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

2022-09-03 05:3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病害防治研究工具技术领域,涉及病原菌接种,尤其涉及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


背景技术:

2.大麦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大麦种植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发生较为普遍,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受害较重,发病严重时田间植株死亡率达20%~30%。大麦条纹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麦类核菌,属子囊菌亚门。植物病害的接种是植物病原菌毒力、病原菌鉴定及其寄主抗病性的重要方法。测定病原菌的毒力、病原菌的鉴定等均要用通过病原菌的接种来完成,而针刺接种是植物病原菌重要的接种方法。
3.现有专利cn200910025033.0一种植物病害接种工具,包括由钳体和接种带组成,接种带含有对应的a片和b片,其中:a片为接种垫,接种垫中设有针刺穿孔;b片含有垫板和接种板,接种板通过垫板与钳口连接,接种板上设有接种针,接种板上覆有菌液固定件。该装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整个菌液固定件中浸润的菌液全覆盖在叶片上,虽然接种针也实现了接种,但是不利于实验人员清理叶片上被污染的部分,影响试验效率;其次该工具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其钳体的收放能力较差,要不出现叶片压不紧,要不出现压片被压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接种工具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率较高且有利于提高接种试验效率的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包括两个互相铰接的钳体且分别为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之间设置有v型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头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朝向第二钳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板槽,所述第一板槽中设置有接种板,所述接种板上设置有多个穿刺孔,所述接种板背向第二钳头的一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第一钳头,所述第一钳头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与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二钳头朝向第一钳头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座孔,其中一部分座孔中设置有接种针组件,另一部分座孔中设置有堵头,所述接种针组件包括针座,所述针座的内部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中设置有棉花,所述针座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棉花并且向针座两端外侧延伸的针体,所述针体与穿刺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钳头背向第一钳头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的两侧与设置在第二钳头上的安装槽内壁摩擦配合,所述翻盖上设置有第二板槽,所述第二板槽中设置有菌液棉垫,所述菌液棉垫与棉花和针体接触配合。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均的纵截面均呈梯形结构且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的大底面相对。
7.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座孔在第二钳头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为互成镜像的s结构且二者的曲率中心方向相背。
9.作为优选,所述座孔为沉头孔,所述沉头孔中的针座和堵头分别为沉头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利用复位弹簧可以提高两个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夹放的灵活性,有利于保证待接种叶片与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的配合稳定性;接种板在第一钳头上的位置可调节,令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具有合理的咬合力度和角度,保证多个叶片在同一次接种的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叶片出现被夹伤的概率;接种针组件可从第二钳头上拆离,而且可选择不同数量的座孔和不同位置的作用进行装配,可以提高本装置在接种过程中的灵活性与适用性;利用翻盖便于对菌液棉垫进行取换,而菌液棉垫可向接种针组件提供菌液,避免菌液污染叶片。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率较高且有利于提高接种试验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的主视图;
14.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钳体和第二钳头的轴测图;
15.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接种针组件的轴测图;
17.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图4在c-c向的剖视图;
18.以上各图中,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复位弹簧;4、第一钳头; 41、第一板槽;42、接种板;43、螺杆;44、螺母;5、第二钳头;51、座孔;52、接种针组件;521、针座;522、棉花;523、针体;53、堵头; 54、翻盖;541、第一板槽;55、安装槽;56、菌液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麦条纹病病原菌接种工具,包括两个互相铰接的钳体且分别为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 与第二钳体2之间设置有v型的复位弹簧3,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头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钳头4和第二钳头5,第一钳头4朝向第二钳头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板槽41,第一板槽41中设置有接种板42,接种板
42上设置有多个穿刺孔,接种板42背向第二钳头5的一侧设置有螺杆43,螺杆43贯穿第一钳头4,第一钳头4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与螺杆43配合的螺母44,第二钳头5朝向第一钳头4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座孔51,其中一部分座孔51中设置有接种针组件,另一部分座孔51中设置有堵头53,接种针组件52包括针座521,针座521的内部设置有沉槽,沉槽中设置有棉花522,针座521的中心设置有贯穿棉花522 并且向针座521两端外侧延伸的针体523,针体523与穿刺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钳头5背向第一钳头4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翻盖54,翻盖54的两侧与设置在第二钳头5上的安装槽55内壁摩擦配合,翻盖54上设置有第二板槽541,第二板槽541中设置有菌液棉垫56,菌液棉垫56与棉花522和针体523接触配合。
22.具体地,复位弹簧3在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之间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提高两个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夹放的灵活性,有利于保证待接种叶片与第一钳头4和第二钳头5的配合稳定性。考虑到对叶片接种时需要一次对多个叶片同时操作,所以接种板42在第一钳头4上的位置可以通过微调两个螺母 44在螺杆43上的实际位置来改变,令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具有合理的咬合角度,保证多个叶片一次接种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叶片出现被夹伤的概率。接种针组件可从第二钳头5上拆离,而且可选择不同数量的座孔51和不同位置的作用进行装配,不接种的孔位则用堵头53进行封堵,丰富了在叶片上接种位置的选择,这满足多样化的接种要求,提高本装置在接种过程中的灵活性与适用性。翻盖54可通过翻动的方式敞开其与第二钳头5的配合空间,便于对菌液棉垫56进行取换,而菌液棉垫56可向接种针组件提供菌液,令针体523以引流的方式从菌液棉垫56中引出菌液,避免菌液大面积污染叶片。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率较高且有利于提高接种试验效率。
23.为了提高叶片被第一钳头4和第二钳头5的夹持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钳头4和第二钳头5均的纵截面均呈梯形结构且第一钳头4与第二钳头 5的大底面相对,由大底面来提供足够的接触面积来对叶片进行夹持与接种。
24.为了提高本装置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所述座孔51在第二钳头 5上呈矩形阵列分布,该矩形阵列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本装置在接种操作中样点分布的需要。
25.为了提高第一钳头4与第二钳头5的咬合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为互成镜像的s结构且二者的曲率中心方向相背。
26.为了避免压伤样本叶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孔51为沉头孔,沉头孔中的针座521和堵头53分别为沉头结构。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