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6:16: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们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娱乐消遣中,都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ipad、手机等具有屏幕的电子设备,从而导致用眼过度。因此,市面上出现了缓解眼部疲劳的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眼镜镜片度数的不断变化,以及光亮亮度的不断变化来对眼球进行光疗以及变焦训练。现有现有的智能眼镜将电源设置于眼镜镜框内,不仅不利于镜框内其他功能部件的布置,也会大幅增加智能眼镜的重量,从而导致智能眼镜整体的体积大、重量大,佩戴的舒适性低。为了解决智能眼镜的上述问题,将智能眼镜的电源和控制部件与眼镜镜框主体分离,并单独设置,再通过连接线实现电池与眼镜的电连接。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壳体结构可以适用于布置智能眼镜的电源和控制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智能眼镜中将电源和控制部件与眼镜镜框主体分离,并单独设置时没有适用于布置上述部件的壳体结构的缺点,提供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用于布置智能眼镜的电池和控制部件,包括u型颈带以及设置于所述u型颈带两端用于固定所述电池和/或所述控制部件的软胶壳;所述软胶壳包括相互拼接形成中空结构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u型颈带固定连接的开口;所述u型颈带包括相互拼接的上颈带和下颈带,所述上颈带的底面形成向中心凹陷的u型槽,所述下颈带嵌入与所述u型槽内,并在所述u型槽内形成过线通道;所述u型颈带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软胶壳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伸入所述软胶壳的开口内,并与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设置于所述上颈带端部的连接座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颈带端部的安装片,所述连接座的底面设置有可供所述安装片嵌入的安装槽,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时,所述下壳体将所述安装片压紧于所述安装槽内。
6.具体地,所述上颈带的连接座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下颈带的安装片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连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上设置有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定位片。
7.具体地,所述上颈带的连接座上设置有一对与所述软胶壳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上设置有与一对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的安装柱,所述安装座伸入所述软胶壳的开口内,并通过锁紧件将所述连接座锁紧于所述安装柱上。
8.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壳的上壳体的四周分布有若干个延伸至所述下壳体内的第一
连接块,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的四周分布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块,所述上壳体的第一连接块伸入所述下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互卡接。
9.具体地,所述上壳体的第一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下壳体的中心处延伸的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块伸入所述下壳体内,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凸起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卡槽中。
10.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壳的下壳体的四周还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所述电池的卡钩,所述卡钩包括由所述下壳体的底面朝向所述上壳体一侧延伸的竖直限位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竖直限位部顶端朝着所述下壳体的中心处延伸的钩部。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控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侧面的电源接口,所述软胶壳的上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可供所述电源接口伸出的电源口。
12.具体地,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按键,所述软胶壳的上壳体的顶面设置有可供所述按键伸出按键孔。
13.进一步地,所述上颈带的u型槽包括由所述上颈带的底面朝向顶面延伸的第一凹槽以及由所述第一凹槽向所述顶面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所述下颈带抵接至所述限位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凹槽处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壳体结构包括u型颈带和两个软胶壳,可以在两个软胶壳内布置电池和控制部件,从而满足智能眼镜的外置电源的需求,同时两个软胶壳分散于u型颈带的两侧,能够分散整体的重量,提升佩戴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中u型颈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中软胶壳中设置电池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中软胶壳中设置电池和控制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
20.10-u型颈带、11-上颈带、111-u型槽、1111-第一凹槽、1112-第二凹槽、112-连接座、1121-安装槽、1122-第一限位槽、1123-安装孔、12-下颈带、121-安装片、1211-第二限位槽、20、20
’‑
软胶壳、21-上壳体、211-第一连接块、2111-卡槽、212-电源口、213-按键孔、22-下壳体、221-定位片、222-安装柱、223-第二连接块、2231-凸起、224-卡钩、2241-竖直限位部、2242-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参见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该壳体结构100适用于现有的智能眼镜中,用于对于智能眼镜所需的电池和控制部件进行独立壳体设置,使得该智能眼镜的电池和控制部件可以从眼镜镜框中独立出来,从而减轻智能眼镜的镜框部分的重量,同时该壳体结构100可以同时布置智能眼镜的电池和控制部件于人体的脖颈附近,并通过数据线将壳体结构100内的控制部件与智能眼镜中的驱动部件电连接。
23.进一步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用于布置智能眼镜的电池30和控制部件40,包括u型颈带10以及设置于u型颈带10两端用于固定电池30和/或控制部件40的软胶壳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u型颈带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软胶壳20和一个软胶壳20’,其中一个软胶壳20用于布置电池30,另一个软胶壳20’用于布置电池30和控制部件40。该u型颈带10两侧的软胶壳20和软胶壳20’的结构完全相同。
24.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中所提供的u型颈带10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颈带10包括相互拼接的上颈带11和下颈带12,上颈带11的底面形成向中心凹陷的u型槽111,下颈带12嵌入与u型槽111内,并在u型槽111内形成过线通道;该u型颈带10起到连接两个软胶壳20的作用,同时将两个软胶壳20分布于人体脖颈两侧,从而分散内部的电池30和控制部件40的重量。该u型颈带10中的过线通道用于将两侧的软胶壳20内所设置的电子部件通过连接线连通,从而实现两个软胶壳20内的电子部件的电连接。
25.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胶壳20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胶壳20包括相互拼接形成中空结构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与u型颈带10固定连接的开口23。该软胶壳20中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围合形成了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如图3所示,仅仅用于布置电池30,也可以如图4所示,用于同时布置电池30和控制部件40。该软胶壳20的一端所设置的开口23,主要用于实现软胶壳20与u型颈带10之间的固定连接。该u型颈带10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与软胶壳20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安装座伸入软胶壳20的开口23内,并与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固定连接。通过u型颈带10两侧的安装座实现u型颈带10与软胶壳20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实现两个软胶壳20之间电子部件的电连接。
26.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颈带10中的上颈带11的u型槽111包括由上颈带11的底面朝向顶面延伸的第一凹槽1111以及由第一凹槽1111向顶面延伸的第二凹槽1112,第一凹槽1111与第二凹槽111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下颈带12抵接至限位台阶面上,第二凹槽1112处形成过线通道。该第一凹槽1111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1112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12之间形成了限位台阶面,通过该限位台阶面与下颈带12相互抵接,从而将下颈带12嵌于该第一凹槽1111处。在本实施例中,该下颈带12的厚度与第一凹槽1111的深度相等,从而使得下颈带12嵌于u型槽111时,该下颈带12的外侧面与上颈带11的外侧面齐平,实现u型颈带10外观的一致性。
27.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u型颈带10两端的安装座包括设置于上颈带11端部的连接座112以及设置于下颈带12端部的安装片121。该上颈带11的连接座112
和下颈带12的安装片111在上颈带11和下颈带12相互嵌设时形成一体时形成插入软壳体20开口23处的安装座。该连接座112的底面设置有可供安装片121嵌入的安装槽1121,连接座112固定于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时,下壳体22将安装片121压紧于安装槽1121内。当连接座112固定于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时,该下颈带12的安装片121受到下壳体22和连接座112之间连接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将安装片121压紧于安装槽1121内。
28.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u型颈带10的上颈带11的连接座112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22,u型颈带10的下颈带12的安装片121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1122连通的第二限位槽1211。如图3所示,该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上设置有穿设于第一限位槽1122和第二限位槽1211的定位片221。当u型颈带10的安装座插入软胶壳20的开口23处时,该下壳体22上的定位片221同时插入上颈带11的第一限位槽1122和下颈带12的第二限位槽1211内,通过该定位片221限制了该u型颈带10的安装座在开口23处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防止该u型颈带10的安装座由软胶壳20的开口23处脱出。该u型颈带10通过连接座112上的第一限位槽1122和下壳体22上的定位片221实现相对初步定位。
29.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u型颈带10的上颈带11的连接座112上设置有一对与软胶壳20固定连接的安装孔1123,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上设置有与一对安装孔1123对应设置的安装柱222,安装座伸入软胶壳20的开口23内,并通过锁紧件将连接座112锁紧于安装柱222上。当连接座112的第一限位槽112嵌入下壳体的定位片221时,该连接座112上的安装孔1123与下壳体22的安装柱222对齐,此时可以通过螺钉、螺母等连接件将连接座111固定于下壳体22的安装柱222上,并且将下颈带12的安装片121压紧于连接座112和下壳体22之间。该u型颈带10通过连接座112上的安装孔1123与下壳体22上的安装柱222实现相对固定连接。
3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软胶壳20的上壳体21的四周分布有若干个延伸至下壳体22内的第一连接块211,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的四周分布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块223,上壳体21的第一连接块211伸入下壳体22内部并与第二连接块223相互卡接。该软胶壳20中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211和第二连接块223相互卡接固定。在安装时,先将u型颈带10的安装座固定于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上,再将软胶壳20的上壳体21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下壳体22上,从而实现软胶壳20和u型颈带10的固定连接。
31.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胶壳20中的上壳体21的第一连接块211的侧面设置有卡槽2111,第二连接块223的侧面设置有朝向下壳体22的中心处延伸的凸起2231,第一连接块211伸入下壳体22内,使得第二连接块223的凸起2231嵌入第一连接块211的卡槽2111中。该上壳体21的第一连接块211由上壳体21的连接面朝着下壳体22的一侧延伸,当上壳体21固定于下壳体22上时,该第一连接块211插入下壳体22内,并与下壳体22上第二连接块223对接,使得第二连接块223上所设置的凸起2231可以由第一连接块221的外侧面插入卡槽2111内,通过第一连接块221和第二连接块223之间的相互卡接实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的相对固定。
3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胶壳20的下壳体22的四周还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电池30的卡钩224。在本实施例中,该下壳体22的左右两侧侧边上同时设置有四个卡钩224,且两两相对设置。该卡钩224包括由下壳体22的底面朝向上壳体21一侧延伸的竖直限位部2241以及设置于竖直限位部2241顶端朝着下壳体22的中心处延伸的钩部
2242。该竖直限位部2241的高度高于下壳体22的侧面高度,使得该钩部2242可以抵接至电池30的上表面。当电池30放置于下壳体22的底面时,通过该卡钩224的竖直限位部2241与电池30的侧面抵接,从而限制电池30在下壳体22内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同时通过该卡钩224的钩部2242与下壳体22的底面配合,限制电池30在下壳体22内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通过设置于下壳体22上的卡钩224将电池30固定于下壳体22上。
3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中的软胶壳20’的爆炸图。该软胶壳20’与图3所示的软胶壳20的不同在于,该软胶壳20’内不仅可以用于容纳电池30,还可以同时容纳控制部件40。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控制部件40包括控制板41、设置于控制板41侧面的电源接口42以及设置于控制板41上的按键43。其中,该电源接口42位于控制板42的侧面,该按键43位于该控制板41的顶面。因此对应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胶壳20’的上壳体21的侧面设置有可供电源接口42伸出的电源口212,并且该软胶壳20’的上壳体21的顶面设置有可供按键43伸出按键孔213。通过软胶壳20’的上壳体21上所设置电源口212以及按键孔213,实现控制部件40的在软胶壳20’处的外露,实现对于控制部件40的电连接以及按键控制。
3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挂脖式电子产品的壳体结构100包括u型颈带10和两个软胶壳20,可以在两个软胶壳20内布置电池30和控制部件40,从而满足智能眼镜的外置电源的需求,同时两个软胶壳20分散于u型颈带10的两侧,能够分散整体的重量,提升佩戴时的舒适性。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