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11:01: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风机等嵌入式空调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常而言,新风机采用吊顶安装方式安装,相关技术中,当前的新风机大多设置为单面维护方式,即仅在设备的一侧设置检修口,对于不同的安装环境,如新风机的新风口和回风口朝向左侧或者右侧,为保证开口朝下,设备仅能正向安装。当新风机的新风口和回风口从朝向左侧转换为朝向右侧时,仅能将设备水平转动180
°
,然而,如此安装会导致新风机中与新风口连接的新风管和与回风口连接的回风管交叉布置,因此,新风管和回风管会占用更多的吊顶空间,影响室内布局,设备的安装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机,其正面和反面均设有开口,以便对换热芯体进行清理或更换,满足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时的维护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安装适应性好。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壳体,包括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端板均设有开口和安装部;换热芯体,能通过所述开口安装至所述壳体内;两个盖板,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两个所述盖板分别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开口。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的上端和下端的端板分别设置开口,并分别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的盖板,而换热芯体能够穿过开口,使得新风机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相对于正向安装时上下颠倒)时均能从新风机的下方通过开口对换热芯体进行清理或更换,满足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时的维护要求。因此,对于不同的安装环境,可根据需要将新风机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以合理布局新风机的新风管和回风管,避免占用过多吊顶空间的问题,安装适应性好。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包括从所述开口朝所述壳体内部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延伸部形成凹腔,所述盖板容纳于所述凹腔并抵接于所述安装板。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其中一端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凹位,所述安装凹位朝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设置,所述转动件部分容纳于所述安装凹位。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凹位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端板设有连通所述凹腔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位于所述安装凹位沿所述转动件的转动轴方向的同一端。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其中一端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盖板,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抵压于所述翻边。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还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设有锁扣,所述端板或所述盖板设有锁孔,所述锁扣扣设于所述锁孔。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保温主体,所述保温主体设有芯体腔和定位件,所述芯体腔与两个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芯体腔的腔壁,所述换热芯体安装于所述芯体腔,所述换热芯体的周侧具有多个角部,所述角部抵接于所述定位件。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和/或所述定位件转动安装有压接件,所述压接件能够转动至抵接所述换热芯体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的位置。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板设有置于所述开口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端板,另一端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端板连接,所述支撑杆用于承载所述换热芯体。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提手。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包括基部和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基部的两端并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两个所述连接部均设有开口槽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或背对两侧。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所述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端沿所述开口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口端设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基部的一端。
22.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新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盖板打开状态时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绳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机正向安装时吊耳与吊杆的连接示意图;
32.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种新风机正向安装时吊耳与吊杆的连接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壳体100;顶板110;开口111;第二避让槽112;第一侧板120;新风口121;回风口122;排风口123;进风口124;底板130;第二侧板140;安装板150;安装凹位151;第一避让槽152;翻边153;插槽154;凹腔155;保温主体160;定位件161;芯体腔162;压接件170;支撑杆180;
36.盖板200;转动件210;密封件220;连接绳230;锁扣231;
37.换热芯体300;提手310;
38.吊耳400;基部410;加强筋411;定位卡扣412;导向部4121;固定部4122;固定孔413;通孔414;第一连接部420;第一开口槽421;第一开口端422;第一调节孔423;第二连接部430;第二开口槽431;第二开口端432;第二调节孔433;第一限位部440;第二限位部450;
39.吊杆500;上螺母510;上垫片520;下螺母530;下垫片540。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3.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装配、配合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新风机是一种空气净化设备,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
45.通常而言,新风机采用吊顶安装方式安装,相关技术中,当前的新风机大多设置为单面维护方式,即仅在设备的一侧设置检修口,例如仅在新风机的底侧设置检修口,对于不同的安装环境,如新风机的新风口和回风口朝向左侧或者右侧,为保证检修口朝下,新风机仅能正向安装,即底侧朝下。
46.由于新风机仅能正向安装,当新风机的新风口和回风口从朝向左侧转换为朝向右侧时,仅能将新风机水平转动180
°
,然而,如此安装会导致新风机的新风口和回风口的前后位置互换,即回风口位于后侧,新风口位于前侧,为使回风管延伸至前侧,则需要将新风管和回风管交叉布置,因此,室内侧新风管和回风管会占用更多的吊顶空间,影响室内布局,设备的安装适应性差。
47.为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100、换热芯体300和两个盖板200。
48.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设有内腔,换热芯体300安装于内腔内。具体而言,壳体100包括顶板110、两个位于左侧和右侧的第一侧板120、底板130和一体成型于底板130的前端和后端的第二侧板140,两个第二侧板140均与底板130垂直并位于底板130的上侧,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侧板140之间,并且第一侧板120与底板130、两个第二侧板140连接,顶板110位于底板130的上侧,并且顶板110的四边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140、两个第一侧板120连接,从而一体结构的底板130与两个第二侧板140、两个第一侧板120和顶板110围蔽形成内腔。其中,顶板110则为壳体100中位于上端的端板,底板130则为壳体100中位于下端的端板。
49.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侧板120中,一个第一侧板120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新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另一个第一侧板120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排风口123和进风口124。通常而言,新风口121和排风口123位于靠近壳体100沿前后方向的一端,回风口122和进风口124则位于靠近壳体100沿前后方向的另一端。
50.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芯体30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并位于靠近内腔中间的位置,并且换热芯体300的四个侧壁处分别通过风道与新风口121、回风口122、排风口123和进风口124连接。其中,进风口124经换热芯体300与新风口121连通,回风口122经换热芯体300与排风口123连通,形成两个交叉分风道,使得新风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实现小型化结构。同时,回风口122可直接与新风口121连通,即进行内循环模式。
51.可以理解的是,通常而言,新风口121通过新风管与室内空间连通,回风口122通过回风管与室内空间连通,而进风口124和排风口123则与室外空间连通。室内浑浊空气由回风管和回风口122进入,经换热芯体300并由排风口123排出至室外,室外新鲜空气由进风口124进入,经换热芯体300并由新风口121和新风管输入至室内,在换热芯体300中,室内浑浊空气和室外新鲜空气同时进行热量交换,以实现将能量回收至室内,从而实现室内换气,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和干净。
52.可以理解的是,当不需要引进室外新鲜空气时,室内空气由回风管和回风口122进入,并由新风口121和新风管排回至室内,即实现内循环,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以便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53.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和底板130均设置有开口111和安装部,具体而言,两个开口111沿上下方向对称布置,即两个开口1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换热芯体300能通过任意一个开口111安装至壳体100,因此,通过两个开口111均可对换热芯体300进行更换。
54.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开口111大致呈矩形,开口111的尺寸略大于换热芯体300的外形尺寸,以便将换热芯体300安装至内腔中,或从内腔中拆卸出来以便更换。
55.参照图2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和底板130均连接有盖板200,两个盖板200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部,盖板200的外形大致呈矩形。与顶板110连接的盖板200用于打开或关闭设于顶板110的开口111,与底板130连接的盖板200用于打开或关闭设于底板130的开口111。通常而言,顶板110与盖板200、底板130与盖板200的连接结构相同,且两个盖板200的开启方式相同。例如,盖板200的一端与顶板110的安装部铰接,另一端通过螺钉与顶板110的安装部固定连接,从而方便打开盖板200以对换热芯体300进行清理或更换,关闭时连接稳固,防止盖板200跌落。盖板200与底板130的连接结构可参照盖板200与顶板110
的连接结构。
56.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盖板200还可以仅通过螺钉将盖板200的两端直接固定连接于顶板110或底板130;或者盖板200还可以通过卡扣固定方式安装于顶板110或底板130;或者盖板200滑动连接于顶板110或底板130,即盖板200沿水平面滑动安装于顶板110或底板130,此处不对盖板200的安装方式作具体限定。
57.可以理解的是,定义新风机正向安装时,底板130朝下;新风机反向安装时,顶板110朝下。
58.可以理解的是,定义对于新风口121和回风口122朝向左侧,排风口123和进风口124朝向右侧的安装环境,新风机正向安装,即底板130朝下,此时,回风口122位于靠近前端的一侧,新风口121位于靠近后端的一侧。此时,新风管和回风管不会存在交叉布置状态。在此种安装方式下,可从新风机的下方打开连接于底板130的盖板200并对换热芯体300进行清理或更换,方便维护。
59.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新风口121和回风口122朝向右侧,排风口123和进风口124朝向左侧的安装环境,新风机可反向安装,即顶板110朝下。也就是说,在新风机相对于正向安装的状态,沿上下方向翻转180
°
。此时,与正向安装时相同的是,回风口122也位于靠近前端的一侧,新风口121也位于靠近后端的一侧,新风口121和回风口122不会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从而新风机反向安装时,新风管和回风管的布局不变,即回风管和新风管也不存在交叉布置状态,因此,可避免新风管和回风管占据更多的吊顶空间,有效节省吊顶空间。此安装方式下,可从新风机的下方打开连接于顶板110的盖板200并对换热芯体300进行清理或更换,方便维护。
60.由此,无论新风机正向安装(底板130朝下)还是反向安装(顶板110朝下),均能从新风机的下方通过开口111对换热芯体300进行清理或更换,满足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时的维护要求。同时,由于两个开口111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使得新风机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时的维护位置相同,同时两个盖板200的开启方式相同,使得两种安装方式的维护方式相同,以保持一致性,方便维护。因此,对于不同的安装环境,可根据需要将新风机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以合理布局新风机的新风管和回风管,避免占用过多吊顶空间的问题,安装适应性好。
61.下面以连接于顶板110的盖板200的安装结构为例对盖板200的安装结构作详细描述,连接于底板130的盖板200的安装结构可以参照连接于顶板110的盖板200的安装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62.参照图1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包括从开口111朝壳体100内部延伸的延伸部和安装板150,延伸部形成凹腔155,安装板150位于低于顶板110的顶壁的位置并与顶板110平行。关闭盖板200时,盖板200容纳于凹腔155内并抵接安装板150,从而给盖板200提供盖合空间并限定出盖板200关闭到位时的具体位置,方便维护人员操作。
63.可以理解的是,凹腔155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盖板200的厚度。具体而言,凹腔155的深度等于盖板200的厚度。关闭盖板200时,盖板200完全容纳于凹腔155内,并且盖板200朝向内腔的一侧抵接于安装板150,以便对盖板200定位和固定,盖板200背离内腔的一侧与顶板110的顶壁平齐,即实现隐藏式安装盖板200,使得新风机正常使用状态下,盖板200不会凸出于顶板110,从而保持新风机的外观美观性,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节省吊顶空间和包
装空间。
64.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盖板200可以直接安装于开口111处,并凸出于顶板110。
65.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盖板200的一端铰接于顶板110的安装部,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安装部,可通过转动盖板200的方式实现打开或关闭开口111,操作方便。具体而言,盖板200的一端与安装板150之间连接有两个转动件210,两个转动件210连接于盖板200的同一边缘上并间隔布置,转动件210可以是合页或铰链,转动件210的一部分与设于顶板110的安装板150固定连接,另一部分与盖板20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盖板200铰接于顶板110,以便开启或关闭,并且开启时盖板200不会掉落,提高安全性。盖板20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设于顶板110的安装板150固定连接,例如,第一紧固件设置为螺钉,安装板150设置有与螺钉配合的螺孔,通过拧紧螺钉即可使盖板200固定,连接稳固可靠。
66.参照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150设置于两个安装凹位151,安装凹位151与转动件210的位置一一对应,安装凹位151朝内腔凹陷设置,转动件210与安装板150连接的部分容纳于安装凹位151内,从而安装凹位151的深度抵消了转动件210与安装板150连接的部分的厚度,使得盖板200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并且确保盖板200关闭时盖板200的顶壁与顶板110的顶壁平齐,避免盖板200凸出于顶板110。
67.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150还设置有两个第一避让槽152,第一避让槽152朝内腔凹陷设置,两个第一避让槽152与安装凹位151一一对应。第一避让槽152位于安装凹位151沿转动件210的转动轴方向的一端,并且第一避让槽152与安装凹位151连通,第一避让槽152可容纳转动件210的转轴或设有供转轴穿过的插孔的实体部分。顶板110设置有第二避让槽112,第二避让槽112朝内腔凹陷设置,第二避让槽112位于凹腔155沿转动件210的转动轴方向的一端并与凹腔155连通,同时,第二避让槽112和第一避让槽152位于安装凹位151沿转动件210的转动轴方向的同一端,盖板200的部分边缘可插入第二避让槽112内。因此,安装盖板200时,可先将转动件210上连接于盖板200的部分的转轴或设有供转轴插入的插孔的实体部分容纳于第一避让槽152内,同时盖板200的部分边缘容纳于第二避让槽112内,沿转动件210的转动轴方向移动盖板200,使转动件210的两部分相互插接以实现转动配合,即可使盖板200铰接于顶板110。拆卸盖板200时,将盖板200完全开启后,即盖板200与顶板110垂直时,反方向移动盖板200即可。盖板200的安装与拆卸方便,且可操作性好。
68.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150的边缘设置有翻边153,翻边153朝向盖板200折弯设置,即翻边153朝向上侧,翻边153围绕开口111布置。盖板200朝向安装板150的一侧设置密封件220,即盖板200朝向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件220,密封件220可以是密封棉或密封纤维或两者的组合等,密封件220可通过粘接方式设置于盖板200。关闭盖板200时,密封件220抵压于翻边153,从而使盖板200与安装板150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避免外界灰尘或其他异物经盖板200与安装板15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内腔中,有效保护内腔的元器件不受损坏。
69.参照图3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与盖板200之间还设有连接绳230,连接绳2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板110,另一端通过锁扣231与盖板200连接,具体而言,锁扣231设置为类似钥匙扣结构,盖板200设置有锁孔(图中未示出),通过锁扣231扣接于锁孔,
使盖板200始终通过连接绳230与顶板110连接,通常而言,连接绳230的长度可允许盖板200完全打开。从而在维护过程中,连接绳230可防止盖板200掉落而砸伤人,增加一种保护,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7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绳230的一端可以与盖板200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锁扣231与顶板110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71.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的内腔中设置有一体结构的保温主体160,保温主体160可以是聚苯乙烯泡沫。保温主体160中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芯体腔162,芯体腔162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并与换热芯体300的外形匹配,并且芯体腔162与两个开口111连通。芯体腔162的腔壁的四个内角部分别设置有定位件161,定位件161为嵌设于保温主体160中的金属件。换热芯体300的周侧具有四个角部,安装换热芯体300时,使四个角部分别抵接于四个定位件161,从而实现对换热芯体300有效的定位,避免换热芯体300出现松动。
72.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和底板130均设置有压接件170。具体而言,设于顶板110的安装板150设置有两个压接件170,压接件170的一端与安装板150转动连接,压接件170的转动轴沿安装板150的厚度方向布置,两个压接件170分别位于开口111的对角端。换热芯体300安装到位后,转动压接件170能够使压接件170的另一端移动至开口111中,使压接件170的另一端抵接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两个压接件170抵接于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的对角处。同样地,设于底板130的安装板150同样设有两个压接件170,可参照顶板110处的压接件170的连接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因此,顶板110处的压接件170和底板130处的压接件170分别抵接于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从而实现对换热芯体300的固定,连接稳固可靠。需要拆卸换热芯体300时,转动压接件170使压接件170的另一端移动至安装板150的上方,压接件170的另一端解除对换热芯体300的抵接作用,即可取出换热芯体300,操作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处和底板130处可以均设置四个压接件170,四个压接件170分别对应压接于换热芯体300的两组对角处,进一步增加安装稳定性。
73.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定位件161的上下两端也可转动安装有压接件170;或者两个安装板150和定位件161的上下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压接件170。从而能够分别抵接于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实现对换热芯体300的固定,连接稳固可靠。此处不再赘述。
74.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顶板110和底板130还分别连接有支撑杆180,两端的支撑杆180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而言,两个支撑杆180分别设置于顶板110处的安装板150和底板130处的安装板150,支撑杆180的一端插接于安装板150的插槽154,另一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安装板150固定连接,通常而言,支撑杆180位于换热芯体300的中间位置,并且两个支撑杆180分别抵接于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当新风机正向安装时,底板130处的支撑杆180能够承受换热芯体300的重力,即起支撑换热芯体300的作用;当新风机反向安装时,顶板110处的支撑杆180能够承受换热芯体300的重力,即同样起支撑作用。因此,无论新风机正向安装还是反向安装,均能够对换热芯体300提供有效的支撑,提高换热芯体30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使得新风机的安装适应性更好。
75.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三个间隔布置的提手310,提手310设置为布带式结构,不使用提手310时,提手310贴合于换热芯体300的上端面或下端面,避免提手310占据换热芯体300的安装空间。因此,安装换热芯体300时,可通过提手310提起换热芯体300,方便操作。
76.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的侧壁连接有吊耳400,具体而言,壳体100的两个第二侧板140分别连接有两个吊耳400,吊耳400包括基部410和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基部410的上端和下端,并且两个连接部位于基部410的同一侧,连接部适于与吊装件(即吊杆500)连接。两个连接部均设置有开口槽,吊杆500能够经开口槽的开口端插入开口槽内,两个连接部还分别设置有位于开口槽的开口端的限位部,两个连接部的限位部位于两个连接部的相对两侧或背对两侧。
77.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连接部和限位部均设置为钣金件,且基部410、连接部和限位部为一体结构,吊耳400的结构强度高,例如,通过一块平板折弯成型并通过机加工获得吊耳400,加工方式简单,便于生产。
78.或者,基部410、连接部和限位部均设置为块结构,且基部410、连接部和限位部为一体结构,吊耳400的结构强度高,例如,通过铸造工艺结合机加工方式生产获得吊耳400,同样便于生产。
79.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与连接部可以是一体结构,限位部与连接部可以是分体结构,限位部可通过焊接方式与连接部连接。当然,限位部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板结构或块结构,此处不对限位部的结构形式作具体限定。
80.下面以通过平板折弯成型的吊耳400为例对吊耳400的具体结构作详细说明。
81.参照图2和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吊耳400的基部410大致呈矩形,基部410的长边沿竖向布置,基部410的短边沿水平布置,基部410用于与第二侧板140连接。
82.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固定孔413,以便通过螺钉将吊耳400固定于第二侧板140。
83.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均与基部410垂直,并位于基部410背离第二侧板140的一侧。定义新风机正向安装时,第一连接部420位于上端,第二连接部430位于下端;新风机反向安装时,即新风机沿竖直方向翻转180
°
,则第一连接部420位于下端,第二连接部430位于上端。
84.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42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40和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开口槽421,第一开口槽421具有第一开口端422,第一限位部440位于第一开口端422处,吊杆500能够经第一开口端422移动至第一开口槽421内,以使吊杆500穿过第一连接部420,方便安装。
85.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同理,第二连接部43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50和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槽431,第二开口槽431与第一开口槽421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即第二开口槽431和第一开口槽421在水平面的投影重合。第二开口槽431具有第二开口端432,第二限位部450位于第二开口端432处,吊杆500能够经第二开口端432移动至第二开口槽431内,以使吊杆500穿过第二连接部430,方便安装。
86.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限位部位于两个连接部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440位于第一连接部420朝向第二连接部430的一侧,第二限位部450位于第二连接部430朝向第一连接部420的一侧。因此,当新风机正向安装时,第一限位部440朝下;当新风机反向安装时,第二限位部450朝下。
87.参照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于天花板的吊杆500一般连接有上螺母510和下
螺母530,以及位于下螺母530的上侧的下垫片540和位于上螺母510的下侧的上垫片520。吊装新风机前,通过调整下螺母530和下垫片540的位置,使四个吊杆500的下垫片54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在安装新风机时,初始位置的新风机尽可能处于水平状态,以便后续调整新风机的水平度。
88.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正向安装时,第一限位部440朝下,吊杆500与第一连接部420连接,具体而言,吊杆500经第一开口端422移动至第一开口槽421内,使吊杆500穿过第一连接部420,且下垫片540和下螺母530位于第一连接部420的下侧。在新风机的重力作用下,第一连接部420的下侧面抵接于下垫片540的上侧。通过套筒扳手即可转动四个吊杆500的下螺母530,使新风机处于水平状态,操作方便,随后即可通过开口扳手拧紧上螺母510,使上螺母510和下螺母530夹紧第一连接部420,即完成新风机的吊装。
89.由于第一限位部440朝下,第一限位部440始终能够阻挡下螺母530往第一开口端422的方向脱离第一连接部420,也就是第一限位部440能够阻挡吊杆500往第一开口端422的方向滑脱,避免在拧紧上螺母510的过程中吊杆500滑脱而导致新风机掉落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安装新风机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新风机的安装可靠性;并且,即使新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螺母510松动的情况,吊杆500也不会从第一连接部420上滑脱,避免新风机掉落,有效提高新风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0.由于第一连接部420的上侧不存在限位结构,亦即第一连接部420的上侧不存在妨碍开口扳手转动的结构,使开口扳手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拧紧上螺母510,方便安装操作。
91.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反向安装时,第二限位部450朝下,吊杆500与第二连接部430连接,吊杆500与第二连接部430的连接方式可参考本实施例中吊杆500与第一连接部420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同样地,第二限位部450能够阻挡吊杆500往第二开口端432的方向滑脱,避免在拧紧上螺母510的过程中吊杆500滑脱而导致新风机掉落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安装新风机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新风机的安装可靠性,有效提高新风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第二连接部430的上侧不存在妨碍开口扳手转动的结构,使开口扳手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拧紧上螺母510,方便安装操作。
92.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限位部位于两个连接部的背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440位于第一连接部420背离第二连接部430的一侧,第二限位部450位于第二连接部430背离第一连接部420的一侧。因此,当新风机正向安装时,第二限位部450朝下;当新风机反向安装时,第一限位部440朝下。
93.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两个限位部位于两个连接部的背对两侧,因此,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得更小,有利于缩小吊耳400的整体结构。
94.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正向安装时,第二限位部450朝下,吊杆500与第二连接部430连接,具体而言,吊杆500经第二开口端432移动至第二开口槽431内,使吊杆500穿过第二连接部430,且下垫片540和下螺母530位于第二连接部430的下侧。由于此时第一连接部420位于第二连接部430的上侧,容易理解的是,吊杆500同时经第一开口端422移动至第一开口槽421内,使吊杆500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在新风机的重力作用下,第二连接部430的下侧面抵接于下垫片540的上侧。同样地,通过套筒扳手即可转动四个吊杆500的下螺母530,使新风机处于水平状态,操作方便,随后即可通过
开口扳手拧紧上螺母510,使上螺母510和下螺母530夹紧第二连接部430,即完成新风机的吊装。
95.同样地,由于此时第二限位部450朝下,第二限位部450始终能够阻挡下螺母530往第二开口端432的方向脱离第二连接部430,也就是说第二限位部450能够阻挡吊杆500往第二开口端432的方向滑脱,避免在拧紧上螺母510的过程中吊杆500滑脱而导致新风机掉落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安装新风机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新风机的安装可靠性;并且,即使新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螺母510松动的情况,吊杆500也不会从第二连接部430上滑脱,避免新风机掉落,有效提高新风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6.同样地,由于第二连接部430的上侧不存在限位结构,亦即第二连接部430的上侧不存在妨碍开口扳手转动的结构,使开口扳手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拧紧上螺母510,方便安装操作。
97.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反向安装时,第一限位部440朝下,吊杆500与第一连接部420连接,吊杆500与第一连接部42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本实施例中吊杆500与第二连接部430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同样地,第一限位部440能够阻挡吊杆500往第一开口端422的方向滑脱,避免在拧紧上螺母510的过程中吊杆500滑脱而导致新风机掉落的情况出现,有效提高安装新风机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新风机的安装可靠性,有效提高新风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第一连接部420的上侧不存在妨碍开口扳手转动的结构,使开口扳手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拧紧上螺母510,方便安装操作。
98.因此,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吊耳400均能实现新风机的正向安装和反向安装,以使新风机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适用性好,以便维护。同时,无论新风机正向安装还是反向安装,吊杆500均不会从吊耳400中滑脱,有效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且吊耳400的结构不会妨碍开口扳手对吊杆500的上螺母510进行操作,方便安装操作。
99.参照图7或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连接部设置有两个限位部,同一个连接部上的两个限位部分别位于开口端沿开口槽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左右两侧)。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420设置有两个朝向相同、并沿基部410的短边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部440,两个第一限位部440位于第一开口端422的左右两侧。第二连接部430设置有两个朝向相同、并沿基部410的短边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限位部450,两个第二限位部450位于第二开口端432的左右两侧。因此,两个第一限位部440能够同时阻挡下螺母530往第一开口端422的方向脱离第一连接部420,或者两个第二限位部450能够同时阻挡下螺母530往第二开口端432的方向脱离第二连接部430,亦即能够阻挡吊杆500从吊耳400中滑脱,两个第一限位部440或两个第二限位部450的双重阻挡作用可进一步增加可靠性,提高安全性。
100.参照图7或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开口端设于连接部背离基部410的一端,也就是说,开口端朝向基部410背离第二侧板140的一侧。具体而言,第一开口端422设于第一连接部420背离基部410的一端,第二开口端432设于第二连接部430背离基部410的一端,亦即第一开口端422和第二开口端432均朝向基部410背离第二侧板140的一侧,第一开口端422和第二开口端432的朝向相同。因此,往吊耳400上安装吊杆500时,方便安装人员观察开口端与吊杆500的相对位置,以便将吊杆500准确移动至对应的开口槽内,降低安装难度,方便安装操作。
101.参照图7或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411,
具体而言,加强筋411设置为三角筋,通过压筋模具冲压形成,加强筋411朝向基部410连接有连接部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连接部420与基部41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沿基部410的短边方向间隔布置的三角筋,第二连接部430与基部41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沿基部410的短边方向间隔布置的三角筋,从而可增加吊耳40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安装可靠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筋411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焊接于基部410和连接部之间的肋板结构等。
102.参照图8或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与连接部互相垂直。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440与第一连接部420互相垂直,第二限位部450与第二连接部430互相垂直。使第一限位部440和第二限位部450不朝背离新风机的方向折弯,能够减小吊耳400占据的横向空间,节省安装空间,并能够使第一限位部440或第二限位部450对下螺母530发挥有效的阻挡作用,避免吊杆500滑脱;使第一限位部440和第二限位部450不朝靠近新风机的方向折弯,可避免第一限位部440或第二限位部450占据下螺母530和下垫片540的安装空间,确保第一连接部420或第二连接部430能够抵接于下垫片540的上侧,方便安装,且提高安装可靠性。
103.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设置有定位卡扣412,定位卡扣412通过基部410冲压加工获得,定位卡扣412朝第二侧板140的一侧折弯并朝下设置,即定位卡扣412凸设于基部410背离连接部的一侧。安装吊耳400时,将定位卡扣412插入第二侧板140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内,实现对吊耳400定位并预固定,以便吊耳400的固定孔413与第二侧板140上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对位,方便安装操作。
104.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基部410设置有通孔414,定位卡扣412包括导向部4121和固定部4122,导向部4121和固定部4122均为板状结构,固定部4122的上端连接于通孔414的上边缘并朝下设置,固定部4122与基部410的夹角为锐角,导向部4121连接于固定部4122的下端,导向部4121与固定部4122的夹角为钝角,并且导向部4121朝基部410的一侧折弯设置。当定位卡扣412插入第二侧板140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时,导向部4121能够引导定位卡扣412插入定位孔,并使固定部4122卡接于第二侧板140,实现对吊耳400定位并预固定,降低安装难度,方便操作。
105.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卡扣412和定位孔在吊耳400和第二侧板140上的位置可以互换,此处不再赘述。
106.参照图7或图9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还设置有调节孔,且调节孔设置为长圆形。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420设置有第一调节孔423,第一调节孔423设置于第一开口槽421远离第一开口端422的一端,并且第一调节孔423与第一开口槽421连通,第一调节孔423沿第一开口槽4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左右两侧)延伸设置,即第一调节孔423的长度方向与基部410的短边方向相同。第二连接部430设置有第二调节孔433,第二调节孔433设置于第二开口槽431远离第二开口端432的一端,第二调节孔433与第二开口槽431连通,第二调节孔433沿第二开口槽4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即左右两侧)延伸设置,即第二调节孔433的长度方向与基部410的短边方向相同。因此,当吊杆500穿设于第一连接部420或第二连接部430,即穿设于第一调节孔423或第二调节孔433时,能够沿基部410的短边方向调整吊杆500的位置,使吊杆500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提高安装稳固性。得益于第一调节孔423和第二调节孔433的设置,可允许吊杆500在天花板上的安装位置存在一定的误差,有效降低安装难度。
10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
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