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7:48: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换热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换热器内高温流体介质温度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预热来降低流体介质温度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换热器是冷却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供高温流体介质流动,高温流体介质通过换热器中换热管的管壁与空气和冷却水进行换热,达到降温的目的。现有技术中,换热器通常包括多个轴心线平行的直管,相邻两个直管的其中一端之间通过u形的弯管连接,直管的尺寸(外径
×
壁厚)主要为φ19mm
×
2mm、φ25mm
×
2.5mm、φ38mm
×
2.5mm的无缝钢管以及φ25mm
×
2mm和φ38mm
×
2.5mm的不锈钢管,标准管长有1.5、2.0、3.0、4.5、6.0、9.0m等。为了加固换热器的结构,通常换热器还包括加固架,加固架包括多个沿直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加固板,加固板上密布有多个供直管穿设的穿孔,多个加固板通过加固杆固定连接。
4.上述换热器在组装生产过程中,通常预先将加固板和加固杆固定焊接,形成加固架后,由于直管长度较长,需要多个工人配合操作,各工人沿加固板分布方向确定位置,使得工人、加固板依次间隔分布,由首端工人将多个直管依次穿过首端加固板上的穿孔,其余工人辅助调整直管位置,使得直管与加固板上穿孔对齐后,将直管穿过与其相邻的加固板上的穿孔,在直管穿过所有加固板后,再由首末两端的工人对直管的端部与u形的弯管焊接,最终组装成冷却塔所需的换热器。
5.由上述换热器的组装生产过程可知,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生产需要多名工人协调配合操作,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需要多名工人将直管依次穿过各加固板上的穿孔,穿孔数量多,导致组装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换热直管的长度较大,在组装时,需要有直管的放置空间和加固架的放置空间,且沿直管(或者加固架)放置空间长度方向分布并相连,导致整个组装空间长度过大,因此组装时所占用的操作空间较大,增加了对厂房内部操作空间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其他工人的活动。
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操作空间以降低对厂房内部空间要求同时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
8.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沿铅垂方向铺设间隔为直管外径的多层夹持架和位于相邻夹持架之间且并排贴合分布的多层直管;s200.在每层直管的端部插入可沿该层直管分布方向移动的校准块,相邻校准块通过长度相同的校准绳索连接;s300.牵动各层校准块中的校准块,使各校准块之间的校准绳索张紧;s400.将校准块从直管中抽出;s500.将夹持架和直管锁紧连接;s600.在直管端部固定弯管,使直管、外管和各夹持架组合形成换热器。
9.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冷却塔换热器组装方法组装冷却塔时,工人仅需在铺设夹持架和直管后,将校准块插入直管内,牵动校准块,带动直管在其上下两侧的夹持架之间移动,直至所有校准块之间的校准绳索张紧,由于各层校准块中,相邻校准块之间的校准绳索长度相同,使得该状态下,每层校准块中的校准块等间隔分布,如此,保证了各层直管中的直管等间隔分布,再撤离校准块,使校准块脱离直管,再将夹持架与直管锁紧连接后,于直管端部焊接弯管,即可由弯管、直管和夹持架组合形成冷却塔换热器。采用该方式组装冷却塔换热器时,仅需一至两名工人完成夹持架、直管的铺设,校准块的插入、牵动、抽离以及直管与外管的焊接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多名工人依次传输直管将直管穿过加固板的穿孔,然后再于直管端部焊接弯管,该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且无需将直管对准穿孔穿过,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100中各层夹持架和各层直管由下至上依次间隔铺设。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夹持架和各层直管采用间隔铺设的方式,如此,在夹持架和直管铺设工作中,当底部的夹持架铺设完成后,在该夹持架上铺设直管,而后在该层直管上铺设上层夹持架,即利用该层直管支撑上层的夹持架,以便进行铺设工作;在上层夹持架铺设完毕后,即可在该上层夹持架铺设另一层直管,再通过该层直管方便铺设另一层夹持架。如此,按照上述方式,直管和夹持架从下而上依次铺设,下层的铺设物对上层的铺设物进行支撑,从而方便铺设工作,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辅助支撑,操作方便的同时简化组装所需使用的装置,降低组装成本,提高组装效率。
12.优选的,所述步骤s100中,各层直管滚动铺设于其下方的夹持架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持架上铺设直管上,采用滚动的方式,将直管铺设于夹持架上,即铺设过程中,直管滚动于夹持架上,采用该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管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穿过加固板上的穿孔,能够有效减少铺设过程中所需占用的长度方向组装空间,降低对组装车间长度方向的要求,方便其他工人的活动。
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00中铺设的多层夹持架中,位于底层的夹持架为底架,其余夹持架为锁定架,所述锁定架包括沿平行于所述校准块插入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锁定条,所述锁定条的底面设置有多个锁定凹陷,所述锁定凹陷与紧邻铺设于所述锁定架下方的直管一一对应,所述锁定凹陷用于径向锁定其对应的直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夹持架中,贴合于直管上方的夹持架为锁定架,在将夹持架与直管锁紧连接时,锁定架中,锁定条底面的锁定凹陷与直管的上部分管壁接触,从而实现对直管的径向锁定,防止其径向位置偏移,保证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结构稳固性。
16.优选的,所述锁定条固定连接有沿其分布方向延伸的加固条,所述加固条的底面
与所述锁定凹陷的底面位于同一曲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条增大了与直管上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锁紧作用力,进一步改善冷却塔换热器的结构稳固性。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200中,所述校准块连接有校准架,所述校准架沿所述校准块的插入方向滑动于铺设地面上,所述校准块与所述校准架滑动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校准架方便同时带动多个校准块移动,使得多个校准块能够同时沿直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多个校准块同时插入多个直管内或者多个校准块同时脱离直管,如此,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20.优选的,所述校准架上设置有沿铅垂方向并排分布的多层条形口,所述条形口与多层直管一一对应且与所述步骤s100和所述步骤s200之间对应的直管层高度相同,所述校准块通过所述条形口与所述校准架滑动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校准架上的条形口,使得各层校准块与铺设的各层直管高度相同,以便将校准块插入直管内,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利用条形口方便校准块在校准架上滑动,从而通过校准块带动各层直管中的直管移动,调整直管的位置。
22.优选的,各层校准块中,位于末端的校准块通过限位绳索与所述校准架连接,位于首端的校准块通过锁定绳索与所述校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步骤300和所述步骤s400之间的限位绳索和锁定绳索均处于张紧状态,且各层校准块中所述校准块的轴心线和各层直管中所述直管的轴心线一一对应重合。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绳索和锁定绳索相互配合,在执行步骤s300后,限位绳索、锁定绳索以及校准绳索均处于张紧状态,保证此时各校准块的位置稳定,继而保证此时各直管的位置稳定。
24.优选的,步骤200中校准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校准架与所述夹持架铺设位置相邻侧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用于与所述校准块所对应的直管间隙配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插接块插入直管内,同时避免插接块远离直管上,带动直管做轴向移动,如此,保证了组装过程中直管位置的稳定性。
26.优选的,步骤200中校准块包括所述直管外径相同的圆盘部,所述步骤s200前各层校准块中的圆盘部依次贴合,各层校准块中所述校准块的轴心线与各层直管中所述直管的轴心线一一对应重合,且位于末端的校准块设置于所述条形口的一端。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校准块上设置圆盘部后,当同层的校准块靠在一起,即同层校准块中,相邻校准块的圆盘部相互抵接,而圆盘部的外径与直管的外径相同,因此此时仅需将其中一个校准块的圆盘部轴心线对准该校准块所对应的直管,即可保证其他校准块对准各自需要对应的直管;而将该层校准块中末端的校准块滑动至条形口端部,并将其他校准块向该校准块靠拢后,此时校准块与步骤s100后铺设完毕的直管对齐,方便移动校准架,将各个校准块插入至直管内,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28.优选的,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0,在铺设地面上预先铺设定位组件以固定夹持架的水平铺设位置和校准架的滑动方向。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组件固定夹持架的铺设位置和校准架的滑动方向,以便执行步骤s200时,方便各校准块精准插入直管内,通过牵动校准块的位置,改变直管在相邻锁定架之间的位置。
30.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铺设地面上且与所述夹持架滑动配合的定位滑轨和固定于铺设地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可拆卸连接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定位杆,所述夹持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杆插接配合的定位通孔。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于铺设底面上的连接架,方便可拆卸连接定位杆,定位杆安装完毕后,即可通过其与定位通孔的插接配合,确定夹持架的水平铺设位置,而通过与校准架滑动配合的定位滑轨,确定了校准架的滑动方向,以便执行步骤s200时,校准块插入直管内。
32.综上所述,本发明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铺设夹持架和直管后,在直管端部插入校准块并将其移动,调整直管位置后,将校准块脱离直管,锁紧直管和夹持架,即可焊接弯管,完成组装,无需工人沿直管长度方向将直管对准加固板上的穿孔,并由多名工人配合将直管依次通过各个穿孔,仅需在直管端部将校准块插入直管,通过校准块的移动带动直管进行径向移动,调整位置,因此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是现有技术冷却塔换热器组装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铺设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在图2定位组件上铺设锁紧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在图3锁紧架上铺设底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图4底架上铺设直管后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未使用的锁紧架、夹持架以及套环);图6是在图5直管上铺设锁紧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在图6锁紧架上继续铺设直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图7直管上继续铺设锁紧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底架、直管和锁紧架铺设完毕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移动校准架直至校准块插入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牵动校准块使绳索处于张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拉动校准架移动使校准块脱离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在图12基础上对直管、底架和锁定架进行锁紧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校准架);图14是在图13基础上将直管、底架和锁定架锁紧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正视图;图16是在图14基础上在直管端部焊接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实施例1所使用的校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的a部放大图;图20是图18的爆炸示意图;图21是实施例1所使用的校准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1所使用的锁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2所使用的锁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的仰视图;图中:100.直管,200.弯管,300.加固板,301.穿孔,400.加固杆,500.夹持架,501.底架,502.锁定架,503.定位通孔,504.连接杆,600.绳索,601.校准绳索,602.限位绳索,603.锁定绳索,700.校准块,701.插入部,702.圆盘部,703.滑动部,704.圆轴部,705.限位部,800.锁定条,801.锁定凹陷,900.加固条,110.连接条,120.套环,130.校准架,131.条形口,132.首端凸轴,133.末端凸轴,134.末端限位盖,140.定位组件,150.定位滑轨,160.连接架,161.连接杆,162.插接杆,170.定位杆,180.滑块,190.横条,210.锁紧架,220.锁定套,230.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5.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冷却塔换热器组装时,首先在地面上放置加固架,加固架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且竖向设置的四个加固板300,加固板300上密布有多个穿孔301,穿孔301为圆形的通孔,且各加固板300上的穿孔301内径相同且轴心线一一对应重合,穿孔301在加固板300上的分布方式如下:穿孔301共有八层,从下而上每层穿孔301的数量依次为14、15、14、15、14、15、14、15,共计有116个穿孔,每层穿孔301沿加固板300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每层穿孔301中穿孔301沿加固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每层穿孔301的竖直间隔为各层穿孔301中穿孔301之间的水平间隔的一半,此外,选取不共线的任意紧邻的三个穿孔301,三个穿孔301同一端孔口的圆心连线围合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加固架还包括四个加固杆400,四个加固杆400均沿加固板3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加固板300的四角处焊接固定连接。
36.加固架放置完毕后,在加固架中加固板300同侧放置直管100,直管100堆叠于地面上,其长度方向与加固板300分布方向一致,而后需要根据加固架中加固板300的数量安排合理数量的组装工人完成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组装工人的安排数量为加固板数量加2,以图1中所示,加固板300有四个,共需要安排六名工人,其中三名工人安排在相邻两个加固板300之间,剩余的三名工人中,其中两名工人安排在直管100的两端位置,远离加固架的工人负责将直管100传输给靠近加固架100的工人,靠近加固架100的工人将直管100穿过加固架其中一端加固板300上的穿孔301,而位于相邻加固板300之间的工人互相配合,在完成直管100传输的同时直管100依次通过剩余三个加固板300上的穿孔301;而剩余一名工人与上述靠近加固架100的工人相互配合,在直管100的端部焊接固定弯管200,最终直管100、弯管200和加固架组装形成换热器。
37.需要说明的是,加固板300的数量根据直管100的长度会有相应的变化调整,在组装长度更大的冷却塔换热器时,加固板300的数量更多,相应的所需组装工人也更多,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需要多名工人配合将直管100依次通过穿孔301,组装效率更低(以图1中所示,每个加固板300上有116个穿孔301,加固架包括四个加固板300,因此加固架上的穿孔301总数量为464个,在组装时,六名工人依次在464个穿孔301位置穿设直管100,不仅人工成本大,而且组装效率低下);此外,直管100的长度大,导致组装时需要较长的组装空
间,因此,对组装空间的长度要求高,并且组装影响了其他工人的活动。
38.实施例1如图2-图22所示,实施例1的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沿铅垂方向铺设间隔为直管100外径的多层夹持架500和位于相邻夹持架500之间且并排贴合分布的多层直管100;s200.在每层直管100的端部插入可沿该层直管100分布方向移动的校准块700,相邻校准块700通过长度相同的校准绳索601连接;s300.牵动各层校准块700中的校准块700,使各校准块700之间的校准绳索601张紧;s400.将校准块700从直管100中抽出;s500.将夹持架500和直管100锁紧连接;s600.在直管100端部固定弯管200,使直管100、外管和各夹持架500组合形成换热器。
39.步骤s200中,校准块700连接有校准架130,校准架130沿校准块700的插入方向滑动于铺设地面上,校准块700与校准架130滑动配合; 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0,在铺设地面上预先铺设定位组件140以固定夹持架500的水平铺设位置和校准架130的滑动方向。步骤s100中,夹持架500共有八层,底层的为底架501,其余为锁定架502。
40.具体的,该实施例的组装步骤和执行各组装步骤后的结构如下所述:第一步,如图2所示,在地面上预先铺设定位组件140,定位组件140包括并排分布的两个定位滑轨150和设置于两个定位滑轨150同一侧的连接架160,连接架160包括长度方向与定位滑轨150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水平的连接杆161,连接杆161的上方固定有两个沿其长度方向并排分布并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插接杆162;定位滑轨150和连接杆161均固定于地面上。两个定位滑轨150的横截面为t形,且二者均滑动有滑块180,滑块180的上方固定有竖向设置的校准架160,校准架160为长方形板状,其板面与定位滑轨150的长度方向垂直。
41.如图2和图18-图21所示,校准架160上设置有八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口161,条形口161的内侧滑动有校准块700,校准块700的横截面为圆形,八个条形口161上滑动的校准块700数量,从下而上分别为14、15、14、15、14、15、14、15。定位滑轨150远离连接架160的一侧堆叠有116根直管100,与每个校准架130上校准块700的数量相同。
42.定位滑轨150远离连接架160的一侧还放置有六个套环220、两个锁紧架210、九个夹持架500。其中,锁紧架210包括横条190和固定于横条190同一侧的三个并排分布并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定位杆170,横条190上设置有两个插接通孔,插接通孔用于与插接杆162插接配合;夹持架500的两侧均设置有三个插接通孔503,插接通孔503用于与定位杆170插接配合,9个夹持架500均为封闭框形并且竖向放置,以节省水平放置空间,9个夹持架500为1个底架501和八个锁定架502;套环220的内径与插接杆170外径相同。
43.校准块700的具体结构如图21所示,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接的插入部701、圆盘部702、滑动部703、圆盘部702、圆轴部704和限位部705,其中圆盘部702的外径与换热器直管100的外径相同,插入部701为圆锥台状,其外径小于换热器直管100的内径,以便滑动部702的外径与条形口131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两个圆盘部702的外径,以便校准块700能够顺着条形口161滑动。两个校准架130上校准块700中的插入部701尖端正对设置。
44.圆轴部704外套设有与其周向外缘相贴合的两个套环120,两个套环120的宽度之和与圆周部704长度相等,并通过外径大于圆周部704的限位部701以及圆盘部702防止套环120脱离圆轴部704。相邻两个校准块700中,其中一个校准块700上的其中一个套环120通过校准绳索601与另一个校准块700上的其中一个套环120连接,各校准绳索601的长度均相同。
45.八个条形口131同向的一端(以下简称末端)设置有与校准架130固定连接的末端凸轴133,末端凸轴133上固定有末端限位盖134,末端凸轴133外套设有套环120,该套环120通过限位绳索602与同一高度中条形口131上与末端相邻的校准块700上的套环120连接,末端限位盖134用于防止套环120脱离末端凸轴133;而条形口131同向的另一端(以下简称首端)设置有与校准架130固定连接的首端凸轴132,条形口131上与首端相邻的校准块700上的套环120通过锁定绳索603连接有另一套环120(用于套设于首端凸轴132外)。
46.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执行如下第二步。
47.第二步,如图3所示,在连接架160上安装第一步所放置的其中一个锁紧架210,安装时,将定位杆170向上,同时两个插接通孔对准两个插接杆162,将横条160下移至与连接杆161抵接,从而完成插接杆162与横条190的插接配合;插接完成后,横条190的顶面与定位滑轨150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校准架130与底架501保持一定的间隔空间,方便下一步在底架501上铺设直管100。
48.第三步,如图4所示,在横条190和定位滑轨150上铺设第一步所放置的底架501,底架501为长方形框架,具体结构为,其内侧固定有两个与定位滑轨150长度方向垂直的支撑条,底架501的两侧均设置有三个定位通孔503,安装时,将底架501其中一侧的三个定位通孔503同时从上而下套在三个定位杆170外,底架501与横条190和定位滑轨150接触,通过横条190和定位滑轨150支撑底架501。
49.第四步,如图5所示,从堆叠的直管100中取出14根直管,铺设于底架501上,铺设时,将直管100滚动于底架501上,最终形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14根直管100沿条形口131长度方向依次贴合分布,且其中一个直管100抵接于定位杆170上。
50.第五步,如图6所示,将第一步所放置的其中一个锁定架502铺设于第四步的直管100上,锁定架502的结构与底架501结构相似,包括四个并排分布的锁定条800,锁定条800与支撑条平行,四个锁定条800两端通过连接条110焊接固定连接,形成封闭框形,连接条110上设置有三个定位通孔503,其中一个连接条100上的三个定位通孔503用于与三个定位杆170插接配合,将锁定架502从上而下铺设在第四步的直管100上,通过直管100对锁定架502支撑。锁定条800的底面(该锁定架502水平铺设时)设置有14个弧形的锁定凹陷801,锁定凹陷801的半径为直管100的外径一半,锁定凹陷801与锁定架501下层的14根直管100一一对应,用于径向锁定其对应的直管100。
51.第六步,如图7所示,从堆叠的直管100中再取出15根直管,按照与第四步相同的方式,将15根直管滚动铺设于第五步的锁定架502上。
52.第七步,如图8所示,按照与第五步相同的方式,将第一步中所放置的其中一个锁定架502铺设于第六步的15根直管上,与第五步锁定架502的唯一区别是,该步骤中的锁定条800底面锁定凹陷801数量为15个,与锁定架502下层的15根直管100一一对应,用于径向锁定其对应的直管100。
53.第八步,如图9所示,在第七步的锁定架502上按照间隔的顺序依次铺设直管100和锁定架502,最终铺设有8层锁定架502和八层直管100,八层直管100与八个条形口131对应,并且八层直管100中直管100的数量从下而上分别为14、15、14、15、14、15、14、15,与校准架130上校准块700一一对应;将校准架130上的校准块700滑向条形口131末端,使得每层校准块700的圆盘部702相抵接,且校准块700的轴心线与直管100的轴心线重合。
54.第九步,如图10所示,将两个校准架130沿着定位滑轨150靠向直管100和夹持架500移动,直至校准架130上116个校准块700的插入部701插入至直管100端部,并与直管100内壁间隙配合。
55.第十步,如图11所示,牵动校准架130上各条形口131靠近首端位置的校准块700,拉动各校准块700移动,从而带动各直管100在相邻两个夹持架500之间移动,最终将首端位置的套环120套于首端凸轴133外,使得校准绳索601、限位绳索602和锁定绳索603均处于张紧状态,该状态下,各层校准块700的水平间隔相同,从而使得各层直管100中的直管沿水平方向等间隔并排分布,且相邻两层直管层的任意三个不共线且紧邻的直管100,其同一端圆心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且此时,七个锁定架502中,锁定条800上的锁定凹陷801与其下方所对应的直管100一一正对设置,每层支管100上的夹持架500在定位通孔503和定位杆170的导向作用下,夹持架500受重力作用影响沿着定位杆170轴向向下移动,直至夹持架500靠在其下层的直管100上,此时,锁定架502锁定条800上的锁定凹陷801内壁抵接在直管100的上部;而对于各个直管100,由于其端部插入校准块800,校准块800被校准架130上条形口131的底壁支撑,即校准块800的高度位置不变,使得校准块800支撑直管100,直管100的高度位置不变。
56.第十一步,如图12所示,将校准架130远离夹持架500移动,使得校准块700脱离直管100,由于此前校准块700的插入部701与直管100间隙配合,且直管100与夹持架500抵接,二者存在摩擦力,从而夹持架130沿定位滑轨150移动时直管100发生的轴向移动。
57.第十二步,如图13所示,将第一步中放置的剩余锁紧架210安装与第十一步的各夹持架500连接,操作时,将锁紧架210的三个定位杆170朝下,定位杆170从上而下依次穿过八个夹持架500另一侧的定位通孔503,而后在两个锁紧架210的定位杆170末端套上第一步所放置的锁定套220。
58.第十三步,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顶部的锁定架502下压,使得各个锁定条800上的锁定凹陷801内壁与其对应的直管100上部相抵接,从而实现防止直管100的径向锁紧;而后将锁定套220抵靠在夹持架500上,并与夹持架500、定位杆170焊接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夹持架500与直管100的锁紧连接。此时,相邻两层直管层的任意三个不共线且紧邻的直管100,其同一端圆心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59.第十四步,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直管100的端部焊接固定弯管200(弯管200可事先放置于第一步的定位滑轨150附近,便于工人就近焊接操作),最终直管100、外管200和八个夹持架500组合形成冷却塔的换热器。
6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无需安排多名工人运输直管200,并将多个直管200依次穿过加固板300上的穿孔301后在端部焊接,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使用时,仅需一至两名工人,按照上述步骤,完成直管100、夹持架500的铺设后,移动校准架130,使校准块700的插入部801插入直管100内,通过牵动校准块700,直至将锁定绳索603的
套环120套于首端凸轴132外,从而固定校准块700位置以固定直管100位置,而后移动校准架130,将夹持架500和直管100通过锁紧架210和套环230锁紧连接,在直管100端部焊接弯管200,即可制得换热器。
61.综上,在组装过程中,无需多名工人配合进行对准和运输工作,通过校准架130上的校准块800方便对准第八步矩形阵列分布的直管100,配合牵动绳索600,改变直管100的水平分布位置,最终得到如图15的结构,因此不仅通过减少组装工人数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组装过程中,直管100堆叠区域与直管100铺设区域(即定位导轨150分布区域)并排分布,从而减少了组装时所需占用的空间长度,降低了对生产车间的空间方面的要求,并有利于其他工人的活动。
62.实施例2如图23-图24所示,实施例2的冷却塔换热器的组装方法,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s100中,锁定条800固定连接有沿其分布方向延伸的加固条900,加固条900的底面与锁定凹陷801的底面位于同一曲面。采用加固条900后,增大了对步骤s500直管100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冷却塔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减少直管100的变形。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