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2:1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电缆布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行电缆是从电梯机房控制柜与轿顶检修控制箱之间的导线,因为电缆需要随着电梯轿厢的运行而运动,所以安装在高层建筑内部的超高速电梯中,随行电缆的布置方法对电梯运行效果以及运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3.而高层建筑在有强风或地震的情况下发生摇摆振动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建筑物的摇摆带动电梯井道内的曳引绳、随行电缆、补偿绳以及限速器绳等长尺寸柔性物摇摆,当这些长尺寸柔性物的摇摆幅度变得很大,就可能撞击到井道内的其他装置、设备、仪器,甚至与这些装置、设备、仪器相纠缠在一起,造成破损。尤其当遇到强风或长周期地震时,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的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活动安装有轿厢,所述电梯井的内部设有固定台,所述轿厢的顶部设有检修箱,所述固定台上设有控制柜,电缆的一端与检修箱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与控制柜连接,所述电梯井的侧壁以及轿厢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止电缆错位移动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台上、电梯井的侧壁、轿厢的顶面以及轿厢的底面均设有用于防止电缆错位移动的第二固定装置。
6.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位于电梯井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距离电梯井底部的高度大于一半高度的电梯井。
7.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位于电梯井侧壁的第二固定装置距离电梯井底部的高度大于一半高度的电梯井。
8.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位于电梯井侧壁的第二固定装置距离电梯井底部的高度大于位于电梯井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距离电梯井底部的高度。
9.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电缆的数量为两条,位于轿厢底部的第一固定装置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位于轿厢底部的两个第一固定装置以轿厢底部的中心对称。
10.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所述电梯井的侧壁上设有与轿厢的侧面滑动连接的导轨,位于电梯井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的正下方与导轨之间设有限位器,该限位器与电梯井的侧壁连接。
11.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每个电缆内均具有两个钢丝条,每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均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夹紧对应钢丝条的
压紧螺栓。
12.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夹紧电缆的第一压板,每个所述第一压板上均穿设有与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螺栓,所述电缆位于两个第一螺栓之间。
13.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每个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均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夹紧电缆的第二压板,每个所述第二压板上均穿设有与第二底板连接的第二螺栓,所述电缆位于两个第二螺栓之间。
14.在上述的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中,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一底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均橡胶垫。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的配合使用,使得电梯在电梯井内移动时,电缆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进而保证该电梯能够稳定移动,其次,也保证该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17.2、当要安装电缆时,人们需要将两个电缆通过对应第一固定装置分别夹紧在轿厢的底部,并使得位于轿厢底部的两个第一固定装置以轿厢底部的中心对称,此后,两个电缆通过轿厢底部的第二固定装置以及轿厢顶部的第二固定装置,便可将两个电缆与检修箱连接在一起,而在此过程中,在紧贴轿厢的两个电缆在同一水平上以轿厢的中心对称,如此,轿厢在高速运行时,在井道垂直方向的任何位置都能满足轿厢重心不发生偏移,即达到运行动平衡状态。
18.3、安装电缆时,通过合理的选择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不仅提高了电梯使用电缆的安全性,也提高人们对电缆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电梯井的仰视图。
21.图3是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第一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23.图5是图3在a-a处的剖视图。
24.图6是第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速电梯电缆的布置结构包括电梯井100、轿厢200、固定台110、检修箱210、控制柜120、第一固定装置300以及第二固定装置400。
27.电梯井100内活动安装有轿厢200,所述电梯井100的内部设有固定台110,所述轿厢200的顶部设有检修箱210,所述固定台110上设有控制柜120,电缆的一端与检修箱210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与控制柜120连接,所述电梯井100的侧壁以及轿厢200的底部均设有用于防止电缆错位移动的第一固定装置300,所述固定台110上、电梯井100的侧壁、轿厢200的顶
面以及轿厢200的底面均设有用于防止电缆错位移动的第二固定装置400,通过多个第一固定装置300与第二固定装置400的配合使用,使得电梯在电梯井100内移动时,电缆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进而保证该电梯能够稳定移动,其次,也保证该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28.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300距离电梯井100底部的高度大于一半高度的电梯井100,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二固定装置400距离电梯井100底部的高度大于一半高度的电梯井100,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二固定装置400距离电梯井100底部的高度大于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300距离电梯井100底部的高度,通过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300以及第二固定装置400的设置,使得位于电梯井100侧壁上的电缆能够紧贴电梯井100的内壁,进而避免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此处的电缆相对电梯井100内壁发生摩擦,而产生异响的情况,确保该轿厢200能够在电梯井100内稳定移动。
29.电缆的数量为两条,位于轿厢200底部的第一固定装置300的数量也为两个,在安装时,人们需要先将轿厢200调整至平衡状态,当要安装电缆时,人们需要将两个电缆通过对应第一固定装置300分别夹紧在轿厢200的底部,并使得位于轿厢200底部的两个第一固定装置300以轿厢200底部的中心对称,此后,两个电缆通过轿厢200底部的第二固定装置400以及轿厢200顶部的第二固定装置400,便可将两个电缆与检修箱210连接在一起,而在此过程中,在紧贴轿厢200的两个电缆在同一水平上以轿厢200的中心对称,如此,轿厢200在高速运行时,在井道垂直方向的任何位置都能满足轿厢200重心不发生偏移,即达到运行动平衡状态。
30.电梯井100的侧壁上设有与轿厢200的侧面滑动连接的导轨130,电缆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300的正下方是处于自由状态,电梯在升降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晃动,而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第一固定装置300的正下方与导轨130之间设有限位器140,该限位器140与电梯井100的侧壁连接,使得电缆在晃动的过程中,只会与限位器140接触,而当电缆将作用力作用于限位器140时,限位器140会对电缆有反作用力,如此,便可将电缆弹开,避免电缆与导轨130接触,如此,便可避免电缆破断及其他事故。
31.每个电缆内均具有两个钢丝条500,每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00均包括第一底板310,所述第一底板310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夹紧对应钢丝条500的压紧螺栓320,所述第一底板310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夹紧电缆的第一压板330,每个所述第一压板330上均穿设有与第一底板310连接的第一螺栓340,所述电缆位于两个第一螺栓340之间,在安装时,人们需要将第一底板310与安装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电梯井100的侧壁或者轿厢200的底部,再将一个电缆内的两个钢丝条500从电缆内剥离出来,通过两个压紧螺栓320将两个钢丝条500与第一底板310紧固连接,再将位于第一底板310与第一压板330之间的电缆通过第一压板330与第一螺栓340的配合作用,将该电缆夹持住,如此,避免使得位于轿厢200底部的电缆以及位于电梯井100侧壁的电缆能够紧贴轿厢200底部以及电梯井100侧壁,避免轿厢200在电梯井100移动时,电缆在此处发生晃动,也避免电缆因摩擦而出发异响的情况。
32.每个所述第二固定装置400均包括第二底板410,第二底板410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夹紧电缆的第二压板420,每个所述第二压板420上均穿设有与第二底板410连接的第二螺栓430,所述电缆位于两个第二螺栓430之间,在安装时,人们需要将第二底板410与安装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电梯井100的侧壁或者轿厢200的底部或者轿厢200的顶部或者固定台110上,再将位于第二底板410与第二压板420之间的电缆通过第二压板420与第二螺栓430
的配合作用,便可将该电缆夹持住,而位于第二固定装置400附近的电缆,其晃动幅度并不大,无需采用第一固定装置300固定电缆,如此,也提高人们对电缆的安装效率。
33.在现有技术中,电缆结构都是由包塑外皮加铜芯导线组成,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压板330与第一底板31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板420与第二底板410之间均橡胶垫350,进一步的,第一压板330与第一底板31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压板420与第二底板410之间的橡胶垫350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电缆的两侧,如此,当第一压板330向第一底板310移动或者第二压板420向第二底板410移动时,橡胶垫350受力并贴紧电缆,如此,便可对电缆进行有效压紧,且不损伤电缆外皮,避免导线短路。
34.更进一步的,第一压板330与第一底板310上均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螺栓340的第一腰孔331,第二压板420与第二底板410上均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二螺栓430的第二腰孔421,因第一腰孔331的长度大于第一螺栓340的直径,第二腰孔421的长度大于第二螺栓430的直径,使得人们在安装时,可根据电缆的粗细适当调整第一螺栓340的位置以及第二螺栓430的位置,以增加电缆安装的稳定性。
35.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