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载带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2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载带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带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载带是指在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槽穴(亦称口袋),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贴装工业。它配合盖带(上封带)使用,将电阻,电容,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承载收纳在载带的口袋中,并通过在载带上方封合盖带形成闭合式的包装,用于保护电子元器件在运输途中不受污染和损坏。现有技术中,载带在生产中需要先对平整的载带上的预成型区域进行加热,然后使用成型模具对预成型区域进行挤压或吹气等操作以形成槽穴。现有的加热装置多采用金属模具例如铝/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以使载带受热而易于模制成型,这种技术已于已知技术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模具长久受热及受压下会产生变形,致使加热面均匀传热的效果恶化,因此,载带受热的情况非常不理想,易导致其模具制成的成品有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加热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载带加热装置多采用金属模具例如铝/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模具长久受热及受压下会产生变形,致使均匀传热的效果恶化,易导致其模具制成的成品有瑕疵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载带加热装置,包括基础支架;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基础支架上的两个加热机构,每个所述加热机构均包括加热模具以及用于推动加热模具向另一个加热模具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加热模具包括由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和用于为加热部提供热源的金属发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一侧的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加热凸块,所述加热凸块远离连接板的平面为加热面,所述连接板远离加热凸块的一面与金属发热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发热部内嵌入设置有蛇形的电加热管,所述金属发热部与连接板之间通过钎焊层固定连接;两个加热模具的加热面相对设置。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数显设备电性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用于引导载带移动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横截面均为u形槽且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开口所对应的长方体空间位于两个加热模具的两个加热面之间。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动力装置为固定在基础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内的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金属发热部固定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部与钎焊层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镀镍层。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模具与动力装置之间设置有石棉隔热层。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凸块为两列。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加热管与金属发热部之间设置有硅脂填充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由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碳化硅陶瓷具有抗氧化性强,耐磨性能好,硬度高,热稳定性好,高温时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以及抗热震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通过上述设置,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作为与载带直接接触的加热设备,其用于加热的表面在长期持续的高温环境下的变形较小,可以更好的为载带提供均匀的加热效果,使得载带的受热情况更好,有利于更精确地对载带需要加热的区域进行加热,提高载带成品的良率。
15.2.通过对称设置在基础支架上的两个加热机构,使得两个加热模具可以从载带的两侧同时对载带进行加热,使得载带的受热更加均匀,同时有效减少载带与加热模具之间的接触时间,同时保证加热模具对载带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加热速度。
16.3.通过设置钎焊层,可以保证碳化硅陶瓷制成的加热部具备与金属的发热部之间的可焊接性,同时通过钎焊层固定连接加热部与发热部,连接效果较好不易分离,且钎焊层的导热性优异,可以降低热量从发热部传递到加热部的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17.4.通过设置蛇形的电加热管,其加热速度较快,温度容易控制,蛇形的电加热管与直管相比其散热面积更大、加热效果更好;具体的,蛇形的电加热管平铺在发热部内且与连接板平行,这样可以使得连接板的受热更加平均,优化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0.图3为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3中a1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蛇形的电加热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基础支架;2-加热部;21-连接板;22-加热凸块;31-发热部;32-石棉隔热层;4-动力装置;41-气缸;42-活塞杆;5-电加热管;6-钎焊层;7-镀镍层;8-温度传感器;91-第一导轨;92-第二导轨;93-载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载带加热装置,包括基础支架1,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基础支架1上的两个加热机构,每个所述加热机构均包括加热模具以及用于推动加热模具向另一个加热模具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4;所述加热模具包括由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
部2和用于为加热部2提供热源的金属发热部31;所述加热部2包括连接板2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21一侧的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加热凸块22,所述加热凸块22远离连接板21的平面为加热面,所述连接板21远离加热凸块22的一面与金属发热部31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发热部31内嵌入设置有蛇形的电加热管5,所述金属发热部31与连接板21之间通过钎焊层6固定连接,即金属发热部31与连接板21钎焊连接;两个加热模具的加热面相对设置。
27.通过设置由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2,碳化硅陶瓷具有抗氧化性强,耐磨性能好,硬度高,热稳定性好,高温时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大以及抗热震和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通过上述设置,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2作为与载带93直接接触的加热设备,其用于加热的表面在长期持续的高温环境下的变形较小,可以更好的为载带93提供均匀的加热效果,使得载带93的受热情况更好,有利于更精确地对载带93需要加热的区域进行加热,提高载带93成品的良率以及产品的精度。
28.通过对称设置在基础支架1上的两个加热机构,使得两个加热模具可以从载带93的两侧同时对载带93进行加热,使得载带93的受热更加均匀,同时有效减少载带93与加热模具之间的接触时间,同时保证加热模具对载带93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加热速度。
29.通过设置钎焊层6,可以保证碳化硅陶瓷制成的加热部2具备与金属的发热部31之间的可焊接性,同时通过钎焊层6固定连接加热部2与发热部31,连接效果较好不易分离,且钎焊层6的导热性优异,可以降低热量从发热部31传递到加热部2的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0.通过设置蛇形的电加热管5,其加热速度较快,温度容易控制,蛇形的电加热管5与直管相比其散热面积更大、加热效果更好;具体的,蛇形的电加热管5平铺在发热部31内且与连接板21平行,这样可以使得连接板21的受热更加平均,优化加热效果。
31.所述连接板2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数显设备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8以及数显设备采用现有的常规带温度传感探头的温度计即可,优选的,可以采用威星品牌的wst-491型号的数字温度计。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8以及数显设备,可以实时获知连接板21的温度,数显设备可以使得实时温度可视化,便于及时对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更好地加热效果。
32.请参照图1,还包括用于引导载带移动的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所述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的横截面均为u形槽且开口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的开口所对应的长方体空间位于两个加热模具的两个加热面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的开口所对应的长方体空间即是用来承载载带93的,使得载带93可以沿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的方向滑移,限制载带93的运行路径。通过设置引导装置,可以有效限制载带93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且第一导轨91和第二导轨92分立设置不会对加热流程造成影响。
33.所述动力装置4为固定在基础支架1上的气缸41,所述气缸41内的活塞杆42远离气缸41的一端与金属发热部31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活塞杆42为气动件,气动装置的结构简单、轻便,安装维护简单,速度较快,可以更好的适应高速生产环境。
34.所述发热部31与钎焊层6相对的面上设置有镀镍层7。通过设置镀镍层7,可以有效地提高由碳化硅陶瓷材料制成的加热部2与金属的发热部31之间的焊接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发热部31与加热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
35.所述加热模具与动力装置4之间设置有石棉隔热层32。通过设置石棉隔热层32,可以防止加热模具上的热量从动力装置处散出,一方面可以提升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加热模具内的热量传递到动力装置4处,将动力装置内的密封垫圈或其他部件损坏。
36.所述加热凸块22为两列。通过上述设置,加热模具可以同时加热两列载带93上的槽穴,有效提高加热模具的工作效率。
37.所述电加热管5与金属发热部31之间设置有硅脂填充层。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电加热管5与金属发热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热量传递情况更好。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