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3:46: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头等处用于装卸转运货物的方法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行走轮的装车料斗。


背景技术:

2.一般大宗散装物料如砂石、肥料、矿砂、水泥、煤炭等的运输方式,大都是采用承载量很大的船舶先予装入船舱内,经由远距离海洋运送至陆地上设置的港口,使用港口的装卸设备将上述物料装卸至大型的散装货物运输车(以下简称转运车辆)上,然后改由内陆运送方式将物料运送至生产工厂内作为生产原料,或者将货物暂时存放于堆场等待转运。为了压缩船舶在港时间、节省船期,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是核心因素,船舶的装卸效率也是衡量港口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通常的卸船作业是采用码头上的门式起重机,经过船舶
‑‑‑
门机
‑‑‑
转运料斗
‑‑‑
转运车辆
‑‑‑
货物堆场的过程实现物料的转运,所使用的装车漏斗也仅仅是一个机械装置,缺乏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人机不能互动、转运车辆与转运料斗、门机与转运料斗不能实现信息交换。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公告号为cn212639241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智能装车料斗, 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用于承接物料的装料斗,装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框架上设有连接臂,框架的下端设有行走车轮,连接臂与码头门机相连,行走车轮可在码头门机轨道上移动;还包括设置于框架外侧用于将物料卸除的卸料斗、以及用于将装料斗内物料输送至卸料斗的输送装置,卸料斗下部的空间能够通过转运车辆,转运车辆可以停放在卸料斗下方的装车位进行装料。框架包括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4根立柱,每两根相邻的立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横梁,转运料斗的上端连接于横梁上,立柱的下端设有行走车轮, 可在门机轨道上移动,与门机共用轨道,不占用作业场地和存放场地;门机在装船或者卸船不需要使用料斗时,也不妨碍门机作业,因此不需要频繁搬运。在门机需要移仓时,料斗和关联的门机同步移动,不需要给料斗撤电清料,提高了装车效率;料斗随门机同步移动,不需要使用大型叉车等大型设备。使用输送皮带将物料传送给转运车辆,避免了溢料埋车、门机抓斗交叉作业等安全隐患。通过皮带秤对装车物料的重量进行精确计量,可以直接给发运车辆装车,实现精确计量而无需再对转运车辆过磅计量,实现了货物的自动、定量装载,装车速度快,周期短,还可有效地避免欠载、超载等现象。车辆识别模块自动识别转运车辆类型,根据车辆信息自动设置车厢装车料位高度;设有led显示屏和引导信号灯,实现了人机互动,减少误操作。可通过远程组态对现场料斗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实现对现场料斗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整机通过连接臂与码头门机相连,设置在框架下端的行走车轮在门机轨道上移动,使其仅能够与1台门机配套使用,但无法移动靠近至其他门机与之配套使用,也不能方便地转移至路面上,进而转场至其他地方使用、存放、对料斗进行维修等,限制了使用范围,这种与门机配套使用的方式比较适用于散装物料的专用码头;而在通用码头,不仅有散装物料,也有木材、钢材等不适宜使用料斗转运的大型物料,在装卸这类物料时,与码头门机
相连的装车料斗因为体积较大反而成为障碍物,影响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用于承接物料的装料斗,装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框架上设有连接臂,连接臂与码头门机相连;框架的下端设有行走车轮,行走车轮可在码头门机轨道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横臂,横臂上设有可升降的地面行走轮,地面行走轮向上升起时,行走车轮可在码头门机轨道上移动;地面行走轮向下伸出时,行走车轮离开码头门机轨道,地面行走轮可在地面上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横臂,横臂上设有可升降的地面行走轮,地面行走轮向上升起时,行走车轮可在码头门机轨道上移动;地面行走轮向下伸出时,行走车轮离开码头门机轨道,地面行走轮可在地面上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智能装车料斗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不仅能够与门机配套使用,还可以在地面上行走,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转场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
8.上述的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中,所述的框架包括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后立柱,每个立柱的下部均设置有所述的横臂,所述的地面行走轮转动连接于车轮轴上,横臂上设有可升降的轴架,所述的车轮轴连接于轴架的下端,横臂与轴架之间设置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驱动轴架相对于横臂升降。这样可以在升降时保持四个立柱均匀受力、同时升降,每个立柱上的油缸所需的规格也较小,方便安装布置。
9.上述的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中,所述升降油缸的尾端连接在横臂上;
10.横臂上、位于升降油缸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导向孔,所述的轴架呈门字形,包括两根可在导向孔中滑动的导柱,两根导柱的上端通过上横撑相连;所述车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导柱的下端;
11.两根导柱的中部通过中横撑相连,中横撑位于横臂的下部,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杆端与中横撑活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油缸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孔、导柱,导柱沿着导向孔滑动,以及活塞杆的杆端与中横撑活动连接,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升降油缸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油缸活塞杆的杆端连接有压盘,活塞杆上、位于升降油缸缸体与压盘之间套设有提升板,提升板的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小于压盘的直径,提升板下底面的边缘向下延伸有凸环,凸环的内径大于压盘的直径,凸环的厚度大于压盘的厚度;凸环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中横撑的上部对应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通孔连接在螺栓孔上,将提升板固定在中横撑的上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压盘的下平面抵靠在中横撑上;活塞杆继续伸出, 地面行走轮与地面接触;地面行走轮支撑在地面上,活塞杆进一步伸出,将装料斗、框架整体顶升并使得行走车轮离开码头门机轨道,地面行走轮便可在地面上移动,
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转场使用。如需恢复在门机轨道上使用,则再次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与门机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启动油缸使活塞杆缩回,装料斗、框架整体下降,行走车轮落在门机轨道上;活塞杆进一步缩回,地面行走轮上升,位置高于门机轨道,不妨碍整机在门机轨道上跟随门机移动。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板沿直径一分为二,成为两块半环形的形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提升板沿直径一分为二,成为两块半环形的形状,可以不必预先将提升板套设在油缸的活塞杆上,方便安装和调整。
17.有益效果:
18.通过在框架的下部设置有横臂,横臂上设有可升降的地面行走轮,地面行走轮向上升起时,行走车轮可在码头门机轨道上移动;地面行走轮向下伸出时,行走车轮离开码头门机轨道,地面行走轮可在地面上移动。这样就可以使智能装车料斗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不仅能够与门机配套使用,还可以在地面上行走,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转场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架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中一个立柱的侧视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的下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面行走轮升起、行走车轮在门机轨道上的示意图。
24.图6是图5的侧视图。
25.图7是图5的俯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地面行走轮伸出至地面、行走车轮脱离门机轨道的示意图。
27.图9是图8的侧视图。
28.图10是图5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29.图中:1立柱,2横臂,3导向孔,4导柱,4-1车轮轴安装板,5上横撑,6升降油缸,7压盘,8提升板,8-1凸环,8-2螺栓,9中横撑,10地面行走轮,11行走车轮,12门机轨道,13车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1.请参考图1至图8,一种可在地面与轨道之间转换使用的智能装车料斗,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用于承接物料的装料斗,装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
32.本实施例的框架是由2个前立柱、2个后立柱至少4根立柱1组成的方形支架,每两根相邻的立柱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横梁(图中未示出),装料斗设置于横梁上,装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框架上设有连接臂(图中未示出),连接臂与码头门机相连;每个立柱1的下端均设有行走车轮11,行走车轮11可在码头门机轨道12上移动。
33.每个立柱1的下部均设置有横臂2,横臂2上设有可升降的轴架,轴架的下端连接车
轮轴13,车轮轴13上转动连接有地面行走轮10,横臂2与轴架之间设置升降油缸6,升降油缸6驱动轴架相对于横臂2升降。升降油缸6驱动轴架带动地面行走轮10向上升起时,行走车轮11可在码头门机轨道12上移动;而升降油缸6驱动轴架带动地面行走轮10向下伸出至地面时,行走车轮11离开码头门机轨道12,地面行走轮10可在地面上移动。
34.具体地,所述升降油缸6的尾端连接在横臂2上;横臂2上、位于升降油缸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竖向的导向孔3,所述的轴架呈门字形,包括两根可在导向孔3中滑动的导柱4,两根导柱4的上端通过上横撑5相连,两根导柱4的上部均采用方管,外径与导向孔3相适配,导柱4的下端连接有车轮轴安装板4-1,车轮轴安装板4-1上设有车轮轴安装孔,所述车轮轴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轮轴安装孔上;车轮轴13上设有卡槽,卡槽上卡入限位板对车轮轴13进行限位;
35.两根导柱4的中部通过中横撑9相连,中横撑9位于横臂2的下部,升降油缸6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杆端与中横撑9活动连接。
36.具体地,升降油缸6活塞杆的杆端连接有压盘7,活塞杆上、位于升降油缸6缸体与压盘7之间套设有提升板8,提升板8的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小于压盘7的直径,提升板8下底面的边缘向下延伸有凸环8-1,凸环8-1的内径大于压盘7的直径,凸环8-1的厚度大于压盘7的厚度;凸环8-1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中横撑9的上部对应设有螺栓孔,螺栓8-2穿过通孔连接在螺栓孔上,将提升板8固定在中横撑9的上部。
37.为了方便安装和调整,本实施例中,将提升板8沿直径一分为二,成为两块半环形的形状。
3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装”、
“ꢀ
相连”、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40.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如采用气动系统替代液压系统,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