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0:3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接的输入流道,和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的至少一条支流道;至少部分所述支流道的入口开设于所述输入流道的侧壁;所述输入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在所述输入流道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所述输入流道与所述支流道的入口连接的一侧;和/或,在所述输入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远离所述输入流道与所述支流道的入口连接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流道内还设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位于所述输入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区域内,且所述引流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流道的入口的下游侧连接,另一端向上游方向伸入所述输入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的一侧表面由所述输入流道的内壁延伸形成,所述引流结构的另一侧表面由所述支流道的内壁延伸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流道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区域、与所述输入流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区域之间,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游端距离所述输入流道侧壁的距离、与下游端距离所述输入流道侧壁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的输出流道;至少部分所述支流道的出口开设于所述输出流道的侧壁;所述输出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在所述输出流道靠近所述支流道的出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所述输入流道的与所述支流道的出口连接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凸起;在所述支流道的靠近入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所述支流道的入口的上游侧;或,在所述支流道的靠近出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所述支流道的出口的上游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支流道为迂回布置;所述支流道弯折处设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为弧状凸起,且所述弧状弯曲方向与所述支流道的弯曲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二换热板具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分流单元,和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合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五凸起,所述第五凸起的上游端靠近所述第二进液口,且所述第五凸起的下游端比上游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所述合流单元内设有至少一个第六凸起;所述第六凸起的下游端靠近所述第二出液
口,且所述第六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五凸起与所述第六凸起对应设置,且关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轴线的中点旋转对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内还包括:连通所述分流单元与所述合流单元的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七凸起;所述第七凸起设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七凸起的下游端比上游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中轴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口处设有第八凸起,所述第八凸起的一端具有分别朝第二流道两个侧壁倾斜的两个子端头;所述子端头靠近所述分流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出液口处设有第八凸起,所述第八凸起的一端具有分别朝第二流道两个侧壁倾斜的两个子端头;所述子端头靠近所述合流单元。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换热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板的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板的所述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板的所述第二出液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换热板的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12.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电池与所述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板和/或第二换热板接触。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或,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电池模组及汽车。该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板,第一换热板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与第一进液口连接的输入流道,和与第一出液口连接的至少一条支流道;至少部分支流道的入口开设于输入流道的侧壁;输入流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在输入流道靠近第一进液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靠近输入流道与支流道的入口连接的一侧;和/或,在输入流道远离第一进液口的区域内,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的上游端比下游端更远离输入流道与支流道的入口连接的一侧。因此冷却液均匀流向各个支流道,进而使整个第一换热板内流量更加均匀,温度一致性提高,换热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 朱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19
技术公布日:2022/8/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