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登塔作业安全装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1:5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安全救生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登塔作业安全装备。


背景技术:

2.高空坠落是安全生产事故中除触电外造成人身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登塔作业多采用自锁器或者双挂钩安全带交替登高作用;然而自锁器在首次安装时,需要作业人员攀爬至塔顶将导绳挂好,最后一位作业人员在使用完后也要将导绳拆除,即首末作业均无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便捷保护;而采用双挂钩安全带交替攀登作业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每攀登一阶均需要拆、扣安全挂钩各一次,攀登速度较慢,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型式例如钢管塔型式,作业人员频繁回头拆安全挂钩会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发明人知晓的相关技术中,针对安全挂钩采用了电子智能化改造,即在传统形式双挂钩的基础上加装电子化组件,通过电源、控制机构实现对挂钩的自动开闭;然而发明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由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电控装置,增加了装备的整体重量,提升了作业人员的负重,同时电控装置中的电源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其安全性和便捷性大打折扣;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公开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登塔作业安全装备,采用便捷的机械结构实现安全钩的双钩互锁,提高装备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登塔作业安全装备,包括:安全绳,所述安全绳中间固定在人体护具上;安全钩,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安全绳的两端连接,所述安全钩包括挂钩本体和与所述挂钩本体连接的锁闭件,所述锁闭件打开时,所述挂钩本体与所述锁闭件连接处形成开口,所述锁闭件关闭时,所述挂钩本体和锁闭件形成闭合的环体;操作机构,包括两个一端固定在所述安全钩上并且与所述锁闭件连接的闸线组、与两所述闸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驱动组件上的操控件;其中,所述操控件具有相对的两个活动方向,所述操控件朝向第一方向活动时,两所述锁闭件中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所述操控件朝向第二方向活动时,两所述锁闭件的开闭状态相反。
5.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闭件可转动或者移动地与所述挂钩本体连接,通过转动或者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挂钩本体实现打开或关闭状态的切换。
6.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闭件包括锁舌和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钩本体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将所述锁舌保持闭合状态,当所述闸线组施加的力大于所述弹簧施加的力时,所述锁闭件打开。
7.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闸线组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挂钩本体以及驱动组件连接的软管,以及穿设在所述软管内可相对滑动的钢丝,所述钢丝一端与所述锁闭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内部连接。
8.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壳体、可相对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齿条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其中,所述操控件为杆状结构,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钢丝组连接。
9.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操控件为中间铰接在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底部的两侧具有按压柱,所述外壳上具有与所述按压柱对应的两个按压槽;所述按压槽内具有可相对移动设置的线锤,所述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钢丝穿过所述线锤并引出至所述外壳外侧,所述按压柱挤压所述线锤时,带动所述钢丝收缩。
10.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锤上与所述钢丝接触的位置处以及所述按压槽与所述钢丝接触的位置处具有轴承。
11.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具有线轮和与线轮连接的回簧,所述线轮中心具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与所述按压槽中轴心设置,所述线锤在所述空心管内可滑动设置;所述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线轮的表面,穿过所述空心管后,所述软管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线轮上后缠绕在所述线轮的表面后引出。
12.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机壳、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两缠绕轮,所述操控件中间铰接在所述机壳上;所述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缠绕轮上,所述缠绕轮的外表面上具有齿牙,所述操控件上具有伸入至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缠绕轮啮合的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与所述缠绕轮的内侧啮合,所述操控件朝向一侧按压时,带动所述缠绕轮转动,实现所述钢丝的收缩。
13.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本公开通过闸线组与两个安全钩连接,通过操控件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活动,实现两个安全钩在操作时保持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的状态,而且通过上述机械结构的设置,无需增加另外的电控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提高了登高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登塔作业安全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登塔作业安全装备操控件朝向一方向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登塔作业安全装备操控件朝向另一方向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一种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另一种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中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二中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二中图7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二中操作机构中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三中操作机构中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9.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双安全挂钩互锁机构,来实现具体攀登作业时,无需付出过多关注点在于安全挂钩的开启和关闭上,仅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单钩的开启和更换;发明人知晓的相关技术中,除了电控实现的方案外,也出现过类似机械结构的操作机构,但其在进行安全钩的开启时,操作较为复杂,需要登高作业者分散注意力至开启安全钩的操作上去,无疑增加了登高作业的危险系数;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安全挂钩开启和闭合操作十分便捷,进而提高了登高作业的安全系数,下面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做详细介绍;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的登塔作业安全装备,包括安全绳10、两个安全钩20和操作机构30,其中:安全绳10中间固定在人体护具上,这里的人体护具是指在登高作业时佩戴的,将人体主躯干部分通过安全带等固定的用具,用于承载整个人体的重量,现有的人体护具具有多种形式,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安全绳10与人体护具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通过挂钩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直接固定在人体护具上;如图1中所示,两个安全钩20分别与安全绳10的两端连接,安全钩20包括挂钩本体21和与挂钩本体21连接的锁闭件22,锁闭件22打开时,挂钩本体21与锁闭件22连接处形成开口,锁闭件22关闭时,挂钩本体21和锁闭件22形成闭合的环体;在具体使用时,当锁闭件22打开时,登高作业者可将该处的安全钩20从挂设处移开然后再放置于作业方向的另一个
挂设处,然后将锁闭件22关闭,以保证安全钩20的可靠性;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操作机构30包括两个一端固定在安全钩20上并且与锁闭件22连接的闸线组31、与两闸线组31的另一端连接的驱动组件32以及设置在驱动组件32上的操控件33;请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操控机构在未对操控件33进行施力时,两个安全钩20均处于锁闭状态,从而保证安全性,在具体需要对其中一个安全钩20进行打开时,操控件33具有相对的两个活动方向,操控件33朝向第一方向活动时,两锁闭件22中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操控件33的活动可以是指操控件33的转动方向,也可以是移动方向,如图2中所示,在本公开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操控件33为转动,当其朝向左边转动时,左侧的锁闭件22打开,此时可以实现对左侧安全钩20挂靠位置的更改;如图3中所示,操控件33朝向第二方向活动时,两锁闭件22的开闭状态相反,即当操控件33朝向右边转动时,左边的安全钩20锁闭,右边的安全钩20打开,登高作业者此时可以将右边的安全钩20挂靠至下一位置处;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闸线组31与两个安全钩20连接,通过操控件33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活动,实现两个安全钩20在操作时保持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的状态,而且通过上述机械结构的设置,无需增加另外的电控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加便捷,提高了登高作业的安全性。
2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安全钩20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其中的锁闭件22可转动或者移动地与挂钩本体21连接,通过转动或者移动的方式与挂钩本体21实现打开或关闭状态的切换。具体请参照图4和图5,在图4中,锁闭件22转动连接在挂钩本体21上,而且锁闭件22的自由端与挂钩本体21的搭接,当锁闭件22朝向内壁转动时,安全钩20打开,当锁闭件22复位时,安全钩20锁闭;如图5中所示,在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中,锁闭件22上下移动实现对挂钩本体21的打开与关闭,在图5中,当锁闭件22下移时,挂钩本体21打开,当锁闭件22上升至与挂钩本体21接触时,安全钩20锁闭;上述两种形式的安全钩20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利用本公开的发明构思应用于其他结构的安全钩20中,但应用了本公开的上述发明构思的方案均落入至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21.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安全锁的可靠性,需要锁闭件22在外力消失或者变小时及时的复位,具体的,锁闭件22包括锁舌22a和一端与锁舌22a连接另一端与挂钩本体21连接的弹簧22b,弹簧22b用于将锁舌22a保持闭合状态,当闸线组31施加的力大于弹簧22b施加的力时,锁闭件22打开。通过弹簧22b的设置,可以保证锁舌22a在不受外力时始终保持锁闭状态,进而保证了安全钩20的安全性能,无需登高者对该部分施加过多关注,减轻了登高作业者的心理负担。
2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6中所示,闸线组31包括两端分别与挂钩本体21以及驱动组件32连接的软管31a,以及穿设在软管31a内可相对滑动的钢丝31b,钢丝31b一端与锁闭件2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32内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钢丝31b在软管31a内的滑动,一方面软管31a的设置实现了对操作者以及钢丝31b本身的保护,另外通过软管31a的设置,还可以提高钢丝31b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降低钢丝31b在移动时额外的摩擦力;这样,通过对钢丝31b的施力即可实现对锁闭件22的驱动;关于驱动组件32的具体形式如图6中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壳体32a、可相对滑动
设置在壳体32a内的齿条32b以及转动连接在壳体32a内且与齿条32b啮合的齿轮32c;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操控件33为杆状结构,与齿轮32c固定连接,齿条32b的两端分别与两钢丝31b组连接。这样,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仅需转动操控件33,即可实现齿轮32c朝向一方向的转动,由于齿轮32c转动连接在壳体32a内,又与齿条32b啮合,从而可以实现齿条32b在壳体32a内的滑移,进而带动钢丝31b在软管31a内的移动;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简便,登高作业者仅需朝一方向摆动操控件33,即可实现该方向上的安全钩20的打开,而且另一方向上的安全钩20保持锁闭状态,既方便操作又方便理解,不会出现误操作的现象。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操作完毕后齿轮32c及时复位,还可以在齿轮32c上设置卷簧,与锁舌22a出的弹簧22b相配合,进一步保证了安全钩20的安全性能。
23.实施例二在本公开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32的形式做出了改进,其余部件和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如图7至图9中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外壳34a、操控件33为中间铰接在外壳34a上的按压板;按压板底部的两侧具有按压柱33a,外壳34a上具有与按压柱33a对应的两个按压槽34b;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操控件33铰接在外壳34a上,按压柱33a在下降时的路径为弧线,这里的按压槽34b的尺寸大于按压柱33a下降时路径的最大宽度,进而实现按压柱33a可以顺利进入制按压槽34b内;按压槽34b内具有可相对移动设置的线锤34c,钢丝31b的一端固定在外壳34a内,钢丝31b穿过线锤34c并引出至外壳34a外侧,按压柱33a挤压线锤34c时,带动钢丝31b收缩。 如图7和图8中所示,通过按压柱33a的压下,抵持线锤34c在按压槽34b内移动,进而通过线锤34c的移动,使得钢丝31b的更多部分进入至按压槽34b内,实现收缩;通过上述设置,与实施例一相比,仅需对按压板进行按压就可以实现安全钩20的开启,而且与实施例一相同,按压左侧实现左侧安全钩20的打开,此时在弹簧22b的作用下右侧的安全钩20保持关闭,按压右侧实现右侧安全钩20打开;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按压板上也可以设置回复的弹性结构,以提高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如图8中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按压板中间铰接,形成杠杆结构,可以降低按压的力度,为了进一步降低钢丝31b移动时的摩擦力,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线锤34c上与钢丝31b接触的位置处以及按压槽34b与钢丝31b接触的位置处具有轴承34d。这样,通过轴承34d的转动来降低线锤34c移动时钢丝31b的摩擦力,提高了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也有利于安全钩20的及时复位。
2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使用可靠性,将软管31a的一端设置在外壳34a内,具体的,如图9中所示,外壳34a内还具有线轮34e和与线轮34e连接的回簧34f,线轮34e中心具有空心管,空心管与按压槽34b中轴心设置,线锤34c在空心管内可滑动设置;钢丝31b的一端固定在线轮34e的表面,穿过空心管后,软管31a的一端卡设在线轮34e上后缠绕在线轮34e的表面后引出。可以理解的是,钢丝31b的固定可以是通过螺钉等螺接在回收线轮34e的表面,软管31a的固定可以是如图9中所示通过卡槽的形式来实现,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由于线管缠绕在线轮34e上,当钢丝31b受力过大时,线轮34e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来实现缓冲,提高钢丝31b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还使提高了对软管31a的保护程度,也使得软管31a贴合线轮34e成型弧形,而不会打结,进而提高了钢丝31b绳移动的可靠性;通过回簧34f的设置,可以保证线管始终被拉紧,而不会松掉。
2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线轮34e与回簧34f的设置,将闸线组31均缠绕在线轮上,在初始状态时,闸线组31缠绕在线轮34e上,当需要使用时,拉拽安全钩20使得闸线组31抽出,由于回簧34f的设置,可使得闸线组31始终保持适当的伸出距离,类似于卷尺的结构,当使用完毕时,打开安全挂钩20解除与固定物的连接后,在回簧34f的作用下线轮34e反向转动,使得闸线组31缠绕在线轮34e上。
26.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小型速差自控器代替安全绳,在初始状态时,仅安全挂钩在速差自控器外壳外,当需要使用时,拉拽安全钩使得安全绳索抽出,由于速差自控器的设置,可使得安全绳索始终保持适当的伸出距离,当使用完毕时,打开安全挂钩解除与固定物的连接后,由于速差自控器本身具有实时收缩功能,使得仅安全钩在速差自控器外壳外,而当发生坠落时,速差自控器可快速锁止,从而停止安全绳索的持续释放,降低坠落距离,从而降低对人体冲击程度。
2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降低了装备占用空间,便于理线,保持安全绳索和闸线组的收紧状态,减少了安全绳索和闸线组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另一方面,速差自控器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与锁止作用,在发生坠落事故时,先下降一段距离后紧急制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
28.实施例三在本公开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32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其余结构部件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如图10中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机壳35a、转动设置在机壳35a内的两缠绕轮35b,操控件33中间铰接在机壳35a上;钢丝31b的一端固定在缠绕轮35b上,缠绕轮35b的外表面上具有齿牙,操控件33上具有伸入至机壳35a内且与缠绕轮35b啮合的驱动柱33b,驱动柱33b与缠绕轮35b的内侧啮合,操控件33朝向一侧按压时,带动缠绕轮35b转动,实现钢丝31b的收缩。通过上述结构形式的设置,利用驱动柱33b与缠绕轮35b的设置,使得在驱动柱33b在被操控件33驱动时,实现缠绕轮35b的转动,进而对钢丝31b绳的收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0中所示,驱动柱33b与操控件33的连接可以是通过一字孔滑动连接,进而可以实现驱动柱33b沿固定方向的移动;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设置,仅需单方向控制操控件33,即可实现该方向的安全挂钩的开启和闭合,与相关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降低了登高作业者的操作难度,减少了登高作业者的注意力分散,从而提高了攀登时的安全性。
29.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公开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范围内。本公开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