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伏组件护角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3:2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护角。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在包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纸护角,其目的是防止光伏组件的直角边框因碰撞造成损伤,影响产品和外观和质量。
3.相关技术中,纸护角的顶边相互拼接,并依靠终端的凸起向内弯折抵住纸护角的内壁进行固定,由于没有叠合部分,纸护角容易散开,并且在光伏组件进行翻转操作时,纸护角容易受到剐蹭掉落,防脱落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护角,能够增大重合卡接的面积,实现纸护角的弯折压合固定,提高纸护角对光伏组件的保护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护角,包括:连接于基体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
6.所述第一叠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压板;
7.所述第二叠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顶板和第二压板;
8.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在竖直方向上叠合;
9.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在竖直方向上叠合,并向所述光伏组件护角的内部弯折至少一次。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11.所述第一叠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边,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叠合部的一边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
12.所述第二叠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边,所述第二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叠合部的一边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
13.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邻。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呈矩形,所述第二侧板呈直角梯形;
16.所述第一侧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
17.所述第二侧板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
18.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相等。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顶板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顶板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长边连接;
20.所述第二顶板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长边,第一短边,斜边、第二长边和第二短边;
21.所述第一长边和所述第二长边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边的长度;
22.所述第一短边和所述第二短边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短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短边的长度;
23.所述第二短边与所述第一长边以及所述第二长边的夹角均为90
°

24.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短边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底边连接;
25.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顶板的宽度相等。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顶板的直角边和上底边构成的端部呈圆弧状。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顶板的斜边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斜边的延长线上。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为矩形,所述第一压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底边连接;
29.所述第二压板为矩形,所述第二压板的长边与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二长边连接。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板的长边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底边的长度,且不小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底边的长度的50%;
31.所述第二压板的长边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二长边的长度,且不小于所述第一压板的长边的长度的40%;
32.所述第一压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宽度度相同。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与其他部件相连的边均设有折叠缓冲区。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护角,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第一叠合部的第一顶板和第二叠合部的第二顶板在竖直方向上重叠,能够将基体的侧面固定。第一叠合部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叠合部的第二压板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一侧,并朝向基体开口的方向,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在竖直方向上叠合,因此可以由基体的开口向内弯折至少一次以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叠合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以及,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实现双重叠合。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向护角的内部弯折,减少了护角外表面的部件,能够降低护角因受到剐蹭而掉落的可能。同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向护角弯折后的末端受重力影响,会向下抵住光伏组件,提高了护角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能够更加稳固得保护光伏组件。
3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3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8.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
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9.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0.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第二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8.现有技术中,纸护角的顶边相互拼接,并依靠终端的凸起向内弯折抵住纸护角的内壁进行固定,由于没有叠合部分,纸护角容易散开,并且在光伏组件进行翻转操作时,纸护角容易受到剐蹭掉落,防脱落效果差。
49.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护角,能够增大重合卡接的面积,实现纸护角的弯折压合固定,提高纸护角对光伏组件的保护效果。
5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护角,包括:连接于基体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
51.第一叠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板31和第一压板41;
52.第二叠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顶板32和第二压板42。
5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用于连接和固定基体的开放端,使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几何体,光伏组件的边角从开口处伸入,以保护光伏组件避免磕碰损伤。
54.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如2所示,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在竖直方向上,即z方向上叠合;
55.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在竖直,即z方向上叠合,并向光伏组件护角的内部弯折至少一次。
56.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用于形成光伏组件护角的顶部,在z方向上叠合,第二顶板32搭设于第一顶板31的顶部,进一步的,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之间也可以进行粘合,以增强稳定性。
57.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21叠合后的朝向开口的一侧。并且,第一压板41板和第二压板42在z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进一步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之间也可以进行粘合,以增强稳定性。叠合后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向光伏组件护角的内部,即第一顶板31的内壁的方向弯折,以使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固定,不会散开。进一步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可以弯折多次,保障叠合的稳定性,确保光伏组件在搬运,翻转过程中,光伏组件护角不会掉落。
58.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其中,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基体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
59.第一叠合部连接于第一侧板21的一边,第一侧板21的远离第一叠合部的一边连接于底板1的第一侧边101;
60.第二叠合部连接于第二侧板22的一边,第二侧板22的远离第二叠合部的一边连接于底板1的第二侧边102;
61.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相邻。
62.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底板1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分102别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第一侧板21呈矩形,第一侧板21的长边与第一侧边101连接。第二侧板22呈直角梯形;第二侧板22的下底边与第二侧边102连接。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向z方向弯折,第一侧板21的短边和第二侧板22的直角边接触并向垂直,围成光伏组件护角的侧壁。同时,第一侧板21的高度与第二侧板22的高度相等,以保障位于顶部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能够接触叠合。
63.参照图2和图4所示,其中,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护角的第二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顶板31呈直角梯形,第一顶板31的下底边与第一侧板21的远离第一侧边101的长边连接。
64.第二顶板32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长边321,第一短边322,斜边323、第二长边324和第二短边325。
65.第二顶板32的第一短边322与第二侧板22的上底边连接。第二顶板32以第一短边322向x方向弯折,以使第二顶板32和第一顶板31叠合。
66.第一长边321和第二长边324相互平行,且第一长边321的长度大于第二长边324的长度;第一短边322和第二短边325相互平行,且第一短边322的长度大于第二短边325的长度;第二短边325与第一长边321以及第二长边324的夹角均为90
°
;第一顶板31的宽度与第二顶板32的宽度相等。
67.可以理解的是,相互平行的第一长边321和第二长边324叠合后分别与第一顶板31的下底边和上底边至少部分重合。第二顶板32的第二短边325的长度即为第二顶板32的宽度,第一短边322的长度大于第二短边325是因为第二短边325用于连接第二侧板22和第二顶板32,较长的长度能够保障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因外力而造成损伤断裂。又由于第二长边324的长度小于第一长边321的长度,且第二长边324和第一长边321关于第二短边325对齐。因此,第一短边322通过斜边323与第二长边324连接。设置的斜边324能够增大第二顶板32的面积,同时,使第二侧板22和第二顶板32之间平缓过渡。
68.可选的,第一顶板31的直角边和上底边构成的端部呈圆弧状。由于第一顶板31的
直角边与上底边构成的端部位于光伏组件护角的端部,且不与其他部件连接,因此,对端部进行切角处理,避免尖角容易剐蹭,造成光伏组件护角脱落。
69.可选的,第二顶板32的斜边323位于第二侧板22的斜边的延长线上。由于光伏组件护角的由一块平面板材折叠而来的,因此第二顶板32的斜边323位于第二侧板22的斜边的延长线上能够方便剪裁。
70.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压板41为矩形,第一压板41的长边与第一顶板31的上底边连接。
71.可选的,沿x方向,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不大于第一顶板31的上底边的长度,且不小于第一顶板31的上底边的长度的50%。进一步的,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是第一顶板31的上底边的长度的65%—100%。
72.第二压板42为矩形,第二压板42的长边与第二顶板32的第二长边324连接。
73.可选的,沿x方向,第二压板42的长边的长度不大于第二顶板32的第二长边324的长度,且不小于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的40%。进一步的,第二压板42的长边的长度是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的46%—64%。
74.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护角通过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以及,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实现双重叠合。叠合的面积是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尤其是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用于固定叠合部。在z方向上,第二顶板32设置在第一顶板31的上方,第二压板42设置在第一压板41的上方。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不小第一顶板31的上底板的长度的50%,第二压板42的长边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的50%。这样,能够具有较大的叠合面积,保障叠合后的稳定性。
75.可选的,在图1所示的展平状态下,沿y方向,第一压板41的宽度与第二压板42的宽度度相同。并且,第一压板41的宽度和第二压板42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大。较大的宽度能够保障第一压板41与第二压板42叠合后可进行多次弯折,进而增强稳定性。
76.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底板1、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的与其他部件相连的边均设有折叠缓冲区。
77.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障光伏组件护角的强度,其板材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光伏组件护角进行折叠组合的过程中,部件相互连接的部位需要具备折叠缓冲区,避免折叠后,部件之间的夹角过小造成连接处断裂。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底板1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的长度均为120mm;第一侧板21的长边的长度为180mm,短边的长度为25mm;第二侧板22的上底边的长度为61mm,下底边的长度为114mm,直角边的长度为25mmm;第一顶板31的上底边的长度为166mm,下底边的长度为180mm,直角边的长度为27mm,直角边与上底边构成的端部为半径为10mm的切角;第二顶板32的第一长边321的长度为117mm,第一短边322的长度为48mm,第二长边324的长度为107mm,第二短边325的长度为27mm;第一压板41的长边的长度为108mm,第一压板41的远离第一顶板的长边开设有半径为12mm的圆弧状凹槽,第一压板41的短边的长度为31mm,第一压板41的靠近第一顶板31的直角边的短边与第一顶板31的直角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8mm;第二压板42的长边的长度为50mm,短边的长度为31mm,第二压板42的靠近第二顶板32的第二短边325的短边与第二顶板32的第二短边325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2mm。可选
的,折叠缓冲区的宽度可以是3mm。
79.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护角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8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第一叠合部的第一顶板31和第二叠合部的第二顶板32在竖直方向上重叠,能够将基体的侧面固定。第一叠合部的第一压板41和第二叠合部的第二压板42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的一侧,并朝向基体开口的方向,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在竖直方向上叠合,因此可以由基体的开口向内弯折至少一次以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叠合的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以及,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实现双重叠合。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向护角的内部弯折,减少了护角外表面的部件,能够降低护角因受到剐蹭而掉落的可能。同时,第一压板41和第二压板42向护角弯折后的末端受重力影响,会向下抵住光伏组件,提高了护角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效果,进而能够更加稳固得保护光伏组件。
81.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