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5:1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具体涉及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2.副车架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为悬架的控制臂、稳定杆、动力总成悬置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同时将地面、悬架系统、动力系统等系统的力传递到车身。
3.为了实现某车型燃油型号、混动型号共平台开发,在悬架硬点布置和周边接口一致的情况系,新开发一款适用于混动车型的后副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该副车架服役于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中,该车型后轮配置电机进行驱动,副车架在承担传统副车架功能,即为悬架控制臂提供安装接口,在控制臂和车身间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时隔绝来自轮胎的振动的同时,可兼容后轮驱动电机布置,并为电机提供安装接口。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6.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包括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7.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
8.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壁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轻砂孔。
9.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11.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上均设置有若干砂芯支撑孔。
四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2-后电机左前悬置;13-后电机右前悬置;14-电机后悬置;
29.1.1-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2-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3-三号衬套安装套管;1.4-四号衬套安装套管;1.5-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6-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7-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8-凸台;1.11-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2-一号砂芯支撑孔;1.13-二号砂芯支撑孔;1.14-三号砂芯支撑孔;1.15-四号砂芯支撑孔;1.16-五号砂芯支撑孔;
30.1a-左铸件;1b-右铸件;1c-前横梁;1d-后横梁;1e-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
31.w1-一号焊接坡口;w2-二号焊接坡口;w3-三号焊接坡口;w4-四号焊接坡口;
32.w5-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6-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7-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8-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4.本实施例为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如图3至图6所示,由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组成;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上下角分别设有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1及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2,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8~11;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
35.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以便为电机和半轴预留充足的布置。该布置是为了适应电机空间需求,而有别于传统e型多连杆的特殊布置。
36.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1及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2内壁均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轻砂孔。
37.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38.进一步地,所述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39.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上设置有三个砂芯支撑孔1.14、1.15、1.16,铸造时砂芯通过以上区域支撑于模具上,铸造后将砂芯清除后该区域形成孔洞,同时这些孔洞也是清除砂芯时的清砂孔。
40.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中部均向上拱起,用于躲避半轴包络。
41.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设有一号焊接坡口w1和二号焊接坡口w2,一号焊接坡口w1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1a,二号焊接坡口w2用于焊接固定右铸件1b;所述前横梁1c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5及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6,所述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穿过前横梁1c并分别与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5及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6焊接;所述前横梁1c上还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7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8,所述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穿过前横梁1c并分别与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7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8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1d两端分别设有三号焊接坡口w3和四号焊接坡口w4,三号焊接坡口w3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1a,四号焊接坡口w4用于焊接固定右铸件1b。
42.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前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凸台1.8、1.9,每个凸台上设置两个螺纹孔,用于安装后稳定杆5。
43.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目”字型结构,型材挤压方向为左右方向,同时根据cae计算结果,前横梁上还开有若干减重孔,并机加掉了多余的结构,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44.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45.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1d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见副车架后横梁截面示意图,型材挤压方向为前后方向,沿挤压方向截面上分布有5个挤压孔,材料通过肋条的型式相互连接,该结构在满足强度、耐久、支架夹紧刚度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好的轻量化目的。
46.本实施例中,前横梁、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横梁为铝型材,采用挤压工艺生产。6个组件在w1~w8位置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其中左铸件、右铸件、前横梁、后横梁焊接前在w1~w4位置机加工焊接坡口,以便于进行焊接;副车架焊接后采用机加工工艺对控制臂安装点,副车架悬置安装点,电机悬置安装点等部位进行机加工,以满足最终使用要求。
47.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的装配关系为:
48.本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1工作于e型多连杆悬架,副车架为悬架系统中的后下控制臂2、前束控制臂3、后上控制臂4、后稳定杆5、后电机6提供安装点;
49.后副车架四角压装有副车架悬置衬套8~11,后副车架通过四角悬置衬套与车身相连;后副车架前横梁1c上压装有后电机左前悬置12、后电机右前悬置13;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14,副车架通过以上三个连接点与后电机6连接;电后机与半轴7相连,左右铸件向上拱起以躲避半轴运动包络;后上控制臂4与副车架连接点在前束控制臂3与副车架连接点正上方;后下控制臂2与副车架连接点在副车架后横梁正下方;后稳定杆5与副车架连接点布置在副车架前横梁正前方,后稳定杆通过两凸台1.8与副车架相连;后下控制臂2中心线、前束控制臂3中心线呈八字形布置(如图1中虚线所示),内宽外窄,以便为电机和半轴预留充足的布置。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