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2:30: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


背景技术:

2.载客船舶靠泊码头时,舱口高度会随潮水涨落而上下变化,同时受系缆影响,舱口位置也会顺岸发生偏移,旅客登船桥需要具备随潮水变化调节接船口的功能。
3.不同型号的载客船舶靠泊在同一码头时,其舱口高度和靠泊后的顺岸位置也会各有差异,旅客登船桥需要具备根据不同船型调节接船口位置的功能。
4.现有旅客登船桥一般通过大车行走机构移动升降门架来实现接船口的顺岸移动,需要在码头面铺设轨道,对码头的连续性和基础承载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以顺岸移动接船口的工作形式实现大范围接船,并因不采用大车行走机构进而实现节省能耗和基础投资的目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主要由活动通道(1)、升降平台(2)、升降门架(3)、升降导向装置(4)、升降驱动机构(5)、升降连接通道(6)、轨道(7)、移动牵引机构(8)、移动框架(9)、挂扣滚轮装置(10)、接船口(11)、变幅油缸(12)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动通道(1)一端在码头固定廊道承台上滑动,另一端与升降平台(2)铰接;升降平台(2)通过丝杠悬挂在升降门架(3)内部;升降导向装置(4)安装在升降平台(2) 四角,升降驱动机构(5)安装在升降平台(2)底部;升降连接通道(6)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升降平台(2)上;4条轨道(7)安装在升降连接通道(6)两侧上下;移动牵引机构(8) 安装在升降门架(3)顶部;移动框架(9)在通过挂扣滚轮装置(10)扣挂在轨道(7)上;接船口(11)底部与移动框架(9)铰接,接船口(11)顶部通过变幅油缸(12)与移动框架 (9)连接。
8.所述升降连接通道(6)与两侧的升降平台(2)同步升降,由起升电机驱动螺旋升降机和丝杠实现升降,由绝对值编码器控制升降的同步。升降范围为设计最低接船高度至设计最高接船高度,并留有安全余量。
9.所述移动框架(9)在移动牵引机构(8)的牵引下,沿轨道(7)顺岸移动,调节接船口(11)的顺岸位置,满足接船过程中舱口的顺岸偏移,并满足不同型号的船舶在顺岸方向上舱口位置不同的差异化要求。
10.所述接船口(11)随移动框架(9)顺岸移动,在船舶靠泊时进行避让,以及在接船时对接船舶舱口;同时,所述接船口(11)可通过变幅油缸(12)实现俯仰调节,进行高度微调,在不中断接船的要求下满足船舶舱口高度范围的小幅度变化。
11.更进一步地,移动牵引机构(8)也可以采用自行走小车,安装在移动框架上。
12.更进一步地,接船口(11))也可以设置水平伸缩机构,调节接船口(11)与船舶舱口的垂岸相对位置。
13.更进一步地,活动通道(1)可以在两个升降门架(3)上分别布置,旅客经过接船口 (11)下船进入升降连接通道(6)以后,可以左右分流,提高下船效率;同理,登船时旅客也可以分别从两个活动通道(1)出发,在升降通道(6)汇合,经接船口(11)上船,提高上船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图,也是本实用新型最高位置、最远端接船工作位置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低位置、最近端接船工作位置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活动通道的应用布置情况。
20.图中:(1)活动通道、(2)升降平台、(3)升降门架、(4)升降导向装置、(5)升降驱动机构、(6)升降连接通道、(7)轨道、(8)移动牵引机构、(9)移动框架、(10)挂扣滚轮装置、(11)接船口、(12)变幅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运动过程如下:
22.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非工作状态下,升降平台(2)及升降连接通道(6) 处于最低位置、移动框架(9)及接船口(11)处于最近端,变幅油缸(12)收回,使接船口与码头边缘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整个登船桥重心最低,处于最有利的防风状态。
23.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开始工作时,两端的升降驱动机构(5)驱动两端的升降平台(2)在升降导向装置(4)的约束下,沿两个升降门架(3)同步垂直上升至指定的接船高度。
24.所述的移动框架(9)可在移动牵引机构(8)驱动下沿轨道(7)往复运动,实现接船口(11)顺岸位置的调整;该调整动作,可与所述升降平台(2)的上升动作同时进行,缩短接船准备时间。
25.所述的接船口(11)在到达指定的高度和顺岸位置时,处于与船舶舱口水平对齐且竖直对齐的状态,通过变幅油缸(12)伸出,使接船口(11)下俯至与船舶舱口对接,完成接船动作。
26.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结束工作时,首先通过变幅油缸(12)缩回,使接船口(11)上仰与船舶舱口脱离,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7.所述的移动牵引机构(8)和升降驱动机构(5)同时或分别先后动作,将移动框架 (9)与升降平台(2)同时或分别调整位置至最低位置、最近端,恢复至工作开始之前的初始状态。
28.设置有两个活动通道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不变,仅旅客行走路径发生变化,提高了旅客上下船通行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
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主要由活动通道(1)、升降平台(2)、升降门架(3)、升降导向装置(4)、升降驱动机构(5)、升降连接通道(6)、轨道(7)、移动牵引机构(8)、移动框架(9)、挂扣滚轮装置(10)、接船口(11)、变幅油缸(12)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动通道(1)一端在码头固定廊道承台上滑动,另一端与升降平台(2)铰接;升降平台(2)通过丝杠悬挂在升降门架(3)内部;升降导向装置(4)安装在升降平台(2)四角,升降驱动机构(5)安装在升降平台(2)底部;升降连接通道(6)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升降平台(2)上;4条轨道(7)安装在升降连接通道(6)两侧上下;移动牵引机构(8)安装在升降门架(3)顶部;移动框架(9)在通过挂扣滚轮装置(10)扣挂在轨道(7)上;接船口(11)底部与移动框架(9)铰接,接船口(11)顶部通过变幅油缸(12)与移动框架(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其特征在于:两端的升降驱动机构(5)驱动两端的升降平台(2)在升降导向装置(4)的约束下,沿两个升降门架(3)同步垂直升降,带动升降连接通道(6)实现垂直升降,满足船舶舱口高度范围的大幅度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其特征在于:移动框架(9)在移动牵引机构(8)的牵引下,沿轨道(7)进行顺岸移动,调节接船口(11)的顺岸位置,满足船舶舱口的顺岸偏移,并满足不同型号的船舶在顺岸方向上舱口位置不同的差异化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接船口(11)在随移动框架(9)顺岸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变幅油缸(12)实现俯仰调节,进行高度微调,在不中断接船的要求下满足船舶舱口高度范围的小幅度变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顺岸调节接船口的旅客登船桥,具体涉及活动通道、升降平台、升降门架、升降导向装置、升降驱动机构、升降连接通道、轨道、移动牵引机构、移动框架、挂扣滚轮装置、接船口、变幅油缸等。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采用大车行走机构来移动升降门架的前提下,通过沿升降连接通道的轨道顺岸调节接船口位置,来实现旅客登船桥随潮水调节接船口的功能和根据不同船型调节接船口的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仅需要调节接船口移动,而非通过大车行走机构移动整个升降门架,能够降低能耗。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进行接船口的顺岸调节和垂直升降,提高了旅客上下船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在不铺设码头轨道的前提下实现接船口的顺岸调节移动,降低对基础的荷载要求和投资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庆 陈庆为 孙建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8/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