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9-04 06:4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作业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


背景技术:

2.作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用于协助人类工作。现有的用于提供作业平台的作业机器人中,往往只具备支撑功能,不能根据使用场景调节占地面积,通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用于解决现有的作业机器人因不能根据使用场景调节占地面积而通用性较低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包括:支撑板、顶板、升降组件、行进组件与调节组件;
5.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
6.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带动所述顶板升降;
7.所述行进组件包括:滑动板、主动轮、转动轴与从动轮;
8.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9.所述滑动板沿行进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部;
10.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
11.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
1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电机、主动调节件、中间调节件与从动调节件;
13.所述主动调节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中间调节件的第一端;
14.所述中间调节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调节件的第一端;
15.所述从动调节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
16.所述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主动调节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调节件转动。
17.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调节件的第二端固定有主动齿轮;
18.所述从动调节件的第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
19.所述中间调节件的第一端固定有前齿轮,第二端固定有后齿轮;
20.所述前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21.所述后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主动连杆、中间连杆与从动连杆;
23.所述主动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前齿轮;
24.所述从动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后齿轮;
25.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连杆,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杆。
26.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连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圆心偏心设置,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前齿轮的圆心偏心设置;
27.所述从动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圆心重合,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后齿轮的圆心偏心设置;
28.所述从动连杆为曲杆,中部与所述后齿轮的圆心转动连接。
2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杆;
30.所述转动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连杆的第一端。
3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连接板;
32.所述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33.所述转动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
3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电机、固定板与升降板;
35.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36.所述升降板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37.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升降板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板升降;
38.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
3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蜗杆、涡轮与涡轮连杆;
40.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升降电机传动连接;
41.所述涡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
42.所述涡轮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涡轮上,第二端设置有滑槽;
43.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滑块;
44.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45.所述升降电机用于带动所述蜗杆转动,使得所述涡轮连杆绕着第一端上下摆动。
46.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固定板、升降板与涡轮连杆均包括两个,且均关于所述蜗杆对称设置。
47.进一步地,还包括:多根弹簧杆;
48.所述弹簧杆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连接所述顶板。
4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包括:支撑板、顶板、升降组件、行进组件与调节组件;顶板设置于升降组件上;升降组件设置于支撑板上,用于带动顶板升降;行进组件包括:滑动板、主动轮、转动轴与从动轮;主动轮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上;滑动板沿行进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支撑板底部;转动轴可转动设置于滑动板上;从动轮固定连接转动轴;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电机、主动调节件、中间调节件与从动调节件;主动调节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板,第二端转动连接中间调节件的第一端;中间调节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从动调节件的第一端;从动调节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转动轴;调节电机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与主动调节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主动调节件转动。通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行进组件中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的应用场地,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5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行进组件与调节组件示意图;
5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调节组件示意图;
5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升降组件示意图;
5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的涡轮与升降板传动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5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9.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轴距可变的作业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0、顶板20、升降组件30、行进组件40与调节组件50;顶板20设置于升降组件30上;升降组件30设置于支撑板10上,用于带动顶板20升降。
60.请参阅图2,行进组件40包括:滑动板41、主动轮42、转动轴43与从动轮44;主动轮42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10上;滑动板41沿行进方向可滑动设置于支撑板10底部;转动轴43可转动设置于滑动板41上;从动轮44固定连接转动轴43。
61.具体来说,行进方向是指从动轮44与主动轮42滚动行进的方向。为了方便行进组件40与支撑板10连接,支撑板10底部可以延伸有连接板11。主动轮42可以固定设置于前转动轴45上;前转动轴45可转动设置于连接板11上。滑动板41可以沿行进方向滑动从而可以调整前转动轴45与转动轴43之间的轴间距。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42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前转动轴45的两端;从动轮44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转动轴43的两端。
62.请参阅图2,调节组件50包括:调节电机51、主动调节件52、中间调节件53与从动调节件54;主动调节件5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板10下端的连接板11,第二端转动连接中间调节件53的第一端;中间调节件5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从动调节件54的第一端;从动调节件5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转动轴43;调节电机51设置于支撑板10上,可以位于连接板11上,且与主动调节件52传动连接,用于带动主动调节件52转动。
63.具体来说,在调节电机51带动主动调节件52转动后,主动调节件52会带动中间调节件53转动,进而中间调节件53带动从动调节件54转动,最终通过转动轴43拉动滑动板41沿行进方向滑动,起到调节主动轮42与从动轮44之间轴距的作用,可以适配不同地形和不同尺寸的场合,具备更好的通用性。
64.相应的,支撑板10可以为伸缩板,在滑动板41沿行进方向滑动时,可以带动支撑板10沿行进方向伸缩。
65.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主动调节件52的第二端固定有主动齿轮521;从动调节件54的第一端固定有从动齿轮541;中间调节件53的第一端固定有前齿轮531,第二端固定有后齿轮532;前齿轮531与主动齿轮521啮合连接;后齿轮532与从动齿轮541啮合连接。
66.具体来活,主动调节件52与从动调节件54均为单齿轮杆,也即一端固定有齿轮,另一端为杆状。中间调节件53为双齿轮杆,两端均固定有齿轮。
67.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调节轴距过程中,主动调节件52、中间调节件53与从动调节件54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调节组件50还包括有:主动连杆55、中间连杆56与从动连杆57;主动连杆5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动齿轮521,第二端转动连接前齿轮531;从动连杆57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从动齿轮541,第二端转动连接后齿轮532;中间连杆56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动连杆55,第二端转动连接从动连杆57。
68.其中,中间连杆56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主动连杆55的第二端,中间连杆56的第二端可以连接从动连杆57的第一端。
6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连杆55的第一端相对于主动齿轮521的圆心偏心设置,第二端相对于前齿轮531的圆心偏心设置;从动连杆57的第一端与从动齿轮541的圆心重合,第二端相对于后齿轮532的圆心偏心设置;从动连杆57为曲杆,中部与后齿轮532的圆心转动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加转动轴43移动的平稳性。
70.进一步地,调节组件50还包括转动连杆58;转动连杆58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支撑板10的连接板11,第二端转动连接主动连杆55的第一端。
7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与图5,升降组件30包括:升降电机31、固定板32与升降板33;固定板32固定于支撑板10上;升降板33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置于固定板32上;升降电机31设置于支撑板10上,且与升降板33传动连接,用于带动升降板33升降;顶板20设置于升降板33上。
72.其中,升降电机31可以为直线电机等驱动器,从而起到带动升降板33沿竖直方向滑动的作用。
73.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0还包括:蜗杆34、涡轮35与涡轮连杆36;蜗杆34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与升降电机31传动连接;涡轮35转动设置于支撑板10上,且与蜗杆35啮合连接;涡轮连杆36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涡轮35上,第二端设置有滑槽361;升降板33上设置有滑块331;滑块331可滑动设置于滑槽361内;升降电机31用于带动蜗杆34转动,使得涡轮连
杆36绕着自身的第一端上下摆动。涡轮35可以通过立杆37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10上。
74.具体来说,蜗杆34转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涡轮35的转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涡轮连杆36的转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涡轮35、涡轮连杆36与升降板33组成曲柄连杆机构,使得将升降电机31的转动转化为顶板20的升降运动。
75.其中,涡轮35、固定板32、升降板33与涡轮连杆36均包括两个,且均关于蜗杆34对称设置。也即,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30,可以设置多个升降板33和固定板32为顶板20提供支撑,并由一个蜗杆34作为传动中心配合升降电机31进行传动控制。
76.进一步地,还包括:多根弹簧杆60;弹簧杆60底部连接支撑板10,顶部连接顶板20。
77.具体来说,弹簧杆60可以包括四根,且呈矩阵分布。弹簧杆60可以包括伸缩杆与弹簧。弹簧套接于伸缩杆外周。
78.以上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