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0:04: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拆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现需要针对废弃手机的专门拆解设备,提高手机拆解回收的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废弃手机的需求。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345049.2的发明专利申请所提出一种手机拆解流水线,其中,通过设置水平夹持机构、翻面旋转机构、工作台、驱动装置和plc控制箱,以实现对手机的整个智能化拆解过程。
4.目前通常是将拆解下来的手机的零部件扔至靠近拆解工位的收集框中,或将拆解下来的手机的零部件扔至传送带上,并在传送带的末端进行收集分类。然而,直接扔至收集框会导致手机零部件摔碎,碎渣不便收集,甚至碎渣飞溅存在安全隐患,在传送带末端收集分类,同时,在传送带末端对手机零部件收集分类的方式耗时费力,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用以解决不便对拆解下的手机零部件进行收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包括工作台、传送带、相对设于传送带前端和末端的两个堆叠组件、收纳托盘以及与两个堆叠组件一一对应的移料组件,所述传送带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两个所述堆叠组件均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两个所述堆叠组件的顶部均具有一堆叠面,所述收纳托盘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手机不同零部件的多个收纳槽,两个所述移料组件均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两个所述移料组件均具有一移料端,所述移料端可运动至传送带上或对应的堆叠面上,所述移料端可与所述收纳托盘可拆卸连接,位于传送带前端的所述移料组件的移料端用以将所述收纳托盘从对应的堆叠面移至所述传送带上,位于所述传送带末端的所述移料组件的移料端用以将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收纳托盘移至对应的堆叠面上。
7.进一步的,所述堆叠组件包括一堆叠台,所述堆叠台的顶部为一平面,所述平面为所述堆叠面。
8.进一步的,所述堆叠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杆,多个所述限位杆沿所述堆叠台的四角处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一框形限位腔,所述收纳托盘可卡嵌设于所述框形限位腔中。
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收纳槽呈矩阵布置于所述收纳托盘的顶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的深度大于任一手机零部件的高度。
11.进一步的,所述移料组件包括一连接件和驱动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收纳托盘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件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托板,所述托盘的底部开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托板与两个所述插槽一一对应,两个所述托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托板可同时插设于对应的所述插槽中,用以承托所述收纳托盘。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一夹紧模块,所述夹紧模块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紧模块具有一大小可调的夹紧间隙,用以夹持或松放所述收纳托盘。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固定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沿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移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工作台上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位于传送带前端的移料组件,可将放置于位于传送带前端的堆叠组件上的收纳托盘移至传送带的前端位置处,随着传送带的输送,拆解下来的手机零部件可直接放置于收纳托盘上的收纳槽中,多个收纳槽可分别放置不同的手机零部件,实现对手机零部件的分类收集功能,同时,随着收纳托盘被输送至传送带的末端时,位于传送带末端的移料组件,可将位于传送带末端的收纳托盘移至位于传送带末端的堆叠组件上,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对手机零部件的收集分类工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本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手机拆解物料收纳装置,包括工作台100、传送带200、相对设于传送带200前端和末端的两个堆叠组件300、收纳托盘400以及与两个堆叠组件300一一对应的移料组件500,传送带200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两个堆叠组件300均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两个堆叠组件300的顶部均具有一堆叠面,收纳托盘400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手机不同零部件的多个收纳槽410,两个移料组件500均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两个移料组件500均具有一移料端,移料端可运动至传送带200上或对应的堆叠面上,移料端可与收纳托盘400可拆卸连接,位于传送带200前端的移料组件500的移料端用以将收纳托盘400从对应的堆叠面移至传送带200上,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移料组件500的移料端用以将传送带200上的收纳托盘400移至对应的堆叠面上。
20.其中,通过设置位于传送带200前端的移料组件500,可将放置于位于传送带200前端的堆叠组件300上的收纳托盘400移至传送带200的前端位置处,随着传送带200的输送,拆解下来的手机零部件可直接放置于收纳托盘400上的收纳槽410中,多个收纳槽410可分
别放置不同的手机零部件,实现对手机零部件的分类收集功能,同时,随着收纳托盘400被输送至传送带200的末端时,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移料组件500,可将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收纳托盘400移至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堆叠组件300上,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下面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21.本实施方案中的堆叠组件300包括一堆叠台310,堆叠台310的顶部为一平面,平面为堆叠面。
22.为了避免堆叠台310上的收纳托盘400掉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堆叠组件300还包括多个限位杆320,多个限位杆320沿堆叠台310的四角处设置,多个限位杆320之间形成一框形限位腔,收纳托盘400可卡嵌设于框形限位腔中。
2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收纳槽410呈矩阵布置于收纳托盘400的顶部,沿着传送带200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拆解工位可将手机零部件沿多个收纳槽410的布置方向依次放置。
24.为了避免因手机零部件突出于收纳槽410外,影响相邻两个收纳托盘400的堆叠过程,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收纳槽410的深度大于任一手机零部件的高度。
25.为了便于实现上述收纳托盘400在传送带200和堆叠组件300之间的位置转换过程,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移料组件500包括一连接件和驱动件520,连接件与收纳托盘400可拆卸连接,驱动件520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驱动件520的输出端与连接件连接,用以驱动连接件移动。
2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托板510,托盘的底部开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插槽420,两个托板510与两个插槽420一一对应,两个托板510的一侧与驱动件520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托板510可同时插设于对应的插槽420中,用以承托收纳托盘400。
27.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为一夹紧模块,夹紧模块与驱动件520的输出端连接,夹紧模块具有一大小可调的夹紧间隙,用以夹持或松放收纳托盘400。
2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结构代替,只要能够实现与收纳托盘400的可拆卸连接即可,以连接稳定、拆卸方便为优。
29.为了便于实现上述连接件的移动功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件520包括第一驱动单元521、第二驱动单元522和第三驱动单元523,第一驱动单元521固定设于工作台100上,第一驱动单元521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单元522连接,用以驱动第二驱动单元522沿传送带200的输送方向移动,第二驱动单元522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单元523连接,用以驱动第三驱动单元523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单元523的输出端与连接件连接,用以驱动连接件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传送带200的输送方向移动。
30.其中,第一驱动单元521、第二驱动单元522和第三驱动单元523均可采用气缸、油缸等结构来实现。
31.其中,第二驱动单元522与工作台100上开设的滑槽110滑动连接。
3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位于传送带200前端的移料组件500,可将放置于位于传送带200前端的堆叠组件300上的收纳托盘400移至传送带200的前端位置处,随着传送带200的输送,拆解下来的手机零部件可直接放置于收纳托盘400上的收纳槽410中,多个收纳槽410可分别放置不同的手机零部件,实现对手机零部件的分类收集功能,同时,随着收纳托盘400被输送至传送带200的末端时,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移料组件500,可将位于传送
带200末端的收纳托盘400移至位于传送带200末端的堆叠组件300上,便于后续的处理工作,对手机零部件的收集分类工作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