第二本体41的中心位置,用以进一步设置风扇后作为入风口。第二安装孔42的设置位置与底板2的第一安装孔2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二安装孔42为圆形,且轴线z穿设第二安装孔42的圆心。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41为金属板材经冲压方式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矩形结构,具有第一面411、与第一面411相对的第二面412、形成于第二安装孔42周缘的内壁面413、形成于第二本体41外周缘的外壁面414及凸设于第一面411的四个设置部416。第二安装孔42周缘的内壁面413为金属板材经冲压形成的弯折结构,使得第二安装孔42周缘产生一厚度来增加结构强度。四个设置部416大体上分别靠近第二本体41的矩形结构的四个直角角落。设置部416为金属板材经冲压方式所形成的凸面,用以进一步与支架柱3连结。在第二本体41为金属板材且维持一定厚度的前提下,设置部416在第一
面411的一侧为凸面,相对在第二面412的一侧形成凹面。在图2中,第二本体41的第一面411为朝向底板2的一面。
82.请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风扇支架1的多个支架柱3位于底板2及面板4之间,用以连接底板2及面板4。每一支架柱3包含第一端面31、第二端面32及位于两个端面之间的三个连接壁33。支架柱3的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支架柱3的第一端面31连接于底板2,且支架柱3的第二端面32连接于面板4。支架柱3的三个连接壁33位于支架柱3的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之间。
83.请参阅图4,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的底板2的上视图。如图所示,风扇支架1的底板2的四个延伸部213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延伸部213位于一第一延伸线m上,另外两个相对的延伸部213位于一第二延伸线s上,使得第一本体21大体上呈x型结构的外观。其中第一本体21所构成的x型结构中连接于同一中点的四个线段分别为四个延伸部213所构成。第一延伸线m与第二延伸线s之间相交,其交点与第一安装孔22的圆心大体上叠合。第一延伸线m与第二延伸线s亦可视为分别与z轴相交。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线m与第二延伸线s更可相互垂直,而呈正交排列。
84.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的第一本体21更设有四个加强肋部217,用以增加底板2的结构强度。如图4所示,每一加强肋部217设置于第一本体21上对应的延伸部213上,其中每一加强肋部217由第一本体21的第一面211凸出,且由第一本体21的同一位置的第二面212内凹所构成,每一加强肋部217的设置方向是相同于第一安装孔22的位置朝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加强肋部217大体上为长条形结构,分别沿着第一延伸线m或第二延伸线s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加强肋部217由单一结构所构成,每一加强肋部217亦可由多段不连续的结构所构成,不以图示的态样为限。
85.续参阅图3,风扇支架1还包含八个第一螺丝51,用以锁固底板2以及支架柱3。底板2的第一本体21的每一延伸部213包含二个第一通孔218,第一通孔218位于延伸部213远离轴线z的末端。每一支架柱3的第一端面31包含两个第一螺孔311,其中第一螺孔311与第一通孔218对位设置,每一第一螺丝51穿设第一通孔218以及第一螺孔311,使底板2与支架柱3彼此结合并固定。本案的通孔及螺孔的数目可依需求变化,并不以实施例的数目为限。再一并参考图4,每一加强肋部217位于对应的第一通孔218及第一安装孔22之间。单一延伸部213的末端所设置的两个第一通孔218,大体上沿着第一延伸线m或第二延伸线s呈对称排列。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丝51与对应第一通孔218的数目并不以本实施例的数目为限。
86.请参阅图5,其为图4所示的底板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底板2的侧壁214由第一本体21的第二面212朝向面板4的方向延伸,即,第一本体21的周缘朝第二面212弯折形成连续的侧壁214,此以金属板材经弯折形成的侧壁214可增加底板2的结构强度。于一些实施例中,四个侧壁214亦可以相反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底板2的第一本体21的第二面212及周缘的连续的侧壁214共同定义出第一本体凹槽216,第一本体凹槽216与第一安装孔22相连通,且侧壁214环绕于第一本体凹槽216。再一并参考图4,由第一延伸线m与第二延伸线s因相交划分的四个区块,每一区块由对应的侧壁214形成弧形壁面215。在图4中,弧形壁面215由对应的侧壁214朝向第一安装孔22的方向内凹所构成。
87.请参阅图6,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的支架柱3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为了便于说明支架柱3的结构特征,图6中仅示出单一的支架柱3。支架柱3的第一端面31、第二端面
32及三个连接壁33定义出具有开口34的空间,即代表每一支架柱3为具有开口34的中空结构,支架柱3的三个连接壁33以金属板材经弯折形成,使之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又,支架柱3可视为一长形的六面体,长端相对的两面分别为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第一端面31及第二端面32之间的四面中有一面形成了开口34,另三面为连接壁33。第一端面31设置有第一螺孔311,第二端面32设有第二螺孔321,该等螺孔用于分别与底板2以及面板4连接。第一螺孔311以及第二螺孔321周缘的材料厚度可以比连接壁33的厚度厚,以增进结构强度。
88.请参阅图7,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的面板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面板4的第二本体41为金属板材经冲压方式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二本体41为矩形,此矩形每个边长分别形成的四个外壁面414环绕于第二本体41的外周缘。面板4的外壁面414为金属板材周缘经弯折的延伸结构,即由面板4的第二本体41的外周缘朝向底板2的方向延伸所构成。由于冲压方式的考量,任二相邻的外壁面414并未相互连接。第二本体41的内壁面413形成于第二安装孔42的周缘,且由第二安装孔42的周缘朝向底板2的方向延伸所构成。内壁面413同样以金属板材经弯折形成,用以增进第二安装孔42周缘的结构强度。第二本体41的第一面411、内壁面413及四个外壁面414共同定义出一第二本体凹槽415,其中第二本体凹槽415的空间与第二安装孔42相连通。第二本体41的第一面411、内壁面413及四个外壁面414之间的弯折结构可使面板4的结构强度增加。
89.续参阅图7,位于第二本体41的四个设置部416利用打凹的方式形成,更进一步说,金属板材经冲压方式构成第二本体41时可一并形成设置部416。且四个设置部416环绕于第二安装孔42设置,每一设置部416更相邻于第二本体41的相邻的两个外壁面414之间。在金属板材大体上为相同厚度的考量下,每一设置部416由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内凹,因此在第二本体41的第一面411的相对位置凸出,设置部416可使后续与对应连接支架柱3的第二端面32具有相当的结构强度。面板4的设置部416与支架柱3的第二端面32的连接方式将于下说明。
90.再一并参考图3及图7,风扇支架1还包含八个第二螺丝52。面板4的第二本体41包含八个第二通孔417,每一第二通孔417位于对应的设置部416,而每一设置部416上具有两个第二通孔417。每一支架柱3的第二端面32包含两个第二螺孔321,其中每一支架柱3的第二螺孔321与面板4的第二本体41的对应的第二通孔417对位设置,每一第二螺丝52由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穿设对应的第二通孔417以及对应的第二螺孔321,以将面板4与支架柱3相互固定。由于面板4的第二本体41的设置部416内凹于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故当第二螺丝52由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穿设设置部416的对应的第二通孔417时,第二螺丝52不会凸出于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而使面板4的第二本体41的第二面412的平整度较高。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螺丝52与对应第二通孔417的数目并不以本实施例的数目为限。
91.请参阅图8,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的面板的上视图。于本实施例中,当风扇马达安装于风扇支架1时,面板4的第二安装孔42作为风扇马达的入风口,其中经由风扇马达的运作而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可参考图8的箭头所示,气流经过作为入风口的第二安装孔42后,其流向为远离轴线z的方向,即,安装于风扇支架1内的风扇的扇叶为离心扇的态样。而为了避免为空心结构的支架柱3扰动经由第二安装孔42流动的气流,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即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背向轴线z。又由于四个设置部416环绕于第二安装孔42设置,且每一设置部416更相邻于第二本体41的相邻的两个外壁面414之间,为了
清楚说明支架柱3设置于设置部416时的开口34的方向与第二安装孔42之间的关系,以下以设置于四个设置部416的支架柱3之间的相对位置说明支架柱3的开口34的方向,而更可根据设置于四个设置部416的支架柱3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推得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与第二安装孔42之间的位置关系。于图8中,与设置部416连接的支架柱3以黑粗线示意,且图8中的四个外壁面分别定义为第一外壁面414a、第二外壁面414b、第三外壁面414c及第四外壁面414d,其中第一外壁面414a及第二外壁面414b相对设置,第三外壁面414c及第四外壁面414d相对设置,且第三外壁面414c与第四外壁面414d分别位于第一外壁面414a及第二外壁面414b之间。相邻于第一外壁面414a及第三外壁面414c之间的设置部、相邻于第三外壁面414c及第二外壁面414b之间的设置部、相邻于第二外壁面414b及第四外壁面414d之间的设置部、相邻于第四外壁面414d及第一外壁面414a之间的设置部分别定义为第一设置部416a、第二设置部416b、第三设置部416c及第四设置部416d。其中,与第一设置部416a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四设置部416d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二设置部416b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一设置部416a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三设置部416c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二设置部416b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四设置部416d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三设置部416c相连接的支架柱3。由上可知,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另一支架柱3的方向,意即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第二安装孔42的方向。
92.当然,于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的方向亦可变更,仅需达到每一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轴线z的方向即可,例如,与第一设置部416a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二设置部416b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二设置部416b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三设置部416c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三设置部416c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四设置部416d相连接的支架柱3,与第四设置部416d相连接的支架柱3的开口34朝向远离与第一设置部416a相连接的支架柱3。如此,每一支架柱3根据开口34的方向而使支架柱3设置于设置部416上时具有方向性,进而达到助于气流流通的功效。
93.请参阅图9,其为图1所示的风扇支架1应用于容置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风扇支架1用以容置风扇6,其中至少部分的风扇6设置于底板2、多个支架柱3及面板4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风扇6具有扇叶61及马达62,扇叶61位于底板2、多个支架柱3及面板4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且扇叶61相邻于面板4的第二安装孔42,而第二安装孔42于扇叶61运作时作为风扇6的入风口。扇叶61为离心扇的态样,其中经由风扇马达的运作而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可参考图9的箭头所示,即气流的流向由轴线z的轴向方向经由第二安装孔42进入风扇支架1内,并由轴线z的径向方向而流出风扇支架1。而根据本案的风扇支架1的结构特性,例如底板2的第一本体21具有四个弧形壁面215,而使底板2的第一本体21的面积较小,进而使本案的风扇支架1所容置的风扇6的气流稳定性较佳。马达62经由底板2的第一本体21的第一面211而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2,马达62用以驱动扇叶61旋转。
94.综上所述,由于本案的底板的第一本体为单片金属板材经冲压成形的一体成型的结构,即代表底板为单一部件而不具有焊接点,且一体成形的单一部件具有较佳的平整度,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此外,本案的支架柱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三个连接壁定义出具有开口的空间,使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且本案的风扇支架的支架柱的开口有利于风扇的气流流动,而使风扇的气流稳定性较佳。此外,根据本案的风扇支架的结构特性,例如底板
的第一本体具有四个弧形壁面,而使底板的第一本体的面积较小,进而使本案的风扇支架所容置的风扇的气流稳定性较佳。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