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06:4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瓦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


背景技术:

2.轴瓦是一种由两个半圆形金属合在一起而成一个标准圆的滑动轴承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是一种拉削轴瓦两端面余量,使轴瓦的弧长达到所需半圆周长长度的加工机器,其主要是使半圆形轴瓦两端部从齿条形的拉刀表面滑过,将轴瓦边部毛刺去除。但是现有轴瓦拉床在加工轴瓦过程中,需要人工上料(将轴瓦定位在拉刀滑座一端的送料用定位座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不利于提高轴瓦加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上料时,工人手部靠近运动的拉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5.提出了一种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包括用于传送待拉对口面轴瓦的进料输送带、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拉对口面装置,所述进料输送带设于机架的一侧;所述机架立设于地面,所述拉对口面装置立设于所述机架;所述拉对口面装置包括转移机构和拉对口面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料输送带的末端位置,以使转移机构将进料输送带上的轴瓦转移到拉对口面机构;所述拉对口面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对转移过来的轴瓦拉对口面处理;所述拉对口面机构的下端还设有出料输送带,通过出料输送带将完成拉对口面的轴瓦输送到下一工位。
6.优选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支撑架、转轴和夹送机构,所述支撑架立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与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夹送机构安装于所述转轴伸向所述拉对口面机构一侧的端部,并随第一驱动装置的传动,以使转轴带动夹送机构将轴瓦转移到拉对口面机构。
7.优选的,所述夹送机构包括连接块、旋转块和夹送块,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旋转块固定连接;所述夹送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以使旋转块带动夹紧在进料输送带和拉对口面机构往复移动。
8.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垂直所述旋转块转动方向,并安装在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转轴一侧的端部。
9.优选的,所述拉对口面机构包括固定底座、移动底座和拉刀,所述固定底座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拉刀螺栓装配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底座,并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拉刀垂直地面方向上下移动并对轴瓦拉对口面处理。
10.优选的,所述机架位于所述移动底座前方的位置设有夹紧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轴瓦放置座、压紧座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轴瓦放置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压紧座滑配安装在所述机架设置的滑轨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以使压紧座压紧位于轴瓦放置座上的轴瓦。
12.优选的,所述进料输送带靠近所述转移机构的位置设有传感装置。
13.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只需要人工将轴瓦放置在进料输送带,由进料输送带将轴瓦输送到转移机构的取料的位置,并由转移机构将轴瓦移送到拉对口面机构进行拉对口面处理,采用半自动的生产方式,而且不需要人工将轴瓦定位在拉刀滑座一端的送料用定位座上,减小人工强度,提高轴瓦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使操作人员远离轴瓦拉对口面时加工的位置,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的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的结构图。
18.附图标号说明:
19.1-进料输送带;2-机架;3-转移机构;301-支撑架;302-转轴;303-夹送机构;304-第一驱动装置;4-拉对口面机构;401-固定底座;402-移动底座; 403-拉刀;404-第二驱动装置;5-连接块;6-旋转块;7-夹送块;8-夹紧机构; 801-轴瓦放置座;802-压紧座;9-传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
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立式轴瓦对口面拉床,包括用于传送待拉对口面轴瓦的进料输送带1、机架2及设于机架2上的拉对口面装置,所述进料输送带1设于机架2的一侧;所述机架2立设于地面,所述拉对口面装置立设于所述机架2;所述拉对口面装置包括转移机构3和拉对口面机构4,所述转移机构3安装在所述机架2一侧,且位于所述进料输送带1的末端位置,以使转移机构3将进料输送带1上的轴瓦转移到拉对口面机构4;所述拉对口面机构4安装在所述机架2上,并对转移过来的轴瓦拉对口面处理;所述拉对口面机构4的下端还设有出料输送带,通过出料输送带将完成拉对口面的轴瓦输送到下一工位。
24.本实施方式只需要人工将轴瓦放置在进料输送带1,由进料输送带1将轴瓦输送到转移机构3的取料的位置,并由转移机构3将轴瓦移送到拉对口面机构4进行拉对口面处理,采用半自动的生产方式,而且不需要人工将轴瓦定位在拉刀403滑座一端的送料用定位座上,减小人工强度,提高轴瓦加工的工作效率,并且使操作人员远离轴瓦拉对口面时加工的位置,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25.其中,所述转移机构3包括支撑架301、转轴302和夹送机构303,所述支撑架301立设于所述机架2,所述转轴302设于所述支撑架301,并与安装于所述支撑架301上的第一驱动装置304传动连接;所述夹送机构303安装于所述转轴302伸向所述拉对口面机构4一侧的端部,并随第一驱动装置304 的传动,以使转轴302带动夹送机构303将轴瓦转移到拉对口面机构4;通过该结构第一驱动装置304为转轴302的转动提供动力,第一驱动装置304采用伺服电机,使转轴302带动夹送机构303在进料输送带1与拉对口面机构4 之间往复移动,进行轴瓦的转移;进一步,所述夹送机构303包括连接块5、旋转块6和夹送块7,所述旋转块6与所述转轴302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块5 与所述旋转块6固定连接;所述夹送块7与所述连接块5固定连接;以使旋转块6带动夹紧在进料输送带1和拉对口面机构4往复移动,具体的,所述连接块5垂直所述旋转块6转动方向,并安装在所述旋转块6远离所述转轴302 一侧的端部;通过该结构转轴302只是带动旋转块6时行旋转,而夹送块7 以转轴302为轴心以旋转块6为半径来回移动,并且夹送块7始终垂直轴瓦上端面的位置,将轴瓦从进料输送带1平移到拉对口面机构4上。
26.其中,所述拉对口面机构4包括固定底座401、移动底座402和拉刀403,所述固定底座401安装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拉刀403螺栓装配于所述移动底座402,所述移动底座402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底座,并与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40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40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04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04带动拉刀403垂直地面方向上下移动并对轴瓦拉对口面处理;通过该结构移动底座402相对固定座的位置上下移动,使拉对口面机构4以立式切削的方式对轴瓦进行拉对口面处理。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位于所述移动底座402前方的位置设有夹紧机构 8,其中,所述夹紧机构8包括轴瓦放置座801、压紧座802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轴瓦放置座801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压紧座802滑配安装在所述机架2设置的滑轨上,并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采用气缸驱动,以使压紧座802压紧位于轴瓦放置座801上的轴瓦;在轴瓦转移到轴瓦放置座801时,压紧座802受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与轴瓦放置座801之间形成用于旋转轴302瓦的空间,当轴瓦置于轴瓦放置座801内时,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压紧
座802,使压紧座802压紧轴瓦的位置,同时移动底座402受到第二驱动装置404的驱动上下移动对轴瓦进行拉对口面处理。
28.其中,所述进料输送带1靠近所述转移机构3的位置设有传感装置9;如此传感装置9能够感应进料输送带1上轴瓦的输送状态,当进料输送带1上轴瓦的输送状态出现问题时,传感装置9可将信号传给转移机构3,使转移机构 3停止对轴瓦的转移,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