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深海作业用高强度荧光绳缆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5:4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绳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荧光绳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深海绳缆,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3788024,申请日为:2018.04.25,公布号为cn108532334a,公布日为:2018.09.14,该发明申请公开一种深海绳缆,包括单股绳缆、防锈层、管套、摄像头、绳缆和锚,所述单股绳缆外围设置有防锈层,所述绳缆设置有五个单股绳缆,所述绳缆外侧设置有管套,所述管套的末端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绳缆末端安装有锚,该发明内部结构不够紧凑,在长时间的负重作业,内部容易产生挤压变形,导致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深海作业用高强度荧光绳缆;该发明提高了绳缆本体内部结的紧凑性,减少了绳缆本体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同时设置有荧光层,保证了在夜间作业时,绳缆本体的实用性。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深海作业用高强度荧光绳缆,包括绳缆本体(1),所述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定位绳缆(2),所述定位绳缆(2)的四周围绕设置有若干组加强绳缆,相邻加强绳缆之间配合设置有填充绳缆(3),所述绳缆本体(1)的外部绕设置有荧光保护层(4),所述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还配合设置有防腐蚀层(5)。
5.本发明安装时,将橡胶保护层(7)绕包设置于钢芯(6)的外部,将防水漆涂覆于橡胶保护层(7)的外部,将定位绳缆(2)固定设置于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将耐磨保护层(13)绕包设置于铜线芯(12)的外部,将两组铜线芯(12)纵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将两组填充缆(14)横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并与两组铜线芯(12)的外壁相接,将抗酸碱保护层(17)绕包设置于铜线芯(12)及填充缆(14)的外部,并将小填充层(16)填充与第一加强缆(8)内部的间隙处,将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进行安装,将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阵列设置于定位绳缆(2)的外部,将填充绳缆(3)依次设置于相邻加强绳缆的间隙处,将荧光保护层(4)绕包设置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部,将总填充层(22)填充与加强绳缆、填充绳缆(3)及定位绳缆(2)内部的间隙处,将防腐蚀层(5)绕包设置于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至此安装完成。
6.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深海作业用高强度荧光绳缆;该发明提高了绳缆本体内部结的紧凑性,减少了绳缆本体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同时设置有荧光层,保证了在夜间作业时,绳缆本体的实用性。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安装定位绳缆(2);所述定位绳缆(2)设置于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所述定位绳缆(2)的内部配合设置有一组钢芯(6),该钢芯(6)的外部绕包设置有橡胶保护层(7),所述橡胶保护层(7)的外侧涂覆有防水漆,所述绳缆本
体(1)内部共配合设置有四组加强绳缆,每组加强绳缆皆与橡胶保护层(7)的外壁相贴合设置。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绳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加强绳缆包括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纵向设置有两组铜线芯(12),每组铜线芯(12)的外部皆绕包设置有耐磨保护层(13),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还配合设置有两根填充缆(14),该填充缆(14)的外部绕包设置有铠甲层(15)。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绳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填充缆(14)横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且分别与两组铜线芯(12)的外壁相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缆(8)内部对应铜线芯(12)及填充缆(14)设置有小填充层(16),该小填充层(16)的填充材料为聚丙烯网状带,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外部对应小填充层(16)绕包设置有抗酸碱保护层(17)。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后期安装;所述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内部结构与第一加强缆(8)内部呈相同配置,所述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阵列设置于定位绳缆(2)的四周且分别与定位绳缆(2)的外壁相接,所述填充绳缆(3)设置于相邻两组加强绳缆的间隙处。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加强绳缆进行定位,放置偏移;所述填充绳缆(3)共设置有四组且每组填充绳缆(3)的内部配合设置有两组合金线芯(18),两组合金线芯(18)横向设置于填充绳缆(3)的内部且外部皆绕包设置有抗氧化层(19),所述填充绳缆(3)的内部对应合金线芯(18)设置有合金填充层(20)。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使得内部机构更为稳定;所述填充绳缆(3)的外部对应合金填充层(20)绕包设置有定位保护层(21),每组填充绳缆(3)的内部皆为相同配置,所述填充绳缆(3)外部的任意两侧与相邻的加强绳缆相接,填充绳缆(3)外部的任意一侧与绳缆本体(1)的内壁相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绳缆本体(1)受到挤压变形;所述荧光保护层(4)绕包设置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部且分别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壁相接,所述绳缆本体(1)内部还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22),所述总填充层(22)填充与加强绳缆、定位绳缆(2)及填充绳缆(3)的间隙处并通过荧光保护层(4)进行固定。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绳缆本体(1)的寿命;所述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绕包设置有防腐蚀层(5),该防腐蚀层(5)的外壁涂覆有防滑漆。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绳缆本体截面图。
15.图2为定位绳缆截面图。
16.图3为第一加强缆截面图。
17.图4为填充绳缆截面图。
18.其中,1绳缆本体、2定位绳缆、3填充绳缆、4荧光保护层、5防腐蚀层、6钢芯、7橡胶保护层、8第一加强缆、9第二加强缆、10第三加强缆、11第四加强缆、12铜线芯、13耐磨保护层、14填充缆、15铠甲层、16小填充层、17抗酸碱保护层、18合金线芯、19抗氧化层、20合金填
充层、21定位保护层、22总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4所示,一种深海作业用高强度荧光绳缆,包括绳缆本体1,所述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定位绳缆2,所述定位绳缆2的四周围绕设置有若干组加强绳缆,相邻加强绳缆之间配合设置有填充绳缆3,所述绳缆本体1的外部绕设置有荧光保护层4,所述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还配合设置有防腐蚀层5;所述定位绳缆2设置于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所述定位绳缆2的内部配合设置有一组钢芯6,该钢芯6的外部绕包设置有橡胶保护层7,所述橡胶保护层7的外侧涂覆有防水漆,所述绳缆本体1内部共配合设置有四组加强绳缆,每组加强绳缆皆与橡胶保护层7的外壁相贴合设置;所述加强绳缆包括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纵向设置有两组铜线芯12,每组铜线芯12的外部皆绕包设置有耐磨保护层13,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还配合设置有两根填充缆14,该填充缆14的外部绕包设置有铠甲层15;所述填充缆14横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且分别与两组铜线芯12的外壁相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缆8内部对应铜线芯12及填充缆14设置有小填充层16,该小填充层16的填充材料为聚丙烯网状带,所述第一加强缆8的外部对应小填充层16绕包设置有抗酸碱保护层17;所述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内部结构与第一加强缆8内部呈相同配置,所述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阵列设置于定位绳缆2的四周且分别与定位绳缆2的外壁相接,所述填充绳缆3设置于相邻两组加强绳缆的间隙处;所述填充绳缆3共设置有四组且每组填充绳缆3的内部配合设置有两组合金线芯18,两组合金线芯18横向设置于填充绳缆3的内部且外部皆绕包设置有抗氧化层19,所述填充绳缆3的内部对应合金线芯18设置有合金填充层20;所述填充绳缆3的外部对应合金填充层20绕包设置有定位保护层21,每组填充绳缆3的内部皆为相同配置,所述填充绳缆3外部的任意两侧与相邻的加强绳缆相接,填充绳缆3外部的任意一侧与绳缆本体1的内壁相接;所述荧光保护层4绕包设置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部且分别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壁相接,所述绳缆本体1内部还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22,所述总填充层22填充与加强绳缆、定位绳缆2及填充绳缆3的间隙处并通过荧光保护层4进行固定;所述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绕包设置有防腐蚀层5,该防腐蚀层5的外壁涂覆有防滑漆。本发明工作时:将橡胶保护层7绕包设置于钢芯6的外部,将防水漆涂覆于橡胶保护层7的外部,将定位绳缆2固定设置于绳缆本体1内部的中心处,将耐磨保护层13绕包设置于铜线芯12的外部,将两组铜线芯12纵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将两组填充缆14横向设置于第一加强缆8的内部并与两组铜线芯12的外壁相接,将抗酸碱保护层17绕包设置于铜线芯12及填充缆14的外部,并将小填充层16填充与第一加强缆8内部的间隙处,将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进行安装,将第一加强缆8、第二加强缆9、第三加强缆10及第四加强缆11依次阵列设置于定位绳缆2的外部,将填充绳缆3依次设置于相邻加强绳缆的间隙处,将荧光保护层4绕包设置于加强绳缆及填充绳缆3的外部,将总填充层22填充与加强绳缆、填充绳缆3及定位绳缆2内部的间隙处,将防腐蚀层5绕包设置于荧光保护层4的外部,至此安装完成。
20.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