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

2022-09-14 20:19: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环境的恶化、河流的污染,自然环境中的河流、湖泊中的水流污染现象较为严重,水流污染不仅致使水流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同时还会导致湖水中存在较多的悬浮颗粒,现有农业浇灌过程中,通常会对抽取的自然环境中的水流进行过滤、除杂处理,一方面降低抽取水流中污染物的含量,避免水流污染物超标,对农作物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对水流中的悬浮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进而避免浇灌管道等堵塞,相关技术中对抽取的水流进行处理时,多数通过水处理剂搭配过滤装置对抽取的水流进行过滤,进而将水流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剔除,而在进行杂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过滤组件常处于固定状态且持续进行过滤,进而致使过滤组件容易被水流中的杂质堵塞,同时在水处理剂搭配使用时,由于水处理属于消耗品,在采用水处理剂,如絮凝剂对水中杂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便于判断絮凝剂是否完全作用,进而致使絮凝剂的添加与打捞的不及时,从而无法保证絮凝剂的使用效果,同时还会导致对水流的净化效果不稳定,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循环组件和动态过滤组件,一方面利用动态过滤实现了过滤构件的过滤与反冲洗的同时进行,进而降低过滤构件堵塞的几率,另一方面循环组件与动态过滤进行配合,实现了对絮凝剂的筛选与循环,进而致使絮凝剂的净化效果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进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上安装有抽水管和送水管,所述抽水管端部安装有滤头;絮凝筒,所述絮凝筒与抽水泵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延伸至絮凝筒内部,所述絮凝筒远离抽水泵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料盒,所述料盒固定安装在絮凝筒顶端,所述料盒内部盛装有絮凝剂,所述料盒底部开设有漏料孔,所述漏料孔用于将料盒与絮凝筒导通;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安装于絮凝筒内部,所述循环组件用于驱使絮凝剂在絮凝筒中循环流动;动态过滤组件,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安装在循环组件上,所述动态过滤组件与循环组件配合,用于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受水流冲击始终处于转动状态,且动态过滤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循环交替进行过滤与反冲洗。
6.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开设于絮凝筒内壁,所述导向槽于絮凝筒内呈螺旋形排布,所述送水管位于絮凝筒内一端与导向槽导通设计;转动管,所述转动管转动安装在絮凝筒内部,所述转动管上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搅拌叶;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固定连接于絮凝筒内,所述导向管位于转动管内部,所述导向管与转动管之间构成回流槽,所述转动管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沉降孔,所述沉降孔与搅拌叶一一对应,所述沉降孔用于将回流槽与絮凝筒内腔导通;所述絮凝筒倾斜安装,且絮凝筒随着与送水管距离越近,其离地高度越小。
7.优选的,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絮凝筒内部,所述旋转轴延伸至导向管内部,且与导向管同轴线设计;过滤环,所述过滤环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过滤环两端分别与絮凝筒内壁、转动管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导向管延伸至过滤环中,且导向管位于过滤环中顶部开口设置;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固定连接在过滤环上,所述过滤环上开设有收集孔,所述第一过滤板延伸至收集孔内,所述第一过滤板远离过滤环一端呈“l”形,且第一过滤板与絮凝筒内壁贴合;绞龙,所述绞龙固定安装在旋转轴上,且绞龙位于导向管内部,所述导向管远离过滤环一端延伸至絮凝筒外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远离过滤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过滤环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中部,所述隔板与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均不接触,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隔板构成冲洗流道。
9.优选的,所述过滤环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栏板,所述环形栏板与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隔板均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靠近过滤环一侧铰接有摆动板,所述过滤环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摆动板与限位板配合,用于将冲洗流道进行封闭。
11.优选的,所述送水管位于絮凝筒内安装有分散头,所述分散头为不完全环形管,所述分散头中部与送水管导通,所述分散头靠近絮凝筒内部分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漏孔。
12.优选的,所述漏孔于分散头上的排布,随着与送水管距离的靠近,其密集度逐渐降低。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通过动态过滤组件在受水流冲击的过程中,通过其转动,致使过滤面与冲击面方向相反,因此在动态过滤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致使其交替进行过滤与反冲洗,利用规律性的反冲洗,能够有效的降低动态过滤组件堵塞的几率,进而在浇灌水的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因为过滤结构堵塞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产生的几率。
14.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循环组件,一方面在动态循环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絮凝剂未充分絮凝、团聚形成絮团时,即被排除至外界,无法充分发挥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另一方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致使絮凝剂与水流中杂质颗粒的碰
撞、接触几率增大,进而增强絮凝剂对水流中杂质絮凝、团聚的效果,进而增强对水流中杂质的清除效果。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环形栏板的主视图;图中:1、抽水泵;11、抽水管;12、送水管;2、絮凝筒;21、出水管;22、料盒;23、漏料孔;3、导向槽;31、转动管;32、搅拌叶;33、导向管;34、回流槽;35、沉降孔;4、旋转轴;41、过滤环;42、第一过滤板;43、收集孔;44、绞龙;5、第二过滤板;51、隔板;52、冲洗流道;53、环形栏板;54、摆动板;55、限位板;6、分散头;61、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浇灌用水处理系统,包括抽水泵1,所述抽水泵1上安装有抽水管11和送水管12,所述抽水管11端部安装有滤头;絮凝筒2,所述絮凝筒2与抽水泵1固定连接,所述送水管12延伸至絮凝筒2内部,所述絮凝筒2远离抽水泵1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1;料盒22,所述料盒22固定安装在絮凝筒2顶端,所述料盒22内部盛装有絮凝剂,所述料盒22底部开设有漏料孔23,所述漏料孔23用于将料盒22与絮凝筒2导通;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安装于絮凝筒2内部,所述循环组件用于驱使絮凝剂在絮凝筒2中循环流动;动态过滤组件,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安装在循环组件上,所述动态过滤组件与循环组件配合,用于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受水流冲击始终处于转动状态,且动态过滤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循环交替进行过滤与反冲洗;在进行浇灌用水的抽取时,将设备移动至河流、池塘边,将抽水泵1上安装的抽水管11投放入河流、池塘内部,人工启动抽水泵1,抽水泵1工作,持续的通过抽水管11抽取河流、池塘中的水流,水流在向抽水管11中流动的过程中,水流中夹杂的大块的垃圾、杂物、砖石等被抽水管11端部的滤头进行过滤,随后抽水泵1中的水流经过抽水泵1的输送后,通过送水管12泵送至絮凝筒2中,此时人工向絮凝筒2上方安装的料盒22内部投放絮凝剂,絮凝剂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料盒22底部的漏料孔23向絮凝筒2内部掉落,本技术此处采用的料盒22为上方开口的漏斗型结构,同时投放的絮凝剂为pac类絮凝剂,pac类絮凝剂在投放至水流中,能够在3-5分钟内快速的反应,在水流中通过吸附、团聚的方式将小颗粒杂质进行聚拢、凝结成絮团,絮团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缓慢向絮凝筒2底部进行沉降,而水流在絮凝筒
中逐渐上升,并最终通过顶部的出水管21向外排放,在水流经过送水管12向絮凝筒2内部进行流动的过程中,水流对絮凝筒2内部的循环组件进行冲击,进而使循环组件在絮凝筒2中进行旋转、转动,在循环组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絮凝筒2中的水流进行旋转、转动,进而通过水流的旋转,促使水流中的杂质与絮凝剂形成的胶质颗粒进行碰撞,在絮凝剂的吸附、团聚的作用,形成体积较大的絮团向下沉积,进而对水流中的杂质进行有效的去除,同时絮团在失去吸附作用后,即体积较大后,絮团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絮凝筒2底部运动,并最终被动态过滤组件捕捞,动态过滤组件同样在水流的冲击下进行转动,并通过转动对水流中的絮团进行捕捞,最终向外界进行排放,动态过滤组件在受水流冲击的过程中,通过其转动,致使过滤面与冲击面方向相反,因此在动态过滤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致使其交替进行过滤与反冲洗,利用规律性的反冲洗,能够有效的降低动态过滤组件堵塞的几率,进而在浇灌水的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因为过滤结构堵塞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产生的几率。
19.示例性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导向槽3,所述导向槽3开设于絮凝筒2内壁,所述导向槽3于絮凝筒2内呈螺旋形排布,所述送水管12位于絮凝筒2内一端与导向槽3导通设计;转动管31,所述转动管31转动安装在絮凝筒2内部,所述转动管31上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搅拌叶32;导向管33,所述导向管33固定连接于絮凝筒2内,所述导向管33位于转动管31内部,所述导向管33与转动管31之间构成回流槽34,所述转动管31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沉降孔35,所述沉降孔35与搅拌叶32一一对应,所述沉降孔35用于将回流槽34与絮凝筒2内腔导通;所述絮凝筒2倾斜安装,且絮凝筒2随着与送水管12距离越近,其离地高度越小;絮凝筒2倾斜安装,且循环组件与絮凝筒2内腔平行,即转动管31与絮凝筒2同轴设计,而动态过滤组件安装在絮凝筒2底部,当抽水泵1工作时,将水流源源不断的通过送水管12向絮凝筒2内泵送,送水管12将水流向导向槽3内进行冲击,由于导向槽3呈现螺旋形排布,因此在导向槽3的作用下,水流沿着絮凝筒2内壁的流动路径呈现螺旋形,且由于导向槽3的设置,当絮凝筒2中水流积蓄到一定高度后,水流中靠近絮凝筒2内壁的流动速率明显快于絮凝筒2中心处的水流流速,因此在导向槽3引导的水流的冲击下,致使转动管31上固定连接的搅拌叶32端部受到的冲击力度较大,进而致使搅拌叶32带动转动管31在絮凝筒2内部进行转动,转动的搅拌叶32与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絮凝剂、絮团运动路线存在冲突,因此在搅拌叶32的作用下,致使絮凝剂、絮团在水中受到拨动,致使絮凝剂、絮团在水流中流动路径变化更多、运动路径更长,因此致使絮凝剂有效的与水流进行接触、碰撞,增强对水流中杂质、颗粒的吸附效果,同时在搅拌叶32转动的过程中,搅拌叶32具备将下方的絮团向上进行拨动的效果,在运动至上方的絮团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具备向下运动的趋势,且由于越靠近絮凝筒2底部,水流旋转上升的力度越大,因此在水流的冲击下,絮团不易直接向絮凝筒2底部沉降,因此致使絮团在不断的旋转与沉降的过程中,具备向沉降孔35中运动的趋势,絮团通过沉降孔35进入回流槽34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具备沿着回流槽34向絮凝筒2下方运动的趋势,由于回流槽34与絮凝筒2内腔仅通过沉降孔35导通,因此位于回流槽34中的水流受到絮凝筒2中持续旋转、螺旋流动的水流的冲击效果较低,进而降低絮团受到的向上的冲击力,便于絮团向絮凝筒2底部进行沉降,
当水流从送水管12流出在导向槽3的作用下,螺旋形上升的过程中,絮凝筒2底部经过动态过滤组件打捞后的小颗粒杂质以及未形成絮团的絮凝剂,在水流的冲击下向上运动,并在运动至絮凝筒2上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大的絮团,絮团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具备向下运动的趋势,并通过回流槽34重新沉降至絮凝筒2底部,并在沉降的过程中被动态过滤组件进行打捞、排放,打捞后的小颗粒再次上升,进而致使絮凝剂以及小颗粒杂质在絮凝筒2中进行上下循环,直至在循环的过程中被动态过滤组件排出,一方面在动态循环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絮凝剂未充分絮凝、团聚形成絮团时,即被排除至外界,无法充分发挥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另一方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致使絮凝剂与水流中杂质颗粒的碰撞、接触几率增大,进而增强絮凝剂对水流中杂质絮凝、团聚的效果,进而增强对水流中杂质的清除效果。
20.示例性的,所述动态过滤组件包括旋转轴4,所述旋转轴4转动连接在絮凝筒2内部,所述旋转轴4延伸至导向管33内部,且与导向管33同轴线设计;过滤环41,所述过滤环41固定安装在旋转轴4上,所述过滤环41两端分别与絮凝筒2内壁、转动管31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导向管33延伸至过滤环41中,且导向管33位于过滤环41中开口设置;第一过滤板42,所述第一过滤板42固定连接在过滤环41上,所述过滤环41上开设有收集孔43,所述第一过滤板42延伸至收集孔43内,所述第一过滤板42远离过滤环41一端呈“l”形,且第一过滤板42与絮凝筒2内壁贴合;绞龙44,所述绞龙44固定安装在旋转轴4上,且绞龙44位于导向管33内部,所述导向管33远离过滤环41一端延伸至絮凝筒2外部;循环组件与动态过滤组件于絮凝筒2中同轴安装,且动态过滤组件位于循环组件的下方,当送水管12将水流向絮凝筒2中泵送时,送水管12位于絮凝筒2内呈“y”型,一端延伸至导向槽3内,沿导向槽3切线方向排布,一端延伸至絮凝筒2内,向过滤环41方向开口,水流沿导向槽3在絮凝筒2中流动,在水流的冲击、推动作用下第一过滤板42以及过滤环41、旋转轴4进行转动,在第一过滤板42转动的过程中,与从上方沉积的絮团存在运动干涉,因此在第一过滤板42向上推动以及絮团自身重力的影响下,部分的絮团沿着第一过滤板42向过滤环41方向运动,最终进入过滤环41上的收集孔43,进而进入过滤环41内腔中,由于旋转轴4上安装有绞龙44,且绞龙44延伸至导向管33内部,致使绞龙44、旋转轴4与导向管33组成螺旋输送机,进入过滤环41内腔的絮团通过导向管33的开口进入导向管33内腔中,并在持续旋转的绞龙44的作用下,致使絮团以及部分水流向导向管33端部运动,进而致使絮团能够在绞龙44的输送下,通过导向管33位于絮凝筒2外部的开口排除,具体的,由于由抽水泵1泵送的水流具备一定的动能,因此水流在进入絮凝筒2中后,随着其流动路径的增大,其动能逐渐减弱,进而致使絮凝筒2底部的水流冲击力大、顶部的水流冲击力小,进而致使第一过滤板42转动速度快,而顶部的搅拌叶32的转动速度较为平缓,一方面底部第一过滤板42转速快可以对成型的絮团进行收集,顶部的搅拌叶32转速平缓,可以增强絮团成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一过滤板42转动速度快,致使旋转轴4、绞龙44的转速较快,进而满足将收集的絮团向上输送、向外排放的条件,同时因为第一过滤板42在过滤环41上均匀排布,因此仅有与送水管12对应的第一过滤板42受到水流的冲击,且水流冲击方向与第一过滤板42的过滤方向相反,进而完成对
第一过滤板42的反冲洗作用,而其他未直接与送水管12相对的第一过滤板42,则由过滤环41带动其旋转,因此未直接受送水管12水流冲击的第一过滤板42起到旋转、过滤、捕捞的作用,且由于絮凝筒2中水流流速由内壁至中心逐渐降低,进而便于第一过滤板42对絮团进行收集,由于本技术采用的第一过滤板42本身为由不锈钢筛网或滤布制成,在第一过滤板42转动的过程中,小于第一过滤板42网孔的絮凝剂等可以透过第一过滤板42,在导向槽3处水流的裹挟下向上运动,在形成絮团后再次向下沉积。
21.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过滤板42远离过滤环4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5,所述过滤环41上固定连接有隔板51,所述隔板51位于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中部,所述隔板51与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均不接触,所述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和隔板51构成冲洗流道52;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板5以及隔板51,且第二过滤板5与隔板51均采用于第一过滤板42相同的材料制成,在第一过滤板42旋转的过程中,第二过滤板5首先与水流中的絮团接触,受到第二过滤板5拨动、拦截的作用,致使絮团沉降在第二过滤板5靠近旋转方向一侧,随着第二过滤板5的持续向上转动,致使絮团在重力作用下向过滤环41方向运动,此时在隔板51的阻碍作用下,絮团无法直接向收集孔43中运动,随着第二过滤板5运动至顶端并随着旋转逐渐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絮团向第二过滤板5与隔板51的间隔中流动,且当第二过滤板5、隔板51运动至最低处时,絮团沉降至隔板51、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的交界处,随着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的再次上升,此时的絮团沉降后与收集孔43对齐,最终掉落在收集孔43中,在絮团遭受第二过滤板5的拦截,随后进入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与隔板51构成的冲洗流道52后,絮团在经历了一个旋转周期后才能进入收集孔43中,在一整个旋转周期中,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和隔板51必然与送水管12完成一次反冲洗,且当其进行反冲洗时,絮团位于冲洗流道52中,此时絮团中体积较小、不足以被过滤出的,在反冲洗的水流作用下,透过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隔板51,进而脱离冲洗流道52,因此在对絮团进行收集时,将絮团经过冲洗,一方面利用大量汇聚的絮团、絮凝剂胶质与送水管12中泵入的水流进行接触,进而利用絮团对送水管12中泵入的水流中的杂质进行拦截,进而增强对水流中颗粒的拦截效果,另一方面对收集的絮团、絮凝剂胶质进行筛选,进而将其中未完全絮凝、团聚、或团聚体积较小的絮团进行剔除,进而降低絮凝剂未完全发挥作用即被排除的几率,进而增强对絮凝剂对水体的净化、絮凝效果。
22.示例性的,所述过滤环41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栏板53,所述环形栏板53与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隔板51均固定连接;通过在过滤环41上固定连接环形栏板53,且环形栏板53与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隔板51均固定连接,且环形栏板53的将冲洗流道52全部覆盖,因此在环形栏板53与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隔板51同步转动的过程中,环形栏板53能够配合絮凝筒2内壁以及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隔板51,对冲洗流道52进行封闭,进而能够降低在冲洗过程中,收集的絮团直接流出的几率,同时环形栏板53能够在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旋转、收集絮团的过程中,形成遮挡效果,降低水流被扰动后,絮团在扰动水流作用下向絮凝筒2上方飘动的几率。
23.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过滤板5靠近过滤环41一侧铰接有摆动板54,所述过滤环41上
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5,所述摆动板54与限位板55配合,用于将冲洗流道52进行封闭;通过在第二过滤板5上铰接摆动板54、在过滤环41上固定限位板55,在第二过滤板5由底部向上方旋转的过程中,摆动板54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偏转,进而使摆动板54与限位板55分离,致使絮团等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冲洗流道52中掉落,而当第二过滤板5由上向下运动时,摆动板54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限位板55接触,进而对第二过滤板5与过滤环41之间进行封闭,进而有效的防止冲洗流道52中的絮团重新向外流动,进一步降低冲洗流道52中絮团在受送水管12中水流的直接冲击时,不经过滤、直接向冲洗流道52外流出的几率。
24.示例性的,所述送水管12位于絮凝筒2内安装有分散头6,所述分散头6为不完全环形管,所述分散头6中部与送水管12导通,所述分散头6靠近絮凝筒2内部分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漏孔61;送水管12位于絮凝筒2内一端固定安装有分散头6,送水管12中的水流进入分散头6内部后,在分散头6的缓冲、导向作用下,通过漏孔61向絮凝筒2中排放,一方面将水流的冲击面积扩大,降低局部冲击力度过大,导致絮团结构被破坏,另一方面扩大冲击面积,增强对第一过滤板42、第二过滤板5和隔板51的反冲洗作用。
25.示例性的,所述漏孔61于分散头6上的排布,随着与送水管12距离的靠近,其密集度逐渐降低,由于靠近送水管12开口的位置的水流冲击力大,远离送水管12的位置水流冲击力小,因此通过改变漏孔61在分散头6上的排布密集程度,致使水流冲击力大的位置漏孔61密集程度低、水流冲击力小的地方漏孔61密度大,因此增强分散头6上出水强度的均匀性,进而避免局部水流冲击力过大。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