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5:2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手机产品朝着大尺寸,高刷新率,高亮度的方式发展,但在电池技术没有跨越式突破的情况下,市场对oled产品的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偏光片(pol)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面板的反射率,却损失了接近58%的出光。这对于oled来说,极大地增加了其寿命负担;另一方面,偏光片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因此,如何提高oled器件出光效率是未来oled产品低功耗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包括黑矩阵层、第一有机膜层、有机平坦层和彩膜层的叠层结构能够取代偏光片,降低显示面板内部光线损失,提升显示面板内部发光透过率,还能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6.阵列基板,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
7.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设在一个所述像素开口中;
8.薄膜封装层,覆盖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
9.触控层,设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
10.黑矩阵层,设在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贯穿孔和包绕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的遮光部,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一一对应;
11.第一有机膜层,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
12.有机平坦层,覆盖在所述黑矩阵层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上,并填充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及
13.彩膜层,设在所述有机平坦层上,并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一一对应。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像素开口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一贯穿孔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像素开口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彩色滤光单元在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平坦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折射率。
1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的折射率为1.2至1.5;所述
有机平坦层的折射率为1.7至2.0。
1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
1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与所述有机平坦层的界面与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平面所夹锐角为40度至70度。
2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还覆盖所述遮光部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
2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
22.第二有机膜层,覆盖在所述彩膜层上。
23.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上述任意一种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24.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包括黑矩阵层、第一有机膜层、有机平坦层和彩膜层的叠层结构取代传统偏光片,相比于传统偏光片需要损失近58%的出光,本技术实施例的叠层结构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内部光线损失,提升显示面板内部发光透过率,并且黑矩阵的遮光部还可以吸外部射入的光线,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此外,通过使有机平坦层采用高折射率材料且第一有机膜层采用低折射率材料,还可以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在有机平坦层与第一有机膜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使得发散光线被聚拢,减少光散射损失,提高发光区域正向出光。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层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层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光路原理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2.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0、发光器件层、薄膜封装层300、触控层400及叠层结构500,所述叠层结构500包括黑矩阵层510、第一有机膜层520、有机平坦层530及彩膜层540。
33.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像素定义层130,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包括多个像素开口131及包绕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的非像素开口区域132。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用于定义多个发光区a,所述非像素开口区域132用于定义非发光区b。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对所述阵列基板100只描述了像素定义层130,有些必要的现有技术结构未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阵列基板100除了包括所述像素定义层130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其他结构,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10和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层发光。示例性的,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呈阵列排布。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开口131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即所述像素开口131的上开口(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面积大于下开口(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的面积,而所述像素开口131由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向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呈收缩状,通常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像素开口13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菱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八边形等。
35.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0,每个所述发光单元200设在一个所述像素开口131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00用于形成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以使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示例性的,所述发光单元200包括阳极层210、oled发光层220和阴极层230,其中所述阳极层210覆盖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底部,所述oled发光层220分别覆盖在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中的所述阳极层210上,所述阴极层230覆盖在所述oled发光层220上。
36.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薄膜封装层300覆盖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所述薄膜封装层300用于封装所述发光器件层以阻隔水汽和氧气。
37.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触控层400设在所述薄膜封装层300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一侧。所述触控层400用于实现触控功能,所述触控层400的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已知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不作特殊限定。
38.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黑矩阵层510设在所述触控层400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贯穿孔511和包绕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的遮光部512,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贯穿孔511沿所述黑矩阵层510的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贯穿所述黑矩阵层510,以使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黑矩阵层510,而包绕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的遮光部512则起到遮挡和吸光的作用,既能够防止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200之间出现混光现象,还能够吸收所述显示面板外部射入的光线,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39.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优选为呈倒梯形,即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上开口(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面积大于下开口(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的面积,而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由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向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呈收缩状,通常所述上开口与所
述下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菱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八边形等。
40.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优选为透明光学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含有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使得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覆盖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上并合围形成第二贯穿孔521。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且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同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还覆盖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同时覆盖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上以及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的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合围形成第二贯穿孔5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贯穿孔521沿着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以使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射的光能够射入所述第二贯穿孔521并能够从所述第二贯穿孔521射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即为所述遮光部512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部分,通过使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覆盖位于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所述遮光部512上,不仅能够减少射入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光线被所述遮光部512吸收,还能够为射入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大角度光线提供反射界面,降低了显示面板内部光线损失。
41.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有机平坦层530覆盖在所述黑矩阵层510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上,并填充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或者前述任意一种有机材料与氧化锆、氧化钛和/或氧化铝粒子的混合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不同。请参考图3,通过使所述有机平坦层530填充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能够提供光反射界面(即在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界面),当光线入射到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的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界面上则会发生反射,不仅能够减少所述遮光部512对光线的吸收,而且还能通过反射使所述发光单元200射出的发散光线被聚拢,减少光线散射损失,提高显示面板发光区域的正向出光。
42.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彩膜层540设在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上,并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与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一一对应。所述彩色绿光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以及蓝色滤光单元,分别用于过滤红光、绿光及蓝光。示例性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菱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八边形等。
43.请参考图1和图2,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4.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至少包括如下情形:(1)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其中至少包括:(a)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是交叠的,但是其中任意一者正投影未完全落入另一者的正投影中,例如: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错开的,并且二者的正投影互相未完全落入另一者中;(b)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中的任意一者完全落入另一者中,例如: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重合的,并且所述第一贯穿孔511以与其对应的所述像素开口131为基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又如: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错开的,并且所述像素开口13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中;(2)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例如:所述像素开口13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4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至少包括如下情形:(1)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包括:(a)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但是其中任意一者未完全落入另一者中,例如: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错开的,并且二者互相未完全落入另一者中;(b)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中的任意一者完全落入另一者中,例如: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重合的,并且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以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为基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又如: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的中心轴(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是错开的,并且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中;(2)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例如: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4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正投影是指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
面方向的投影;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像素开口131的正投影是指所述像素开口131最外围的边缘在所述阵列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构成的封闭图形;同样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正投影是指所述第一贯穿孔511最外围边缘在所述阵列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构成的封闭图形;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的投影是指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最外围的边缘在所述阵列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所构成的封闭图形。
47.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开口131、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和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任意两个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与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及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和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以使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光更多的射入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并且使更多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在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并由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过滤后射出,使得显示面板具有更高的出光率。
49.请参考图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包括黑矩阵层510、第一有机膜层520、有机平坦层530和彩膜层540的叠层结构500能够取代偏光片,相比于偏光片需要损失接近58%的出光,本技术实施例能够显著降低显示面板内部光线损失,提高显示面板内部发光透过率,并且黑矩阵的遮光部512还可以吸外部射入的光线,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其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覆盖在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遮光部512上,能够减少或避免射入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光线被所述遮光部512吸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在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中形成了类似微透镜阵列的结构,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能够为射入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的大角度光线提供反射界面,使光线在界面处发生反射,而所述发光单元200射出的发散光线经过反射后则被聚拢,提高了显示面板发光区域的正向出光,减少了光线散射损失;所述黑矩阵层510的遮光部512还能够吸收外部射入的光线,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此外,若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覆盖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上而不覆盖在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的表面上,不仅能够提高所述黑矩阵层510的遮光部512对外部射入光线的吸收,而且叠层结构500还具有更薄的厚度。
5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叠层结构500还包括第二有机膜层550,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覆盖在所述彩膜层540上。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起到平坦化作用。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优选为透明光学胶,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含有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请参考图3,通过使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可以为光线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使得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射出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在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射的大角度发散光线被聚拢,还能使大角度入射光线被全反射而不折射进入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进一步减少光线的损失,并提高出光率。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调整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差值以及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侧壁倾斜角度改变全反射的临界角。
另外,为了使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平坦层530可以选用高折射率的材料,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可以选用低折射率的材料。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为1.2至1.5;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为1.7至2.0。
5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第二贯穿孔521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呈倒梯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上开口(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面积大于下开口(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的面积,即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由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向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呈收缩状,通常所述上开口与所述下开口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贯穿孔52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菱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八边形等。
5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在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与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平面所夹锐角α为40度至70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界面即为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侧壁,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界面与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平面所夹锐角α能够体现出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侧壁的倾斜程度。将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与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平面所夹锐角α控制在40度至70度能够使得所述发光单元200发散出的大角度光线更多的在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进而使得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有更高的出光率。
5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开口131的下开口(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下开口(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开口)的形状以及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均相同,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菱形、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八边形等。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三者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最优选为三者之间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另外,本实施例仅在于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像素下开口、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下开口以及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在平行于所述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相同。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6.相应的,请参考图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57.s1、提供一阵列基板100,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像素定义层130,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包括多个像素开口131。所述像素开口131用于定义发光区a,所述非像素开口区域132用于定义非发光区b。
58.示例性的,所述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和像素定义层130;所述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并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层发光;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功能层120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包括多个像素开口131和包绕所述多个像素
开口131的非像素开口区域132。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可以呈阵列排布。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阵列基板100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方法,本技术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
59.s2、在所述阵列基板100上制备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0,在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中设置一个发光单元200。
60.示例性的,步骤s2包括:在每个所述像素开口131中制备阳极层210,并使所述阳极层210覆盖所述像素开口131的底部;在所述阳极层210上制备oled发光层220,并使所述oled发光层220覆盖在所述阳极层210上;以及制备所述阴极层230,并使所述阴极层230覆盖在所述oled发光层220及所述像素定义层130上。
61.s3、制备薄膜封装层300,使所述薄膜封装层300覆盖在所述发光器件层上。
6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薄膜封装层300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方法,本技术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
63.s4、在所述薄膜封装层300上制备触控层400。
6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层400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方法,本技术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
65.s5、在所述触控层400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一侧制备黑矩阵层510,其中所述黑矩阵层510包括多个第一贯穿孔511和包绕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的遮光部512,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一一对应。
66.示例性的,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狭缝涂覆的方式整面涂覆所述黑矩阵层510的材料,所述黑矩阵层51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厚度优选为1至10微米,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透过率和折射率来改变所述黑矩阵层510的吸光特性;通过曝光显影制程制作出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开口形状、尺寸和侧壁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优选为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的位置一致,即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位置优选为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正上方(以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为上方)。
67.s6、制备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并使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
68.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制备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并使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即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覆盖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上并合围形成第二贯穿孔521。
69.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6包括:制备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并使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填充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并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均形成第二贯穿孔521,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还覆盖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表面,即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同时覆盖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上以及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的表面上,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在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内合围形成第二贯穿孔521。
70.示例性的,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狭缝涂覆的方式整面涂覆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膜层厚度,膜层厚度优选为1至10微米,所述第一有机
膜层520的材料优选为透明光学胶,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含有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通过曝光显影制程制作出多个第二贯穿孔521,可以同时去除所述黑矩阵层510上的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仅保留所述第一贯穿孔511侧壁上的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也可以同时保留覆盖在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侧壁及所述遮光部512远离所述发光器件层一侧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所述多个第二贯穿孔521的位置优选为与所述多个像素开口131的位置一致,即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位于一个所述像素开口131的正上方(以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为上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开口形状、尺寸和侧壁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开口形状、尺寸、侧壁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透过率和折射率,可以使光线在所述第二贯穿孔521的侧壁上发生反射,尤其是全反射,并且能够改变全反射的临界角大小。
71.s7、制备有机平坦层530,使所述有机平坦层530覆盖在所述黑矩阵层510和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上,并填充每个所述第二贯穿孔521。
72.示例性的,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狭缝涂覆的方式整面涂覆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膜层厚度,膜层厚度优选为5至30微米;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或者前述任意一种有机材料与氧化锆、氧化钛和/或氧化铝粒子的混合材料。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不同,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射的光线入射到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界面会发生反射,进而使发散的光线被聚拢,减少了光线散射损失,提高了显示面板发光区域的正向出光。
7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7中,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优选为大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这样能够为光线发生全反射提供条件,使得所述发光单元200发射出的大角度光线能够在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与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界面发生全反射,进一步减少光线损失,提高出光率。在一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折射率为1.2至1.5;所述有机平坦层530的折射率为1.7至2.0。
74.s8、在所述有机平坦层530上制备所述彩膜层540,所述彩膜层540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与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一一对应。
75.示例性的,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狭缝涂覆的方式整面涂覆色阻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膜层厚度,膜层厚度优选为1至10微米;通过曝光显影制程制作出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以及蓝色滤光单元,分别用于过滤红光、绿光及蓝光;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541优选为与所述多个第一贯穿孔511的位置一致,即每个所述彩色滤光单元541设在一个所述第一贯穿孔511的正上方(以远离所述阵列基板100的方向为上方)。
76.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77.s9、制备第二有机膜层550,使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覆盖在所述彩膜层540上。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起到平坦化的作用。
78.示例性的,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狭缝涂覆的方式整面涂覆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厚度,厚度优选为5至30微米;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优选为光学胶,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含有丙烯酸树脂、环氧树
脂、聚酰亚胺、聚乙烯和/或硅氧烷的有机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有机膜层550的材料与所述第一有机膜层52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9.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中没有详述的部分,请参见前述关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各个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0.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8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