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6:51: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


背景技术:

2.萎凋,别称萎雕,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3.对于现在的茶叶处理时,传统的茶叶进行萎凋时,就是平铺在指定滤板的顶面位置,然后在对其进行吹动指定温度风体来满足处理,而在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滤板上的茶叶进行清理掉,再进行对顶面进行平铺操作,使得反复式的更换操作大大的影响到茶叶加工的效率,不利于现在的茶叶萎凋使用,同时还要单独的进行排料收集处理,造成了茶叶处理的工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茶叶处理时,传统的茶叶进行萎凋时,就是平铺在指定滤板的顶面位置,然后在对其进行吹动指定温度风体来满足处理,而在处理完成后需要对滤板上的茶叶进行清理掉,再进行对顶面进行平铺操作,使得反复式的更换操作大大的影响到茶叶加工的效率,不利于现在的茶叶萎凋使用,同时还要单独的进行排料收集处理,造成了茶叶处理的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包括主处理箱,所述主处理箱的底面水平对接有底垫块,所述主处理箱的顶面水平开设有顶处理槽,所述顶处理槽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传输滤带,所述主处理箱的一侧边开设有端出料槽,所述端出料槽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翻转封板,所述主处理箱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螺孔,所述底垫块的顶面垂直向上插接有连接螺杆,所述主处理箱在远离端出料槽的一侧边开设有侧通槽,所述主处理箱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内固定箱,所述内固定箱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固定盒,所述主处理箱的内侧壁均匀水平卡接有传输滚轴,所述端出料槽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套接孔,所述端出料槽的内侧边固定卡接有限位块,所述主处理箱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传输电机,所述翻转封板的两侧边对称插接有翻转轴杆,所述翻转封板的两侧边对称开设有卡扣槽,所述内固定箱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内竖杆,所述内竖杆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风扇体,所述内固定箱的内侧边固定卡接有加热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垫块的个数为四块,且四块底垫块的顶端均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底螺孔的底开口端位置,顶处理槽水平开设在主处理箱的顶面中心位置,传输滤带的顶面水平设置在顶处理槽的内侧边设置,且传输滤带均套接设置在多根传输滚轴的外侧边。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端出料槽水平开设在主处理箱的一侧
边顶面位置,且端出料槽的内部与顶处理槽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底螺孔竖直向一一对应开设在主处理箱的底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连接螺杆的顶端垂直向上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底螺孔的内侧边螺纹固定连接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通槽呈贯穿式开设在主处理箱的一侧边靠近底面位置,且侧通槽的内部与主处理箱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内固定箱竖直向固定设置在靠近侧通槽的侧边位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输滚轴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传输滚轴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四根传输滚轴呈口字形排布设置在主处理箱的内侧底面和靠近顶面位置,套接孔对称开设在端出料槽的内侧靠近底面位置,限位块分别一一对应卡接设置在卡扣槽的内侧边,固定盒体固定设置在主处理箱的一侧边靠近底边角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电机的输出端水平延伸焊接设置在一根传输滚轴的一端位置,翻转轴杆的一端水平对应插接设置在套接孔的内侧边,加热管呈竖直向设置在内固定箱的内侧靠近开口端位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茶叶进行投入到顶处理槽的内侧边,让茶叶进行平铺在传输滤带的顶面位置,在控制着加热管加热到指定温度后,在风扇体的转动下使得从侧通槽吸取空气向加热管方向吹动,使得风体带着加热管的温度吹动到主处理箱的内侧边,而让带有温度的风体对顶面的传输滤带进行吹动,使得对顶面的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对翻转封板翻转后,使得翻转侧边对接设置在一根传输滚轴的外侧边传输滤带的一侧边位置,在传输电机的转动下使得一根传输滚轴转动后,使得带动着传输滤带水平方向传输运动,让顶面的茶叶向端出料槽的一侧边水平运动,在翻转封板的导向下使得茶叶进行向外导出收集处理,而在传输滤带的水平传输后使得可以进行更换重复使用操作,在采用了传输带的结构使得可以形成无限循环的更换处理,且在水平传输更换的同时可以对顶面的茶叶进行一同进行排出操作,让其可以对茶叶的萎凋处理更加的快速高效,而往复式的移动传输操作,使得可以对滤板进行高效的更换处理,无需人工费时费力的更换大大的提高茶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主处理箱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主处理箱俯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翻转封板正视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的内固定箱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处理箱;2、底垫块;3、顶处理槽;4、传输滤带;5、端出料槽;6、翻转封板;7、底螺孔;8、连接螺杆;9、侧通槽;10、内固定箱;11、侧固定盒;12、传输滚轴;13、套接孔;14、限位块;15、固定盒体;16、传输电机;17、翻转轴杆;18、卡扣槽;19、内竖杆;20、风扇体;21、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包括主处理箱1,主处理箱1的底面水平对接有底垫块2,主处理箱1的顶面水平开设有顶处理槽3,顶处理槽3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传输滤带4,底垫块2的个数为四块,且四块底垫块2的顶端均一一对应对接设置在底螺孔7的底开口端位置,顶处理槽3水平开设在主处理箱1的顶面中心位置,传输滤带4的顶面水平设置在顶处理槽3的内侧边设置,且传输滤带4均套接设置在多根传输滚轴12的外侧边,主处理箱1的一侧边开设有端出料槽5,端出料槽5水平开设在主处理箱1的一侧边顶面位置,且端出料槽5的内部与顶处理槽3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端出料槽5的内侧边水平卡接有翻转封板6;
22.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往复移动滤板的茶叶萎凋槽,其中主处理箱1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螺孔7,底垫块2的顶面垂直向上插接有连接螺杆8,底螺孔7竖直向一一对应开设在主处理箱1的底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连接螺杆8的顶端垂直向上一一对应插接设置在底螺孔7的内侧边螺纹固定连接设置,主处理箱1在远离端出料槽5的一侧边开设有侧通槽9,主处理箱1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内固定箱10,侧通槽9呈贯穿式开设在主处理箱1的一侧边靠近底面位置,且侧通槽9的内部与主处理箱1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内固定箱10竖直向固定设置在靠近侧通槽9的侧边位置,内固定箱10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固定盒11,主处理箱1的内侧壁均匀水平卡接有传输滚轴12,端出料槽5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套接孔13,端出料槽5的内侧边固定卡接有限位块14,主处理箱1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固定盒体15,传输滚轴12的个数为四根,且四根传输滚轴12相互之间平行设置,四根传输滚轴12呈口字形排布设置在主处理箱1的内侧底面和靠近顶面位置,套接孔13对称开设在端出料槽5的内侧靠近底面位置,限位块14分别一一对应卡接设置在卡扣槽18的内侧边,固定盒体15固定设置在主处理箱1的一侧边靠近底边角位置,固定盒体15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传输电机16,翻转封板6的两侧边对称插接有翻转轴杆17,翻转封板6的两侧边对称开设有卡扣槽18,内固定箱10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内竖杆19,内竖杆19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风扇体20,内固定箱10的内侧边固定卡接有加热管21,传输电机16的输出端水平延伸焊接设置在一根传输滚轴12的一端位置,翻转轴杆17的一端水平对应插接设置在套接孔13的内侧边,加热管21呈竖直向设置在内固定箱10的内侧靠近开口端位置。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4.将茶叶进行投入到顶处理槽3的内侧边,让茶叶进行平铺在传输滤带4的顶面位置,在控制着加热管21加热到指定温度后,在风扇体20的转动下使得从侧通槽9吸取空气向加热管21方向吹动,使得风体带着加热管21的温度吹动到主处理箱1的内侧边,而让带有温度的风体对顶面的传输滤带4进行吹动,使得对顶面的茶叶进行萎凋处理,在处理完成后对翻转封板6翻转后,使得翻转侧边对接设置在一根传输滚轴12的外侧边传输滤带4的一侧边位置,在传输电机16的转动下使得一根传输滚轴12转动后,使得带动着传输滤带4水平方向
传输运动,让顶面的茶叶向端出料槽5的一侧边水平运动,在翻转封板6的导向下使得茶叶进行向外导出收集处理,而在传输滤带4的水平传输后使得可以进行更换重复使用操作。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