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0:32: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


背景技术:

2.预制墙是指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墙。
3.当预制墙在运输中由于预制墙的重量较重,所以在运输时若预制墙的固定不够牢固,则当地面较为颠簸时预制墙的外边很有可能会发生碰撞,从而对预制墙造成损坏,同时由于预制墙自身重量较重,所以在装卸时也会比较的费力和可能会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在预制墙装卸和运输时可能会发生碰撞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侧端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底板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端转动设置有滚筒,所述底板上侧远离缓冲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底板侧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
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对预制墙装卸时,只需将预制墙的顶端通过滚筒推进底板上侧即可,之后预制墙的顶端会通过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从而防止了预制墙发生碰撞,两组固定机构会将预制墙的两端夹持固定,之后通过解除第二限位机构对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使得第一限位机构从底板的内腔弹出,从而防止了预制墙从底板的侧端掉落。
7.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板、两组第一伸缩筒和两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底板上侧,两组所述第一伸缩筒和第一弹簧均设置在固定板侧端,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伸缩筒的外周侧,两组所述第一伸缩筒和第一弹簧顶端之间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垫。
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缓冲机构能够对预制墙的顶端进行防护,防止预制墙在运输以及装卸时发生磕碰。
9.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两组第二伸缩筒和两组第二弹簧,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底板上侧,两组所述第二伸缩筒和第二弹簧均设置在安装板内腔侧壁,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伸缩筒的外周侧,两组所述第二伸缩筒和第二弹簧顶端之间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贯穿于安装板侧端。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固定机构能够将预制墙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防止了预制墙发生碰撞。
11.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夹持块远离第二伸缩筒的一端两拐角处均开设有坡面,且夹持块远离第二伸缩筒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
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从而使得当将预制墙防止在底板上侧时,夹持块能够自动的
对预制墙进行夹持,通过防滑垫也能够使得对预制墙的夹持更加的稳定。
13.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滚筒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当对预制墙装卸时滚筒不会损坏到预制墙的表面。
15.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三伸缩筒、第三弹簧和限位板,所述第三伸缩筒和第三弹簧的底端均和底板的内腔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伸缩筒和第三弹簧的顶端和限位板的内腔上侧相连接,所述限位板贯穿于底板的上侧。
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预制墙位于底板上侧时,第一限位机构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预制墙从底板的上次脱落,对预制墙进行了保护。
17.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限位板靠近缓冲机构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三缓冲垫,所述限位板远离缓冲机构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
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当预制墙碰撞到限位板时不会受到损坏。
19.优选的,上述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中,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和拉板,所述限位杆贯穿于底板侧端,所述拉板设置在限位杆侧端,所述拉板和底板侧端之间设置于第四弹簧。
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二限位机构能够将第一限位机构固定在底板的内腔中,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机构不会妨碍对预制墙的装卸。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设置滚筒以及缓冲机构,当对预制墙装卸时,只需将预制墙的顶端通过滚筒推进底板上侧即可,之后预制墙的顶端会通过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从而防止了预制墙发生碰撞。
23.2.通过设置固定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当将预制墙推至底板上侧时,两组固定机构会将预制墙的两端夹持固定,之后通过解除第二限位机构对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使得第一限位机构从底板的内腔弹出,从而防止了预制墙从底板的侧端掉落。
24.本技术能够对预制墙在运输时进行保护,同时在装卸预制墙更加的方便和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底板;2、缓冲机构;21、固定板;22、第一伸缩筒;23、第一弹簧;24、缓冲板;25、第一缓冲垫;3、固定机构;31、安装板;32、第二伸缩筒;33、第二弹簧;34、夹持块;35、防滑垫;4、凹槽;5、滚筒;51、第二缓冲垫;6、第一限位机构;61、第三伸缩筒;62、第三弹簧;63、限位
板;64、第三缓冲垫;65、限位孔;7、第二限位机构;71、限位杆;72、拉板;73、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制墙运输用放置架实施例: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侧端设置有缓冲机构2,底板1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3,底板1上侧开设有凹槽4,凹槽4两端转动设置有滚筒5,滚筒5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51,通过将预制墙的顶端搭在底板1侧端的滚筒5上侧,之后再推动预制墙即可将预制墙安放在底板1的上侧。
34.缓冲机构2包括固定板21、两组第一伸缩筒22和两组第一弹簧23,固定板21设置在底板1上侧,两组第一伸缩筒22和第一弹簧23均设置在固定板21侧端,第一弹簧23套接在第一伸缩筒22的外周侧,两组第一伸缩筒22和第一弹簧23顶端之间设置有缓冲板24,缓冲板24远离固定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垫25,当预制墙被推动安放在底板1的上侧时,缓冲机构2对预制墙的顶端进行缓冲,防止预制墙在推动之后顶端受到碰撞。
35.底板1上侧远离缓冲机构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机构6,第一限位机构6和底板1侧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7。
36.请参阅图2,固定机构3包括安装板31、两组第二伸缩筒32和两组第二弹簧33,安装板31设置在底板1上侧,两组第二伸缩筒32和第二弹簧33均设置在安装板31内腔侧壁,第二弹簧33套接在第二伸缩筒32的外周侧,两组第二伸缩筒32和第二弹簧33顶端之间设置有夹持块34,夹持块34贯穿于安装板31侧端,夹持块34远离第二伸缩筒32的一端两拐角处均开设有坡面,且夹持块34远离第二伸缩筒32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35,当预制墙被推动至底板1的上侧时,夹持块34会受到预制墙的挤压而收缩,之后两组夹持块34再对预制墙进行夹持固定,防滑垫35则能够使得夹持块34对预制墙的夹持稳定效果更好。
37.请参阅图4,第一限位机构6包括第三伸缩筒61、第三弹簧62和限位板63,第三伸缩筒61和第三弹簧62的底端均和底板1的内腔底端相连接,第三伸缩筒61和第三弹簧62的顶端和限位板63的内腔上侧相连接,限位板63贯穿于底板1的上侧,限位板63靠近缓冲机构2的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三缓冲垫64,限位板63远离缓冲机构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65,当将预制墙安放在底板1的上侧之后,第一限位机构6能够防止预制墙从底板1的上次脱落。
38.第二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和拉板72,限位杆71贯穿于底板1侧端,拉板72设置在限位杆71侧端,拉板72和底板1侧端之间设置于第四弹簧73,第二限位机构7能够将第一限位机构6固定在底板1的内腔中,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机构6不会妨碍对预制墙的装卸。
39.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对预制墙运输时,首先将预制墙的顶端搭在滚筒5的上侧,之后再推动预制墙,直到将预制墙完全的推动至底板1的上侧,最后预制墙抵在缓冲机构2的侧端,缓冲机构2对预制墙进行缓冲,防止预制墙磕碰,而在推动的过程中,两组固定机构3会对预制墙进行夹持,使得预制墙在运输时保持较为稳定,最后再解除第二限位机构7对第一限位机构6的固定,第一限位机构8从底板1的内腔弹出,从而防止了预制墙从底板1的上侧脱落,同时也能够防止预制墙的边缘磕碰,本技术能够对预制墙在运输时进行保护,同
时在装卸预制墙更加的方便和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1.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