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灭火装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


背景技术:

2.空气泡沫灭火装置主要用于扑灭油库、飞机场、石油化工厂、油漆厂、酒精厂等发生的油类、醇类及其它可燃液体火灾的消防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生火宅时,经水龙带接至消火栓,也即接通水源,比例混合器利用水源压力将浓缩泡沫液由灭火剂桶中抽出,然后泡沫喷射枪自动吸入空气形成空气泡沫进行灭火。
3.现有的这类灭火喷射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0129160.5公开的《一种泡沫灭火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308704.5公开的《便携式泡沫灭火炮》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2011545631.3公开的《一种用于消防灭火的喷枪》等,泡沫液与水的混合直接采用普通的三通或类似简单结构混合,混合发泡效果差,消耗高,而且它们在手持便利性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与混合器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于混合器内中前部设有一环形流道,环形流道内侧壁的内部形成与喷射管连通的空腔;于混合器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的支流通道,该支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混合器的轴线上并朝前端与喷射管相对;于混合器的前部、混合器的环形流道前端壁上开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以及喷射管相通的喷射孔,且所述喷射孔均朝向喷射管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于混合器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于混合器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且进液管穿出于混合器侧壁;混合器的后端部开口与所述空腔、喷射管相通。
6.具体而言,所述混合器包括一外圈本体、一前圈本体、一中圈本体和一后圈本体,其中,
7.所述外圈本体的后端内壁形成有一朝前端弯折的环状凸缘,所述前圈本体的内端面与所述环状凸缘对接,前圈本体的外壁与外圈本体的前端内壁密封连接,前圈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喷射管连通,且前圈本体的中后段外壁与所述外圈本体的内壁和环状凸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外圈本体的下方外壁上,所述喷射孔设置在前圈本体的侧壁上;
8.所述中圈本体与外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中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一实体部,在该第一实体部上靠边缘处开设有一条与轴向平行的第一流道,于第一实体部下端、沿中圈本体轴向开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分别贯穿第一实体部的前后端,且外圈
本体中环形流道的流道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流道对接相通的第一通孔;
9.所述后圈本体与所述中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后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二实体部,于第二实体部上成型有所述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对接连通的第二流道;
10.于中圈本体与后圈本体的对接处设置所述进液管,进液管内端部在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的对接处相通;
11.后圈本体、中圈本体的实体部以外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与外圈本体的空腔、前圈本体、喷射管相通。
12.进一步地,于中圈本体、后圈本体上,第一实体部、第二实体部的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对接处,共同形成一容纳腔,于该容纳腔内设有一镶件,所述镶件内部成型有与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对接连通的镶件流道,所述进液管的内端部穿入所述镶件并与镶件流道垂直相通。
13.所述镶件流道的中段直径小于前后段直径,且前后两端朝外呈渐扩式分别与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对接连通。
14.中圈本体上、第三流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出液小管,出液小管端部呈收缩状。
15.所述进液管处还连接有流量调节阀,且调节阀的调节旋钮位于混合器外部。
16.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一进水管道,该进水管道作为手持式握把,进水管末端设置快速接头。
17.所述后圈本体的后端部还连接有一后盖,后盖上设有进气栅格,且后盖上还连接有一提手。
18.于混合器的外壁上还设有测量环形流道内水流压力的压力计。
19.于外圈本体与中圈本体、后圈本体以及镶件、镶件流道的对接面处分别设有密封圈。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混合器内设置的环形流道、支流通道和倾斜状设置的喷射口,可以使泡沫液与水、空气在混合器内实现多次混合、撞击发泡,达到更好的发泡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同时,采用进水管作为握把即简化结构减轻喷射器重量,又能提升手持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
23.图3、图4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1、与混合器1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2,于混合器1内设有一环形流道101,该环形流道101沿混合器1的内壁周边设置,位于混合器1的中前部,环形流道101内侧壁的内部形成与喷射管2连通的空腔102,本实施例中,空腔102呈筒状;于混合器1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101连通的支流通道103,该支流通道103的出口端位于混合器1的轴线上并
朝前端与喷射管2相对;于混合器1的前部、混合器1的环形流道101前端壁上开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101以及喷射管2相通的喷射孔104,且所述喷射孔104均朝向喷射管2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于混合器1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101连通的进水口105;于混合器1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102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3,本实施例中进液管3与支流通道102垂直相通,形成负压而从进液管抽吸泡沫液;且进液管3穿出于混合器1侧壁;混合器1的后端部开口与所述空腔102、喷射管104依次连通,以供气流进入。
26.一方面,高压水流从混合器1的进水口105处进入环形流道101中,一部分水流直接从喷射孔104朝喷射管2内喷出,并且从四周朝中心喷射,另一部分水流从后部的支流通道103先向后流,再沿径向折返后,沿轴向也朝喷射管2轴向喷出;另一方面,从支流通道103喷射的水流,在其末端处进液管3处形成负压抽吸效果,使进液管3所连接的供液管道中的泡沫液被吸收进入支流通道103与水混合,再沿轴向朝空腔102和喷射管2中喷射,进而与四周喷射孔104喷出的水以及从混合器1后部进入的空气进一步混合、撞击发泡,在喷射管2中充分发泡后,由喷射管2喷出,达到更好的灭火效果。
27.具体而言,所述混合器1包括一外圈本体11、一前圈本体12、一中圈本体13和一后圈本体14,其中,
28.所述外圈本体11的后端内壁形成有一朝前端弯折的环状凸缘111,所述前圈本体12的内端面与所述环状凸缘111对接,前圈本体12的外壁与外圈本体11的前端内壁密封连接,前圈本体12的前端与所述喷射管2对接连通,且前圈本体12的中后段外壁与所述外圈本体11的内壁和环状凸缘111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101,所述进水口105设置在外圈本体11的下方外壁上,所述喷射孔104设置在前圈本体11的侧壁上,在该处侧壁上直径变小形成一个倾斜的台阶面,喷射孔104即设置在该倾斜的台阶面处,贯穿前圈本体11的该处侧壁,本实施例中喷射孔数量为6个,均匀布置在前圈本体11周边;
29.所述中圈本体13与外圈本体11的后端部对接,中圈本体13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一实体部131,在该第一实体部131上靠边缘处开设有一条与轴向平行的第一流道132,于第一实体部131下端、沿中圈本体13轴向开设有第三流道133,第一流道132、第三流道133分别贯穿第一实体部131的前后端,且外圈本体11中环形流道101的流道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流道132对接相通的第一通孔112;
30.所述后圈本体14与所述中圈本体13的后端部对接,后圈本体14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二实体部141,于第二实体部141上成型有所述第一流道132、第三流道133对接连通的第二流道142;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142呈“u”型结构;(图中还显示为加工该“u”形结构而形成的加工孔,组装完成后使用用螺丝或其他物体堵住即可。)
31.于中圈本体13与后圈本体14的对接处设置所述进液管3,进液管3内端部在第二流道142与第三流道133的对接处相通;
32.后圈本体14、中圈本体13的实体部以外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与外圈本体11的空腔102、前圈本体12、喷射管2相通,以便在喷射过程中自动吸入空气参与水、泡沫液的发泡、混合,以达到更好的灭火效果。
33.进一步地,于中圈本体13、后圈本体14上,第一实体部131、第二实体部141的第三流道133与第二流道142的对接处,共同形成一容纳腔106,于该容纳腔106内设有一镶件4,所述镶件4内部成型有与第三流道133、第二流道142对接连通的镶件流道401,所述进液管3
的内端部穿入所述镶件4并与镶件流道401径向垂直相通;
34.所述镶件流道401的中段直径小于前后段直径,且前后两端朝外呈渐扩式分别与第三流道133、第二流道142对接连通。利用镶件4和其内部特殊形状的镶件流道401,使从第二流道142和进液管3所输送的水和泡沫液先在狭小空间混合,再快速扩散到更为宽阔的空间中,实现更好的混合发泡效果。
35.于外圈本体11与中圈本体12、后圈本体13以及镶件4、镶件流道401的对接面处分别设有密封圈,以便实现密封对接,避免泄漏,本实施例中,组装时还可通过密封胶或焊接方式使它们稳固对接;并设置定位孔、定位柱或者通过螺孔、螺丝等实现准确定位组装。
36.中圈本体13上、第三流道133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出液小管134,出液小管134端部呈收缩状,可以保持出液压力和速度,以便使部分混合液呈柱状沿轴向喷出,与从喷射孔104斜向喷射的水再一次撞击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发泡效果。
37.所述进水口105处连接有一进水管道5,该进水管道5作为手持式握把,便于在使用时手持、把控喷射器的喷射方向。进水管道5末端设置快速接头51,以便于供水管路快速连接。
38.所述后圈本体14的后端部还连接有一后盖15,后盖15上设有进气栅格151,且后盖15上还连接有一提手152,设置后盖15使喷射器整体更美观、完整,同时设置提手152便于携带。
39.于混合器1的外壁上还设有测量环形流道101内水流压力的压力计16,以供操作人员随时掌握喷射压力,更好地据此来调节喷射状态。
40.再结合图5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3处还连接有流量调节阀31,且调节阀31的调节旋钮位于混合器1外部,便于调节进液管3传输的泡沫液量,从而控制水与泡沫液的混合比例,根据需要实现最佳的比例和最好的灭火效果。进液管3外端部也采用快速接头结构,以便快速连接或拆除泡沫液供液管路。
4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混合器1内设置的环形流道101、支流通道103和倾斜状设置的喷射口105,可以使泡沫液与水、空气在混合器1内实现多次混合、撞击发泡,达到更好的发泡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同时,采用进水管道4作为握把即简化结构减轻喷射器重量,又能提升手持操作的便利性。
4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