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抛雪筒的内震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4:5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抛雪筒的内震式结构
1.技术领域:一种抛雪筒的内震式结构,属于除雪机械领域领域。
2.

背景技术:
抛雪机又被成为扬雪机、吹雪机,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常见的除雪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清楚片抛雪机的结构,就是在圆形的离心式抛雪叶轮的外面罩上抛雪叶轮壳体,在抛雪叶轮壳体上有向上的开口用于安装抛雪筒,离心式抛雪叶轮旋转时从轴向位置进入到抛雪叶轮的冰雪被抛雪叶轮从安装在抛雪叶轮径向上的抛雪筒抛出。
3.目前的抛雪机的抛雪筒主要由几种形式:第一种:圆形封闭的管状结构;第二种:圆形板封闭分开放式管状结构;第三种:“u”型结构。但无论哪一种结构都是用单层的铁板卷制、或用单层铁板焊接而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当刚入冬或者要开春的季节除雪作业时,由于冰雪会融化成雪泥状的形态,这种雪泥状的融化雪很黏,一旦粘到抛雪机的抛雪筒上,就会造成抛雪筒堵塞,抛雪机诞生几十年的时间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且从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常识来讲,抛雪筒相当于输送机械里面的滑槽,用滑槽作为输送机械时,相关机械书籍里明确指出,滑槽不适合输送黏性物料。但是滑槽又具有结构简单、输送效率高的优点,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欲罢不能,宁可在刚入冬或者要开春的季节除雪时,任由抛雪机的抛雪筒堵塞导致无法使用,也不改变抛雪筒的结构。这样就导致了抛雪机的对黏雪敏感,适应性差,不能全天候出勤。因此研发一种能满足黏雪抛送的抛雪筒结构就很有必要。在已经公开的抛雪筒结构的专利中,也有的方案采用了在抛雪筒上加振动器的方式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种更多的抛雪机的抛雪筒是高度超过4米的高抛式抛雪筒,以满足用抛雪机将冰雪直接抛射到运雪卡车的车厢里的需求,这种超过4米的抛雪筒要满足结构强度高的需要,不得不做的很牢固,在这样的抛雪筒上安装振动器后,由于抛雪筒的结构刚性很好,导致振动效果很差,抛雪筒仍然会堵塞,因此有必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4.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抛雪筒堵塞问题的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高适应性抛雪筒结构的解决方案。
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雪筒的内震式结构,主要由抛雪筒支撑围板1、内层衬板2、胶垫3、振动器4组成,其特征是:内层衬板2位于抛雪筒支撑围板1的内侧,在内层衬板2与抛雪筒支撑围板1之间有胶垫3,用螺丝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相对应的孔,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为避免外层的抛雪筒支撑围板1被振动损坏,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安装外层胶垫301后,再用螺丝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相对应的孔,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开孔后,将振动器4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的开孔,与内层衬板2连接在一起。
6.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做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7.图1所述的抛雪筒的内震式结构剖面图图2所述抛雪筒的外观示意图附图标记:1
‑‑‑‑
抛雪筒支撑围板; 2
‑‑‑‑
内层衬板; 3
‑‑‑‑
胶垫; 301
‑‑
外层胶垫;4
‑‑‑‑
振动器; 9
‑‑‑
抛雪叶轮壳体 ; 10
‑‑‑ꢀ
抛雪叶轮 。
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根据这些附图中的描述和示出的本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抛雪筒支撑围板1、内层衬板2都选用铁板制作,内外两层抛雪筒的横截面都呈“u”型,将内层衬板2位于抛雪筒支撑围板1的内侧,在内层衬板2与抛雪筒支撑围板1之间有胶垫3,用螺丝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相对应的孔,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开孔后,将振动器4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的开孔,与内层衬板2连接在一起。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胶垫3优选10mm厚度,每隔一定的距离局部设置,在胶垫3的位置的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的性对应位置开孔,这个孔径优选16mm,然后用φ16的螺丝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对应位置开孔,将两者固定在一起,让内层衬板2通过螺丝附着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内层衬板2上铁板的展开面积每平米固定点在6处左右,并且用这个φ16的螺丝固定时,不能将螺丝与螺母拧得太紧,只需要保证紧固后能稍稍压住胶垫3即可,否则将影响内层衬板2的振幅。
12.作为一种常见的除雪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清楚片抛雪机的结构,就是在圆形的离心式抛雪叶轮10的外面罩上抛雪叶轮壳体9,在抛雪叶轮壳体9上有向上的开口用于安装抛雪筒。
13.工作原理:抛雪筒支撑围板1属于整个抛雪筒的支撑结构,刚性很大,于是我们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的内侧凹槽处,增加一层同样是凹型的内层衬板2,让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能够嵌套在一起,但是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需要安装上胶垫3以隔振,同时
在为避免外层的抛雪筒支撑围板1被振动损坏,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安装外层胶垫301后,再用螺丝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与内层衬板2之间相对应的孔,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14.振动器4穿过抛雪筒支撑围板1上的开孔,与内层衬板2连接在一起以后,开动振动器4以后,振动器4的振动力就直接作用在了内层衬板2上,由于内层衬板2是附着在抛雪筒支撑围板1的,并且用少许的螺丝将内外两层板连在一起,这样内层衬板2受到的振动力主要导致自身随振动器4同频振动,而抛雪筒支撑围板1只起到支撑整个抛雪筒结构的作用,并不参与振动,因此内层衬板2的振动效果大大提升,会很容易把粘在内层衬板2凹槽里的黏雪振动下来,从而避免堵塞抛雪筒。
1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的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16.其次,本文公开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它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17.最后,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