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阀体执行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7:57: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体执行器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2.现有阀体执行器的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两者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并用o形圈进行密封。实际应用中,通过轴向挤压o形圈,使其变形实现密封,若螺钉不旋紧或出现松动等现象,会导致o形圈的变形量不够,从而使得上壳和下壳连接处的密封效果不佳,进而导致进水等问题。
3.另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上壳和下壳可能存在反复拆装的需要,在此过程中,o形圈被反复挤压,容易导致破损或塑性变形,最终导致密封失效,外壳进水的问题。
4.有鉴于此,如何提高阀体执行器的外壳的密封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体执行器及其外壳,通过对外壳的结构优化,提高了外壳密封的可靠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体执行器的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断面呈v形形状,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上壳的壳周壁和所述下壳的壳周壁之间,且所述密封圈的开口朝向所述上壳所在方向。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用于阀体执行器,该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在上壳和下壳之间采用断面呈v形的密封圈进行密封,且密封圈的开口朝向上壳,密封圈处于上壳的壳周壁和下壳的壳周壁之间,这样组装后,通过上壳和下壳的壳周壁挤压密封圈以调整密封圈的张开程度来实现密封,密封圈的受压方向与上壳和下壳的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不同,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不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够确保上壳和下壳的密封效果;同时,即便上壳和下壳存在反复拆装的需求,也不会对v形密封圈造成挤压损伤;该外壳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可靠性。
8.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上壳靠近所述下壳的一端设有连接壳部,所述连接壳部的外壁面具有环形槽,所述连接壳部位于所述下壳内部,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槽和所述下壳的壳周壁之间。
9.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所述第一圈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圈部的下端连为一体,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圈部位于所述第一圈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圈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圈部的厚度。
10.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第一圈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壁贴合,所述第一圈部的顶壁面和所述密封圈的底壁面分别与所述环形槽的两相对槽侧壁贴
合;所述第二圈部与所述下壳的壳周壁相抵。
11.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上壳包括两个相对的壳侧壁,所述壳侧壁设有向远离所述上壳中心方向延伸的延伸壁部,所述延伸壁部位于所述环形槽的上方,且所述延伸壁部能够与所述下壳的顶壁面抵接。
12.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上壳为塑料上壳,所述上壳包括壳主体和透明的指示窗口部,所述指示窗口部与所述壳主体一体注塑成型。
13.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指示窗口部包括指示灯窗口和指示位置窗口。
14.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所述紧固件包括螺钉和垫圈,所述上壳具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垫圈位于所述螺钉的头部和所述上壳之间。
15.如上所述的阀体执行器的外壳,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上壳的外表面,并且遮挡所述指示窗口部和所述螺钉。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阀体执行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执行器主体,所述外壳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外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中阀门执行器的外壳的爆炸示意图;
18.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的上壳和下壳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圈的断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上壳10,连接壳部11,环形槽111,延伸壁部12,指示灯窗口13,指示位置窗口14,安装孔15;
22.下壳20;
23.密封圈30,第一圈部31,第二圈部32;
24.螺钉40,垫圈41,保护膜5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6.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中阀门执行器的外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的上壳和下壳连接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圈的断面示意图。
27.本实施例中,阀门执行器的外壳包括上壳10、下壳20和密封圈30,上壳10和下壳20通过紧固件固定,密封圈30设于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
28.其中,密封圈30的断面呈v形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圈30的开口朝向上壳10所在方向,并且密封圈30位于上壳10的壳周壁和下壳20的壳周壁之间。这样组装后,通过上壳10和下壳20的壳周壁挤压密封圈30以调整密封圈30开口的张开程度来实现密封,密封圈30的受压方向与上壳10和下壳20的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不同,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不影响密封圈30的密封性,能够确保上壳10和下壳20的密封效果;同时,即便上壳10和下壳20存在反复
拆装的需求,也不会对v形的密封圈30造成挤压损伤;该外壳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密封可靠性。
29.具体的方案中,上壳10在靠近下壳20的一端设于连接壳部11,该连接壳部11的外壁面具有环形槽111,组装后,上壳10的连接壳部11位于下壳20的内部,密封圈30位于环形槽111和下壳20的壳周壁之间,通过挤压密封圈30改变密封圈30的开口大小来实现密封。如图2所示,密封圈30的受力方向与上壳10和下壳20的组装方向大致垂直,实际连接时,上壳10和下壳20的紧固件的紧固力沿上下方向,密封圈30的受力大致沿水平方向,所以密封圈30受紧固件是否紧固以及紧固程度的影响不大。此处涉及的方位词均是以图示零部件所处位置及相对位置关系为基准,应当理解,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及方便,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30.如图3所示,密封圈30包括第一圈部31和第二圈部32,第一圈部31的下端和第二圈部32的下端连为一体,第一圈部31和第二圈部32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如此,密封圈30的断面形状大致呈v形,其中,第二圈部32位于第一圈部31的外侧,且第二圈部32的厚度小于第一圈部31的厚度设置。
31.组装时,可先将密封圈30设置在上壳10的环形槽111内,再将上壳10与装配于下壳20,在此过程中,下壳20的壳周壁将第二圈部32向第一圈部31所在方向挤压形成密封,第二圈部32的厚度相对第一圈部31较小设置,有利于第二圈部32的弹性变形,方便密封。
32.具体的,第一圈部31和第二圈部32各自的厚度大小以及两者的预设夹角均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设置。
33.具体的,密封圈30在设于环形槽111后,第一圈部31的内壁面与环形槽111的槽底壁贴合,密封圈30的底壁面和第一圈部31的顶壁面分别与环形槽111的两相对槽侧壁贴合,第二圈部32与下壳20的壳周壁相抵,以确保密封效果。
34.更具体的,第一圈部3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圈部32相对第一圈部31向远离第一圈部31的方向倾斜设置。
35.本实施例中,上壳10的两个相对的壳侧壁上均设有向远离上壳10中心方向延伸的延伸壁部12,延伸壁部12具体位于上壳10靠近下壳20的一端,延伸壁部12位于前述环形槽111的上方,在上壳10与下壳20组装后,延伸壁部12能够与下壳20的顶壁抵接,以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
36.结合图1和图2可以理解,上壳10与下壳20组装后,上壳10的前述连接壳部11插入下壳20内部,延伸壁部12与下壳20相抵,限制了连接壳部11插入的深度。同时,延伸壁部12的设置方便拿取上壳10。
37.以图1所示方位,两个延伸壁部12分别设于上壳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相对壳侧壁,这两个壳侧壁也是上壳10长度相对较短的壳侧壁。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壁部12也可以设于上壳10的其他侧壁上。
38.本实施例中,上壳10为塑料上壳,上壳10包括壳主体和透明的指示窗口部,壳主体和透明的指示窗口部一体注塑成型,以提高上壳10的结构强度。
39.具体的,指示窗口部设置在上壳10的壳顶壁,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具体的,指示窗口部包括指示灯窗口13和指示位置窗口14,通过指示灯窗口13可以观察阀体执行器相关部件的工作状态,通过指示位置窗口14可以观察阀体执行器控制的阀体的开度等信息,显然,
指示位置窗口14与外壳内部的阀门位置指示刻度的位置对应,以便观察。
40.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应用需求,指示窗口部的个数和大小等均可根据需要来设置,不局限于图中所示。
41.本实施例中,用于紧固上壳10和下壳20的紧固件包括螺钉40和垫圈41,上壳10具有供螺钉40穿过的安装孔,垫圈41位于螺钉40的头部和上壳10之间。实际组装时,螺钉40可通过将上壳10与固定在下壳20上的过渡部件固定来实现上壳10和下壳20的相对固定,这里的过渡部件指的是组装在下壳20内的阀体执行器的相关零部件。当然,也可利用螺钉40直接将上壳10和下壳20固定。
42.本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保护膜50,该保护膜50贴附于上壳10的外表面,并且遮挡前述指示窗口部和螺钉40。
43.除了上述外壳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阀体执行器,阀体执行器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部的执行器主体,其中,外壳为上述实施例介绍的外壳。执行器主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布置等均可参考现有设计,比如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电路板等,此处不再重复。
44.由于上述外壳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外壳的阀体执行器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
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阀体执行器及其外壳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