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贴胶定位方法、极耳贴胶装置及贴胶设备与流程

2022-10-22 10:0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极片贴胶领域,特别是一种贴胶定位方法、极耳贴胶装置及贴胶设备。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极片的生产涉及对极片的极耳贴保护胶(即极耳贴胶),以及从两段极片之间将料带裁断,在裁断位置贴胶连接料带(即裁断贴胶)。
3.在极耳贴胶中,以往的做法是上游的检测工位通过光电传感器等手段检测到极耳之后,控制料带向前输送预设的距离,使极耳到达下游的极耳贴胶工位进行极耳贴胶。但是,由于极耳的形状存在偏差,因此检测工位可能存在检测不准的情况,导致保护胶的位置与极耳的位置出现偏离。
4.在裁断贴胶中,以往的做法是控制料带向前输送一段极片的理想长度,然后裁断料带。但是由于极耳的位置误差,导致各段极片的长度都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到裁断位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贴胶定位方法、极耳贴胶装置及贴胶设备,贴胶定位方法能够提高极耳的位置的定位准确性,进而提高极耳贴胶的准确性。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包括:
7.获取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中心线,确定实际极耳距离;
8.根据设定极耳距离以及所述实际极耳距离确定第一纠偏距离;
9.驱使所述第一极耳的所述中心线到达第一贴胶组件;
10.驱使第二贴胶组件沿料带的输送路线移动第一纠偏距离,以使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中心线到达所述第二贴胶组件。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中心线位置,进一步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两个极耳之间的实际极耳距离,以中心线为基准,并以第一纠偏距离为依据进行纠偏,能够使得两个极耳分别准确地到达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从而提高极耳贴胶的准确性。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其中,获取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中心线,确定实际极耳距离这一步骤,包括:
13.分别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获取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所述第一标记点为所述前边缘的中点,所述第二标记点为所述后边缘的中点;
14.根据所述第一标记点和所述第二标记点计算所述中心线;
15.根据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中心线计算所述实际极耳距离。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以所述第一标记点和所述第二标记点构造线段,所述中心线过所述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所述料带的输送方向。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贴胶定位方法还包括:
18.根据任一所述中心线以及设定裁切距离,获取所述料带的裁断线;
19.驱使所述料带的裁断线到达第三贴胶组件。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贴胶定位方法还包括:
21.根据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中心线,获取所述料带的裁断线;
22.驱使所述料带的裁断线到达第三贴胶组件;
23.其中,定义第一基准线和第二基准线,所述第一基准线位于所述第一极耳靠近所述第二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第一极耳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等于第二纠偏距离,所述第二基准线位于所述第二极耳靠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等于第三纠偏距离,所述裁断线为所述第一基准线和所述第二基准线的对称线。
2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所述第二贴胶组件能够沿所述料带的输送路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贴胶组件,所述极耳贴胶装置用于实施权本技术所述的贴胶定位方法。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载台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滑轨沿平行于所述输送路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载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贴胶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载台上。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沿平行于所述输送路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丝杆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载台。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二贴胶组件,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贴胶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料带,所述第三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贴胶组件,所述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贴胶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料带。
2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设备,包括检测装置、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裁断贴胶装置以及本技术所述的极耳贴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所述极耳贴胶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以及所述裁断贴胶装置沿所述料带的输送路线依次布置。
29.本技术提供的贴胶设备以及本技术提供的极耳贴胶装置用于实施本技术所述的贴胶定位方法,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贴胶设备以及本技术提供的极耳贴胶装置具有贴胶定位方法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贴胶定位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贴胶定位方法的定位原理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贴胶定位方法的定位原理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极耳贴胶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35.图5是图4中g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6.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贴胶设备的布局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检测装置100、第一定位装置200、极耳贴胶装置300、第二定位装置400、裁断贴胶装置500、料带900、第一极耳910、第二极耳920、
39.第一贴胶组件310、第二贴胶组件320、第一安装板331、第一载台332、第一滑轨333、第一驱动器334、第一丝杆335、第一丝杆螺母336、第二驱动器337、第三驱动器338。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3.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包括:
45.步骤s100:获取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确定实际极耳距离;
46.步骤s200:根据设定极耳距离以及实际极耳距离确定第一纠偏距离;
47.步骤s300:驱使第一极耳910的中心线到达第一贴胶组件310;
48.步骤s400:驱使第二贴胶组件320沿料带900的输送路线移动第一纠偏距离,以使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到达第二贴胶组件320。
49.可以理解的是,极片以料带900的形式输送,“前”、“后”以料带900的输送方向来定义,与料带900输送方向同向的为前向,与料带900输送方向反向的为后向。料带900上具有多个极耳,第一极耳910、第二极耳920指多个极耳中本次需要贴保护胶的两个极耳。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为相邻的两个极耳,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910、第二极耳920也可以不相邻。
50.在以往的极耳贴胶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极耳的边缘触发检测工位的检测信号,从而确定当前极耳的所在位置,根据检测工位与极耳贴胶工位的距离,控制料带900再向前输送设定好的距离,即可以使极耳到达极耳贴胶工位。由于极耳的实际尺寸存在波动,会使保护胶无法准确贴在极耳的中心。
51.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技术以中心线为基准控制料带900的输送,能够使第一极耳
910更加准确地到达第一贴胶组件310,本技术以中心线的距离为实际极耳距离,根据第一纠偏距离控制第二贴胶组件320进行纠偏,能够使第二极耳920更加准确地到达第二贴胶组件320,从而提高极耳贴胶的准确性。
52.具体来说,继续参照图1,贴胶定位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确定中心线以及实际极耳距离:
53.步骤s110:分别从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获取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
54.步骤s120:根据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计算中心线;
55.步骤s130:根据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计算实际极耳距离。
[0056]“前边缘”指极耳上位于靠前一侧的边缘,“后边缘”指极耳上位于靠后一侧的边缘。在此,一方面根据第一极耳91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得到第一条中心线,另一方面根据第二极耳92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得到第二条中心线,从而计算出实际极耳距离。
[005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记点为前边缘的中点,第二标记点为后边缘的中点。具体参照图2,第一标记点以标号a标注,第二标记点以标号b标注,对于一些规格的极耳,极耳的边缘并不垂直于料带900的输送方向,例如极耳呈梯形形状,这时候选择不同的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会影响到中心线的估算效果。本技术分别以前边缘的中点和后边缘的中点作为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能够减小前边缘和后边缘的角度变化对计算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0058]
继续参照图2,在图2中,中心线以标号c标注,以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构造线段,中心线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料带900的输送方向。。
[0059]
在计算出实际极耳距离后,可以根据实际极耳距离对第二贴胶组件320进行纠偏。具体来说,假设理想情况下两个极耳之间的设定极耳距离为l1,根据中心线计算得到的实际极耳距离为l2,定义第一纠偏距离l=l
1-l2,第一纠偏距离代表了第二贴胶组件320需要从理想位置移动的距离,当l为负值时,第二贴胶组件320远离第一贴胶组件310,当l为正值时,第二贴胶组件320靠近第一贴胶组件310。
[0060]
接下来对裁断贴胶进行讨论。
[0061]
在理想情况下,一段极片的长度应当为定值,因此只需要控制料带900按预设的距离输送并裁断即可。但是,由于极耳的位置误差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段极片的长度实际上存在波动,因此如果以预设的距离进行输送和裁断,就很可能出现误差,并且误差还会随着裁断的次数不断累积,甚至有可能导致裁断时切到极耳。
[0062]
针对以上的问题,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胶定位方法还包括:
[0063]
步骤s500:根据任一中心线以及设定裁切距离,获取料带900的裁断线;
[0064]
步骤s600:驱使料带900的裁断线到达第三贴胶组件。
[0065]“任一中心线”指第一极耳910的中心线或者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这种裁断线的确定方式以极耳为基准,从而将极耳的位置误差纳入考虑,提高了裁断贴胶的准确性。
[0066]
在此,中心线还可以进一步设定为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的中心线,或者后一段极片的首极耳的中心线,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0067]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裁断线以标号f标注,设定裁切距离以m标注,裁断线与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第二纠偏距离。这样能够保证极片的末尾与
尾极耳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避免裁断时切到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
[0068]
这种确定裁断线的方法仅以一个极耳为基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与后一段极片的首极耳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保证设定裁切距离不会使后一段极片的头部边缘过于靠近后一段极片的首极耳,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两个极耳之间的距离过近,如果仅保证第二纠偏距离可能会导致后一段极片出现不良,因此在一些方法中,裁断线的位置需要在前一段极片和后一段极片之间进行平衡。
[0069]
例如参照图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胶定位方法还包括:
[0070]
步骤s500:根据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获取料带900的裁断线;
[0071]
步骤s600:驱使料带900的裁断线到达第三贴胶组件。
[0072]
其中,定义第一基准线和第二基准线,第一基准线以标号d标注,第二基准线以标号e标注,第一基准线位于第一极耳910靠近第二极耳920的一侧,第一基准线与第一极耳910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第二纠偏距离,第二基准线位于第二极耳920靠近第一极耳910的一侧,第二基准线与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的距离等于第三纠偏距离,第二纠偏距离以标号x标注,第三纠偏距离以标号y标注,裁断线为第一基准线和第二基准线的对称线。
[0073]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极耳贴胶装置,极耳贴胶装置用于实施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具体来说,极耳贴胶装置用于执行贴胶定位方法中极耳贴胶的相关动作,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贴胶组件310和第二贴胶组件320,第二贴胶组件320能够沿料带900的输送路线靠近或远离第一贴胶组件310。
[0074]
图4和图5展示了极耳贴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贴胶组件310位于第二贴胶组件320的前向。图4中,料带900从上往下输送,因此第二贴胶组件320位于第一贴胶组件310的上方。
[0075]
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331、第一载台332和第一滑轨333,第一滑轨333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31上,第一滑轨333沿平行于输送路线的方向延伸,第一载台332安装在第一滑轨333上,第二贴胶组件320安装在第一载台332上。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334、第一丝杆335和第一丝杆螺母336,第一丝杆335沿平行于输送路线的方向延伸,第一驱动器334传动连接第一丝杆335,第一丝杆螺母336安装在第一丝杆335上,第一丝杆螺母336连接第一载台332。
[0076]
通过第一丝杆335驱动第二贴胶组件320上下移动,调整与第一贴胶组件310的距离,从而调整极耳贴胶间距,一方面能够保证移动的精度,另一方面第一丝杆335的自锁功能能避免第二贴胶组件320意外发生位移。
[0077]
回到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贴胶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337和第三驱动器338,第二驱动器337连接第二贴胶组件320,第二驱动器337用于驱动第二贴胶组件320靠近或远离料带900,第三驱动器338连接第一贴胶组件310,第三驱动器338用于驱动第一贴胶组件310靠近或远离料带900。
[0078]
在电芯换型或者其它一些场合,前后两个极片可能具有不同的宽度尺寸,相应地极耳的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第二驱动器337和第三驱动器338使得第二贴胶组件320和第一贴胶组件310具有左右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从而可以根据极片的宽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准确地为不同极片贴保护胶。
[0079]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贴胶设备,贴胶设备包括检测装置100、第一定位装置200、第
二定位装置400、裁断贴胶装置500以及本技术提供的极耳贴胶装置300,检测装置100、第一定位装置200、极耳贴胶装置300、第二定位装置400以及裁断贴胶装置500沿料带900的输送路线依次布置。
[0080]
贴胶设备同样用于实施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
[0081]
具体来说,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负责检测经过其的极耳,如果极耳合格,则存储极耳的信息,记录极耳的第一标记点、第二标记点以及中心线,并据此计算相邻极耳的距离。
[0082]
当两个极耳中靠前的一个极耳(即第一极耳910)经过第一定位装置200时,第一定位装置200响应于极耳的中心线发出信号,贴胶设备以信号发出时料带900的位置为基准,驱使料带900向前输送第一预设距离,从而使第一极耳910到达第一贴胶组件310。同时极耳贴胶装置300响应于两个极耳的距离,驱使第二贴胶组件320移动第一纠偏距离,从而使靠后的一个极耳(即第二极耳920)到达第二贴胶组件320。
[0083]
极耳贴胶完成后,料带900机械向前输送,当前一段极片的某一个极耳经过第二定位装置400时,第二定位装置400响应于极耳的中心线发出信号,贴胶设备以信号发出时料带900的位置为基准,驱使料带900向前输送设定裁切距离,从而使裁断线到达裁断贴胶装置500的裁断位置。这里的某一个极耳可以选择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
[0084]
下面参考图1至图2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本具体的实施例也可以被上述相应的技术特征替换或与上述的技术特征结合。
[0085]
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贴胶定位方法,包括:
[0086]
步骤s100:获取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确定实际极耳距离;
[0087]
步骤s200:根据设定极耳距离以及实际极耳距离确定第一纠偏距离;
[0088]
步骤s300:驱使第一极耳910的中心线到达第一贴胶组件310;
[0089]
步骤s400:驱使第二贴胶组件320沿料带900的输送路线移动第一纠偏距离,以使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到达第二贴胶组件320;
[0090]
步骤s500:根据任一中心线以及设定裁切距离,获取料带900的裁断线;
[0091]
步骤s600:驱使料带900的裁断线到达第三贴胶组件。
[0092]
结合参照图2,其中,步骤100具体包括:
[0093]
步骤s110:分别从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获取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其中,第一标记点为前边缘的中点,第二标记点为后边缘的中点;
[0094]
步骤s120:以第一标记点和第二标记点构造线段,以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料带900的输送方向的直线作为中心线;
[0095]
步骤s130:根据第一极耳910和第二极耳920的中心线计算实际极耳距离。
[0096]
结合参照图2,在步骤s500中,“任一中心线”具体设定为前一段极片的尾极耳的中心线。
[009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9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99]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技术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