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3:3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铣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


背景技术:

2.铣削是以铣刀作为刀具加工物体表面的一种机械加工方法。
3.现有专利cn212469913u公开了一种精密设备加工用金属零件铣削机,包括四组支腿、平台、第一加工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丝杠、第一丝杠螺母、第一滑板、四组第一滑块、两组第一导轨、立柱、第二加工电机、第二联轴器、铣头、夹持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和冷却装置,四组支腿顶端分别与平台底端连接,平台中部设置有漏水孔,第一加工电机底端与平台顶端连接,第一加工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联轴器输入端连接,第一联轴器输出端与第一丝杠输入端连接,第一丝杠外壁与第一丝杠螺母内壁连接,第一丝杠螺母顶端与第一滑板底端连接;但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实现铣刀的冷却,但不能根据铣刀的温度进行冷却液导出量的控制。
4.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框架,所述工作台的上侧壁还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有油缸,所述油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加工电机,所述加工电机的驱动端竖直向下固定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端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铣刀,所述安装板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端部连接有朝向铣刀设置的进气管,所述固定管的中部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内安装有由马达驱动端的引风扇叶,所述固定管的上端填充有环氧树脂体,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位于环氧树脂体与引风扇叶之间的排气管,所述固定管的上端内部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壁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外壁固定嵌设有多个电触片,每个所述电触片均通过连接有电池,所述安装板的外壁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的端部固定有电触端,所述安装板的外壁固定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壁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朝向铣刀设置,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驱动罐,所述驱动罐的外壁固定有推动电机,所述推动电机的驱动端贯穿延伸至驱动罐内并固定有推动扇叶,所述电触端通过导线与推动电机连接。
7.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由上至下的多个所述电池电压依次增大。
8.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所述工作台的上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有呈环形设置的滤网,所述凹槽的中部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与滤网外壁相接触的转板,所述转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凹槽内壁以及滤网上侧壁相接触的刮板。
9.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所述滤网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插设有挡板,所述工作台内开设有腔体,所述挡板的端部延伸至腔体内并与腔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刮板内固定有磁铁块一,所述挡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铁块二。
10.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所述工作台的外壁上滑动插设有位于缺口下侧的收集槽。
11.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所述转板呈半圆形设置,所述转板的直径大于框架的宽度。
12.在上述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所述环氧树脂体的下端与固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环氧树脂体呈圆柱形设置,且环氧树脂体的直径小于固定管的内径。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金属加工用铣削机的优点在于:
14.本发明通过将铣刀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出使环氧树脂体膨胀推动滑板移动,电触端与电触片接触使推动电机工作,推动冷却液流出对铣刀进行降温冷却,并在铣刀不同温度下实现冷却液不同的流出速度,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冷却液量不同,实现根据温度进行排出量的适应变化。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工作台的剖面图;
18.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驱动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中固定管与横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工作台、2框架、3滤网、4转板、5支撑板、6支撑杆、7安装板、8加工电机、9联轴器、10连接杆、11水箱、12排水管、13驱动罐、14推动扇叶、15进气管、16固定管、17圆盘、18引风扇叶、19排气管、20环氧树脂体、21滑板、22竖板、23横板、24电触端、25电触片、26电池、27刮板、28缺口、29挡板、30磁铁块二、31伸缩弹簧、32收集槽、33电动机、3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参照图1-5,种金属加工用铣削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固定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框架2,工作台1的上侧壁还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内设有油缸,油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端部固定有安装板7,通过油缸驱动端的运动带动安装板7上下运动,实现铣刀竖向位置的调节,安装板7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加工电机8,加工电机8的驱动端竖直
向下固定有联轴器9,联轴器9的端部安装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铣刀,加工电机8带动铣刀转动进行加工工作,联轴器9起到过载保护、缓冲冲击、吸振的作用,能保证铣刀工作过程中的稳定。
24.安装板7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管16,固定管16的端部连接有朝向铣刀设置的进气管15,固定管16的中部固定有圆盘17,圆盘17内安装有由马达驱动端的引风扇叶18,固定管16的上端填充有环氧树脂体20,环氧树脂体20的下端与固定管16的内壁固定连接,环氧树脂体20呈圆柱形设置,且环氧树脂体20的直径小于固定管16的内径,固定管16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位于环氧树脂体20与引风扇叶18之间的排气管19,固定管16的上端内部滑动设置有滑板21,滑板21的外壁固定有竖板22,竖板22的外壁固定嵌设有多个电触片25,每个电触片25均通过连接有电池26,由上至下的多个电池26电压依次增大,铣刀工作时启动马达带动引风扇叶18转动,将铣刀外侧的气流吸入至进气管15内,再流入至固定管16内与环氧树脂体20接触,在温度作用下,环氧树脂体20受热膨胀,膨胀后与滑板21接触推动滑板21往上移动,使下侧的电触片25与电触端24接触,此时接入推动电机的电池26电压较小,即推动电机接入的电压小,推动电机的转速慢,但铣刀工作上的温度继续升高时,铣刀周侧的气流温度增加,导入至固定管16内与环氧树脂体20接触的气流温度升高,环氧树脂体20受热膨胀的幅度增大,推动滑板21上移的幅度增大,中层或下层的电触片25上移与电触端24接触,接入推动电机的为电压较大的电池26,使推动电机的转速加快。
25.安装板7的外壁固定有横板23,横板23的端部固定有电触端24,安装板7的外壁固定有水箱11,水箱11的下侧壁连接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的端部朝向铣刀设置,排水管12上设置有驱动罐13,驱动罐13的外壁固定有推动电机,推动电机的驱动端贯穿延伸至驱动罐13内并固定有推动扇叶14,驱动罐13与推动电机驱动端的连接处安装有滑动密封圈,电触端24通过导线与推动电机连接,电触端24与电触片25接触后,推动电机带动推动扇叶14转动,带动排水管12内的冷却液往端部流动,不同的电池26接入推动电机,推动电机的转速不同,冷却液的排出速度不同,接入电压大的电池26后,推动电机的转速加快,冷却液排出速度增加。
26.工作台1的上侧壁开设有凹槽34,凹槽34的内壁固定有呈环形设置的滤网3,凹槽34的中部固定有电动机33,电动机3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与滤网3外壁相接触的转板4,转板4呈半圆形设置,半圆形的设置对冷却液具有导流作用,转板4的直径大于框架2的宽度,保证了冷却液能从框架2的边缘流下进入至凹槽34内,冷却液与铣刀接触后往下流动,冷却液流动的过程中将加工产生的废屑吸附,冷却液流入至凹槽34内后,通过滤网3进行冷却液的过滤,废屑杂质留在滤网3后,冷却液往下流动至凹槽34的底部。
27.转板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凹槽34内壁以及滤网3上侧壁相接触的刮板27,滤网3上开设有缺口28,凹槽34的内壁滑动插设有挡板29,工作台1内开设有腔体,挡板29的端部延伸至腔体内并与腔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31,刮板27内固定有磁铁块一,挡板29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磁铁块二30,工作台1的外壁上滑动插设有位于缺口28下侧的收集槽32,废屑留在滤网3上,启动电动机33带动转板4转动,刮板27与滤网3的表面接触,将杂质刮动聚集,当刮板27运动至挡板29处时,在磁铁块一与磁铁块二30之间磁性齿轮作用下推动挡板29往外侧移动,刮板27刮动的废屑从缺口28落出至收集槽32内进行收集,避免或减少了冷却液流入至收集槽32内,使废屑与冷却液完成分离收集。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