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1:2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收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渗铜气门座圈的烧结过程中,渗铜用铜一般来源于在气门座圈毛坯的两端放置的环状铜片。生产中这样的环状铜片可以通过压制或冲压工艺制成。
3.在上述环状铜片的成型过程中,视模具工位数量的不同,生产节拍可以达到30~80pcs/min,因此采用人工收料是不现实的。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环状铜片通过输送线收集在容器中,环状铜片处于散装状态,彼此堆叠。一方面会在容器中形成沙堆状的堆积,需要作业员定期的翻动容器内的铜片,将推积过高的环状铜片向容器内的其他位置拨动。另一方面,铜片之间杂乱堆积也不利于后工序的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环状铜片的收料装置无法实现有序收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至少两个接料杆,所述接料杆一端为开放的自由端,用于接收环状物料;
7.移位机构,所述接料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移位机构上,所述移位机构用于将所述接料杆移动至接料工位位置;
8.移栽装置,所述移栽装置位于接料工位处的所述接料杆的所述自由端一端,使得所述环状物料自所述移栽装置上移栽并套穿在所述接料杆上。
9.具体的,所述移栽装置设置于所述接料工位处的所述接料杆的所述自由端上方,包括:
10.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将所述环状物料定位于所述自由端的上方;
11.受控活动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面用于支撑环状物料w,所述支承面自所述导向部下方移出后,所述环状物料掉落并套穿在所述接料杆上。
12.具体的,所述移栽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承面的移动;所述导向部具有设置在所述自由端的上方的内凹结构,通过所述内凹结构实现对所述环状物料的定位。
13.优选的,所述支承面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使得所述环状物料滑落至所述内凹结构中。
14.优选的,位于所述接料工位处的接料杆与水平面成角度布置,且所述接料杆的自由端为所述接料杆的相对高的一端。
15.优选的,所述接料杆在所述移位机构上环状布置,所述接料杆之间互相平行。
16.优选的,所述接料杆在所述移位机构上可拆卸地设置。
17.优选的,所述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的出料
口连通所述移栽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格栅状的轨道面。
18.优选的,所述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的接料工位1w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移栽装置相应地设置有两个。
19.优选的,所述接料杆的所述自由端向一侧弯曲,对于任一个所述接料杆,当其位于所述接料工位时,所述自由端弯曲的方向大致指向所述移栽装置一侧。
2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接料杆以及移栽装置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将环状物料连续的套穿在接料杆上,从而实现了对环状物料的有序收集;同时通过移位机构对接料杆的控制移位,可以实现接料杆的自动切换,可以延长单次换料后设备的自动运行时间,而且由于设置有多个接料杆,当其中一个接料杆位于接料工位时,可以在其他的接料杆上进行人工换料,有效地规避收料与换料之间的干涉问题,可以实现连续不停机生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3.w:环状物料h:水平面o:旋转轴线1:接料杆1s:自由端1w:接料工位3:移位机构5:移栽装置51:导向部51s:内凹结构53:支承面55:驱动装置7:送料装置71:出料口73:轨道面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附图尺寸比例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比例,其只用于体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25.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圆环状物料的收料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至少两个接料杆1,具体的接料杆1呈细长杆状,因此接料杆1可以穿过环状物料w的内环,使环状物料w套设在接料杆1上,当多个环状物料w依次套设在接料杆1上时,即实现了对环状物料w的有序收集。接料杆1的一端设置在移位机构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1s,自由端1s呈开放状态,因此不会对环状物料w穿过自由端1s造成任何阻碍。移位机构3可以受控运动,从而使所有的接料杆1可一交替地经过同一位置,也就是能够实现在接料杆1之间的收料切换。
26.为了实现将多个环状物料w套设在接料杆1上,将其中一个接料杆1所在位置作为接料工位1w。对于位于接料工位1w的接料杆1,在自由端1s一端设置移栽装置5,移栽装置5的作用即为实现环状物料w从移栽装置5上移栽并套穿接料杆1上。因此优选的,自由端1s设置成图示的弯曲状,并且在接料工位1w时,朝向移栽装置5弯曲,使得环状物料w的套穿过程更加可靠。将自由端1s设置成截面直径不断收缩的钝尖角状也是类似的作用。
27.具体的,为了使整个机构设计更加简单,省去不必要的对环状物料w的移栽的驱动装置,图1中示意的实施例中将导向部51直接设置在接料工位1w的上方,以实现不借助外力仅仅依靠重力实现环状物料w下落并经自由端1s套穿在接料工位1w处的接料杆1上,在导向部51下方设置支承面53,支承面53是受控移动的,当其位于导向部51下方时,来料的环状物料w由支承面53所支撑,并由支承面53所定位,使得环状物料w基本上处于自由端1s的正上方合适的距离处。当支承面53离开导向部51下方时,环状物料w失去支撑,竖直下落至自由端1s处,并自然地穿过自由端1s套在接料杆1上。支承面53优选的在环状物料w的端面平面
内移动,这样不至在动作过程中触发环状物料w下降过程中的翻转。
28.具体的,支承面53的移动可以通过与支承面53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55所驱动,驱动装置55可以是由气体或者液体驱动的直线移动装置或者角度旋转装置,以实现支承面53在环状物料w的端面平面内偏离(平移或者在端面平面内转动)导向部51的下方位置。导向部51的导向功能通过其端部设置的内凹结构51s实现,图1示出了导向部51的结构,图中的内凹结构51s呈尖锥状内凹,但这并非必须的。虽然优选地通过两个互相对称的斜面实现对环状物料w的自动定位,但内凹结构51s并非必须设置成尖锥形,也可以是倒梯形(即在尖锥处设置有平面)等其他形状,当然设置内凹结构51s为尖锥形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适配不同直径大小的环状物料w。具体而言,对于来料的环状物料w,其在进入内凹结构51s后,在支承面53上的最终位置即被确定,而且这一位置应当基本上处于自由端1s的正上方,之所以需要说是基本上,原因在于,就下落后穿套在接料杆1上而言,实际上只需要做到环状物料w的内环在自由端1s所在的水平面的投影包围了自由端1s即可。
29.同时,为了充分地利用环状物料w的重力势能简化设计方案,优选的是使接料工位1w处的接料杆1与水平面呈角度α设置,通常该角度大于20度,并且自由端1s总是处于相对高的一端,以保证环状物料w能够克服磨擦力下降到接料杆1待料位置的最低点。此外,相类似的,导向部51具有与之类似的设计思路。即通过使之与支承面53均与水平面h呈一角度β,从而实现即使在没有动力驱动的情况下,环状物料w能在自重驱动下自动移动至内凹结构51s内并由内凹结构51s所定位。角度β通常大于20度,但是不宜过大,最好不超过45度,因为当角度增大后,环状物料w的内环的投影面积变小,不利于确保环状物料w落入接料杆1。
3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移位机构3绕旋转轴线(o)转动设置,接料杆1在移位机构3上平行于旋转轴线o等间距设置,接料杆1的数量是可以按需设置的,在本实施例中,接料杆1的数量为24个。旋转轴线o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设置,在实施例2中旋转轴线o的角度即为接料工位1w处接料杆1与水平面的角度α。接料杆1在移位机构3上可拆卸地安装,具体的移位机构3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接料杆1的安装孔,安装孔截面整体呈圆形,但局部设置了用于对接料杆1的安装角度防呆的平面,使得在插入接料杆1后,自由端1s总是具有正确的指向,并在转动至接料工位1w时具有朝向移栽装置5的方向。接料杆1的固定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配合的安装面。在下料时,仅需要将环状物料w达到数量的接料杆1从移位机构3上取下并换上空的接料杆1即可。实施例2中移栽装置5以及送料装置7均设置有并排的两个,当然这个数量并非必须的,而是根据需要设置的以及生产条件下成型工位的数据合理设置的。另外实施例2虽然要求了接料杆1平行设置,但这并非必须的,事实上,只要能够保证接料杆1能够以同样的姿态进入接料工位1w,接料杆1的设置方式是不需要额外限定的,举例而言,接料杆1也可以统一的以一定的张角向外张开,从整体上形成一个锥台形,这样在移位机构3转动同样的步长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接续进入接料工位1w的接料杆1具有相同的姿态。
31.图2的实施例中同时还设置有送料装置7,送料装置7的出料口71连通移栽装置5,送料装置7依次由具有格栅状的轨道面73的下滑段与水平传送带组成,当环状物料w经过下滑端时,杂质、碎屑从轨道面73的缝隙中掉落,因此轨道面73起到了部分的筛选效果,经过传送带的输送,环状物料w从送料装置7的出料口71流出进入移栽装置5的支承面53上,接下来的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过程一致。当然送料装置7中的传送带并非必须的,其仅仅起到了
延长与连接作用。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其所需的控制系统的组成,但实际上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或者说是需要执行的动作以及触发该动作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已经隐含在上述设备的动作过程的描述中,因此这样的控制系统应当被仅仅视作是按需设置的,在上述结构确定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时序设置控制系统以及对应的控制方法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另外本技术虽然是针对环形铜片的成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针对性设计,但是其仅仅利用了环形铜片的几何形状特征。因此不能认为环形铜片这样的应用场景对其产生了实质的限定,而应当视作可以通用于其它具有类似的环状结构的物料的收集整理。
33.上述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