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组件、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2:2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驱动组件、抽油烟机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配备了驱动装置,以使得家用电器具备一定程度的可动性,以满足日益多元的用户需求。现有的家用电器的驱动装置,一般包括转轴和传动件,二者通过螺栓和螺帽进行固定。但是,该种固定很容易发生螺帽松脱,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3.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申请日之前为本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驱动组件、抽油烟机。
5.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关于驱动组件,用于家用电器,包括相衔接的转轴和传动件,所述转轴被设置为适于带动所述传动件旋转,所述转轴和传动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容纳孔,二者之另一设置有适于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容纳孔的孔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凹槽延伸的螺纹孔,供相螺合的螺丝杆穿过直至所述螺丝杆的底端面抵于所述凹槽的底壁。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提升转轴和传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由端沿所述转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置入所述容纳孔。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由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孔内时,沿所述转轴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的直线运动是所述自由端相对于所述容纳孔的唯一的运动自由度。这样,有助于提升转轴和传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容纳孔为扁孔。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槽的开口边沿贴靠于所述扁孔的扁平面。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螺丝杆的底端面的周边设置有一圈倒角面;所述螺丝杆的底端面抵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时,所述一圈倒角面抵于所述凹槽的侧壁。这样,有助于提升转轴和传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厚度的二分之一。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螺丝杆置入所述凹槽内的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螺丝杆位于所述凹槽外的部分的直径。这样,有助于提升转轴和传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螺丝杆的顶端面设置有工具拧紧槽;或,所述螺丝杆的顶端设置有膨大头部。这样,有助于提升螺丝杆拆装操作的便捷性。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自由端填充满所述容纳孔。这样,有助于提升转轴和传
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包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
16.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关于抽油烟机,包括进风口、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口开闭的可动面板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传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可动面板移动。
17.这里需要予以指出的是,该说明书中所出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用于指示相对重要性;而且,其也不是对其所限定的特征的数量的界定;此外,其也不是对其所限定的特征的逻辑关系或顺序关系的界定。
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内容并非用于描述本技术的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整个申请中,多处通过列举示例提供指导,这些示例可以用于各种可行的组合。
【附图说明】
19.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作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20.图1是本技术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技术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4.图5是本技术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
27.1-机壳,2-集烟罩,3-进风口,4-可动面板,5-转轴,6-自由端,7-传动件,8-凹槽,9-侧壁,10-电机,11-螺丝杆,12-工具拧紧槽,13-膨大头部,14-切削平面,15-第一曲柄,16-第二曲柄,17-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29.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抽油烟机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包括机壳1、集烟罩2、油杯17、可动面板4和驱动组件。机壳1设置于集烟罩2的上方。油杯17悬挂于集烟罩2的底端。集烟罩2,设置有进风口3。可动面板4,用于控制进风口3开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可动面板4移动。具体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可动面板4旋转,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可动面板4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和3所示,可动面板4封闭进风口3。可动面板4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可动面板4向前探出形成一檐部,敞开进风口3。
30.驱动组件,包括转轴5、传动件7、电机10、第一曲柄15和第二曲柄16。转轴5和传动件7,二者相衔接。电机10,用于驱动转轴5绕其轴线旋转。具体地,该电机10为减速电机。转轴5,被设置为适于带动传动件7旋转。易言之,电机10驱动转轴5旋转,旋转的转轴5则带动传动件7一起绕转轴5的轴线旋转。传动件7,则用于带动可动面板4移动。传动件7和第一曲柄15一体设置,传动件7构造成第一曲柄15的旋转中心轴,传动件7带动第一曲柄15一起旋转,具体地,第一曲柄15环绕传动件7旋转。第二曲柄16与第一曲柄15二者对称设置,如图3
所示。第一曲柄15和第二曲柄16,均一端固定连接于可动面板4。电机10运行时,第一曲柄15带动可动面板4旋转,旋转的可动面板4则带动第二曲柄16旋转。
31.传动件7设置有容纳孔,转轴5设置有适于固定于容纳孔内的自由端6。容纳孔,既可以是图3所示的通孔,也可以是盲孔。转轴5的自由端6设置有凹槽8,如图5所示。容纳孔的孔壁设置有朝向凹槽8延伸的螺纹孔,供与螺纹孔相螺合的螺丝杆11穿过直至螺丝杆11的底端面抵于凹槽8的底壁,如图4所示,这样,便完成了转轴5和传动件7二者之间的衔接固定。采用该方案,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转轴5和传动件7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装配。这里,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应以转轴5的自由端6置入容纳孔并进入适于与传动件7相固定的匹配状态为前提,来理解“容纳孔的孔壁设置有朝向凹槽8延伸的螺纹孔”这一特征。
32.转轴5的自由端6沿转轴5的轴线的延伸方向插入容纳孔。转轴5的自由端6固定于容纳孔内时,沿转轴5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的直线运动是转轴5的自由端6相对于容纳孔的唯一的运动自由度。具体地,容纳孔为扁孔,如图4所示。转轴5的自由端6,呈与该扁孔相适配的扁轴状,如图4所示,自由端6填充满容纳孔。凹槽8的开口边沿贴靠于扁孔的扁平面。扁孔,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扁平面和两个相向设置的弧面,两个弧面均用于衔接两个平行设置的扁平面,如图4所示。转轴5的自由端6,在一实心圆柱体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先切削该实心圆柱体形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削平面14,然后在其中一个切削平面14上形成凹槽8,如图5所示。
33.螺丝杆11的底端面的周边设置有一圈倒角面。螺丝杆11的底端面抵于凹槽8的底壁时,一圈倒角面抵于凹槽8的侧壁9,如图4所示,凹槽8的侧壁9也是一圈倒角面。
34.凹槽8的深度小于自由端6的厚度的五分之一,如图4和5所示。这样,凹槽8较浅,对转轴5的破损较为有限,有助于保证转轴5的自由端6具有足够的强度。这里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凹槽8的深度”与“自由端6的厚度”二者的计量方向相同,均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切削平面14之间距离的计量方向。
35.为便于螺丝杆11的拆装,可以是,螺丝杆11的顶端设置有膨大头部13,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螺丝杆11的顶端面设置有工具拧紧槽12,如图4所示。
36.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采用本技术之上述方案,比之通过螺栓和螺帽进行固定的现有方案,固定的稳定性大大提升。
37.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删减、修改或替换还可以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如,也可以是,螺丝杆11置入凹槽内的部分的直径,小于螺丝杆11位于凹槽外的部分的直径,如图6所示。凹槽的深度为自由端6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螺丝杆11置入凹槽内的部分,呈圆柱状,如图6所示。显然,凹槽的容纳空间也呈圆柱状。螺丝杆11位于凹槽外的部分,也呈圆柱状,如图6所示。螺丝杆11置入凹槽内的部分与螺丝杆11位于凹槽外的部分相衔接处形成轴肩,如图6所示。
38.再如,也可以是,转轴设置如上面实施例所述的容纳孔,传动件设置有适于固定于该容纳孔内的自由端。
39.不同实施例的构件,可以以任何可行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
40.需要附加说明的是,本技术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应该被理解为覆盖了本技术权利要求结合说明书揭示内容而确定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情况。
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