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

2022-10-22 16:42: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膜网箱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1.2倍。
3.本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实践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河道是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以及固态垃圾大量排入河道,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在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及身体健康,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包括pvc管、浮标、尼龙网、曝气主管、曝气支管、曝气器、鼓风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pvc管框架上下层均铺设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与pvc管之间设有浮标,所述pvc管之间设有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的输入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曝气主管的输出端连接着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曝气器。
8.进一步设置,所述浮标的上方端头上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浮标的下方端头上设置有海绵基质,所述浮标的一侧设置有生态基。
9.进一步设置,所述浮标分别设置在pvc管的夹角位置的尼龙网上,所述生态基设置在pvc管上下两端的尼龙网之间的框架内。
10.进一步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鼓风机位于pvc管框架的上方,所述曝气支管横设在pvc管框架的中部,所述曝气器沿曝气支管的管身进行设置。
11.进一步设置,所述曝气主管的两侧pvc管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座,每侧所述转动座上均设置有凸座,每侧所述凸座的端头上分别铰接着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
12.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头连接着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
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整体为圆环状且套接在曝气主管上。
13.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设置有侧板,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上的侧板相互对应,两侧所述侧板上由螺栓进行固定。
14.进一步设置,所述侧板的螺栓上方设置有转杆,所述侧板通过转杆铰接着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通过给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设置浮标和pvc管等部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乱排放等因素造成水体的污染,从而导致水资源的短缺,本方案通过营造河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湖自净能力,发挥水生植物和生物膜的协同作用,解决冬季水生植物生长慢、净化水质功能减弱的问题,集成水生植物、生物膜网箱、曝气、生物膜功能单元,组建了适用于重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将水生植物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置于水中,通过好氧区包裹在海绵基质外部的低密度填料使生态浮床漂浮在水面上,悬挂在上表面聚乙烯网上、位于好氧区中的生态基通过粗糙表面形成生物膜;与海绵基质中浮水植物的根区作用联合作用,利用植物根部氧气提供好氧条件,为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供氧气。同时,顶部太阳能板带动鼓风机运作,使空气通过曝气主管传入曝气支管,最后从曝气支管中的微孔曝气器传出,氧气量充足,以达到更佳的水质净化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通过给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设置转动座和凸座等部件,本方案安装曝气主管时,通过凸座上的支杆与主管上的套环连接,从而实现支撑固定,防止倾倒造成组件的损坏;转动座设置在框架的两侧,凸座上铰接着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转杆铰接在主管上的套环上,从而实现对套环的支撑;套环套接在主管上,从而就可实现对主管的支撑。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中凸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中转杆的连接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pvc管;2、尼龙网;3、水生植物;4、浮标;5、海绵基质;6、生态基;7、太阳能电池板;8、鼓风机;9、曝气主管;10、曝气支管;11、曝气器;12、转动座;13、凸座;14、第一支杆;15、第二支杆;16、第一套环;17、侧板;18、螺栓;19、第二套环;20、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包括pvc管1、浮标4、尼龙网2、曝气主管9、曝气支管10、曝气器11、鼓风机8和太阳能电池板7,pvc管1框架上下层均
铺设有尼龙网2,尼龙网2与pvc管1之间设有浮标4,pvc管1之间设有曝气主管9,曝气主管9的输入设有鼓风机8,鼓风机8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7,曝气主管9的输出端连接着曝气支管10,曝气支管10上设有曝气器11,组建适用于重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3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
26.浮标4的上方端头上设置有水生植物3,浮标4的下方端头上设置有海绵基质5,浮标4的一侧设置有生态基6,实现对浮标4的固定,防止浮标4乱飘。
27.浮标4分别设置在pvc管1的夹角位置的尼龙网2上,生态基6设置在pvc管1上下两端的尼龙网2之间的框架内,实现对水生植物3的限位,防止脱离网箱。
28.太阳能电池板7和鼓风机8位于pvc管1框架的上方,曝气支管10横设在pvc管1框架的中部,曝气器11沿曝气支管10的管身进行设置,实现设备的运行。
29.实施中,本方案通过营造河湖健康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湖自净能力,发挥水生植物3和生物膜的协同作用,解决冬季水生植物3生长慢、净化水质功能减弱的问题,集成水生植物3、生物膜网箱、曝气、生物膜功能单元,组建了适用于重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3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将水生植物3生物膜网箱一体化装置置于水中,通过好氧区包裹在海绵基质5外部的低密度填料使生态浮床漂浮在水面上,悬挂在上表面聚乙烯网上、位于好氧区中的生态基6通过粗糙表面形成生物膜;与海绵基质5中浮水植物的根区作用联合作用,利用植物根部氧气提供好氧条件,为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供氧气。同时,顶部太阳能板带动鼓风机8运作,使空气通过曝气主管9传入曝气支管10,最后从曝气支管10中的微孔曝气器11传出,氧气量充足,以达到更佳的水质净化效果。
30.实施例二:
31.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曝气主管9的两侧pvc管1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座12,每侧转动座12上均设置有凸座13,每侧凸座13的端头上分别铰接着第一支杆14和第二支杆15,实现转动座12的调节,方便组件的安装。
32.第一支杆14和第二支杆15的另一端头连接着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整体为圆环状且套接在曝气主管9上,实现对组件的包裹固定。
33.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上设置有侧板17,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上的侧板17相互对应,两侧侧板17上由螺栓18进行固定,实现组件固定在主管上。
34.侧板17的螺栓18上方设置有转杆20,侧板17通过转杆20铰接着第一支杆14和第二支杆15,实现对主管的支撑固定。
35.实施中,本方案安装曝气主管9时,通过凸座13上的支杆与主管上的套环连接,从而实现支撑固定,防止倾倒造成组件的损坏;转动座12设置在框架的两侧,凸座13上铰接着第一支杆14和第二支杆15,第一支杆14和第二支杆15通过转杆20铰接在主管上的套环上,从而实现对套环的支撑;套环套接在主管上,从而就可实现对主管的支撑。
36.本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37.1、实现对污染河流进行生态修复。
38.本技术方案装置在地面上搭建、组装完成后,通过吊车等设备,安置于重污染河流指定位置,安装方便、快捷。装置为三层结构,顶层为水生植物3生长区,中间层为植物根系和生态基6材料混合层,下层为生态基6材料层。顶层底部位于河水面,中间层、下层高度根据河水位、水体透明度等综合确定,通常中间层高度1-1.5m。顶层底部为pvc管1或不锈钢材
质搭建的矩形或圆形框架,覆盖孔径为10-15cm的网状隔片,隔片网状孔洞内种植水生植物3。框架中心位置布置有鼓风机8及太阳能板,并连通中间层位的曝气主管9。中间层位为好氧区,溶氧的来源一部分来自于水生植物3根系分泌的氧气,另一方面来自于中间层底部布置的曝气器11。下层为厌氧区,为深水区厌氧微生物挂膜提供着床条件,选用生态基6材料进行挂膜。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