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有机肥料制作方法及其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与流程

2022-10-26 00:0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有机肥料,尤指一种具有加速有机肥料的转换活化的有机肥料制作方法及其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


背景技术:

2.由于中国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高温高湿,再加上高度密集耕作的利用土壤,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加速分解消耗,依据土壤调查数据显示土壤有机质缺乏的耕地面积约占70%。耕地土壤由于有机质缺乏使生产力降低,农民为了维持农作物的高产,势必增加化学肥料的施用量,而造成肥料浪费,甚至在无法提高土壤生产力下,使农作物质量降低,也间接造成病害增加及环境污染。因此要长期维持土壤生产力及肥效,以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就必须维持土壤有机质的适当含量,而施用有机肥料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有效也最为直接的方式。
3.而传统的有机肥料在制作时,先碎解有机废弃物形成浆状物;添加微生物酵素和资材配方于该浆状物而成为混合物;以及将该混合物一边搅拌且一边加热,使该混合物产生热裂解消化反应,同时以真空压缩排气方式将该混合物干燥、灭菌,而成为固肥化免堆有机肥产物;由此,可缩短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时间,并将有机废弃物回收转换成可再利用的免堆有机肥产物。
4.由于上述的有机反应资材配方中的腐植物质所包含的土壤有机质,会因取得区域不同,内容物也会有所不同的情况下,造成与腐植物质混合的组成物的比例不易调配,导致有机肥料的工艺中的反应及转换活化的时间较长,造成加热温度及加热的时间也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发明解决传统的缺失,本发明将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做进一步的百分比例的调配,在制作有机肥料时,将有机物质中添加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可以加速反应及转换活化,使制作有机肥料加热的温度及加热时间易于控制。
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肥料制作法,包括﹕有机物质的含水率在预设范围内,将该有机物质进行破碎。将该有机物质置入反应槽中加热,并投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在加热温度达到预定加热温度时进行反应,以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中的该腐植物质及养分以加速有机物质的转换活化,该酵素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反应。在该有机物质反应后,将加热温度持续保持或提高,此加热温度保持或提高的目的是要将有机物质与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混合物所含的水分除去,即形成有机肥料。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物质的含水率过高时,将对该有机物质进行干燥处理,或与其它含水率较低的有机物质混合,以降低该有机物质的含水率后再进行破碎处理。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物质的含水率的质量百分比为10%-40%。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物质为落叶、秸秆、枯枝、禽畜粪、厨余或污泥。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物质破碎后的平均粒径在10mm以下。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加热温度视有机物质种类调整,该加热温度约65℃至85℃之间。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添加的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以1公斤的该有机物质中需加入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约0.01公斤-0.02公斤。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反应时间视该有机物质的种类进行调整,该反应时间约30分钟至120分钟。
1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该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包含有﹕腐植物质60%-95%、酵素5%-20%、养分1%-20%及水2%-10%。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腐植物质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有﹕土壤有机质50%-70%及20%-40%腐植酸与黄酸、腐植素、富里酸、胡敏素和5%-10%的碳、氢、氧、硫、磷的营养元素。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土壤有机质为泥、碳、木、草或叶。
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腐植物质酸碱值ph为5-8。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酵素系由蛋白质分解酵素、纤维酵素、半纤维酵素、淀粉酵素、脂肪分解酵素之其中二种或二种以上组成。
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养分由氮、磷、钾、钙、镁、碳组成。
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与有机物质混合时,该有机物质以1公斤需添加0.01公斤至0.02公斤的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有机肥料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有机肥料的制作流程所使用的免堆设备与人体器官构造比较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兹有关本发明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24.本发明的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包含有﹕腐植物质60%-95%、酵素5%-20%、养分1%-20%及水2%-10%。
25.该腐植物质,为自然界土壤的天然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有﹕土壤有机质50%-70%(泥、碳、木、草或叶)及20%-40%腐植酸与黄酸、腐植素、富里酸、胡敏素和5%-10%的碳、氢、氧、硫、磷的营养元素,其酸碱值ph为5-8。
26.该酵素,由蛋白质分解酵素、纤维酵素、半纤维酵素、淀粉酵素、脂肪分解酵素其中二种或二种以上组成。
27.该养分,由氮、磷、钾、钙、镁、碳组成。
28.该水,为一般的自来水或净水。
29.由此,上述的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与有机物质混合制作成有机肥料时,该腐植物质及养分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转换活化,该酵素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反应。
30.参阅图1,为本发明有机肥料的制作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有机肥料在制作时,该步骤如下﹕
31.步骤100,有机物质含水率调整﹕在前述的有机物质在破碎后,该有机物质若是含水率过高时,将对该有机物质进行干燥处理,或是混合含水率低的有机物质,以降低该有机物质的含水率。若是有机物质的含水率在本发明所预设的范围内时,该有机物质将直接进入步骤102中处理。在本图式中,该有机物质为落叶、秸秆、枯枝、禽畜粪、厨余或污泥,其中,该有机物质含水率的质量百分比为10%-40%。
32.步骤102,有机物质破碎﹕将前述以降低含水率的有机物质或以达到预设含水率的有机物质置入于碎解装置(图中未示)中,由该碎解装置进行破碎,该有机物质破碎后的平均粒径在10mm以下。
33.步骤104,有机物质置入反应槽﹕将前述碎解后的有机物质置入于反应槽(图中未示)中,该反应槽内具有一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34.步骤106,加热﹕在搅拌过程也同步加热,加热温度约65℃至85℃之间。在本图式中,该加热温度视有机物质种类调整。
35.步骤108,添加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在反应槽内投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添加的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以1公斤的有机物质中需加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约0.01公斤-0.02公斤(100﹕1-100﹕2),前述的加热温度达到预定加热温度时,反应时间约30分钟至120分钟,此反应的时间视有机物质的种类进行调整。由于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该腐植物质及养分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转换活化,该酵素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反应。在本图式中,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质量百分比,包含有﹕腐植物质60%-95%、酵素5%-20%、养分1%-20%及水2%-10%﹔且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比例视有机物质种类进行调整。
36.步骤110,加热干燥﹕在上述有机物质反应后,将加热温度保持或提高,此加热温度维持或提高的目的是要将有机物质与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混合物所含的水分除去。
37.步骤112,有机肥料﹕在上述的混合物中所含水分去除后,将形成有机肥料。
38.由于,该腐植物质中的土壤有机质,因取得地方(区域)不同,内容物也会有所不同,同样也让与该腐植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搭配混合的20%-40%腐植酸与黄酸、腐植素、富里酸、胡敏素和5%-10%的碳、氢、氧、硫、磷,以及养分等组成物,也会因土壤有机质取得区域不同,而导致加入的成分与比例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发明将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百分比的比例调配后,使有机物质可以加速转换活化反应,让有机肥料可以缩短制作的时间。
39.图2,为本发明的有机肥料的制作流程所使用的免堆设备与人体器官构造比较说明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有机肥料的制作流程所使用的免堆设备类似于人体器官构造:
40.首先,本案的步骤a,有机物质进行破碎,就是利用免堆设备中的碎解机里的碎解刀碎解后,再螺旋送料,相当于人体的口腔的牙齿碎解后,由嘴巴与舌头送料。
41.步骤b,有机物质置入反应槽加热,就是利用免堆设备的热煤循环锅炉(对应人体的心脏)、热循环系统(对应人体的血管),锅炉加热过程有机质会产生水蒸气或发酵过程所产生的气体,所以必须排气(对应人体的鼻子)。
42.步骤c,添加酵素资材相当于人体的肝胆胰所分泌的消化酵素,而且在裂解反应槽对应人体的胃肠系统,如同投入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
43.步骤d,气水分离器对应人体的尿道、排水阀门对应人体的输尿管,以及储液槽对应人体的膀胱(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的混合物所含的水分除)。排料孔对应人体的肛门,产出物对应人体所排的排泄物(形成有机肥料)。
44.上述制作流程的中所使用的免堆设备的排气管对应人体的鼻子(再加热的过程或发酵过程会产生气体,所以需要排气管进行排气)。
45.免堆设备的输送泵浦对应人体的食道(一般碎裂和加热的锅炉会分成两个所以需要进行运送有机物质)。
46.免堆设备的冷却系统对应人体的皮肤(加热后有机肥需要降温才可产出)。
47.免堆设备的空压机对应人体的肺部(将空气打入系统设备)。
48.免堆设备的压缩泵浦对应人体的肾脏(将排出的水过滤)。
49.再者,本发明的有机肥制造流程:步骤a将有机质碎裂、步骤b锅炉加热(加热过程有机质会产生水蒸气,所以必须排气)、步骤c添加有机质反应资材配方(在反应过程也会产生水蒸气,所以也必须排气)、步骤d水分去除(将多余的水分排出,用加热的方式干燥,这时也会产生水蒸气,所以也必须排气)、产生有机肥(干燥到一定程度、完成有机肥产出)。
50.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