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4:48: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在小区或者公共场所都放置有存放垃圾的容器,如垃圾桶、垃圾箱等。但是垃圾分类回收时,需要放置多个容器。现有的大多采用多个并排的方式布置,占用较多的空间。同时湿垃圾,在高温天气下,快速腐败产生异味,其现有的大多数容器并没有相关的防臭措施,散发的异味影响公共环境。如专利主题“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申请号“cn202022807634.1”,该方案中采用了多个并排设置的垃圾存储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区域空间占用较大、以及湿垃圾腐败过程中产生异味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采用半埋入式安装,减少空间的占用,将湿垃圾存储置于地下,相对于地面其温度低,降低腐败的速度,同时第二密封圈的设置,放置异味的散发。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下筒体和上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所述下筒体的上端,所述上筒体的内部放置有垃圾袋。使用时,将下筒体的下部埋入地下,而下筒体用于盛放湿垃圾,上筒体用于放置干垃圾,而下筒体放置湿垃圾,相较于地上温度,地下的温度较低,可减缓腐败的速度。
5.驱动电机和内胆,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筒体的内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向上延伸设置输出端,且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内胆放置于所述转动盘的上端,所述内胆的上部侧壁开设设置有第二投口,所述第二投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下筒体的内壁接触,所述下筒体的上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投口,所述第一投口设置的高度和第二投口的高度相同。即投放湿垃圾时,启动驱动电机,内胆转动,第一投口和第二投口重合,便可以将湿垃圾投入内胆中,在存储湿垃圾时,第一投口和第二投口错开,并在第二密封圈的作用下,阻止异味的散发。
6.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下筒体的上部内壁开设有扣槽,所述下筒体的上端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开口,且开口向下贯穿至所述扣槽中,所述上筒体的下端边缘等角度固定连接有若干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开口的数量一致。转动上筒体,安装或者拆卸上筒体,用于将下筒体中的内胆取出,清理其中的湿垃圾。
7.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上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链,且铰链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筒体的上部侧壁。掀开第二上盖,可向上筒体中投放干垃圾。
8.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上筒体的内壁上壁设置凸环,所述凸环的上部设置有扣环,所述垃圾袋的上部边缘扣合在所述凸环的外侧壁和上筒体的内壁之
间。用于固定垃圾袋,可在扣环上设置提拉环,方便扣环取下,清理垃圾袋。
9.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内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二上盖和内胆螺纹连接。转动取下第二上盖,可将内胆中的湿垃圾倾倒出。
10.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内胆的侧壁套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投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下筒体的内壁接触。用于将内胆的下部进行密封,避免雨水进入驱动电机所处的空间中。
11.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内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接插入所述转动盘预设的通孔中。支撑脚插入转动盘预设的通孔中,可避免转动盘和内胆发生打滑,同时取出内胆时,用于放置支撑用。
12.根据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第二上盖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方便将内胆从下筒体中取出。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下筒体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上筒体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下筒体上端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下筒体;2、第一投口;3、上筒体;4、第一上盖;5、驱动电机;6、转动盘;7、内胆;8、支撑脚;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第二投口;12、第二上盖;13、卡扣;14、垃圾袋;15、凸环;16、扣环;17、扣槽;1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下筒体1和上筒体3,下筒体1和上筒体3均位于圆柱形的结构,上筒体3设置在下筒体1的上端,可方便将上筒体3从下筒体1上卸下,上筒体3的内部放置有垃圾袋14,用于方存放干垃圾。同时在使用时,需要将下筒体1的下部埋入地下,而下筒体1用于放置湿垃圾。
23.驱动电机5和内胆7,驱动电机5的固定连接于下筒体1的内底部,驱动电机5的向上延伸设置输出端,且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内胆7放置于转动盘6的上端,启动驱动电机5,通过转动盘6的传动,驱动内胆7转动,同时在下筒体1的侧壁设置有按键,用于触发驱动电机5的启动,采用脚踢式触发最佳,内胆7的上部侧壁开设设置有第二投口11,用于湿垃圾的投入,第二投口1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0和下筒体1的内壁
接触,即第二投口11正对下筒体1的内壁时,实现内胆7的密封,避免异味的散发,下筒体1的上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投口2,第一投口2设置的高度和第二投口11的高度相同,即在第一投口2和第二投口11的重合时,便可以向内胆7中投入湿垃圾。
24.下筒体1的上部内壁开设有扣槽17,下筒体1的上端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开口18,且开口18向下贯穿至扣槽17中,上筒体3的下端边缘等角度固定连接有若干卡扣13,卡扣13和开口18的数量一致。将上筒体3安装在下筒体1上时,卡扣13开口18,并转动上筒体3,而卡扣13采用二级阶梯形式,即上部和下部的尺寸不同,并且上部和下部过渡为同一水平面,当卡扣13的下部伸入扣槽17中,其下部的上端面和扣槽17的上壁接触,防止上筒体3和下筒体1分离。
25.上筒体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盖4,第一上盖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链,且铰链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上筒体3的上部侧壁。掀起第一上盖4,可向上筒体3的内部投放干垃圾。
26.上筒体3的内壁上壁设置凸环15,凸环15的上部设置有扣环16,垃圾袋14的上部边缘扣合在凸环15的外侧壁和上筒体3的内壁之间,扣环16用于固定垃圾袋14,取下扣环16,可将垃圾袋14拿出。
27.内胆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上盖12,第二上盖12和内胆7螺纹连接。转动打开第二上盖12,可将内胆7中的湿垃圾进行倾倒。
28.内胆7的侧壁套接有第一密封圈9,第一密封圈9位于第二投口11的下方,第一密封圈9和下筒体1的内壁接触。用于密封第一密封圈9下部的空间,避免雨水进入驱动电机5所处的腔室中。
29.内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脚8,支撑脚8接插入转动盘6预设的通孔中。用于保持内胆7和转动盘6随动。
30.第二上盖12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提手,可方便提起内胆7,并且提手未在图中示出。
3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下部分埋入地下,掀开第一上盖4,可向上筒体3中投入干垃圾,投入湿垃圾时,启动驱动电机5,内胆7转动,并且第一投口2和第二投口11重合后,便可将湿垃圾投入内胆7中,清理湿垃圾时,转动上筒体3卸下,并可以将内胆7从下筒体1中取出。
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