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器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9:1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上的各种功能件及各种零部件都在不断地向智能化、精细化、可靠化方向发展,对汽车的连接器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汽车连接器通常采用端子和护套的结构,即为端子直接固定在护套内。但是,目前的端子和护套的结构连接非常不稳定,当连接器在车内随车身晃动时候,容易造成端子的松动和脱离,从而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接器装配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连接器装配结构,包括外壳体、限位固定件和公型同轴端子,所述公型同轴端子穿过外壳体的前后两端,所述外壳体的两侧设有安装槽,两个限位固定件分别从两侧通过安装槽插入外壳体内部,所述公型同轴端子的中间段固定连接插入外壳体内的限位固定件。
6.进一步地,包括多个公型同轴端子,所有公型同轴端子呈矩阵分布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前端设有矩阵设置的出口孔,公型同轴端子的一端对应穿出出口孔。
8.进一步地,每个限位固定件包括端面单元、长支脚、卡扣单元和安装单元,所述长支脚、卡扣单元和安装单元分布在端面单元的四边,所述长支脚和卡扣单元用于限位固定件插入安装槽后固定连接外壳体,所述安装单元用于固定公型同轴端子。
9.进一步地,两个限位固定件互相呈轴对称安装在外壳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长支脚具有l型端部,相对侧安装槽所在的外壳体侧壁设有嵌合槽,该嵌合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l型端部的竖直杆穿过通孔使得其水平杆固定在嵌合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端面单元的中央设有定位孔,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定位块,当所述限位固定件插入安装槽后,定位块配合插入定位孔中。
12.进一步地,所述公型同轴端子包括内端子单元、绝缘管、公型外端子单元和压接端子单元,所述公型外端子单元包括接触端子和内压接板,所述接触端子套接绝缘管的一端,所述内端子单元的一端穿过绝缘管和接触端子,所述内压接板绕接在绝缘管和内端子单元的连接处外圈,所述压接端子单元包括第一外压接板和第二外压接板,所述第一外压接板绕接在接触端子和绝缘管的连接处外圈,所述第二外压接板绕接在内压接板和内端子单元的连接处外圈。
13.进一步地,所述压接端子单元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料带、第一外压接板和第二外压接板,所述第一外压接板和第二外压接板并排设置,所述料带为“门”型,该料带的两条侧边的内侧分别连接第一外压接板和第二外压接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公型外端子单元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接触端子、固定翼板和内压接板,所述固定翼板的中央两侧分别连接接触端子和内压接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壳体两侧设置安装槽,插入限位固定件,然后采用限位固定件来固定内部的公型同轴端子,安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公型同轴端子进行限位,确保其不会脱落,结构稳定可靠,便于生产制造。
17.2)限位固定件通过卡扣和长支脚进行固定,确保限位固定件和外壳体稳固连接。
18.3)两个限位固定件互相呈轴对称安装在外壳体上,减小其占用空间。
19.4)长支脚具有l型端部,配合外壳体侧壁的嵌合槽使用,使限位固定件在卡扣松开后也不会完全脱离外壳体,不易掉落,提高使用便利性。
20.5)公型同轴端子采用压板外接的结构,并且可通过料带同时连接第一外压接板和第二外压接板,减小安装的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生产。
21.6)接触端子和内压接板通过固定翼板连接,同样是减小公型同轴端子所需的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生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固定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公型外端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公型外端子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外壳体,11、安装槽,12、出口孔,13、嵌合槽,14、定位块,2、限位固定件,21、端面单元,22、长支脚,23、卡扣单元,24、安装单元,25、l型端部,26、定位孔,3、公型同轴端子,31、内端子单元,32、绝缘管,33、公型外端子单元,331、接触端子,332、内压接板,333、固定翼板,34、压接端子单元,341、第一外压接板,342、第二外压接板,343、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装配结构,包括外壳体1、限位固定件2和公型同轴端子3。公型同轴端子3穿过外壳体1的前后两端设置。在外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槽11,两个限位固定件2分别从两侧通过安装槽11插入外壳体1内部,公型同轴端子3的中间段固定连接插入外壳体1内的限位固定件2。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壳体1两侧设置安装槽11,插入限位固定件2,然后采用限位固定件2来固定内部的公型同轴端子3,安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对公型同轴端子3进行限位,确保其不会脱落,结构稳定
可靠,便于生产制造。
30.本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内设有四个公型同轴端子3,为了便于表达,附图中仅显示了一个公型同轴端子3作为示例。四个公型同轴端子3呈矩阵分布设置。在外壳体1的前端设有矩阵式的出口孔12,该矩阵出口孔12的分布和四个公型同轴端子3的分布相同,公型同轴端子3的一端从对应的出口孔12穿出。
31.如图3所示,每个限位固定件2包括端面单元21、长支脚22、卡扣单元23和安装单元24。端面单元21平行于安装槽11的开口端面设置,长支脚22、卡扣单元23和安装单元24分布在端面单元21的四边用于插入安装槽11。长支脚22和卡扣单元23用于限位固定件2插入安装槽11后固定连接外壳体1,安装单元24用于固定内部的公型同轴端子3。
32.本实施例中,长支脚22具有l型端部25,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在限位固定件2插入面相对侧的外壳体1侧壁上设有嵌合槽13,该嵌合槽13的底部设有通孔。当限位固定件2插入一侧的安装槽11后,其长支脚22贯穿整个外壳体1内腔后连接相对侧壁上的嵌合槽13。具体为l型端部25的竖直杆穿过通孔,然后使得其水平杆固定在嵌合槽13内。该结构既能够配合卡扣提高位固定件和外壳体1的连接稳定性,又能使限位固定件2在卡扣松开后也不会完全脱离外壳体1,不易掉落,提高使用便利性。
33.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固定件2互相呈轴对称安装在外壳体1上,减小其占用空间。
34.本实施例中,在端面单元21的中央设有定位孔26,外壳体1上设有定位块14,当限位固定件2插入安装槽11后,定位块14配合插入定位孔26中。该结构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同时也能提高连接的强度。
35.如图4和图5所示,公型同轴端子3包括内端子单元31、绝缘管32、公型外端子单元33和压接端子单元34。其中,公型外端子单元33包括接触端子331和内压接板332,接触端子331套接绝缘管32的一端。内端子单元31的一端穿过绝缘管32和接触端子331,内压接板332绕接在绝缘管32和内端子单元31的连接处外圈。压接端子单元34包括第一外压接板341和第二外压接板342,第一外压接板341绕接在接触端子331和绝缘管32的连接处外圈,第二外接板342绕接在内压接板332和内端子单元31的连接处外圈。
36.本实施例中,接端子单元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料带343、第一外压接板341和第二外压接板342。第一外压接板341和第二外压接板342并排设置,料带343为“门”型,该料带343的两条侧边的内侧分别连接第一外压接板341和第二外压接板342。同时,公型外端子单元33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接触端子331、固定翼板333和内压接板332,固定翼板333的中央两侧分别连接接触端子331和内压接板332。在安装完成后,固定翼板333和料带343都会切割摘除。
37.由此,公型同轴端子3采用压板外接的结构,并且可通过料带343同时连接第一外压接板341和第二外压接板342,减小安装的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生产。接触端子331和内压接板332通过固定翼板333连接,同样是减小公型同轴端子3所需的零件数量,便于制造和生产。这种结构的公型同轴端子3在冲压生产、组装的过程中,效率均大大提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
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