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3: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容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容检测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控制器的电路板需要使用到电压大于450v的电解电容等电子元器件,因电解电容来料时经常存在残留电压(范围在0.5v-30v不等),若电解电容残留电压过高,在插装环节存在过电损伤电路板上精密电子器件隐患,因此在电解电容插装前还需要进行电解电容放电,使其残留电压达到安全插装标准后才能进行插装。目前通常采用手工放电方式进行放电,采用手工放电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操作人员操作差异化,导致电解电容引脚未同时接触放电板,导致检测放电失效;放电效果无法判断;检测放电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3.即使目前存在少部分通过自动检测放电装置进行检测放电,而目前的检测放电装置,存在探针或电笔与电解电容正负极接触不准确,仍需手动进行放置电解电容或者手工进行电解电容的极性旋转,造成装置自动化程度低。
4.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当存在探针或电笔与待测电容正负极接触不准确时,能够自动进行待测电容的极性旋转,提高检测放电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当存在探针或电笔与待测电容正负极接触不准确时,能够自动进行待测电容的极性旋转,提高检测放电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检测放电组件,传输装置,探针件和极性旋转座;
7.所述检测放电组件包括电压比较器;
8.所述极性旋转座设置在检测工位上;
9.当所述传输装置将待测电容传输至所述检测工位时,所述探针件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器和所述待测电容连接;
10.当所述电压比较器检测到所述待测电容的插片放置有误时,指示所述极性旋转座对所述待测电容进行旋转。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检测控制器;
12.所述检测放电组件包括:放电装置和继电器;
13.所述继电器用于通过接收所述检测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探针件分别与所述电压比较器和所述放电装置的连接关系。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两个传输带和相对设置的传输防护板,所述传输防护板沿传输方向设置于所述传输带的两侧,所述两个传输带并列排布于传输平面上,排布方向与传输方向垂直,所述传输带的间距小于所述待测电容的直径。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传输段和第二传输段,
16.所述第一传输段为所述检测工位的来料传输段,所述第二传输段为所述待测电容离开所述检测工位的传输段,所述第一传输段的传输带之间的距离沿传输方向逐渐变窄。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中空螺旋管,所述中空螺旋管的开口与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一传输段连通。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19.层叠式举升架,物料板和推料组件,所述待测电容放置于所述物料板,所述层叠式举升架用于放置所述物料板,所述叠层式举升架的出料口与所述中空螺旋管连通,所述推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推料组件将所述待测电容推出所述层叠式举升架。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板,推料气缸,推料活塞杆和旋转马达,所述推料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推料板和所述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板设置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所述推料气缸控制所述推料板推料,所述旋转马达控制所述推料板旋转。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缓冲底板,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板和导向气缸,所述导向板设置于缓冲底板上,所述缓冲底板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出料口和所述中空螺旋管的开口,所述导向气缸控制所述导向板导向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端为所述导向板靠近所述中空螺旋管开口端。
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插件机构,所述插件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的第二传输段上,所述插件机构包括第三传感器,插件电缸,电缸轴和真空吸盘,所述电缸轴一端连接插件电缸,另一端连接所述真空吸盘,所述插件电缸控制所述真空吸盘吸附所述待测电容。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件机构还包括激光测距仪,所述激光测距仪检测所述待测电容插装是否到位。
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5.当传输装置将待测电容传输至检测工位时,探针件分别与电压比较器和待测电容连接。由于传输装置传输的待测电容方向存在随机性,因此存在探针件与待测电容的插片连接不准确的情况,此时极性旋转座能够对待测电容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的插片恰好与探针件准确连接。
26.上述过程无需手工进行待测电容的极性旋转,只需通过运输装置将待测电容运输至检测工位,当待测电容与探针件未准确连接时,能够通过极性旋转座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与探针件准确连接,进而实施待测电容电压的检测,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待测电容的检测效率。
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主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结构另一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左视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插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0.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实施例一
42.空调控制器的电路板需要使用到电压大于450v的电解电容等电子元器件,因电解电容来料时经常存在残留电压(范围在0.5v-30v不等),若电解电容残留电压过高,在插装环节存在过电损伤电路板上精密电子器件隐患,因此在电解电容插装前还需要进行电解电容放电,使其残留电压达到安全插装标准后才能进行插装。目前通常采用手工放电方式进行放电,采用手工放电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操作人员操作差异化,导致电解电容引脚未同时接触放电板,导致检测放电失效;放电效果无法判断;检测放电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43.即使目前存在少部分通过自动检测放电装置进行检测放电,而目前的检测放电装置,存在探针或电笔与电解电容正负极接触不准确,仍需手动进行放置电解电容或者手工进行电解电容的极性旋转,造成装置自动化程度低。
44.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当存在探针或电笔与待测电容正负极接触不准确时,能够自动进行待测电容的极性旋转,提高检测放电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4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4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参见图1,
48.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检测放电组件101,传输装置301,探针件
和极性旋转座102;
49.检测放电组件101包括电压比较器;
50.电压比较器是对输入电压信号进行鉴别与比较的电路,是组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常用的电压比较器有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三态电压比较器等。
51.电压比较器它可用作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接口,还可以用作波形产生和变换电路等,利用电压比较器可将正弦波变为同频率的方波或矩形波。
52.电压比较器的功能: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用输出电压的高或低电平,表示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关系):
53.当” ”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
54.当” ”输入端电压低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55.极性旋转座102设置在检测工位a上;极性旋转座102包括容置槽和旋转电机,容置槽用于容置待测电容。
56.当传输装置301将待测电容传输至检测工位a时,探针件分别与电压比较器和待测电容连接。
57.探针件图中未示出,包括探针板和至少两个探针,探针固定在探针板上,本技术实施例探针板的放置位置不进行限制,放置的位置以探针板上的探针能够与检测工位a上放置的待测电容的正负极插片接触为目的。
58.当电压比较器检测到待测电容的插片放置有误时,指示极性旋转座 102对待测电容进行旋转。
59.当探针件与待测电容连接后,通过电压比较器检测待测电容内部残留电位(电势)量进行判断探针件是否已正确的与待测电容的正负极插片连接,若连接相反,则指示旋转电机驱动极性旋转座102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的正负极进行旋转,进而使探针件与待测电容正确接触,接着进行电压的检测。
6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当传输装置将待测电容传输至检测工位a 时,探针件分别与电压比较器和待测电容连接。由于传输装置传输的待测电容方向存在随机性,因此存在探针件与待测电容的插片连接不准确的情况,此时极性旋转座能够对待测电容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的插片恰好与探针件准确连接。
61.上述过程无需手工进行待测电容的极性旋转,只需通过运输装置将待测电容运输至检测工位a,当待测电容与探针件未准确连接时,能够通过极性旋转座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与探针准确连接,进而实施待测电容电压的检测,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待测电容的检测效率。
62.实施例二
63.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电压器检测到待测电容存在超过电压阈值的残余电压后需要通过放电装置进行放电,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放电装置。
6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主视图;
6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结构另一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
6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除了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外,还包括检测控制器201,检测放电组件101包括放电装置和继电器。
67.放电装置是对待测电容实施放电的装置,若待测电容残留电压超过电压阈值,在插装环节存在过电损伤电路板上精密电子器件隐患,若未按要求对待测电容进行放电,待测电容送电时,由于残留电荷引起电容过电压而造成损坏。因此需要采用放电装置进行放电,低压电容一般采用放电电阻的放电装置,高压电容一般采用放电线圈的放电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未对放电装置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制,依据具体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放电装置即可。
68.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69.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作用是,探针件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依据具体情况连接电压比较器,或放电装置。
70.当电压比较器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即控制信号,检测控制器201 采集控制信号并调节放电参数,调控放电装置放电。具体为:当电压比较器检测到待测电容的电压值超过电压阈值时,向检测控制器201反馈检测结果,检测控制器201根据“待测电容的电压值超过电压阈值”的检测结果,向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继电器断开与电压比较器的连接,并将放电装置与探针件相连接,放电装置依据检测控制器201的放电参数进行放电,实施放电结束后,检测控制器201控制继电器将电压比较器端与探针件接通,放电装置与探针件断开。
71.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放电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可重复设置检测工位a,采用多个比较电压器和放电装置,即多次进行检测与放电,确保待测电容的残留电压达到标准要求,电压比较器与放电装置的具体设置数量本技术实施例不做限制,依具体应用情况而设。
7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73.电压比较器将检测到的待测电容的电压相应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即控制信号,检测控制器采集控制信号并调节放电参数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放电装置,实施放电。
74.继电器用于通过接收检测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探针件分别与电压比较器和放电装置的连接关系。当电压比较器检测到待测电容需要执行放电时,检测控制器输出放电信号后继电器将与探针件连接的电压比较器进行隔断,并将放电装置与探针件相连接,实施放电结束后又将电压比较器与探针件接通,放电装置与探针件断开。该过程无需人工连接放电装置,且检测控制器能够自动调节放电参数,自动化程度高,且放电后可进行再次待测电压检测,保证放电效果。
75.实施例三
76.上述实施例介绍了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旋转电机对极性旋转座进行旋转使待测电容的插片与探针件准确连接,进而实施电压的检测与放电,上述实施例未对极性旋转座的放置槽进行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将对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进一步介绍。
77.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极性旋转座102还包括限位片103,限位片103设置于容置槽的顶部,当待测电容放置于容置槽后,限位片103通过检测控制器201控制限位片103下压,压住待测电容,限位片103的设置使得极性旋转座102在旋转时,可防止容置槽中的待测电容向上弹起,甚至弹出容置槽,除此作用外,限位片103还能够对待测电容进行限位,使待测电容能够容置于容置槽中,便于待测电容的插片与探针件接触。
78.极性旋转座102还可以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容置槽中放置了待测电容后,向检测控制器201发出信号,检测控制器201进而控制限位片103压住待测电容。
79.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的采用传输装置301将待测电容传输至容置槽。传输装置301与容置槽的侧壁两侧连通,即传输装置301能够往容置槽传送待测电容,待测电容检测放电完成后能够将待测电容运离容置槽。
80.同时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传输装置301还为了便于待测电容检测放电后的插装工序,待测电容的插装是待测电容的插片插向电路板的插装孔,是插片向下的状态,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传输装置301包括两个传输带和相对设置的传输防护板,传输防护板沿传输方向设置于传输带的两侧,传输防护板的作用是防止待测电容在传输过程中歪倒。两个传输带并列排布与传输平面上,排布方向与传输方向垂直,两个传输带之间的间距小于待测电容的直径,两个传输带构成的传输装置301,使待测电容的插片落入两个传输带间的空隙,并随着传输带运行至容置槽。
81.本技术实施例的传输装置301包括第一传输段和第二传输段,第一传输段为检测工位a的来料传输段,即在第一传输段上的待测电容是还未进行检测放电的待测电容,第二传输段为待测电容离开检测工位a的传输段。
82.第一传输段两个传输带之间的距离是由宽变窄的结构设置,即两个传输带之间的间距是逐渐变窄,逐渐变窄的结构可对待测电容的插片方向进行限位,使得传输中的待测电容的插片分布方向是跟传输方向一致的,便于与探针件准确接触。
83.本技术实施例的探针件相应的设置在容置槽下方,当待测电容运行至容置槽时,插片能够与容置槽下方的探针件接触,由于待测电容的插片排布方向是跟传输方向一致的,此时待测电容的插片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正负插片与探针件准确接触,则可直接进行电压的检测和放电,另一种情况是正负极插片与探针件相反接触,则通过极性旋转座102旋转待测电容180度,使待测电容的插片与探针件准确接触,进行下一步的电压检测与放电。
84.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限位片的设置使得极性旋转座在旋转时,可防止容置槽中的待测电容向上弹起,甚至弹出容置槽,除此作用外,限位片还能够对待测电容进行限位,使待测电容能够容置于容置槽中,利于待测电容的插片与探针件接触,传输装置的两个传输带间的间距逐渐变窄的设置,可使得传输中的待测电容的插片排布方向是跟传输方向一致的,便于与容置槽中的探针件准确接触。
85.实施例四
86.上述实施例介绍了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了传输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中空螺旋管,因为待测电容存放时,通常是插片向上的方式进行存放,而待测电容插装到电路板时是插片插向电路板的方式插装,因此为了在插装这一步骤待测电容的插片是向下方向的,无需将从插片翻转向下再进行插装这一操作,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了中空螺旋管。
8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左视图;
8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图,参见图4和图5。
89.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中空螺旋管401,螺旋管内设置螺旋轨道,中空螺旋管401设置在第一传输段的一端,与第一传输段连通,当插片向上的待测电容通过中空螺旋管401,待测电容通过自身重力下滑,在中空螺旋管401内下滑,待测电容在螺
旋轨道内下滑,通过螺旋轨道使待测电容改变方向,待测电容自然螺旋翻转180度,待测电容翻转180度后滑落至第一传输段,接着待测电容通过第一传输段运行至容置槽。
9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中空螺旋管的设置,使待测电容自然螺旋翻转180度,待测电容翻转180度后滑落至第一传输段,翻转后的待测电容的插片向下,便于待测电容插装到电路板。
91.实施例五
92.前面实施例均未提到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
9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9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
9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除了上述实施例提到的结构外,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501,上料机构501包括层叠式举升架510,物料板520和推料组件530,物料板520用于放置待测电容,层叠式举升架510则是用于放置物料板520,物料板520的尺寸结构依据层叠式举升架510所能容放的物料板520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制。层叠式举升架510包括开关控制键,举升架本体511,伺服电机512,丝杆513和导杆514,物料板520放置于举升架本体511,丝杆 513和导杆514设置于举升架本体511上,伺服电机512运行驱动丝杆513 旋转,物料板520沿着导杆514上升到层叠式举升架510的出料口位置,出料口位置即是待测电容离开层叠式举升架510的位置。
96.叠层式举升架的出料口与中空螺旋管401连通,推料组件530设置于出料口的上方,推料组件530推动待测电容进入中空螺旋管401。
97.推料组件530包括推料板531,推料气缸532,推料活塞杆533和旋转马达534,推料活塞杆533两端分别连接推料板531和推料气缸532,推料气缸532控制推料板531推料,旋转马达534控制推料板531旋转。
98.本技术实施例的推料板531未工作时,与叠层式举升架的的隔板平行状态,防止与物料板520中待测电容干涉,当推料板531需要推出待测电容时,旋转马达534控制推料板531进行旋转,推料板531的旋转角度本技术实施例未作限制,旋转后的推料板531与待测电容接触,推料气缸532 驱动推料板531将待测电容推出,将待测电容推出后物料板520又复位与叠层式举升架的的物料板520平行。
99.除了推料组件530外,本技术实施例还设置了推物料板520的推板组件540,推板组件540设置于出料口的上方,当物料板520的待测电容全部推出后,推板组件540能够将空的物料板520从层叠式举升架510上推出,物料板520掉入设置于层叠式举升架510一侧的周转箱901中。
10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层叠式举升架,物料板和推料组件的设置,层叠式举升架能够将放置有待测电容的物料板运输到出料口位置,推料组件将待测电容推出至中空螺旋管,完成了待测电容的自动上料动作,提高了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到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101.实施例六
102.除了上述实施例的介绍的结构外,本技术实施例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还
包括导向组件。
10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10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
105.导向组件601包括缓冲底板610,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板620和导向气缸630,导向板620设置于缓冲底板610上,缓冲底板610两端分别连接于出料口和中空螺旋管401的开口,导向气缸630控制导向板620导向端之间的距离,导向端为导向板620靠近中空螺旋管401开口端,缓冲底板610起到暂时容纳待测电容的缓冲作用。
106.导向组件60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缓冲底板 610上的待测电容的数量与位置,将数量与位置的信号发送至检测控制器 201,检测控制器201启动导向气缸630,导向气缸630控制导向端的距离,通过导向端的开口大小控制待测电容进入中空螺旋管401的速度与数量,进而能够有序的进行待测电容的上料,避免同时过多的待测电容进入中空螺旋管401或者长时间没有待测电容进入中空螺旋管401,影响正常的检测放电效率。
10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导向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待测电容进行阻挡、放行和防止待测电容卡料不下落,同时配合第二传感器能够有序进行待测电容的上料。
108.实施例七
109.经过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合格能够进行插装至电路板上,另一种不合格需要废弃掉,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进行了发明设置。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插件机构和弃料机构。
11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插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1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的弃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和图9。
112.插件机构701和弃料机构702设置于传输装置301的第二传输段上,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沿传输方向,先经过弃料机构702才到达插件机构 701,插件机构701包括第三传感器711,插件电缸712和真空吸盘714,插件电缸712包括电缸轴713,真空吸盘714设置于电缸轴713,插件电缸712控制真空吸盘714吸附待测电容并放至插装位置。
113.插件机构701还包括激光测距仪715,激光测距仪715检测待测电容插装是否到位。
114.示例性的,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通过第二传输段从检测工位a离开,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放电装置的检测控制器201通过储存检测放电结果,自动判断待测电容放电效果是否满足插装标准,当检测放电结果不符合插装标准时,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运输至弃料机构702处时,弃料机构702包括弃料气缸721和凹型推出杆722,弃料气缸721驱动凹型推出杆722伸出将不合格的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推向第二传输段一侧的不合格缓存线中,待进一步人工确认核实。
115.当检测放电结果符合插装标准时,第二传输段将待测电容直接运输至待测电容待插装工位,第三传感器711检测判断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是否运输到待插装工位,若第三传感器711检测到检测放电后的待测电容已到待插装工位,通过第一阻挡器716对待测电容进行阻挡。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容检测放电装置还设置了电路板传输线801,电路板传输线801设置有第二阻挡器810,当有待插装待测电容的电路板时,通过第二阻挡器810 对电路
板进行阻挡定位,阻挡定位完毕后,检测控制器201控制插件电缸 712运行,通过电缸轴713将真空吸盘714下降至待测电容并通过真空吸盘714吸住待测电容,待测电容被真空吸盘714吸住后,插件电缸712驱动电缸轴713伸出将真空吸盘714上吸住的待测电容运输至待插装电容的电路板上方,插件电缸712将真空吸盘714上吸住的待测电容运行至电路板待插装电容位置,真空吸盘714排气将待测电容垂直插装至电路板对应孔中,激光测距仪715检测待测电容插装是否到位(通过检测电容高度),当检测到不合格时输出控制信号联控电路板传输线801停机报警提示员工处理。待测电容插装完毕后插件电缸712,往复循环。
1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插件机构和弃料机构,插件机构能够自动将检测放电合格的待测电容插装至电路板中,而弃料机构能够将不合格的待测电容推离传输装置,避免将不合格的待测电容插装至电路板,造成电路板的不合格,本技术实施例不仅能够实现待测电容自动检测放电,还同时能够进行待测电容的合格插装,整体上提高了待测电容的检测放电与装配效率。
117.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