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与流程

2022-11-09 21:4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智慧家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作为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已经应用于千家万户。夏季使用空调制冷模式,离空调近的区域温度会比较低,远处区域的温度则相对较高。冬季使用暖风亦然。
3.现有技术只能实现部分区域内的动态送风,未解决室内空间(不同区域)温差较大,或者风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相关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在同一空间区域内,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会使得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或者风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空间区域的面积大小;根据所述面积大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数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在所述空间区域的设置位置,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并集最大,且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交集最小。
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对应的至少两个感知区域。
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包括:从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采集到的多个环境参数值中确定最小的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最小的环境参数值对应的,且位于所述空间区域中的目标区域;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
10.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送风,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温度值的第一差值,和/或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风量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风量值的第二差值;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或所
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直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所述送风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送风大小,送风温度,送风方向。
1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恢复预设的送风方式。
1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向目标对象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空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值满足预设范围;在确认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再次采集环境参数值。
1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包括:在所述送风方式包括送风方向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组件在垂直方向的旋转,和/或所述送风组件在水平方向的旋转,以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向符合预设范围。
1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17.通过本发明,由于同一空间区域内设置了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进而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调整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使得同一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差或者风量差很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同一空间区域内,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会使得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或者风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硬件环境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2.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组件示意图(一);
24.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组件示意图(二);
25.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该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智慧家庭(smart home)、智能家居、智能家用设备生态、智慧住宅(intelligencehouse)生态等全屋智能数字化控制应用场景。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空调设备102和服务器104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4通过网络与空调设备102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如应用服务等),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用于为服务器104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配置云计算和/或边缘计算服务,用于为服务器104提供数据运算服务。
29.上述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上述有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上述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空调设备102可以并不限定于为pc、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空调、智能烟机、智能冰箱、智能烤箱、智能炉灶、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智能洗涤设备、智能洗碗机、智能投影设备、智能电视、智能晾衣架、智能窗帘、智
能影音、智能插座、智能音响、智能音箱、智能新风设备、智能厨卫设备、智能卫浴设备、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拖地机器人、智能空气净化设备、智能蒸箱、智能微波炉、智能厨宝、智能净化器、智能饮水机、智能门锁等。
3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在空调设备中,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31.步骤s202,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
32.步骤s204,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33.通过本发明,由于同一空间区域内设置了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进而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调整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使得同一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差或者风量差很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同一空间区域内,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会使得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或者风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34.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之前,需确认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在所述空间区域中的设置位置。可以选择的是,先确定所述空间区域的面积大小;根据所述面积大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数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在所述空间区域的设置位置,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并集最大,且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交集最小。
35.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环境感知传感器都存在自己的采集范围,可以先确定每一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进而使得所有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并集是整个空间区域,每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交集最小。当然也可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环境感知传感器,使得最终采集的数据最精准。如图3所示,最大的矩形可以理解空间区域,a,b,c分别对应为环境感知传感器在空间区域的设置位置,a,b,c分别对应是a,b,c的采集范围。
3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202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技术方案: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对应的至少两个感知区域。也就是说,为了提高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准确度,可以先确定环境感知传感器与空调设备的相对位置,进而能够让环境感知传感器可以针对性的向对应的两个感知区域进行环境参数的采集。
3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包括:从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采集到的多个环境参数值中确定最小的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最小的环境参数值对应的,且位于所述空间区域中的目标区域;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
38.参见附图3,a,b,c均会进行环境参数的采集过程,在采集到的多个环境参数值中,如果检测到c环境感知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参数值最小,那么就确定出c环境感知传感器对应的目标区域c,进而控制空调设备向空调设备向目标区域c送风,进而使得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
3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送风,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温度值的第一差值,和/或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风量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风量值的第二差值;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或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直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所述送风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送风大小,送风温度,送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差值小于的第一预设值,以及第二差值小于的第一预设值可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40.基于上述分析,在确定目标区域c之后,可以获取目标区域c的温度值和区域b(或区域a)的温度值的第一差值,和/或目标区域c的风量值和区域b(或区域a)的风量值的第一差值,进而根据第一差值,和/或第二差值确定空调设备向目标区域的送风大小,送风温度,送风方向,进而使得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此外,通过上述送风方式的调整,还能够实现避免了传统的直吹送风问题,实现了动态的控制全屋送风,做到均匀、柔和送风。
4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恢复预设的送风方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之后,就无需控制空调设备集中向目标区域c送风了,直接恢复空调设备之前的送风方式即可。
42.为了扩展方案的应用场景,可以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向目标对象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空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值满足预设范围;在确认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再次采集环境参数值。即如果通过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感知结果确定的是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已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但可能用户感知到的结果还没有达到,可以向目标对象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空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值满足预设范围,如果用户感觉不是如此,可以控制感知设备对目标区域c进行再次采集。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确定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即通过长时间的送风方式的调整,区域a,b,c仍然未温度一致,风量一致的情况下,需要控制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再次采集环境参数值,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送风方式。
4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可以是在空调设备的上方添加如图4-5所示的送风组件,也可以是将空调设备现有的送风组件进行改进,使得送风组件能够进行360度全方
位的送风方向,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包括:在所述送风方式包括送风方向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组件在垂直方向的旋转,和/或所述送风组件在水平方向的旋转,以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向符合预设范围。进而通过附图4-5的方向的调整,可以使得空调设备实现全方位的送风方向。
4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以下结合实施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地:
45.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主要是通过分布式传感实时获取房间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提供至空调设备,用作全屋空间的温度信息感知,由空调主控主动控制送风装置向不同区域精准送风,再结合分布式传感实现全屋温度动态感知,最终实现室温的动态调整。
46.在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可选实施例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位于空调设备的中央控制单元、与空调设备交互的分布式传感感知单元和位于空调设备的送风装置组成。其中,中央控制单元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分布式传感感知单元的温度、风量信息,根据获取的温度、风量信息动态调整送风装置进行送风;分布式传感单元主要负责感知传感单元附近的温度、风量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实时传递至中央控制单元以便其进行控制决策;送风装置则主要在中央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动态的向全屋空间进行均匀、柔和送风。
47.以附图3辅助说明,假设方框为室内大空间(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空间区域),圆柱体为立式空调设备,多边形为分布式传感感知单元(相当于上述实施例的环境感知传感器)。首次使用空调会进行空调的初始化操作,在初始化过程中(空调360度送风),吹出的冷风(或热风)会慢慢传递至a,b,c 3个传感感知单元,a,b,c 3个传感感知单元将感知到的温度、风量信息实时返回至空调设备。整个初始化操作结束后,柜机和a,b,c三个传感感知单元可以有机完成3(或者n个,与传感感知单元个数相关)个区域的划分。此后,空调柜机可以控制送风装置进行送风按照区域进行动态的调度送风。
48.可选地,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除了正常的侧面送风外,还有一个位于顶部的送风组件,送风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5所示。其特点主要有两个:1、顶部扇叶叶片≥2,在舵机的控制下可实现垂直方向0~90
°
的开合2、扇叶、舵机及外壳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该整体的任意水平方向的旋转。通过控制顶部送风装置的垂直开合方向及水平方向的旋转,可以实现上水平面180以内任意角度的送风。
4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央控制单元结合传感单元获取的空间状态感知,控制送风装置合理送风,可实现室温的动态调整。传感感知单元作为空间动态感知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与另外两个或多个传感器一起合作完成整个空间的动态感知(数量越多感知范围越准确)。通过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空调送风室内空间温度不均匀问题,能够灵活的动态调整整个空间内的温度。
50.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空调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51.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设备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52.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53.获取模块60,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
54.控制模块62,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55.通过本发明,由于同一空间区域内设置了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进而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灵活的调整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使得同一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差或者风量差很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同一空间区域内,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会使得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或者风量差别较大的问题。
5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之前,需确认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在所述空间区域中的设置位置。可以选择的是,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先确定所述空间区域的面积大小;根据所述面积大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数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在所述空间区域的设置位置,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并集最大,且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交集最小。
57.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环境感知传感器都存在自己的采集范围,可以先确定每一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进而使得所有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并集是整个空间区域,每个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采集范围的交集最小。当然也可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环境感知传感器,使得最终采集的数据最精准。如图3所示,最大的矩形可以理解空间区域,a,b,c分别对应为环境感知传感器在空间区域的设置位置,a,b,c分别对应是a,b,c的采集范围。
5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与所述空调设备的相对位置;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确定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对应的至少两个感知区域。也就是说,为了提高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准确度,可以先确定环境感知传感器与空调设备的相对位置,进而能够让环境感知传感器可以针对性的向对应的两个感知区域进行环境参数的采集。
5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2,还用于从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采集到的多个环境参数值中确定最小的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最小的环境参数值对应的,且位于所述空间区域中的目标区域;控制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
60.参见附图3,a,b,c均会进行环境参数的采集过程,在采集到的多个环境参数值中,
如果检测到c环境感知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参数值最小,那么就确定出c环境感知传感器对应的目标区域c,进而控制空调设备向空调设备向目标区域c送风,进而使得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
6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2,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温度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温度值的第一差值,和/或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风量值与所述空间区域的其他区域的风量值的第二差值;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或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空调设备向所述目标区域的送风方式,直至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或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所述送风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送风大小,送风温度,送风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差值小于的第一预设值,以及第二差值小于的第一预设值可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62.基于上述分析,在确定目标区域c之后,可以获取目标区域c的温度值和区域b(或区域a)的温度值的第一差值,和/或目标区域c的风量值和区域b(或区域a)的风量值的第一差值,进而根据第一差值,和/或第二差值确定空调设备向目标区域的送风大小,送风温度,送风方向,进而使得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此外,通过上述送风方式的调整,还能够实现避免了传统的直吹送风问题,实现了动态的控制全屋送风,做到均匀、柔和送风。
6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恢复预设的送风方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出a,b,c三个区域的温度几乎一致,风量也几乎一致之后,就无需控制空调设备集中向目标区域c送风了,直接恢复空调设备之前的送风方式即可。
64.为了扩展方案的应用场景,上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确认所述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之后,在确认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向目标对象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空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值满足预设范围;在确认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再次采集环境参数值。即如果通过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感知结果确定的是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已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但可能用户感知到的结果还没有达到,可以向目标对象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空间区域内的环境参数值满足预设范围,如果用户感觉不是如此,可以控制感知设备对目标区域c进行再次采集。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果确定目标区域的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环境参数值与其他区域的环境参数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即通过长时间的送风方式的调整,区域a,b,c仍然未温度一致,风量一致的情况下,需要控制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再次采集环境参数值,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送风方式。
6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设备,可以是在空调设备的上方添加如图4-5所示的送风组件,也可以是将空调设备现有的送风组件进行改进,使得送风组件能够进行360度全方位的送风方向,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包括:在所述送风方式包括送风方向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组件在垂直方向的旋转,和/或所述送风组件
在水平方向的旋转,以控制所述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向符合预设范围。进而通过附图4-5的方向的调整,可以使得空调设备实现全方位的送风方向。
66.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6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68.s1,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
69.s2,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7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71.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2.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73.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74.s1,获取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发送的环境参数值,其中,所述环境参数为所述环境感知传感器在设置位置上所采集到的温度值和/或风量值,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位于同一空间区域中;
75.s2,在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调整位于所述空间区域的空调设备的送风方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环境感知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7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77.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7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