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竹筏上岸装置及竹筏上下岸系统和竹筏移动方法

2022-11-12 21:3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竹筏上下岸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竹筏上岸装置及竹筏上下岸系统和竹筏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交通网络的不断提升,现如今,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爱好,竹筏漂流项目作为许多旅游景区常见的游乐项目,目前竹筏从上游漂流到下游后,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将竹筏从下游河道和码头装载到卡车上运送至出发点。由于长期以来大部分景区均是依靠人工的方式完成竹筏的上岸和下岸,这种方法不仅效率慢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去完成竹筏的上下岸工作,那么不仅是在竹筏上下岸效率和操作安全方面,其均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和实现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施可靠、操作灵活便利且效率好、安全性佳的竹筏上岸装置及竹筏上下岸系统和竹筏移动方法。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竹筏上岸装置,其包括:
6.固定架,为一对且相对设置,一对固定架之间的间距小于竹筏的长度,所述固定架为阶梯状结构,其一端设于河道边缘且部分没入到河道中,其另一端延伸至河岸上,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至另一端之间设有多个依序连接且在竖直方向上高度逐级递增的第一台阶部,一对固定架上的第一台阶部用于横跨放置竹筏;
7.活动架,设置在一对固定架之间,其两端之间具有与固定架上多个第一台阶部对应的多个第二台阶部,其中,活动架接近河道的第二台阶部延伸至河道内;
8.升降组件,设置在活动架下方,其升降驱动端与活动架下部固定连接,由升降组件驱动活动架的第二台阶部上升高出固定架的第一台阶部或下降至低于固定架的第一台阶部;
9.平移组件,设置在固定架下方,其平移驱动端与升降组件固定连接,由平移组件驱动升降组件连同活动架在一对固定架之间的两端平移;
10.控制器,与升降组件和平移组件电连接且控制升降组件和平移组件工作启闭。
11.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固定架为固定在河岸上,所述河岸对应一对固定架之间的区域设有用于容置活动架、升降组件和平移组件的下沉空间。
12.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13.导轨,为一对且与一对固定架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在一对固定架相互接近的侧面下部;
14.连接架,横跨在一对导轨上且与导轨滑动连接;
15.升降驱动器,固定设置在连接架上且其升降驱动端与活动架下部固定连接,所述
升降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16.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升降驱动器包括一对第一活塞缸,该一对第一活塞缸相对设置在连接架两端且第一活塞缸的主体部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缸的推杆末端与活动架下部固定连接。
17.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一对第二活塞缸,一对第二活塞缸相对固定设置在一对固定架另一端的下部之间,第二活塞缸的推杆末端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18.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还包括:
19.剪叉式升降台,横跨设置在一对固定架远离河道的端部一侧且用于堆垛放置竹筏,所述剪叉式升降台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20.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竹筏上下岸系统,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竹筏上岸装置,其还包括竹筏下岸装置,所述竹筏下岸装置包括:
21.龙门架,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其中一龙门架位于接近河道的一侧,另一龙门架位于其中一龙门架远离河道的一侧;
22.横移组件,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一对龙门架的上端的横梁上且可沿龙门架的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23.滑轨,为一对且相对跨设在一对龙门架之间,一对滑轨的两端分别与龙门架上的横移组件连接,由横移组件带动滑轨移动;
24.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为两对且分别相对设置在一对滑轨上,其中,每对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有一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
25.连接板,为一对且相对横跨在一对滑轨下放,其中,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滑轨上的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的环链活动端固定连接,滑轨上的两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分别与一对连接板一一对应;
26.夹具组件,分别与连接板一一对应且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夹具组件用于夹持待下岸的竹筏;
27.引导架,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结构,其直角边对应的侧面上设有多个导辊且用于引导竹筏下滑至河道内;
28.其中,所述横移组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和夹具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29.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滑轨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限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移动距离的行程传感器;
30.所述龙门架上端的横梁上设有用于横移组件移动的轨道,所述横移组件包括:
31.横移支架,其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横移支架通过滚轮与龙门架上横梁的轨道连接;
32.驱动电机,固定在横移支架一端且其驱动轴与横移支架上的其中一滚轮通过减速机连接,由该驱动电机驱动横移支架在轨道上移动,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其工作启闭。
33.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34.电动伸缩杆,其主体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电
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35.∩形架,其上端中部与电动伸缩杆的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穿入到∩形架的∩形结构内,所述∩形架的两侧设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向下延伸形成开口;
36.v形架,为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形架两侧的连接槽内,v形架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槽下端,其一端设有腰型槽且一对v形架的两端相互交错,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有牵引杆,该牵引杆穿入到一对v形架的腰型槽内,由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伸缩来带动v形架的另一端相互接近或远离,一对v形架的另一端相互接近的一侧均设有v形夹持部,一对v形架的v形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竹筏的夹持区。
37.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竹筏移动方法,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竹筏上下岸系统,所述竹筏移动方法包括竹筏上岸方法和竹筏下岸方法,
38.其中,竹筏上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9.(1)将竹筏以预设姿态移动至固定架接近河道的一端,使竹筏中部位于活动架延伸至河道内的第二台阶部上方;
40.(2)启动升降组件,由升降组件驱动活动架的第二台阶部上升,使竹筏跟随被抬升,直至该第二台阶部高出位于其上一级的固定架的第一台阶部上端面,然后暂停升降组件;
41.(3)启动平移组件,由平移组件驱动升降组件连同活动架和竹筏沿远离河道的方向移动,使活动架和竹筏被移动至上一级第一台阶部上方,然后暂停平移组件;
42.(4)启动升降组件,由升降组件驱动活动架的第二台阶部下降,使竹筏跟随下降,直至竹筏被其下方的第一台阶部托持后,原托持有竹筏的第二台阶部继续下降,直至低于托持竹筏的第一台阶部上端面,然后暂停升降组件;
43.(5)启动平移组件,由平移组件驱动升降组件连同活动架沿接近年河道的方向移动复位,至此完成竹筏移动至上一级第一台阶的操作;
44.(6)重复步骤(2)至(5),使竹筏由河道移动至固定架远离河道的最后一级第一台阶部;
45.(7)启动剪叉式升降台,使剪叉式升降台的上端与最后一级第一台阶部上的竹筏位置相适应,然后将竹筏移动至剪叉式升降台上,然后剪叉式升降台复位或下降至预设位置,完成竹筏的堆叠回收;
46.另外,竹筏下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1)将待下岸的竹筏移动至一对龙门架下方的预设位置,确定待起吊的竹筏的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
48.(2)控制横移组件和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移动,使横移组件带动滑轨移动至待下岸的竹筏上方,然后通过移动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使两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带动连接板连同夹具组件分别移动至待下岸的竹筏两端上方;
49.(3)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的环链活动端下降,令连接板和夹具组件下降至预设位置后,暂停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
50.(4)控制夹具组件对待下岸的竹筏进行两端夹持;
51.(5)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的环链活动端上升,令连接板和夹具组件上升至预设位置后,暂停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
52.(6)控制横移组件和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移动,使待下岸的竹筏一端被移动至引导架远离河岸的一端,然后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异步动作,使待下岸的竹筏两端先后落于引导架上,然后通过引导架的引导将待下岸的竹筏引导下滑至河道中,完成竹筏的下岸操作。
53.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通过竹筏上岸装置、竹筏下岸装置组成竹筏上下岸系统,通过机械装置结合控制器来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竹筏上下岸工作,该方案能够避免人员直接进行搬运竹筏,从而降低工作风险和减轻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上岸装置和下岸装置的结构简单,使得其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5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5.图1是本发明方案系统的简要应用示意图;
56.图2是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之一;
57.图3是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之二;
58.图4是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之三,其中,该示图中的一固定架被隐去;
59.图5为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将竹筏上移的运行状态变化示意图之一;
60.图6为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将竹筏上移的运行状态变化示意图之二;
61.图7为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将竹筏上移的运行状态变化示意图之三;
62.图8为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将竹筏上移的运行状态变化示意图之四;
63.图9为本发明方案的上岸装置将竹筏上移的简要动作流程示意图;
64.图10为本发明方案的下岸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
65.图11为本发明方案的下岸装置的部分结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之一;
66.图12是本发明方案的下岸装置的夹具组件和连接板、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配合连接的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方案本实施例方案一种竹筏3上下岸系统,其包括竹筏3上岸装置1和竹筏3下岸装置2。
69.在图1基础上,结合图2至图10之一所示,其中,着重参考图2至图4的示意图,本方案中,竹筏3上岸装置1包括:
70.固定架11,为一对且相对设置,一对固定架11之间的间距小于竹筏3的长度,所述固定架11为阶梯状结构,其一端设于河道4边缘且部分没入到河道4中,其另一端延伸至河岸5上,所述固定架11的一端至另一端之间设有多个依序连接且在竖直方向上高度逐级递增的第一台阶部111,一对固定架11上的第一台阶部111用于横跨放置竹筏3;
71.活动架12,设置在一对固定架11之间,其两端之间具有与固定架11上多个第一台阶部111对应的多个第二台阶部121,其中,活动架12接近河道4的第二台阶部121延伸至河道4内;
72.升降组件13,设置在活动架12下方,其升降驱动端与活动架12下部固定连接,由升降组件13驱动活动架12的第二台阶部121上升高出固定架11的第一台阶部111或下降至低于固定架11的第一台阶部111;
73.平移组件14,设置在固定架11下方,其平移驱动端与升降组件13固定连接,由平移组件14驱动升降组件13连同活动架12在一对固定架11之间的两端平移;
74.控制器,与升降组件13和平移组件14电连接且控制升降组件13和平移组件14工作启闭。
75.其中,本方案所述固定架11为固定在河岸5上,所述河岸5对应一对固定架11之间的区域设有用于容置活动架12、升降组件13和平移组件14的下沉空间。
76.另外,本方案所述升降组件13包括:
77.导轨133,为一对且与一对固定架11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在一对固定架11相互接近的侧面下部;
78.连接架131,横跨在一对导轨133上且与导轨133滑动连接;
79.升降驱动器132,固定设置在连接架131上且其升降驱动端与活动架12下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器132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80.为了提高控制便利性和可靠性,本方案所述升降驱动器132包括一对第一活塞缸,该一对第一活塞缸相对设置在连接架131两端且第一活塞缸的主体部与连接架131固定连接,第一活塞缸的推杆末端与活动架12下部固定连接。
81.除此之外,本方案所述平移组件14包括一对第二活塞缸141,一对第二活塞缸141相对固定设置在一对固定架11另一端的下部之间,第二活塞缸141的推杆1411末端与连接架131固定连接。
82.为了方便对上岸的竹筏3进行堆叠收纳,本方案还包括:
83.剪叉式升降台15,横跨设置在一对固定架11远离河道4的端部一侧且用于堆垛放置竹筏3,所述剪叉式升降台15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84.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方案系统的竹筏3下岸装置2包括:
85.龙门架21,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其中一龙门架21位于接近河道4的一侧,另一龙门架21位于其中一龙门架21远离河道4的一侧;
86.横移组件22,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在一对龙门架21的上端的横梁211上且可沿龙门架21的横梁长度方向移动;
87.滑轨23,为一对且相对跨设在一对龙门架21之间,一对滑轨23的两端分别与龙门架21上的横移组件22连接,由横移组件22带动滑轨23移动;
88.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为两对且分别相对设置在一对滑轨23上,其中,每对滑轨
23上均滑动连接有一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
89.连接板24,为一对且相对横跨在一对滑轨23下放,其中,连接板24的两端分别与滑轨23上的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的环链活动端固定连接,滑轨23上的两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分别与一对连接板24一一对应;
90.夹具组件25,分别与连接板24一一对应且固定在连接板24上,所述夹具组件25用于夹持待下岸的竹筏3;
91.引导架27,为直角三角形框架结构,其直角边对应的侧面上设有多个导辊271且用于引导竹筏3下滑至河道4内;
92.其中,所述横移组件22、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和夹具组件25均与控制器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93.为了避免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脱出或位置超出可控范围,本方案所述滑轨23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限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移动距离的行程传感器231,所述滑轨23可以采用工字钢,本方案在工字钢的两端设有行程传感器231,使得当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在移动到滑轨23预设的极限位置时,会触发行程传感器231,使得控制器自动把电动葫芦断电或限制指令,起到了保护整个装置的作用;而所述行程传感器231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或者其他接触式传感器。
94.本方案所述龙门架21上端的横梁211上设有用于横移组件22移动的轨道2111,所述横移组件22包括:
95.横移支架221,其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且横移支架221通过滚轮与龙门架21上横梁211的轨道2111连接;
96.驱动电机223,固定在横移支架221一端且其驱动轴与横移支架221上的其中一滚轮通过减速机连接,由该驱动电机223驱动横移支架221在轨道2111上移动,所述驱动电机223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其工作启闭。
97.为了适应竹筏3的结构,本方案所述夹具组件25包括:
98.电动伸缩杆253,其主体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4的下端面,所述电动伸缩杆253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启闭;
99.∩形架251,其上端中部与电动伸缩杆253的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53的伸缩端穿入到∩形架251的∩形结构内,所述∩形架251的两侧设有连接槽2511,该连接槽2511向下延伸形成开口;
100.v形架252,为一对且分别设置在∩形架251两侧的连接槽2511内,v形架252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槽2511下端,其一端设有腰型槽2521且一对v形架252的两端相互交错,所述电动伸缩杆253的伸缩端2531设有牵引杆2532,该牵引杆2532穿入到一对v形架252的腰型槽2521内,由电动伸缩杆253的伸缩端2531伸缩来带动v形架252的另一端相互接近或远离,一对v形架252的另一端相互接近的一侧均设有v形夹持部254,一对v形架252的v形夹持部254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竹筏3的夹持区2541。
101.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方案还提供一种竹筏3移动方法,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竹筏3上下岸系统,所述竹筏3移动方法包括竹筏3上岸方法和竹筏3下岸方法:
102.其中,竹筏3上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3.(1)将竹筏3以预设姿态移动至固定架11接近河道4的一端,使竹筏3中部位于活动
架12延伸至河道4内的第二台阶部121上方;
104.(2)启动升降组件13,由升降组件13驱动活动架12的第二台阶部121上升,使竹筏3跟随被抬升,直至该第二台阶部121高出位于其上一级的固定架11的第一台阶部111上端面,然后暂停升降组件13;
105.(3)启动平移组件14,由平移组件14驱动升降组件13连同活动架12和竹筏3沿远离河道4的方向移动,使活动架12和竹筏3被移动至上一级第一台阶部111上方,然后暂停平移组件14;
106.(4)启动升降组件13,由升降组件13驱动活动架12的第二台阶部121下降,使竹筏3跟随下降,直至竹筏3被其下方的第一台阶部111托持后,原托持有竹筏3的第二台阶部121继续下降,直至低于托持竹筏3的第一台阶部111上端面,然后暂停升降组件13;
107.(5)启动平移组件14,由平移组件14驱动升降组件13连同活动架12沿接近年河道4的方向移动复位,至此完成竹筏3移动至上一级第一台阶的操作;
108.(6)重复步骤(2)至(5),使竹筏3由河道4移动至固定架11远离河道4的最后一级第一台阶部111;
109.(7)启动剪叉式升降台15,使剪叉式升降台15的上端与最后一级第一台阶部111上的竹筏3位置相适应,然后将竹筏3移动至剪叉式升降台15上,然后剪叉式升降台15复位或下降至预设位置,完成竹筏3的堆叠回收;
110.另外,竹筏3下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1)将待下岸的竹筏3移动至一对龙门架21下方的预设位置,确定待起吊的竹筏3的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
112.(2)控制横移组件22和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移动,使横移组件22带动滑轨23移动至待下岸的竹筏3上方,然后通过移动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使两对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带动连接板24连同夹具组件25分别移动至待下岸的竹筏3两端上方;
113.(3)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的环链活动端下降,令连接板24和夹具组件25下降至预设位置后,暂停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
114.(4)控制夹具组件25对待下岸的竹筏3进行两端夹持;
115.(5)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的环链活动端上升,令连接板24和夹具组件25上升至预设位置后,暂停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
116.(6)控制横移组件22和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移动,使待下岸的竹筏3一端被移动至引导架27远离河岸5的一端,然后控制运动式环链电动葫芦26异步动作,使待下岸的竹筏3两端先后落于引导架27上,然后通过引导架27的引导将待下岸的竹筏3引导下滑至河道4中,完成竹筏3的下岸操作。
1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