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

2022-09-11 19:3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列车碳滑板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正朝着应用多样化、制造智能化和中国高铁“国际化”的战略推进,高速列车产生的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由于列车运行速度很快,碳滑板与弓网加剧磨耗,致使滑板升温,滑板中碳元素在空气中加速氧化,产生较多二氧化碳气体,加剧温室效应。目前国内外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较少,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碳滑板磨耗与车速、温度、弓网接触力等之间的关系上。为了提高碳滑板的利用率,减少碳滑板的磨耗,有相关研究在纯碳滑板中添加其他元素,但碳元素仍占据主要地位,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仍可以与周围氧气结合形成co2气体,而现阶段传统的受电弓并没有二氧化碳吸收和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的受电弓上缺少二氧化碳吸收和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受电弓和碳滑板,所述受电弓与碳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受电弓上方依次连通并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导气管、三元催化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排气管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碳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通过第一连接支撑装置与受电弓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通过第二连接支撑装置与受电弓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内设有吸入式风扇。
4.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吸收装置进气管、进气主管、转动支撑装置和壳体,所述吸收装置进气管一端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壳体内的进气主管连通,所述进气主管两侧对称设有多组分气管,所述分气管能够以进气主管为轴旋转,所述进气主管上下两端均与转动支撑装置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分气管侧面以进气主管为轴,交替设有多个布气小孔,与所述分气管转动方向相同一侧的布气小孔数量大于与所述分气管转动方向相反一侧的布气小孔数量。
6.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分气管之间设有再布气盘,相邻的分气管之间也设有再布气盘,所述再布气盘上设有多个布气小孔。
7.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与分气管之间设有雾气捕集器,所述雾气捕集器内至少有一层多孔吸附材料。
8.优选的,所述排气孔内壁与所述排气管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
9.优选的,所述吸收装置进气管内壁与所述导气管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
10.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上设有凹槽,所述进气口通过凹槽与碳滑板连接。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入式风扇加快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同时三元催化器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将有害气体分解,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并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装置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的分解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16.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17.图中:1、受电弓;2、碳滑板;3、进气口;4、进气管;5、吸入式风扇;6、导气管;7、三元催化器;8、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1、吸收装置进气管;8-2、进气主管;8-3、分气管;8-4、排气孔;8-5、布气小孔;8-6、再布气盘;8-7、雾气捕集器;8-8、转动支撑装置;8-9、壳体;9、排气管;10、排气口;11、第一连接支撑装置;12、第二连接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9.由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包括受电弓1和碳滑板2,受电弓1与碳滑板2固定连接,受电弓1上方依次连通并设有进气口3、进气管4、导气管6、三元催化器7、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排气管9和排气口10,进气口1上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对碳滑板2半包裹以此实现进气口1与碳滑板2固定连接,导气管6通过第一连接支撑装置11与受电弓1固定连接,排气管9通过第二连接支撑装置12与受电弓1固定连接,导气管6内固定设有吸入式风扇5;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包括吸收装置进气管8-1、进气主管8-2、转动支撑装置8-8和壳体8-9,吸收装置进气管8-9设在壳体8-9外侧,吸收装置进气管8-1一端与导气管6连通,另一端与壳体8-9内的进气主管8-2连通,进气主管8-2两侧对称设有多组分气管8-3,分气管8-3能够以进气主管8-2为轴旋转,进气主管8-2上下两端均与转动支撑装置8-8连接,转动支撑装置8-8包括轴承座和支承,轴承座与壳体8-9相对固定设置;分气管8-3侧面以进气主管8-2为轴,交替设有多个布气小孔8-5,与分气管8-3转动方向相同一侧的布气小孔8-5面积之和大于与分气管8-3转动方向相反一侧的布气小孔8-5面积之和。
20.壳体8-9一侧设有排气孔8-4,排气孔8-4与分气管8-3之间设有再布气盘8-6,相邻的分气管8-3之间也设有再布气盘8-6,再布气盘8-6上设有多个布气小孔8-5,再布气盘8-6套在进气主管8-2外周且再布气盘8-6的外部边缘固定在壳体8-9上;排气孔8-4与分气管8-3之间设有雾气捕集器8-7,雾气捕集器8-7内至少有一层多孔吸附材料,排气孔8-4内壁与排气管9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使用时可直接用扳手将排气孔8-4与排气管9拧紧,当检修人员发现排气管9有杂质堆积时,可以松开并取下排气管9进行清理或更换;吸收装置进气管8-1内壁与导气管6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使用时可直接用扳手将吸收装置进气管8-1与导气管6拧紧,当检修人员发现进气管8-1处有杂质堆积时,可以松开并取下进气管8-1进行清理或更换,大大降低因进气管8-1堵塞而更换整个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的成本。
21.工作原理:碳滑板2与受电弓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通过进气口3进入进气管4中,导气管6内的吸入式风扇5采用纯机械动力气体带动换气扇工作,加快导气管对二氧化碳的收集,并提高导气管6内二氧化碳浓度,三元催化器7将有害气体中的一
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吸收装置进气管8-1进入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分气管8-3中的布气小孔8-5喷出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推动分气管8-3以进气主管8-2为轴旋转,同时雾气捕集器8-7吸附有害气体,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率。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入式风扇、三元催化装置和二氧化吸收装置,将有害气体分解,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并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装置的净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包括受电弓(1)和碳滑板(2),所述受电弓(1)与碳滑板(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弓(1)上方依次连通并设有进气口(3)、进气管(4)、导气管(6)、三元催化器(7)、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排气管(9)和排气口(10),所述进气口(3)与碳滑板(2)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6)通过第一连接支撑装置(11)与受电弓(1)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9)通过第二连接支撑装置(12)与受电弓(1)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6)内设有吸入式风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8)包括吸收装置进气管(8-1)、进气主管(8-2)、转动支撑装置(8-8)和壳体(8-9),所述吸收装置进气管(8-1)一端与导气管(6)连通,另一端与壳体(8-9)内的进气主管(8-2)连通,所述进气主管(8-2)两侧对称设有多组分气管(8-3),所述分气管(8-3)能够以进气主管(8-2)为轴旋转,所述进气主管(8-2)上下两端均与转动支撑装置(8-8)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装置(8-8)与壳体(8-9)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管(8-3)侧面以进气主管(8-2)为轴,交替设有多个布气小孔(8-5),与所述分气管(8-3)转动方向相同一侧的布气小孔(8-5)数量需大于与所述分气管(8-3)转动方向相反一侧的布气小孔(8-5)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9)一侧设有排气孔(8-4),所述排气孔(8-4)与分气管(8-3)之间设有再布气盘(8-6),相邻的分气管(8-3)之间也设有再布气盘(8-6),所述再布气盘(8-6)上设有多个布气小孔(8-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8-4)与分气管(8-3)之间设有雾气捕集器(8-7),所述雾气捕集器(8-7)内至少有一层多孔吸附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8-4)内壁与所述排气管(9)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进气管(8-1)内壁与所述导气管(6)尾端外壁均设有螺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上设有凹槽,所述进气口(3)通过凹槽与碳滑板(2)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碳滑板净化装置,包括受电弓和碳滑板,受电弓与碳滑板固定连接,受电弓上方依次连通并设有进气口、进气管、导气管、三元催化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排气管和排气口,进气口与碳滑板固定连接,导气管通过第一连接支撑装置与受电弓固定连接,排气管通过第二连接支撑装置与受电弓固定连接,导气管内设有吸入式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入式风扇加快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同时三元催化器和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将有害气体分解,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并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装置的净化效率。高装置的净化效率。高装置的净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洋 唐毓晗 郭威 靳一鸣 李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10
技术公布日:2022/9/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