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20:2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


背景技术:

2.对于部分方片金属件,在加工前需要进行有序上料,现有方片上料装置结构简单,通常采用单一传送带进行传送上料,然而这种上料方式需要人工朝输送带表面不断添加金属方片;同时难以调节上料速率和金属方片上料间隙,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4.现有上料方式需要人工朝输送带表面不断添加金属方片;同时难以调节上料速率和金属方片上料间隙,自动化程度低。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
7.还包括吸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吸料机构包括用于对方片工件进行吸取固定的吸料端头,吸料端头通过负压管道与真空部件连接;所述送料机构与吸料端头连接,用于带动吸料端头从吸料端沿弧形轨迹转送至传送带上以进行上料。
8.优选的,支架远离底板的端部固定安装吸料平台,所述吸料平台上固定安装l型支板,所述l型支板与限位板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真空部件包括布设在吸料平台上的电磁阀,电磁阀一端通过气管与负压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连接。
10.优选的,送料机构包括相对转动布设在限位板另一侧的第一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中,第一皮带轮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第一皮带轮端部转动布设第一摆杆,第二皮带轮端部转动布设第二摆杆,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平行布设,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末端分别与竖向布设的第一支杆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杆顶端固定安装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垂直布设,所述第二支杆端部固定连接抓取板,负压管道布设在抓取板末端。
12.优选的,抓取板端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负压管道的条槽,所述负压管道在抓取板端部设有用于对负压管道定位固定的紧固螺栓。
13.优选的,负压管道上还设有缓冲弹簧,通过在负压管道一端设置用于定位固定的紧固螺栓,另一端设置缓冲弹簧。
14.优选的,所述l型支板一端与吸料平台固定,另一端相对设置两组滑槽,所述限位板通过滑槽与l型支板滑动连接;
15.其中,限位板相应设置有用于定位固定的螺栓孔。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机构带动吸料端头首先移动至吸取端与大方片工件紧密贴合,而后启动真空部件,使得真空部件通过负压管道在吸料端头处产生真空负压,进而对大方片进行吸附固定,通过送料机构将吸料端头沿着弧形轨迹移动至传送带上,关闭真空部件,使得大方片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传送带上,实现大方片的吸料以及上料操作,不需要人工进行移料,同时可以实现等距上料;
18.(2)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摆杆以及第二摆杆带动抓取板着弧形轨迹往复移动,进而带动吸料端头往复移动在抓取端与传送带上方,实现对大方片工件的连续性取料和放料。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中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架;2、l型支板;3、驱动电机;4、第一摆杆;5、吸料端头;101、底板;102、吸料平台;201、限位板;202、滑槽;203、螺栓孔;301、第一皮带轮;302、皮带;303、第二皮带轮;401、第一支杆;402、第二摆杆;403、抓取板;404、条槽;405、紧固螺栓;406、第二支杆;501、电磁阀;502、缓冲弹簧;503、负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手吸料机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固定安装在底板101上;
26.还包括吸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吸料机构包括用于对方片工件进行吸取固定的吸料端头5,吸料端头5通过负压管道503与真空部件连接;所述送料机构与吸料端头5连接,用于带动吸料端头5从吸料端沿弧形轨迹转送至传送带上以进行上料;
27.在实际上料过程中,首先将待上料大方片工件放置于吸料端头5的吸取端,而后启动送料机构,通过送料机构带动吸料端头5首先移动至吸取端与大方片工件紧密贴合,而后启动真空部件,使得真空部件通过负压管道503在吸料端头5处产生真空负压,进而对大方片进行吸附固定,其次,通过送料机构将吸料端头5沿着弧形轨迹移动至传送带上,关闭真空部件,使得大方片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传送带上,实现大方片的吸料以及上料操作,不需要人工进行移料,同时可以实现等距上料;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吸料端头5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
28.支架1远离底板101的端部固定安装吸料平台102,所述吸料平台102上固定安装l型支板2,所述l型支板2与限位板201滑动连接;
29.请参阅图3,所述真空部件包括布设在吸料平台102上的电磁阀501,电磁阀501一端通过气管与负压管道503连接,另一端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取料时,吸料端头5与方片工件贴合时,开启电磁阀501,使得真空发生器通过气管以及负压管道503在吸料端头5处产生真空负压,上料时,关闭电磁阀501,使得吸料端头5与方片工件的压力与外界平衡,进而使得方片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传送带上;
30.送料机构包括相对转动布设在限位板201另一侧的第一皮带轮301以及第二皮带轮303,第一皮带轮301与第二皮带轮303通过皮带302传动连接,其中,第一皮带轮301与驱动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
31.第一皮带轮301端部转动布设第一摆杆4,第二皮带轮303端部转动布设第二摆杆402,第一摆杆4与第二摆杆402平行布设,第一摆杆4以及第二摆杆402末端分别与竖向布设的第一支杆401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杆401顶端固定安装第二支杆406,第一支杆401与第二支杆406垂直布设,所述第二支杆406端部固定连接抓取板403,所述负压管道503布设在抓取板403末端;在对大方片工件吸取的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3间歇性正转和反转,驱动电机3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301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302带动第二皮带轮303转动,第一皮带轮301与第二皮带轮30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摆杆4以及第二摆杆402带动抓取板403着弧形轨迹往复移动,进而带动吸料端头5往复移动在抓取端与传送带上方,实现对大方片工件的连续性取料和放料;
32.抓取板403端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负压管道503的条槽404,所述负压管道503在抓取板403端部设有用于对负压管道503定位固定的紧固螺栓405;
33.其中,负压管道503上还设有缓冲弹簧502,通过在负压管道503一端设置用于定位固定的紧固螺栓405,另一端设置缓冲弹簧502,通过在条槽404内滑动对负压管道503的位置进行调节,而后通过紧固螺栓405对负压管道503定位固定,另一方面通过缓冲弹簧502对吸料端头5进行缓冲,提高吸料端头5与大方片间的缓冲效果。
34.所述l型支板2一端与吸料平台102固定,另一端相对设置两组滑槽202,所述限位板201通过滑槽202与l型支板2滑动连接;
35.其中,限位板201相应设置有用于定位固定的螺栓孔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对滑动的l型支板2以及限位板201,在对限位板201安装前首先在滑槽202内进行滑动以调节吸料端头5的吸料高度,位置调节完毕后通过定位螺栓、螺栓孔203以及滑槽202来实现限位板201与l型支板2的固定连接。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待上料大方片工件放置于吸料端头5的吸取端,启动驱动电机3间歇性正转和反转,驱动电机3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301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302带动第二皮带轮303转动,第一皮带轮301与第二皮带轮30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摆杆4以及第二摆杆402带动抓取板403着弧形轨迹往复移动,进而带动吸料端头5往复移动在抓取端与传送带上方,吸料端头5与方片工件贴合时,开启电磁阀501,使得真空发生器通过气管以及负压管道503在吸料端头5处产生真空负压,上料时,关闭电磁阀501,使得吸料端头5与方片工件的压力与外界平衡,进而使得方片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传送带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