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门槛总成结构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10:5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槛总成结构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领域一直存在一个让技术人员无法回避的难题,那就是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针对这个难题,主流的做法是,为动力电池提供尽可能大的布设空间,以布设更大尺寸的动力电池,储存更多的电量,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3.如图4所示的一种现有的门槛总成结构,为了保证门槛与车架连接稳固,门槛内板会向车架方向凸出,紧邻车架的边缘设置,进一步地,为了密封动力电池壳体以及固定门槛总成结构,需要在门槛与动力电池壳体之间增设一个密封件,由于门槛总成结构紧邻车架的边缘设置,因此密封件的部分结构需要设置在动力电池壳体内,从而挤占了动力电池的布设空间,使得动力电池扩容较难。
4.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的门槛总成结构中门槛内板紧邻车架的边缘设置,使得动力电池扩容较难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总成结构,可以通过上抬门槛内板的设计方式,达到增加动力电池的布设空间的目的。
6.具体的,所述门槛总成结构包括门槛内板、门槛撑板以及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所述门槛撑板以及所述门槛外板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
7.其中,所述门槛撑板沿z向设置,当所述门槛总成结构装配至车身上之后,所述门槛内板与所述车身相连,且位于所述车身的地板面之上,使得所述门槛内板与所述门槛撑板围成一安装空间。
8.本技术中,在车辆水平停置的情况下,x向为车身的前后方向,y向为车身的横向,z向为竖直方向,门槛内板、门槛撑板以及门槛外板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在门槛总成结构装配到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紧邻车身,并与车身相连,向外依次为门槛撑板和门槛外板。其中,门槛内板还位于车身的地板面以上,可以与门槛撑板围成一个安装空间。从而,汽车的连接部件等可以设置在上述的安装空间中,而不需设置在车身内部,为动力电池提供更大的布设空间。
9.优选的,所述门槛撑板垂直于x向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沿y向的横板和沿z向的纵板;
10.所述横板的自由端设置有沿z向向下的翻边;
11.所述门槛外板的一端与所述翻边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纵板的一侧,形成一沿x向延伸的第一腔室;
12.所述门槛内板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纵板的另一侧,且其底端板在z向的高度高于所述横板。
13.具体的,沿z向设置的门槛撑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垂直于x向的截面包括沿z向的纵板和沿y向的横板,上述的沿z向和y向并非特指与z向和y向重合,在与z向或y向的夹角较小时也应理解为沿z向或沿y向。横板的自由端设置有沿z向向下的翻边,门槛外板的一端固定在横板的翻边位置,另一端固定在纵板上,优选的可以固定在纵板的自由端,使得沿x向延伸的第一腔室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碰撞缓冲空间。门槛内板的两端均固定在纵板上,且与门槛外板分别位于纵板的两侧,进一步地,门槛内板在z向上位于横板以上,并且在门槛总成结构装配到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还位于车身的地板面以上,从而能够与门槛撑板和车身共同围成一个安装空间。
14.优选的,所述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沿x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呈多段弯折结构的门槛加强板;
15.所述门槛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纵板上;其具有至少1个凸出于所述纵板,且与所述门槛外板抵接的凸出结构。
16.本方案中,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门槛加强板,门槛加强板沿x向延伸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并固定在门槛撑板的纵板上;进一步地,门槛加强板还具有向门槛外板方向弯折,即沿y向弯折,并与门槛外板抵接的凸出结构,其中,凸出结构的数量至少为1个。
17.由于门槛加强板采用上述具有凸出结构的设计方式,且凸出结构与门槛外板抵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门槛加强板能够对门槛外板提供y向的支撑,提高门槛总成结构在y向抵抗碰撞的能力;另外,由于门槛加强板固定在沿z向的纵板上,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门槛总成结构在z向上抵抗变形的能力。
18.优选的,所述凸出结构包括沿z向上下设置的第一凸出结构和第二凸出结构。
19.本方案中,门槛加强板包括沿z向上下设置的第一凸出结构和第二凸出结构。在较为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凸出结构凸出的幅度小于第二凸出结构,为了保证凸出结构与门槛外板抵接,相应的门槛外板的上部会向车身方向形成凹陷部。
20.在凸出结构采用较为优选的方案的情况下,车辆发生碰撞时,门槛加强板的凸出结构在为门槛总成结构提供y向支撑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导门槛总成结构的变形,通过定向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21.优选的,所述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门槛补强板;
22.所述门槛补强板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的外侧。
23.本方案中,门槛补强板的一端与门槛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外板的外侧,可以进一步提高门槛总成结构抵抗碰撞的能力。
24.在门槛加强板的凸出结构采用较为优选的方案的情况下,即门槛加强板具有第一凸出结构和第二凸出结构,且第一凸出结构凸出的幅度小于第二凸出结构,则门槛外板的上部会向车身方向形成凹陷部,此时,门槛补强板可以将门槛外板的凹陷部包围起来,使得门槛外板不会过早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总成结构抵抗碰撞的能力。
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地板面、动力电池、连接部件以及上述的门槛总成结构;
26.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地板面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门槛内板以下的所述安装空间内;
27.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地板面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
28.所述门槛总成结构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侧。
29.具体的,连接部件与地板面固定连接,设置在门槛内板、门槛撑板以及车身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动力电池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设置在地板面的下方,位于连接部件的一侧,通过连接部件实现动力电池安装空间的密封。门槛总成结构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设置在密封部件的另一侧,为动力电池及车身提供防护。
30.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与所述地板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31.所述门槛内板固定在所述主体的顶端。
32.具体的,连接部件包括主体、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主体的两侧,且在z向上,第一安装部高于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地板面固定连接,以将连接部件固定在车身上,第二连接部与门槛撑板的横版固定连接。主体的顶端与门槛内板抵接,并固定连接,以将门槛总成结构装配到车身上。在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的下方还设置肋板,以进一步支撑第二安装部以及门槛总成结构。
33.优选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密封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的,相对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侧;
34.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向所述主体内凹陷的第二固定部;
35.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36.进一步地,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密封部,相对车身,密封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外侧,且在z向上,第一固定部高于密封部,从而,第一固定部可以与门槛内板抵接,并固定连接。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向主体内凹陷的第二固定部,动力电池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从而将动力电池装配到车身上。
37.优选的,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地板面上的座椅横梁以及
38.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门槛内板上。
39.为了进一步固定门槛总成结构,电动汽车还配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座椅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内板上,由于座椅横梁固定设置在地板面上,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板进一步固定门槛总成结构。
40.优选的,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e形密封结构和密封条;
41.所述e形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以密封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身;
42.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以密封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身。
43.为了密封电动汽车的车身,电动汽车还配置有e形密封结构和密封条,其中,密封条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与门槛内板之间,以密封所述电动汽车的车身,e形密封结构设置在密封部与门槛内板之间,以进一步密封电动汽车的车身,通过密封条和e形密封结构的主、副
两道密封,实现了乘员舱密封,避免乘员舱漏风、进水。需要说明的是,e形密封结构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在未安装前,e形密封结构处于膨胀状态,安装后,e形密封结构在门槛内板与密封部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4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总成结构,该门槛总成结构包括门槛内板、门槛撑板以及门槛外板;门槛内板、门槛撑板以及门槛外板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其中,门槛撑板沿z向设置,当门槛总成结构装配至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车身的地板面之上,使得门槛内板与门槛撑板形成一安装空间。从而,连接部件可以设置在上述的安装空间内,避让出了动力电池的布设空间,并且增设e形密封结构和密封条,可以形成主、副两道密封,实现乘员舱密封,能够避免乘员舱漏风、进水。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槛总成结构的剖面图;
47.图2为装配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槛总成结构的车身剖面图;
4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结构示意图;
49.图4为装配有一种现有门槛总成结构的车身剖面图。
5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51.门槛外板
‑‑
1;门槛撑板
‑‑
2;纵板
‑‑
201;横板
‑‑
202;门槛内板
‑‑
3;门槛加强板
‑‑
4;门槛补强板
‑‑
5;连接部件
‑‑
6;主体
‑‑
601;第一安装部
‑‑
602;第二安装部
‑‑
603;地板面
‑‑
7;动力电池
‑‑
8;座椅横梁
‑‑
9;连接板
‑‑
10;e形密封结构
‑‑
11;密封条
‑‑
12。
具体实施方式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总成结构,通过将门槛内板3z向上抬,避让出动力电池8的布设空间,从而可以布设更大尺寸的动力电池8。
58.具体的,请参考图1-图3,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y向,也就是车身的横向。该门槛总成结构包括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其中,门槛撑板2沿z向设置,当门槛总成结构装配至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3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车身的地板面7之上,使得门槛内板3与门槛撑板2围成一安装空间。
5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本技术的门槛总成结构在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的增加或组合;
60.门槛撑板2垂直于x向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沿y向的横板202和沿z向的纵板201;横板202的自由端设置有沿z向向下的翻边;门槛外板1的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纵板201的一侧,形成一沿x向延伸的第一腔室;门槛内板3的两端均固定在纵板201的另一侧,且其底端板在z向的高度高于横板202。或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沿x向延伸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呈多段弯折结构的门槛加强板4;门槛加强板4固定在纵板201上;其具有至少1个凸出于纵板201,且与门槛外板1抵接的凸出结构。或凸出结构包括沿z向上下设置的第一凸出结构和第二凸出结构。或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门槛补强板5;门槛补强板5的一端与门槛外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外板1的外侧。
6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门槛总成结构包括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其中,门槛撑板2沿z向设置,门槛内板3z向上抬,当门槛总成结构装配至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3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车身的地板面7之上,使得门槛内板3与门槛撑板2围成一安装空间。门槛撑板2垂直于x向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沿y向的横板202和沿z向的纵板201;横板202的自由端设置有沿z向向下的翻边;门槛外板1的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纵板201的一侧,形成一沿x向延伸的第一腔室;门槛内板3的两端均固定在纵板201的另一侧。门槛加强板4固定在纵板201上,沿x向延伸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呈多段弯折结构,其具有2个凸出于纵板201,且与门槛外板1抵接的凸出结构;其中,位于上方的凸出结构的凸出幅度小于位于下方的凸出结构,相应的门槛外板1的上部向门槛撑板2方向形成凹陷部。该门槛总成结构
还包括门槛补强板5,门槛补强板5的一端与门槛外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外板1的外侧,从而能够将门槛外板1的凹陷部包围。
6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门槛总成结构包括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门槛外板1沿y向依次固定连接;其中,门槛撑板2沿z向设置,门槛内板3z向上抬,当门槛总成结构装配至车身上之后,门槛内板3与车身相连,且位于车身的地板面7之上,使得门槛内板3与门槛撑板2形成一安装空间。门槛撑板2垂直于x向的截面呈“l”形,其包括沿y向的横板202和沿z向的纵板201;横板202的自由端设置有沿z向向下的翻边;门槛外板1的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纵板201的一侧,形成一沿x向延伸的第一腔室;门槛内板3的两端均固定在纵板201的另一侧。门槛加强板4固定在纵板201上,沿x向延伸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呈多段弯折结构,其具有1个凸出于纵板201,且与门槛外板1抵接的凸出结构。该门槛总成结构还包括门槛补强板5,门槛补强板5的一端与门槛外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外板1的外侧。
6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如图1-图3所示,该电动汽车包括地板面7、动力电池8、连接部件6以及上述的门槛总成结构;连接部件6与地板面7固定连接,且位于门槛内板3以下;动力电池8与连接部件6固定连接,设置在地板面7的下方,且位于连接部件6的一侧;门槛总成结构与连接部件6固定连接,设置在连接部件的另一侧。
6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本技术的电动汽车在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的增加或组合;
65.连接部件6包括与地板面7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602以及与横板202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部603以及主体601;其中,第一安装部602和第二安装部603分别设置在主体601的两侧;门槛内板3固定在主体601的顶端。或主体601的顶端设置有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密封部;其中,相对动力电池8,密封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外侧;主体601的底端设置有向主体601内凹陷的第二固定部;动力电池8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或电动汽车还包括设置在地板面7上的座椅横梁9以及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一端与座椅横梁9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内板3上。或电动汽车还包括e形密封结构11和密封条12;e形密封结构11设置在密封部与门槛内板3之间;以密封电动汽车的车身;密封条1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与门槛内板3之间;以密封电动汽车的车身。
6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电动汽车包括地板面7、动力电池8、连接部件6以及上述的门槛总成结构;连接部件6设置在门槛内板3、门槛撑板2以及车身围成的安装空间内,门槛总成结构位于连接部件6的一侧,动力电池8设置在连接部件6的另一侧,且位于地板面7以下。具体的,连接部件6包括第一安装部602、第二安装部603以及主体601,其中,第一安装部602和第二安装部603分别设置在主体601的两侧;第一安装部602与地板面7固定连接,以将连接部件6固定在车身上;第二安装部603与横板202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固定门槛总成结构,优选的,第二安装部603下方设置有肋板,用于进一步支撑门槛总成结构。主体60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和密封部,相对车身,密封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外侧,且在z向上第一固定部高于密封部。从而第一固定部与门槛内板3抵接,并固定连接。主体601的底端设置有向主体601内凹陷的第二固定部,动力电池8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以将动力电池8固定在车身上。电动汽车还包括设置在地板面7上的座椅横梁9以及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一端与座椅横梁9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门槛内板3上,以进一步固定门槛总成结构。该电
动汽车还包括e形密封结构11和密封条12;e形密封结构11设置在密封部与门槛内板3之间,密封条1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与门槛内板3之间,形成主、副两道密封,以密封电动汽车的车身。
6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