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04: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谷物存储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


背景技术:

2.目前,家庭贮存大米通常是使用真空储米桶,使用真空储米桶可实现长时间储米,但是现有的真空储米桶的出米装置通常设置在储米桶的下部,取米时需要弯腰取米,使用不便,同时,出米装置在进行出米作业时容易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真空储米桶的出米装置通常设置在储米桶的下部,取米时需要弯腰取米,使用不便,同时,出米装置在进行出米作业时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包括控制器、桶盖和桶体,所述桶盖上设置有出米装置,所述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注米口,所述注米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桶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桶体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滑槽,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底面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将隔板上方大米送至隔板下方的运输通道和供出米装置通过的通孔,所述运输通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桶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出米装置包括输米管、螺旋轴、出米管和电机,所述输米管竖直安装在所述桶盖上,所述输米管的第一端为敞口,且所述输米管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与桶体的底面接触,所述输米管的第二端向上贯穿所述桶盖,所述螺旋轴设置在输米管的内部,且所述螺旋轴的一端与所述桶体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出米管与输米管连通,所述出米管与输米管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出米管的出米端,所述出米管的出米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轴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电机、压力传感器和第三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桶盖上设置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负压力开关阀、排气阀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桶盖上,所述真空泵通过负压力开关阀与所述桶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排气阀与所述桶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负压力开关阀、排气阀和真空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桶体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螺旋轴与所述桶体的底部的最低处转动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为漏斗状,所述运输通道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最低处。
9.作为优选,所述桶盖与桶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柔性密封条。
10.作为优选,所述螺旋轴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包括有输米管、螺旋轴、出米管和电机的出米装置,利用电机带动螺旋轴旋转将位于隔板下方的大米运输至桶体外部,使大米可从储米桶的上部输出,使用方便;
13.(2)通过设置与电机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控隔板下方的米重,首先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螺旋轴旋转开始出米,在出米量达到用户所需的量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转,进而使螺旋轴停转停止出米,实现了定量出米;
14.(3)通过设置滑槽、弹簧和安装有滑块的隔板,在出米时,将隔板上方的大米先定量运输至隔板下方,再将隔板下方的大米通过出米装置输送至设备外,避免输米管敞口部堵塞,同时当隔板上方大米运输至隔板下方时,隔板在弹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增大隔板上方的空间,隔板上方大米增多时,隔板向下移动,可自动调节隔板上方与下方的空间大小;
15.(4)通过设置包括有负压力开关阀、排气阀和真空泵,打开压力开关阀和排气阀的同时启动真空泵,可对桶体的内部进行抽气以达到真空状态,关闭压力开关阀和排气阀的同时关闭真空泵,可使桶体内部维持当前状态外;
16.(5)通过将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使大米更容易汇集至输米管处,减少了隔板下方的大米残留;
17.(6)通过将隔板的上表面设置为漏斗状,并将运输通道设置于隔板的上表面最低处,是大米能更加轻易的从隔板上方运输至隔板下方;
18.(7)通过在桶盖与桶体的连接处设置柔性密封条,使外界气体不会通过桶盖与桶体连接处流入桶体内部,保证了真空储米的稳定性;
19.(8)通过在螺旋轴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带,增加了螺旋轴上表面的摩擦力,使螺旋轴可以更加轻松的将大米带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的剖视图;
21.图中,1—出米装置,2—隔板,3—弹簧,4—桶体,5—第二阀门,6—第一阀门,7—桶盖,8—负压装置,101—电机,102—出米管, 103—第三阀门,104—螺旋轴,105—输米管,801—排气阀,802—真空泵,803—负压力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
24.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定量出米的真空储米桶,包括控制器、桶盖7和桶体4,所述桶盖7上设置有出米装置1,所述桶体4的侧壁上设置有注米口,所述注米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所述桶体4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所述桶体4的内侧壁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滑槽,所述隔板
2上设置有若干滑块,例如,所述滑槽和滑块均设置有4个。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弹簧3,所述弹簧3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与滑槽的底面连接,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将隔板2上方大米送至隔板2下方的运输通道和供出米装置1通过的通孔,所述运输通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所述桶体4的底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出米装置1包括输米管105、螺旋轴104、出米管102和电机101,所述输米管105竖直安装在所述桶盖7上,所述输米管105的第一端为敞口,且所述输米管105的第一端穿过通孔与桶体4的底面接触,所述输米管105的第二端向上贯穿所述桶盖7,所述螺旋轴104设置在输米管105的内部,且所述螺旋轴104的一端与所述桶体4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出米管102与输米管105连通,所述出米管102与输米管105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出米管102的出米端,所述出米管102的出米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03,所述电机101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轴104连接,所述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5、电机101、压力传感器和第三阀门103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6.工作人员操纵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5打开,隔板2上方的大米通过运输通道移动至隔板2下方,再使电机101运转带动螺旋轴104旋转将位于隔板2下方的大米运输至桶体4外部,由于设置滑槽、弹簧3和安装有滑块的隔板2,在出米时,将隔板2上方的大米先定量运输至隔板2下方,再将隔板2下方的大米通过出米装置1输送至设备外,避免输米管105敞口部堵塞,同时当隔板2上方大米运输至隔板2下方时,隔板2在弹簧3作用下向上移动,增大隔板2上方的空间,隔板2上方大米增多时,隔板2向下移动,可自动调节隔板2上方与下方的空间大小;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隔板2下方的米重,先打开第二阀门5将大米从隔板2上方移动至隔板2下方,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隔板2下方的米重达到用户指定米重时,关闭第二阀门5,再由控制器控制电机101带动螺旋轴104旋转将隔板2下方的大米运送至桶体4外部,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隔板2下方的米重为零,即隔板2下方大米全部运出桶体4的外部时,控制器控制电机101停转,进而使螺旋轴104停转停止出米,实现了定量出米。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桶盖7上设置有负压装置8,所述负压装置8包括负压力开关阀803、排气阀801和真空泵802,所述真空泵802设置在所述桶盖7上,所述真空泵802通过负压力开关阀803与所述桶体4的内部连通,所述真空泵802通过排气阀801与所述桶体4的外部连通,所述负压力开关阀803、排气阀801和真空泵802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包括有负压力开关阀803、排气阀801和真空泵802,打开压力开关阀和排气阀801的同时启动真空泵802,可对桶体4的内部进行抽气以达到真空状态,关闭压力开关阀和排气阀801的同时关闭真空泵802,可使桶体4内部维持当前状态外。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桶体4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螺旋轴104与所述桶体4的底部的最低处转动连接;通过将桶体4的底部设置为漏斗状,使大米更容易汇集至输米管105处,减少了隔板2下方的大米残留。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为漏斗状,所述运输通道设置于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最低处;通过将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为漏斗状,并将运输通道设置于隔板2的上表面最低处,是大米能更加轻易的从隔板2上方运输至隔板2下方。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桶盖7与桶体4的连接处设置有柔性密封条;通过在桶盖7与桶体4的连接处设置柔性密封条,使外界气体不会通过桶盖7与桶体4连接处流入桶体4内部,保证了真空储米的稳定性。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轴104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带;通过在螺旋轴104的上表面设置有橡胶带,增加了螺旋轴104上表面的摩擦力,使螺旋轴104可以更加轻松的将大米带出。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