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膜模压机的张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0:13: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模压机的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薄膜加工中,对薄膜传送的松紧张力调整使通过张力机构来控制的。
3.现有的张力调节机构,多数是对薄膜单面支撑的方式设置的,在调节过程中薄膜容易打滑,少数是双面顶压的方式设置,但顶压作用力强度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模压机的张力调节机构:
5.一种薄膜模压机的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固定辊、调节辊和顶辊,所述固定辊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分别于所述固定辊的两端侧对称设有两个弧形的滑轨槽,所述安装架于两个所述滑轨槽的外侧分别设有对称的两个摆杆及两个安装杆,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架,且所述摆杆的摆动轴线与所述固定辊的轴线共线,所述摆杆上滑移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端滑轨配合于所述滑轨槽,且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槽移动能够持续靠近或持续远离所述固定辊的轴线,所述摆杆上远离摆动轴线方向依次套设有连接块和弹簧,所述连接块滑移配合在所述摆杆上,所述弹簧顶靠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块之间,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安装杆的一端,所述安装杆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调节辊,所述调节辊和所述顶辊均顶靠在所述固定辊的辊面。
6.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端设有用于滑轨配合于所述滑轨槽的滚轮,滚动配合能够降低磨损。
7.优选的,所述滑轨槽的一内侧壁设有凸出的弧形导轨,且所述弧形导轨与所述滑轨槽的另一内侧壁之间留有大于所述滚轮直径的空隙,所述滚轮的侧面设有轨道配合于所述弧形导轨的环槽,手动沿摆杆移动滑块并进一步压缩弹簧后,弧形导轨从滚轮的环槽脱离,以使滚轮移至空隙,即可将滚轮从滑轨槽脱离而出,同理逆向操作来安装滚轮,便于滚轮轨道配合的装卸。
8.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侧面顶靠于所述弧形导轨所在的内侧壁,弧形导轨控制滚轮的运动轨迹,而弹簧的作用力最终作用在滑轨槽的内侧壁,提升弧形导轨的寿命。
9.优选的,所述调节辊顶靠在所述固定辊的侧上方,所述弧形导轨的最高点为距离所述固定辊的轴线的最远端,基于调节辊的重力和弹簧的作用力使调节辊顶靠在固定辊的侧上方,在工作状态下,根据所穿绕薄膜的过紧或过松状态,调节辊保持顶靠固定辊并自动沿固定辊的辊面作向上或向下的移动以调节张力。
10.优选的,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引导辊,所述引导辊位于所述固定辊的正上方,引导辊使引进的薄膜方向准确。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运行状态下,根据薄膜的异常松紧状态能够自行通过摆动调节辊来调整至正常松紧状态,且调节辊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将薄膜顶压在
固定辊,在固定辊上调节辊位置的不同,其顶压力大小也不同,以保证正常传送中或调节过程中薄膜的稳定。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实施例的调节辊安装状态示意图。
14.图3为实施例的调节辊安装结构原理示意图。
15.图4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原理图。
16.1、安装架;2、固定辊;3、调节辊;4、顶辊;5、滑轨槽;6、摆杆;7、安装杆;8、滑块;9、连接块;10、弹簧;11、滚轮;12、弧形导轨;13、空隙; 14、环槽;15、引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1~4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18.一种薄膜模压机的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架1、固定辊2、调节辊3、引导辊15和顶辊4,固定辊2转动安装在安装架1,安装架1分别于所述固定辊2 的两端侧对称设有两个弧形的滑轨槽5,安装架1于两个滑轨槽5的外侧分别设有对称的两个摆杆6及两个安装杆7,摆杆6的一端铰接在安装架1,且摆杆6 的摆动轴线与固定辊2的轴线共线,摆杆6上滑移配合有滑块8,滑块8的外端滑轨配合于滑轨槽5,且滑块8沿滑轨槽5移动能够持续靠近或持续远离固定辊 2的轴线,滑块8的外端设有用于滑轨配合于滑轨槽5的滚轮11,滚动配合能够降低磨损,摆杆6上远离摆动轴线方向依次套设有连接块9和弹簧10,连接块9 滑移配合在摆杆6上,弹簧10顶靠在连接块9与滑块8之间,连接块9固定在安装杆7的一端,安装杆7的另一端用于安装调节辊3,调节辊3顶靠配合在固定辊2的辊面。
19.滑轨槽5的一内侧壁设有凸出的弧形导轨12,且弧形导轨12与滑轨槽5的另一内侧壁之间留有大于滚轮11直径的空隙13,滚轮11的侧面设有轨道配合于弧形导轨12的环槽14,滚轮11的侧面顶靠于弧形导轨12所在的内侧壁,弧形导轨12控制滚轮11的运动轨迹,而弹簧10的作用力最终作用在滑轨槽5的内侧壁,提升弧形导轨12的寿命,在手动沿摆杆6移动滑块8并进一步压缩弹簧10后,弧形导轨12从滚轮11的环槽14脱离,以使滚轮11移至空隙13,即可将滚轮11从滑轨槽5脱离而出,同理逆向操作来安装滚轮11,便于滚轮11 轨道配合的装卸。
20.调节辊3顶靠在固定辊2的侧上方,弧形导轨12的最高点为距离固定辊2 的轴线的最远端,如图1所示,基于调节辊3的重力和弹簧10作用力使调节辊 3顶靠在固定辊2的侧上方,在工作状态下,根据所穿绕薄膜的过紧或过松状态,调节辊3保持顶靠固定辊2并自动沿固定辊2的辊面作向上或向下的移动以调节张力,引导辊15位于固定辊2的正上方,引导辊15使引进的薄膜方向准确,顶辊4顶靠在固定辊2的辊面,穿绕薄膜时,位于调节辊3与顶辊4之间的薄膜覆盖在固定辊2的辊面上,能够平整薄膜并提升张力调节效果。
21.工作原理:薄膜的穿绕安装如图4所示(省略安装架1并仅给出滑轨槽5位置),薄膜通过引导辊15至调节辊3,调节辊3与顶辊4之间的薄膜被顶压覆盖在固定辊2的辊面,薄膜的传送方向从引导辊15进入于顶辊4送出,运行状态下,由于顶辊4后方对薄膜的牵引力,使调节辊3上摆一定距离后调整至平衡位置,即牵引力、调节辊3自身重力以及弹簧10作用导
致的引导辊15与固定辊 2间的顶靠作用力之间的平衡,但调节辊3始终将薄膜顶压于固定辊2,此时薄膜传送运行正常;在出现薄膜过松时,顶辊4后方的牵引力较低,调节辊3将下摆调整,使薄膜传送长度延长,同时在下摆后,滚轮11距离固定辊2的轴线更近,使弹簧10进一步压缩,以增大调节辊3对薄膜的顶靠作用力,将使过松的薄膜变紧并且能够顶压平整,避免影响后方工序;在出现薄膜过紧时,顶辊4后方的牵引力较高,调节辊3将上摆调整,使薄膜传送长度缩短,同时在上摆后,滚轮11距离固定辊2的轴线更远,使弹簧10的压缩量减少,调节辊3对薄膜的顶靠作用力减小,避免薄膜过紧而崩断,将薄膜松弛调节,实现张力自行调节,保证薄膜传送的稳定状态以便后续加工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调节辊3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将薄膜顶压于固定辊2,且移动时为滚动移动,将始终保持与薄膜的静摩擦接触状态,引导辊15在调节辊3下摆的过程中转速高于正常状态以使过松的薄膜恢复至正常,引导辊15在调节辊3上摆的过程中转速低于正常状态以使过紧的薄膜恢复至正常,且在调节完成后均将恢复正常转速。
2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