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7:5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地下污水排放过程中,容易携带油污进入后续的处理中心,从而为后续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增加难度。
3.现有技术中,对于地下污水的处理大多是利用打捞网或者打捞隔笼对污水表层的油污进行捞取处理,这种油污的捞取方式较为传统,由于打捞网或者打捞隔笼始终沉浸在污水中,时间一长容易造成打捞网或者打捞隔笼的堵塞,因此需要人工定期取出打捞网或者打捞隔笼并进行清理,较为耗时耗力,同时存在油污捞取效率低下的缺陷,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包括箱体、驱动组件、转移组件、吸附组件、吸油组件以及挤压组件;所述箱体一侧沿污水流动方向分布的排放口以及进入口;所述驱动组件、转移组件以及吸附组件均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进入口一侧,用于将污水表面漂浮的吸油组件自所述进入口吸附至所述转移组件一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转移组件沿所述排放口至所述进入口方向往复移动;在所述转移组件由所述进入口向所述排放口方向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吸油组件移动至所述排放口一侧并将所述吸油组件由所述排放口排放至污水表面;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在所述吸油组件移向所述排放口的过程中,用于对所述吸油组件进行挤压脱油处理。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丝杆,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转移组件包括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转移板,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将所述吸油组件自所述进入口吸附至所述转移板一侧。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转移板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丝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杆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配合,所述支架远离所述转移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吸附组件为磁板,所述磁板设置在所述转移
板远离所述进入口的一侧并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移板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吸油组件包括若干铁芯以及包覆在每组所述铁芯外侧的柔性吸油层。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磁板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相连。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移板朝向所述进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滑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相连;所述箱体内壁还设置有限位组件,在所述第二压板克服弹性件的弹性支撑力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压板提供阻尼作用。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箱体一侧开设有过油口,所述过油口内部安装有隔网;所述箱体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过油口相通的导油箱,所述导油箱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油箱。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时,吸油组件漂浮于污水表面,以对污水表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吸油组件能够跟随污水的流动进行移动,当吸油组件移动至进入口一侧时,吸附组件可对吸油组件进行吸引,以带动吸油组件自进入口进入箱体内部并吸附在转移组件一侧,随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移组件沿箱体内部向排放口方向移动,以对吸油组件进行转移,在吸油组件转移过程中,通过挤压组件对吸油组件进行挤压脱油,使得油污与吸油组件分离,随后吸油组件转移至排放口处经由排放口重新排放至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进行移动,此时驱动组件带动转移组件沿箱体内部向进入口方向移动,实现转移组件的复位,当吸油组件跟随污水再次移动至进入口一侧,通过吸附组件再次对吸油组件进行吸引,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污水浮油的自动捞取,具有浮油捞取方便以及捞取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中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箱体、101-排放口、102-导轨、103-过油口、104-进入口、20-驱动组件、201-电机、202-丝杆、30-转移组件、301-转移板、302-支架、303-滑块、304-支撑杆、40-吸附组件、401-固定杆、50-吸油组件、60-挤压组件、601-第一压板、602-第二压板、603-弹性件、70-限位组件、80-隔网、90-导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1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污水的浮油捞取装置,包括箱体10、驱动组件20、转移组件30、吸附组件40、吸油组件50以及挤压组件60,所述箱体10一侧沿污水流动方向分布的排放口101以及进入口104,所述驱动组件20、转移组件30以及吸附组件40均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部,所述吸附组件40设置在所述进入口104一侧,用于将污水表面漂浮的吸油组件50自所述进入口104吸附至所述转移组件30一侧,所述驱动组件20用于带动所述转移组件30沿所述排放口101至所述进入口104方向往复移动,在所述转移组件30由所述进入口104向所述排放口101方向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吸油组件50移动至所述排放口101一侧并将所述吸油组件50由所述排放口101排放至污水表面,所述挤压组件60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部,在所述吸油组件50移向所述排放口101的过程中,用于对所述吸油组件50进行挤压脱油处理。
17.初始时,吸油组件50漂浮于污水表面,以对污水表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吸油组件50能够跟随污水的流动进行移动,当吸油组件50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时,吸附组件40可对吸油组件50进行吸引,以带动吸油组件50自进入口104进入箱体10内部并吸附在转移组件30一侧,随后通过驱动组件20带动转移组件30沿箱体10内部向排放口101方向移动,以对吸油组件50进行转移,在吸油组件50转移过程中,通过挤压组件60对吸油组件50进行挤压脱油,使得油污与吸油组件50分离,随后吸油组件50转移至排放口101处经由排放口101重新排放至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进行移动,此时驱动组件20带动转移组件30沿箱体10内部向进入口104方向移动,实现转移组件30的复位,当吸油组件50跟随污水再次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通过吸附组件40再次对吸油组件50进行吸引,如此往复,实现吸油组件50对于污水油污的循环吸附。
18.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电机201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201输出端的丝杆202,所述电机201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壁上,所述转移组件30包括与所述丝杆202螺纹配合的转移板301,所述吸附组件40用于将所述吸油组件50自所述进入口104吸附至所述转移板301一侧。
19.当吸油组件50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时,吸附组件40对吸油组件50进行吸引,以带动吸油组件50自进入口104进入箱体10内部并吸附至转移板301一侧,电机201带动丝杆202转动,通过丝杆202与转移板301之间的螺纹配合,以带动转移板301向排放口101方向移动,此时转移板301可带动吸油组件50同步移动,经挤压组件60对吸油组件50进行挤压脱油后,吸油组件50可通过排放口101重新排放至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而移动,与此同时电机201带动丝杆202反向转动,通过丝杆202与转移板301的螺纹配合,以带动转移板301向进入口104方向移动,以对后续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的吸油组件50再次转移。
20.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板301一侧还固定设置有支架302,所述支架302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04,所述丝杆202远离所述电机201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杆304并与所述支撑杆304螺纹配合,所述支架302远离所述转移板3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滑块303,所述箱体10内壁固定设置有导轨102,所述滑块303与所述导轨102滑动配合。
21.通过丝杆202与支撑杆304之间的螺纹配合,以及滑块303与导轨102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丝杆202转动时能够顺利且平稳的带动转移板301沿箱体10内部移动。
22.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40为磁板,所述磁板设置在所述转移板301远离所述进入口104的一侧并与所述箱体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移板301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如铁或含铁合金等,所述吸油组件50包括若干铁芯以及包覆在每组所述铁芯外侧的柔性吸油层。
23.通过柔性吸油层自身的浮力可使得柔性吸油层及其包裹的铁芯漂浮于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进行移动,柔性吸油层可对污水表面的油污进行吸附,当柔性吸油层及其包裹的铁芯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时,磁板可对铁芯产生吸力,进而带动铁芯及其外部的柔性吸油层一同自进入口104进入箱体10内部并贴合至转移板301一侧,使得柔性吸油层以及铁芯脱离污水表面,随后通过丝杆202的转动以带动转移板301沿箱体10内部向排放口101方向移动,此过程中通过挤压组件60对若干柔性吸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油污自柔性吸油层内脱出,当柔性吸油层以及铁芯移动至排放口101一侧时可通过排放口101重新排放至污水表面,以对污水表面的后续油污进一步吸附。
24.在挤压组件60对柔性吸油层进行挤压过程中,为防止内部的铁芯划破柔性吸油层,铁芯可以为呈无棱角的球形结构。
25.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板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01,所述固定杆401一端与所述箱体10内壁相连。
26.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组件60包括第一压板601、第二压板602以及弹性件603,所述第一压板60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移板301朝向所述进入口104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602滑动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壁上,所述弹性件603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60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0内壁相连,所述箱体10内壁还设置有限位组件70,在所述第二压板602克服弹性件603的弹性支撑力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70用于对所述第二压板602提供阻尼作用。
27.在丝杆202转动以带动转移板301沿箱体10内部向排放口101方向移动时,转移板301与磁板相对移动,磁板自转移板301一侧移除,此时磁板对于铁芯的吸附作用消失,铁芯可带动其外部包裹的柔性吸油层落至箱体10内壁上,并由第一压板601推动沿箱体10内壁移动,当第一压板601推动柔性吸油层以及铁芯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可与第二压板602相配合以对位于第一压板601与第二压板602之间的柔性吸油层进行挤压,使得柔性吸油层中所吸附的油污脱出,随着第一压板601的继续移动,弹性件603受力压缩,当第一压板601与第二压板602之间的柔性吸油层以及铁芯移动至排放口101一侧时,随后丝杆202反向转动以带动转移板301向进入口104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压板601向远离第二压板602反向移动,通过限位组件70对第二压板602提供阻尼作用,以限制第二压板602跟随第一压板601移动,从而解除对于柔性吸油层的挤压状态,此时柔性吸油层连同其内部的铁芯可由排放口101排放至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而进行移动,以对污水表面油污进一步吸附;当柔性吸油层及其内部的铁芯排放至污水表面后,弹性件603带动第二压板602反向移动,实现第二压板602的复位。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70可以是橡胶垫,也可以是硅胶垫,此处不做限制。
29.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一侧开设有过油口103,所述过油口103内部安装有隔网80,所述箱体10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过油口103相通的导油箱90,
所述导油箱90一侧通过管道(图中未示出)连接有储油箱(图中未示出)。
30.在第一压板601与第二压板602对柔性吸油层进行挤压时,所脱出的油污可穿过隔网80进入导油箱90内部,再由管道进入储油箱内部进行临时存放,实现油污的收集。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吸油层可以是海绵层,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吸收油污作用的材料,此处不做限制,所述弹性件603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金属弹片,此处不做限制。
32.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时,吸油组件50漂浮于污水表面,以对污水表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吸油组件50能够跟随污水的流动进行移动,当吸油组件50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时,吸附组件40可对吸油组件50进行吸引,以带动吸油组件50自进入口104进入箱体10内部并吸附在转移组件30一侧,随后通过驱动组件20带动转移组件30沿箱体10内部向排放口101方向移动,以对吸油组件50进行转移,在吸油组件50转移过程中,通过挤压组件60对吸油组件50进行挤压脱油,使得油污与吸油组件50分离,随后吸油组件50转移至排放口101处经由排放口101重新排放至污水表面并跟随污水流动进行移动,此时驱动组件20带动转移组件30沿箱体10内部向进入口104方向移动,实现转移组件30的复位,当吸油组件50跟随污水再次移动至进入口104一侧,通过吸附组件40再次对吸油组件50进行吸引,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污水浮油的自动捞取,具有浮油捞取方便以及捞取效率高的优点。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