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箱盖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01:1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箱盖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箱盖板总成。


背景技术:

2.工业车辆通常指的是用来搬运、推顶、牵引、起升、堆垛或码放各种货物的动力驱动的机动车辆。其主要的种类包括叉车、单斗装载机等,其中,叉车包括前移式叉车、插腿式叉车、平衡重式叉车、跨车和侧叉等;单斗装载机包括牵引车、挂车和底盘车等。在这些工业车辆中,叉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种类之一,而内燃叉车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3.目前市场上的内燃叉车产品很多,油箱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得油箱盖板的样式、尺寸各不相同,使得不同油箱的油箱盖板之间存在不通用的问题,一方面不符合目前通用化零部件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升了零部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油箱盖板总成,通过对盖板、进油管和回油管结构的改进,使得该油箱盖板总成适用于不同的油箱结构的,通用化极强,且能够极大的节约零部件的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盖板总成,包括:
7.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用于固定所述盖板;
8.进油管组件,其包括进油管主体,所述进油管主体贯穿所述盖板,所述进油管主体位于油箱内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远离所述进油管主体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过滤件;
9.回油管组件,其包括回油管主体,所述回油管主体贯穿所述盖板,所述回油管主体位于邮箱内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管件;
10.以及贯穿所述盖板的燃油传感器。
11.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油管组件、回油管组件和燃油传感器在所述盖板上呈线性阵列排布。
12.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件为过滤网罩。
13.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网罩包括内网层和外网层,所述内网层的网孔大于所述外网层的网孔。
14.进一步方案,所述外网层的底部以上部分区域未设置网孔。
15.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油管主体和所述第一管件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回油管主体和第二管件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
16.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独立的选择直管或具有任意角度的弯管。
17.进一步方案,所述燃油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贯穿所述盖板,所
述传感器主体位于油箱内的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直线滑杆,所述直线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浮标,所述直线滑杆远离所述传感器主体的端部设有限位部。
18.进一步方案,所述传感器主体和所述直线滑杆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为直线形或具有任意角度的折弯形。
19.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部为开口销,所述开口销插设于所述直线滑杆远离所述传感器主体的端部。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油箱盖板通过盖板上设置若干腰形孔作为与油箱装配的螺栓孔,从而满足不同尺寸油箱开口周边不同分布位置的螺栓装配需求,同时降低了螺栓装配时的精度要求。
22.该油箱盖板的进油管组件和回油管组件为可拆卸结构,将进油管主体、回油管主体设为通用部分,位于油箱内的管件设为可拆卸部分,从而可根据油箱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管件,适用不同油箱深度的要求,且可根据需要调整油管末端与燃油棉保持垂直。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油箱盖板与油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油箱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过滤网罩204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盖板、101-腰形孔;
27.20-进油管组件、201-进油管主体、202-第一连接管、203-第一管件、204-过滤网罩、2041-内网层、2042-外网层;
28.30-回油管组件、301-回油管主体、302-第二连接管、303-第二管件;
29.40-燃油传感器、401-传感器主体、402-连接杆、403-直线滑杆、404-浮标、405-开口销。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盖板总成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所述另一个元件上。但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相连”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所述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一般指的是用于固定作用,这里的固定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任何一种固定方式,如“螺纹连接”、“铆接”、“焊接”等。
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如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油箱盖板,该油箱盖板包括盖板10、进油
管组件20、回油管组件30和燃油传感器40,其中,进油管组件20、回油管组件30和燃油传感器40分别贯穿盖板1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油管组件20、回油管组件30和燃油传感器40在盖板10上呈线性排列分布。
34.其中,盖板10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盖板10为矩形板状结构。请继续参阅图2,盖板10上设有若干腰形孔101,腰形孔101作为盖板10与油箱装配时的螺栓孔,实现盖板10与油箱的固定。由于腰形孔101为条形孔,因此,实际装配时具有调整的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尺寸油箱开口周边不同分布位置的螺栓装配需求,同时降低了螺栓装配时的精度要求。而腰形孔101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盖板10的尺寸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至少为2个,也可以为4个、6个、8个或10个等,优选的,腰形孔101在盖板10上呈对称分布,保证装配的稳定性。
35.请继续参阅图2,进油管组件20包括进油管主体201、第一连接管202、第一管件203和过滤网罩204,其中,进油管主体201焊接在盖板10上,进油管主体201位于盖板10下表面的部分伸入油箱中。进油管主体201伸入油箱的端部与第一管件203通过第一连接管202连通,第一管件203远离进油管主体201的端部连接过滤网罩204,进油管主体201与第一管件203为可拆卸连接,将进油管主体201作为通用部分,第一管件203可根据油箱深度选择不同长度,从而适配不同深度油箱的要求。第一连接管202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任意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弯管,具体根据油箱结构进行调整,目的在于使得进油管组件20的末端与燃油面垂直。进一步的,请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罩204的作用是过滤油液中的杂质,保证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罩204包括内网层2041和外网层2042,可以有效防止燃油直接冲击外网层2042中存储的杂质,避免杂质被冲进油箱内;其中,内网层2041的网孔孔径大于外网层2042的网孔孔径,内网层2041的网孔孔径较大,从而过滤燃油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外网层2042的网孔孔径较小,从而过滤燃油中较小颗粒的杂质;此外,本实施例中,外网层2042自底部向上部分区域未设置网孔,如图3中所示的,即为全包围结构,可用于存储杂质;优选的,外网层2042自底部以上1/4-1/3区域未设置网孔,更优选的,外网层2042自底部以上1/3区域未设置网孔。
36.回油管组件30包括回油管主体301、第二连接管302和第二管件303,其中,回油管主体301焊接在盖板10上,回油管主体301位于盖板10下表面的部分伸入油箱中。进一步的,回油管主体301伸入油箱的端部与第二管件303通过第二连接管302连通。将回油管主体301和第二管件303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回油管主体301作为通用部分,第二管件303可根据油箱深度选择不同长度,从而适配不同深度油箱的要求。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管302可以为直管,也可以为任意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弯管,具体可根据油箱结构进行调整,目的在于使得回油管组件30的末端与燃油面垂直。
37.请继续参阅图2,燃油传感器40包括传感器主体401,其作用在于感应燃油液位。传感器主体401通过本领域中常规的方式固定在盖板10上,如法兰固定连接等;传感器主体401位于盖板10以下伸入油箱中的端部通过连接杆402连接直线滑杆403,在直线滑杆403上滑动连接有浮标404,使得该浮标404可随着液面高度在直线滑杆403上下滑动,感应燃油液面高度。进一步的,在直线滑杆403远离传感器主体401的端部设有限位部,用于对浮标404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开口销405,开口销405插设在直线滑杆404的端部,在实现对浮标404限位的同时,还能够在需要时方便拆卸更换浮标40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
402可以为直线形,也可以为任意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结构,目的在于保持燃油传感器40的末端与燃油液面垂直。
38.通过本实施例中油箱盖板总成结构,通过盖板10上的腰形孔101作为螺栓安装孔,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尺寸油箱开口周边不同分布位置的螺栓装配需求,且降低了螺栓装配时的精度要求。进一步的,进油管组件20、回油管组件30和燃油传感器40均为分体结构,固定在盖板10的部分可以实现通用化,根据油箱结构和深度,仅需选择不同的第一连接管202、第二连接管302、连接杆402、第一管件203、第二管件303和直线滑杆403实现不同角度和长度的需要,实现油箱盖板的通用化需求,且能够极大的降低零部件的成本。
39.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油箱盖板总成不仅可用于叉车油箱,还可以用于其他不限于牵引车、挂车等工业车辆。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