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21:1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

背景技术:

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指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一种,主要是安装在停车位后侧,并且在使用时,将汽车倒停在指定位置,并且将充电桩上的充电头取下,与汽车上的充电孔对接。
4.现有的充电桩其充电电源线暴露在外侧,很容易因日晒雨淋而老化,且现有的专利在充电桩控制电缆收放时,主要通过电机驱动操作,从而使得充电桩的节能性较差;另外现有充电桩的充电头在未充电时易于取下,从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且通过在充电桩本体上设置防撞栏,依然存在安全隐患,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6.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8.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与地面固定设置的基座及充电桩主体;所述基座镶嵌设置于地面内,且所述基座的顶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基座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基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外侧缠绕设置有电源线,且所述电源线的外侧与所述充电桩主体之间设置有固线器,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设置有枪头,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枪头相配合的固定座。
9.进一步的,为了对电源线进行降温,从而防止其老化,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顶部且位于所述绕线组件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散热风扇,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防雨棚。
10.进一步的,为了对车辆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车辆与充电桩主体发生碰撞,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转动辊及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基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且所述第一转动辊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一端均套设有限位盒;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座及所述第二轴承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楔形块及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靠近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下的斜切
面,且所述第二楔形块靠近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上的斜切面,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端与所述基座的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一侧与所述基座的内部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转动辊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侧均横向等距设置有若干防滑筋,所述基座的内部右侧竖直开设有与所述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座及所述限位盒相配合的竖槽,所述基座的内部左侧水平开设有与所述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座及所述限位盒相配合的横槽。
11.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两组转动辊只能进行单向转动,所述限位盒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所述限位盒的内部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一端外侧,所述限位盒的内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棘轮相配合的棘爪及与所述棘爪相配合的弹簧片,所述棘爪远离所述棘轮的一端通过固定销与所述限位盒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将电源线在进行无需电机驱动的情况下进行主动缠绕,所述绕线组件包括与所述充电桩主体内壁转动连接的绕线筒,所述绕线筒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所述电源线,所述绕线筒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螺旋缠绕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内侧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外侧端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筒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套设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所述电源线,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螺旋交叉开设有两组导向槽,两组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闭合回路,所述转动轮的内底部卡接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13.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打滑并收回,所述固线器包括与所述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限位头、第一铁芯、第三压缩弹簧及第二铁芯,所述限位头与所述第一铁芯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头、所述第一铁芯及所述第二铁芯的中部均贯穿设置有所述电源线;所述固定套及所述限位头朝向所述充电桩主体内部的一侧均为锥形结构,且所述限位头的一端外侧镶嵌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套内壁相切的滚珠,其中所述第一铁芯及所述第二铁芯的外侧分别缠绕设置有旋向相同的第一线圈,且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头远离所述第一铁芯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
14.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枪头被误取下,并增加枪头放置的稳定性,所述枪头的中部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铁芯,所述第三铁芯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三铁芯两侧均设置有伸缩头,两组所述伸缩头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磁铁,两组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三铁芯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压缩弹簧,且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所述伸缩头相配合的槽口。
15.进一步的,为了实现限位组件与枪头进行联动,所述竖槽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所述枪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可以实现在车辆经过限位组件时无法继续后退,从而有效的防止车辆与充电桩本体发生碰撞,相较于在充电桩本体上设置防撞栏,本发明的实现方式更加节约成本且降低了安全隐患;另外本发明的限位组件通过触电开关与枪头进行联动,从而使得只有车辆进入指定位置方可取下枪头,这样不仅防止枪头被误取下,而且
增加了枪头放置的稳定性。
17.2、本发明通过设置绕线组件,可以实现将电源线进行主动缠绕,且无需电机驱动,从而提高了充电桩的节能性,且绕线组件与固线器可以防止电源线在使用时发生自动回收现象,提高了绕线组件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散热风扇及散热孔,可以对缠绕的电源线进行降温,从而减缓电源线的老化速度。
18.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轴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限位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限位盒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固定轴的轴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固定轴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固线器的主视剖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固线器的侧视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枪头的剖视图。
21.图中:1、基座;2、充电桩主体;3、限位组件;301、第一转动辊;302、第二转动辊;303、轴承;304、第一轴承座;305、第二轴承座;306、限位盒;307、第一楔形块;308、第二楔形块;309、第一压缩弹簧;310、第二压缩弹簧;311、防滑筋;312、竖槽;313、横槽;314、棘轮;315、棘爪;316、弹簧片;317、固定销;4、绕线组件;401、绕线筒;402、转轴;403、扭转弹簧;404、固定轴;405、转动轮;406、导向槽;407、导向块;5、电源线;6、固线器;601、固定套;602、限位头;603、第一铁芯;604、第三压缩弹簧;605、第二铁芯;606、滚珠;607、第一线圈;608、十字槽;7、枪头;701、腔室;702、第三铁芯;703、第二线圈;704、伸缩头;705、磁铁;706、第四压缩弹簧;707、槽口;8、固定座;9、散热风扇;10、散热孔;11、防雨棚;12、第一触点开关;13、第二触点开关。
22.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户外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与地面固定设置的基座1及充电桩主体2;基座1镶嵌设置于地面内,且基座1的顶面与地面平行,基座1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3,基座1的另一端与充电桩主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充电桩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绕线组件4,绕线组件4外侧缠绕设置有电源线5,且电源线5的外侧与充电桩主体2之间设置有固线器6,电源线5的一端连接设置有枪头7,充电桩主体2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与枪头7相配合的固定座8,充电桩主体2的内顶部且位于绕线组件4的正上方固定设置散热风扇9,充电桩主体2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10(散热孔10设置有过滤网),且充电桩主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防雨棚1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计防雨棚11的伸出长度,或将防雨棚11设计成可伸缩结构,本发明不作过多说明)。
26.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组件3,可以实现在车辆经过限位组件3时无法继续后退,从而有效的防止车辆与充电桩本体发生碰撞,相较于在充电桩本体上设置防撞栏,本发明的实现方式更加节约成本且降低了安全隐患;另外本发明的限位组件3通过触电开关与枪头7进行联动,从而使得只有车辆进入指定位置方可取下枪头7,这样不仅防止枪头7被误取下,而且增加了枪头7放置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设置绕线组件4,可以实现将电源线5进行主动缠绕,且无需电机驱动,从而提高了充电桩的节能性,且绕线组件4与固线器6可以防止电源线5在使用时发生自动回收现象,提高了绕线组件4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散热风扇9及散热孔10,可以对缠绕的电源线5进行降温,从而减缓电源线5的老化速度。
27.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303与基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座304及第二轴承座305,且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的一端均套设有限位盒306;其中,第一轴承座304及第二轴承座30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楔形块307及第二楔形块308,第一楔形块307靠近第二楔形块308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下的斜切面,且第二楔形块308靠近第一楔形块307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上的斜切面,第一轴承座304的底端与基座1的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309,第二轴承座305的一侧与基座1的内部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310,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的外侧均横向等距设置有若干防滑筋311,基座1的内部右侧竖直开设有与轴承303、第一轴承座304及限位盒306相配合的竖槽312,基座1的内部左侧水平开设有与轴承303、第二轴承座305及限位盒306相配合的横槽313(竖槽312及横槽313的截面为多种大小不同的矩形组成,从而保证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在移动过程中
不会发生转动),限位盒306的截面为矩形结构,且限位盒306的内部设置有棘轮314,棘轮314分别固定套设于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的一端外侧,限位盒306的内顶部设置有与棘轮314相配合的棘爪315及与棘爪315相配合的弹簧片316,棘爪315远离棘轮314的一端通过固定销317与限位盒306转动连接(棘爪315可以保证棘轮314进行单向转动)。
28.限位组件3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接触第一转动辊301后,车辆在第一转动辊301上滑动并落入第一转动辊301与第二转动辊302之间并进行打滑停止,此时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顺指针转动,车辆挤压第一转动辊301,第一转动辊301压缩第一轴承座304及第一压缩弹簧309并下降,第一轴承座304通过第一楔形块307推动第二楔形块308向左移动,第二楔形块308推动第二轴承座305及其上的第二转动辊302向左移动,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重量适应性的调整第一转动辊301与第二转动辊302之间的间距。
29.在一个实施例中,绕线组件4包括与充电桩主体2内壁转动连接的绕线筒401,绕线筒401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电源线5,绕线筒401的一侧设置有转轴402,转轴402的外侧螺旋缠绕设置有扭转弹簧403,扭转弹簧403的内侧端与转轴402固定连接,扭转弹簧403的外侧端与充电桩主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绕线筒401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固定轴404,固定轴404的外侧套设有转动轮405,转动轮405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电源线5,固定轴404的外侧螺旋交叉开设有两组导向槽406,两组导向槽406之间形成闭合回路,转动轮405的内底部卡接设置有与导向槽406相配合的导向块407。
30.绕线组件4的工作原理为:扭转弹簧403释放积累的弹性势能使电源线5复位,电源线5在复位过程中经过转动轮405并带动其转动,转动轮405转动的同时在固定轴404上沿着导向槽406进行循环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电源线5移动,进而使电源线5在绕线筒401上缠绕的更加均匀。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固线器6包括与充电桩主体2固定连接的固定套601,固定套60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限位头602、第一铁芯603、第三压缩弹簧604及第二铁芯605,限位头602与第一铁芯603固定连接,且限位头602、第一铁芯603及第二铁芯605的中部均贯穿设置有电源线5;固定套601及限位头602朝向充电桩主体2内部的一侧均为锥形结构,且限位头602的一端外侧镶嵌设置有若干与固定套601内壁相切的滚珠606,其中第一铁芯603及第二铁芯605的外侧分别缠绕设置有旋向相同的第一线圈607,且第二铁芯605与固定套6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限位头602远离第一铁芯603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608。
32.固线器6的工作原理为:限位头602通过滚珠606与固定套601发生挤压并停止移动,限位头602上的十字槽608收缩并将电源线5进行夹紧固定;第一线圈607带电后,第一线圈607使第一铁芯603及第二铁芯605带有磁性并相互吸引,从而第一铁芯603带动限位头602向右移动十字槽608张开并解除对电源线5的限制。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枪头7的中部开设有腔室701,腔室70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铁芯702,第三铁芯702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第二线圈703,第三铁芯702两侧均设置有伸缩头704,两组伸缩头70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磁铁705,两组磁铁705与第三铁芯702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压缩弹簧706,且固定座8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伸缩头704相配合的槽口707,竖槽31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轴承座304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与第二线圈703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12,枪头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与第一线圈607电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13。
34.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
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5.在实际应用时,基座1固定在地面上,且基座1的顶端与地面保持同一水平,充电桩主体2与基座1连接并固定在地面上,同时充电桩主体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充电桩主体2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过多说明),车辆需要充电时,车辆缓慢倒车并靠近充电桩主体2,当车辆接触第一转动辊301后,车辆在第一转动辊301上滑动并落入第一转动辊301与第二转动辊302之间并进行打滑停止(在实际使用时可同时在车辆的前后轮设置两组限位组件3,车辆的驱动轮在限位组件3上打滑并停止移动),此时车辆挤压第一转动辊301,第一转动辊301压缩第一轴承座304及第一压缩弹簧309并下降,第一轴承座304通过第一楔形块307推动第二楔形块308向左移动,第二楔形块308推动第二轴承座305及其上的第二转动辊302向左移动,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重量适应性的调整第一转动辊301与第二转动辊302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车辆停止的更加稳定;当第一轴承座304下降时,挤压第一触点开关12并使第二线圈703通电,第二线圈703通电使得第三铁芯702带有磁性,第三铁芯702的两端分别吸引两组磁铁705向其靠近,从而利用磁铁705带动伸缩头704收缩,此时可将枪头7取下;拉动枪头7,枪头7带动电源线5伸出,电源线5带动绕线筒401转动并使扭转弹簧403收缩,此时扭转弹簧403积累弹性势能,当电源线5的长度足够使用时,稍微松下枪头7,此时扭转弹簧403带动电源线5收回,于此同时电源线5带动限位头602向左移动,限位头602通过滚珠606与固定套601发生挤压并停止移动,且限位头602将电源线5进行夹紧固定;充电完成后,按压枪头7上的第二触点开关13,第二触点开关13使第一线圈607带电,第一线圈607使第一铁芯603及第二铁芯605带有磁性并相互吸引,从而第一铁芯603带动限位头602向右移动并解除对电源线5的限制,此时扭转弹簧403释放弹性势能使电源线5复位,电源线5在复位过程中经过转动轮405并带动其转动,转动轮405转动的同时在固定轴404上沿着导向槽406进行循环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电源线5移动,进而使电源线5在绕线筒401上缠绕的更加均匀;车辆离开时,车轮带动第一转动辊301及第二转动辊302进行逆时针转动,此时棘轮314防止其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车辆顺利开出。
36.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组件3,可以实现在车辆经过限位组件3时无法继续后退,从而有效的防止车辆与充电桩本体发生碰撞,相较于在充电桩本体上设置防撞栏,本发明的实现方式更加节约成本且降低了安全隐患;另外本发明的限位组件3通过触电开关与枪头7进行联动,从而使得只有车辆进入指定位置方可取下枪头7,这样不仅防止枪头7被误取下,而且增加了枪头7放置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设置绕线组件4,可以实现将电源线5进行主动缠绕,且无需电机驱动,从而提高了充电桩的节能性,且绕线组件4与固线器6可以防止电源线5在使用时发生自动回收现象,提高了绕线组件4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散热风扇9及散热孔10,可以对缠绕的电源线5进行降温,从而减缓电源线5的老化速度。
3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