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3 18:5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具有洗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清洗机、洗地机能够代替用户进行清洗地面等清洁工作,给用户带来诸多便利,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家用清洗机和洗地机中用于液体脏污回收及储存的装置(主要是回收桶)存在以下弊端:(1)回收桶中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会混合在一起,通常不便于直接倒入垃圾桶;(2)部分固体脏污会粘附在回收桶上,需要额外对回收桶进行清洁;(3)回收桶的内壁由于粘附固体脏污而脏污、变黑,影响产品外观。由于上述几点因素,导致回收桶的清洁过程复杂化,不便于用户进行清洁工作,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能够实现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并且能够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
4.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清洁设备的回收桶。该回收桶包括:桶体组件,内部设有储污腔;过滤组件,设于储污腔中,且过滤组件设有过滤腔及连通过滤腔的排污口;释放底盖,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进入过滤腔,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过滤至过滤腔的外部且被储污腔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中;排污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中;以及联动组件,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释放底盖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驱使释放底盖取消遮盖排污口,同时排污组件驱使过滤腔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排出。
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联动组件包括使能件及连接机构;使能件设于排污组件,过滤组件和释放底盖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其中,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使能件驱使连接机构允许释放底盖远离排污口,使得释放底盖取消遮盖排污口。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使能件包括顶杆;连接机构包括卡扣件和扣位件;卡扣件设于释放底盖,扣位件设于过滤组件,卡扣件能够选择性地搭扣于扣位件;其中,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顶杆能够抵顶卡扣件,使得卡扣件脱离扣位件,以允许释放底盖远离排污口。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卡扣件包括连接部、搭扣部及抵接部;连接部连接释放底盖,且连接部通过搭扣部连接抵接部,抵接部相对连接部靠近释放底盖的中部位置,搭扣部用于选择性地搭扣于扣位件,且顶杆用于抵顶抵接部;其中,响应于顶杆施加于抵接部的抵顶力,连接部朝向中部位置弯曲变形,且抵接部朝向释放底盖运动,使得搭扣部脱离扣位件。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释放底盖还通过转轴与过滤组件转动连接;其中,在卡扣
件脱离扣位件后,释放底盖能够远离排污口转动。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排污组件包括: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中;刮污件,设于移动件且靠近过滤腔的侧壁,以在随移动件移动的过程中剥离过滤腔的侧壁上的固体脏污,并通过排污口排出。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刮污件为弹性体。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刮污件设于移动件朝向释放底盖的端部。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回收桶还包括:弹性件,连接移动件,用于驱使移动件朝远离释放底盖的方向移动。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设于储污腔中。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桶体组件包括:桶主体;桶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桶主体,且与桶主体配合形成储污腔;回收桶还包括:提手,连接过滤组件;其中,桶盖体通过提手限制过滤组件朝桶盖体移动。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排污组件设有第一引导件;回收桶还包括:提手,连接过滤组件且设有第二引导件;其中,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中的至少一者朝向释放底盖延伸,使得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配合引导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桶体组件包括:桶主体;桶盖体,可拆卸地盖设于桶主体,且与桶主体配合形成储污腔;其中,过滤组件固定连接桶盖体。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回收桶还包括:引导柱,可移动地穿设于桶盖体且连接至排污组件,用户通过操控引导柱,以驱使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回收桶还包括:按钮,设于引导柱远离排污组件的端部,用户通过按钮操控引导柱;弹性件,夹设于按钮和桶盖体之间,用于驱使排污组件朝桶盖体移动。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包括:框架,围设形成过滤腔及排污口;过滤网,设于框架且围设于过滤腔的外周。
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回收桶还包括:进气管,设于储污腔中;释放底盖包括:底盖主体;进污筒体,凸设于底盖主体朝向排污组件的一侧,进污筒体远离底盖主体的端部设有进污口及围设于进污口外周的搭接部;其中,进污筒体通过搭接部搭接于回收管,回收管所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依次通过进污筒体和进污口进入过滤腔。
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位于释放底盖的上方。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由下至上经过释放底盖进入过滤腔,且过滤至过滤腔外部的液体脏污至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聚于储污腔的底部。
22.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设有过滤腔及连通过滤腔的排污口;释放底盖,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进入过滤腔,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过滤至过滤腔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中;排污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中;以及联动组件,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释放底盖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驱使释放底盖取消遮盖排污口,同时排污组件驱使过滤腔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排出。
23.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清洁组件,用于清洁待清洁面;回收桶,用于储存清洁组件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回收桶包括:桶体组件,内部
设有储污腔;过滤组件,设于储污腔中,且过滤组件设有过滤腔及连通过滤腔的排污口;释放底盖,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进入过滤腔,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过滤至过滤腔的外部且被储污腔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中;排污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中;以及联动组件,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与释放底盖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驱使释放底盖取消遮盖排污口,同时排污组件驱使过滤腔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排出。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该回收桶包括过滤组件及可拆卸地设置于过滤组件的释放底盖。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进入过滤腔,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过滤至过滤腔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中,即本技术实现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能够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
25.并且,该回收桶还包括排污组件。随排污组件朝向释放底盖移动,排污组件通过联动组件驱使释放底盖取消遮盖过滤组件的排污口,与此同时排污组件驱使过滤腔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排出。换言之,本技术排污组件清理过滤腔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取消遮盖排污口,使得排污组件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回收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过滤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过滤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2所示过滤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2所示过滤装置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2所示过滤装置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过滤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技术回收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8所示回收桶去除桶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图9所示回收桶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是图9所示回收桶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本技术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0清洁设备、20清洁组件、30回收桶、31弹性件、32提手、33第二引导件、34引导柱、35按钮、36进气管、40桶体组件、41储污腔、42桶主体、43桶盖体、50过滤组件、51过滤腔、52排污口、53框架、54过滤网、60释放底盖、61进污口、62底盖主体、63进污筒体、64转轴、65搭接部、70排污组件、71移动件、72刮污件、73第一引导件、80联动组件、81顶杆、82卡扣件、821
连接部、822搭扣部、823抵接部、83扣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42.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3.在现有技术中,清洗机和洗地机中用于液体脏污回收及储存的装置(主要是回收桶)存在以下弊端:
44.(1)回收桶中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会混合在一起,通常不便于直接倒入垃圾桶;
45.(2)部分固体脏污会粘附在回收桶上,需要额外对回收桶进行清洁;
46.(3)回收桶的内壁由于粘附固体脏污而脏污、变黑,影响产品外观。
47.由于上述几点因素,用户往往需要额外清理回收桶,例如用水冲洗回收桶,甚至徒手接触回收桶进行清理工作,导致回收桶的清洁过程复杂化,不便于用户进行清洁工作,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48.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回收桶不便于用户进行清洁的技术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49.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回收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过滤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过滤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0.在一实施例中,回收桶30应用于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可以是具有洗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清洗机、洗地机。清洁设备具有用于清洁待清洁面的地刷,并且清洁设备通过地刷回收待清洁面上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而清洁设备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储存于回收桶30,供用户集中对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进行清理。其中,待清洁面可以是地面,或是物体的待清洁表面等。
51.回收桶30包括桶体组件40。桶体组件40用于连接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储存于桶体组件40。具体地,桶体组件40内部设有储污腔41,储污腔41至少用于储存清洁设备回收的液体脏污。
52.回收桶30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于储污腔41中,过滤组件50用于实现清洁设备所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具体地,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在过滤腔51中进行分离,即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且被储污腔41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过
滤腔51中留存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进行排放。
53.可选地,过滤组件50包括框架53和过滤网54。框架53围设形成过滤腔51及排污口52,过滤网54设于框架53且围设于过滤腔51的外周,过滤网54用于分离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过滤网54可以为金属或尼龙等材质,过滤网54通过注塑或粘接等手段固定于框架53。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0也可以是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组件、过滤棉组件、过滤管组件等,在此不作限定。
54.回收桶30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当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时,释放底盖60能够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而当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时,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
55.进一步地,释放底盖60具有进污口61,进污口61连通过滤腔51,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进污口61进入过滤腔51。
56.回收桶30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用于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具体地,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通过排污组件70在过滤腔51中移动,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57.回收桶30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如图4所示。
58.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本实施例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以及延缓回收桶30产生异味,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固体脏污不用随液体脏污倒入下水道,能够避免下水道堵塞。可见,本实施例能够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59.并且,本实施例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实施例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并且能够避免用户徒手清理回收桶30,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洁设备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回收桶30沿竖直方向设置,过滤组件50位于释放底盖60的上方。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由下至上经过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且过滤至过滤腔51外部的液体脏污至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汇聚于储污腔41的底部,储污腔41的底部位于释放底盖60的下方。
61.下文对本技术实施例联动组件80实现排污组件70和释放底盖60之间传动配合的方式进行阐述。
62.在一实施例中,联动组件80包括使能件及连接机构。使能件设于排污组件70,使能
件能够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建立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进而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并且,连接机构与使能件配合,可以取消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63.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使能件驱使连接机构允许释放底盖60远离排污口52,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在初始状态,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建立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进而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使能件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使能件触发连接机构取消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重新建立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
64.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使能件包括顶杆81。连接机构包括卡扣件82和扣位件83。卡扣件82设于释放底盖60。扣位件83设于过滤组件50,具体是扣位件83设于框架53,扣位件83相对框架53凸出设置。卡扣件82能够选择性地搭扣于扣位件83。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能够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以允许释放底盖60远离排污口52。
65.在初始状态,顶杆81远离卡扣件82,卡扣件82搭扣于扣位件83,使得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建立连接关系,此时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即取消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如图4所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卡扣件82重新搭扣于扣位件83,即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重新建立连接关系,使得释放底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即回复至图2所示的状态。
66.进一步地,卡扣件82包括连接部821、搭扣部822及抵接部823。连接部821连接释放底盖60,且连接部821通过搭扣部822连接抵接部823。抵接部823相对连接部821靠近释放底盖60的中部位置,搭扣部822用于选择性地搭扣于扣位件83,且顶杆81用于抵顶抵接部823。
67.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的抵接部823。至少连接部821是弹性体。响应于顶杆81施加于抵接部823的抵顶力,连接部821朝向该中部位置弯曲变形,且抵接部823朝向释放底盖60运动,即整个卡扣件82朝远离扣位件83的方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倾倒,使得搭扣部822脱离扣位件83,即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
68.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使能件和连接机构之间并不局限于上述顶杆81、卡扣件82及扣位件83的设计,例如使能件和连接机构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杆系统、齿轮系统等实现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选择性地建立连接关系,在此不作限定。
69.在一实施例中,释放底盖60不仅通过连接机构与过滤组件50可拆卸连接,释放底盖60还通过转轴64与过滤组件50转动连接,即释放底盖60能够通过转轴64相对过滤组件50转动。在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后,释放底盖60能够远离排污口52转动。
70.具体地,释放底盖60一端通过转轴64与过滤组件50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过滤组件50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在初始状态,顶杆81远离释放底盖60上的卡扣件82,卡扣件82搭扣于扣位件83,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相对过滤组件50远离排污口52转动,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如图4所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用户将释放底盖60朝向排污口52转动,使得卡扣件82重新搭扣于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即回复至图2所示的状态。
71.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释放底盖60并不局限于与过滤组件50转动连接,释放底盖60可以仅通过连接机构与过滤组件50可拆卸连接。例如,释放底盖60通过多组连接机构与过滤组件50可拆卸连接,该多组连接机构沿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的周向间隔分布,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通过该多组连接机构连接时,释放底盖60能够相对地固定于过滤组件50以遮盖排污口52,而当该多组连接机构均取消过滤组件50和释放底盖60之间的连接关系时,释放底盖60整体脱离过滤组件50而取消遮盖排污口52。
72.下文对本技术实施例排污组件70进行阐述。
73.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图2所示过滤装置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74.在一实施例中,排污组件70包括移动件71。移动件71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上述实施例阐述的使能件即设于移动件71,且能够随移动件71同步移动。排污组件70还包括刮污件72。刮污件72设于移动件71,且能够随移动件71同步移动。刮污件72随移动件71同步移动,以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75.并且,考虑到过滤腔51中未附着于过滤腔51侧壁的固体脏污,在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时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通过排污口52排出,而附着于过滤腔51侧壁的固体脏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较难自行通过排污口52排出,因而本实施例排污组件70则主要应用于剥离过滤腔51的侧壁上附着的固体脏污。具体地,刮污件72靠近过滤腔51的侧壁设置,在随移动件71移动的过程中剥离过滤腔51的侧壁上的固体脏污,并通过排污口52排出。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刮污件72,能够提高过滤腔51的清洁效果,以尽可能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
76.进一步地,刮污件72可以抵接于过滤腔51的侧壁,如此在刮污件72随移动件71移动的过程中,刮污件72能够尽可能一次性将过滤腔51的侧壁上附着的固体脏污剥离干净,进一步能够提高过滤腔51的清洁效果及清洁效率,以尽可能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避免反复清理过滤腔51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77.可选地,刮污件72可以为弹性体,例如硅胶等。如此一来,能够降低刮污件72划伤过滤组件50的风险,有利于保证过滤组件50的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尤其是对于刮污件72抵接过滤腔51的侧壁的情况,具有弹性的刮污件72不仅能够保持抵接过滤腔51侧壁的
状态,还能够提供弹性接触,尽可能避免划伤过滤组件50。
78.并且,刮污件72设于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的端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移动件71的移动行程,意味着用户只需要驱动移动件71移动较短的距离,即可将过滤腔51侧壁上的固体脏污刮净,且还能够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即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有利于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79.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过滤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80.在一实施例中,回收桶30还包括弹性件31。弹性件31连接移动件71,用于驱使移动件71朝远离释放底盖60的方向移动。用户克服弹性件31提供的弹性回复力,将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按压,使得刮污件72剥离固体脏污且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后,用户取消按压移动件71,移动件71在弹性件31所提供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朝远离释放底盖60的方向移动而复位。
81.具体地,移动件71的部分处于过滤腔51的外部。弹性件31夹设于移动件71的该部分和过滤组件50之间。当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时,弹性件31被压缩。弹性件31可以是弹簧等,且移动件71和过滤组件50可以设置用于限位弹性件31的凸柱,弹性件3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移动件71和过滤组件50的凸柱的外周。图3和图7示例性地展示了回收桶30包括两个弹性件31,该两个弹性件31分别位于移动件71和过滤组件50的相对两侧,且每个弹性件31均夹设于移动件71和过滤组件50的框架53之间,移动件71和框架53均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31的凸柱。
82.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当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时,弹性件31并不局限于被压缩而产生用于驱使移动件71复位的弹性回复力,例如弹性件31也可以被拉伸而产生用于驱使移动件71复位的弹性回复力,只需对应调整弹性件31的设置位置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83.下文对本技术实施例过滤组件50与桶体组件40之间的配合方式进行阐述。
84.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0可拆卸地设于桶体组件40的储污腔41中。换言之,本实施例过滤组件50、释放底盖60及排污组件70参与构成的过滤装置与桶体组件40之间相互独立。当回收桶30应用于配合清洁设备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时,过滤装置装配于桶体组件40中;而当需要清洁回收桶30时,用户将过滤装置取出,以分别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体组件40。由于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已经过滤装置分离,因此桶体组件40中主要是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主要留存于过滤装置中,用户能够非常方便地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体组件40。
85.具体地,桶体组件40包括桶主体42和桶盖体43。桶盖体43可拆卸地盖设于桶主体42,且桶盖体43与桶主体42配合形成储污腔41。进一步地,桶主体42设有进气管36,进气管36设于储污腔41中。清洁设备的风机流体连通进气管36,风机使得储污腔41形成负压环境,以通过进气管36回收待清洁面上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过滤装置设于进气管36,以对进气管36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进行分离。桶盖体43设有用于流体连通风机的风道,即风机、桶盖体43的风道、储污腔41及进气管36依次流体连通。并且,桶主体42和桶盖体43之间可以通过密封圈等密封元件实现密封装配,有利于提高抽吸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效果及效率。
86.如图2所示,释放底盖60包括底盖主体62和进污筒体63。进污筒体63凸设于底盖主
体62朝向排污组件70的一侧,进污筒体63远离底盖主体62的端部设有进污口61及围设于进污口61外周的搭接部65。其中,进污筒体63通过搭接部65搭接于回收管,回收管所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依次通过进污筒体63和进污口61进入过滤腔51。
87.本实施例回收桶30还包括提手32。提手32连接过滤组件50,具体是连接框架53。进一步地,提手32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框架53。当用户需要取出过滤装置时,用户通过抓持提手32,将过滤装置从桶体组件40中提出,再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在回收桶30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过程中,桶体组件40内部的流体自桶主体42流向桶盖体43,因此处于桶体组件40内部的过滤装置具有朝向桶盖体43运动的趋势。本实施例当过滤装置装配于桶体组件40时,桶盖体43通过提手32限制过滤组件50朝桶盖体43移动,即限制过滤装置具有朝向桶盖体43运动,能够保持过滤装置在桶体组件40内部的相对位置,使得过滤装置能够正常分离进气管36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
88.进一步地,排污组件70设有第一引导件73,提手32设有第二引导件33。第一引导件73和第二引导件33中的至少一者朝向释放底盖60延伸,使得第一引导件73和第二引导件33配合引导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及引导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
89.举例而言,第一引导件73和第二引导件33中的一者为导向柱,另一者设有导向孔,导向柱嵌设于导向孔中且能够沿导向孔移动,导向柱和导向孔均朝向释放底盖60延伸,导向柱和导向孔能够配合引导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及引导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图2示例性地展示了第一引导件73为导向柱,第二引导件33设有导向孔的情况。
90.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引导件73和第二引导件33并不局限于上述导向柱和导向孔配合的方式,例如第一引导件73和第二引导件33还可以采用滑轨和滑块配合等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91.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0,图8是本技术回收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回收桶去除桶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回收桶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92.在替代实施例中,桶体组件40包括桶主体42和桶盖体43。桶盖体43可拆卸地盖设于桶主体42,且桶盖体43与桶主体42配合形成储污腔41。过滤组件50固定连接桶盖体43。换言之,本实施例过滤组件50、释放底盖60及排污组件70参与构成的过滤装置固定于桶盖体43。当回收桶30应用于配合清洁设备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时,过滤装置随桶盖体43装配于桶体组件40中;而当需要清洁回收桶30时,用户拆卸下桶盖体43,即将过滤装置取出,以分别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主体42。由于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已经过滤装置分离,因此桶主体42中主要是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主要留存于过滤装置中,用户能够非常方便地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主体42。
93.具体地,回收桶30还包括引导柱34。引导柱34可移动地穿设于桶盖体43且连接至排污组件70。用户通过操控引导柱34,以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在用户拆卸下桶盖体43而将过滤装置取出后,用户通过向下按压引导柱34,以通过引导柱34带动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移动件71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以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如图11所示。
94.回收桶30还包括按钮35。按钮35设于引导柱34远离排污组件70(即移动件71)的端
部。用户通过按钮35操控引导柱34,以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在用户拆卸下桶盖体43而将过滤装置取出后,用户向下按压按钮35,即向下按压引导柱34,以通过引导柱34带动移动件71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移动件71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以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95.回收桶30还包括弹性件31。弹性件31夹设于按钮35和桶盖体43之间,用于驱使排污组件70朝桶盖体43移动。按钮35和引导柱34之间相对固定,即按钮35和引导柱34之间能够同步运动,弹性件31通过按钮35和引导柱34连接移动件71。其中,弹性件31驱使排污组件70朝桶盖体43移动而复位的原理,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96.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过滤装置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过滤装置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97.本实施例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可见,本实施例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清洁回收桶30。
98.并且,本实施例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99.需要说明的是,过滤装置作为独立的部件,其独立于清洁设备的回收桶30。当回收桶30应用于清洁设备以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时,过滤装置装配于回收桶30中,用于分离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当用户需要清理回收桶30时,从清洁设备上将回收桶30拆卸下来,并从回收桶30中将过滤装置取出。由于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已经过滤装置分离,因此桶体组件40中主要是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主要留存于过滤装置中,用户能够非常方便地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体组件40。过滤装置所包含的各个部件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100.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是本技术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01.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包括清洁组件20,清洁组件20用于清洁待清洁面。进一步地,清洁组件20可以是清洁设备10的地刷等,清洁组件20在清洁待清洁面的过程中回收待清洁面上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清洁设备10还包括回收桶30,回收桶30用于储存清洁
组件2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
102.回收桶30包括桶体组件40,桶体组件40内部设有储污腔41。回收桶30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于储污腔41中,且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回收桶30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且被储污腔41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其中,回收桶30所包含的各个部件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103.本实施例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可见,本实施例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清洁回收桶30。
104.并且,本实施例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105.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06.应用场景一:
107.回收桶30应用于清洁设备10,清洁设备10是具有洗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洗地机。回收桶30用于储存清洁设备10清洁待清洁面的过程中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回收桶30可拆卸地设置于清洁设备10。当用户需要清理回收桶30时,从清洁设备10上将回收桶30拆卸下来。
108.回收桶30包括桶体组件40,桶体组件40内部设有储污腔41。回收桶30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于储污腔41中,且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回收桶30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且被储污腔41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109.在初始状态,顶杆81远离释放底盖60上的卡扣件82,卡扣件82搭扣于扣位件83,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
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相对过滤组件50远离排污口52转动,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用户将释放底盖60朝向排污口52转动,使得卡扣件82重新搭扣于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
110.本应用场景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可见,本应用场景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清洁回收桶30。
111.并且,本应用场景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应用场景中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112.应用场景二:
113.清洁设备10是具有洗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洗地机。清洁设备10包括清洁组件20,清洁组件20用于清洁待清洁面。清洁组件20可以是清洁设备10的地刷,清洁组件20在清洁待清洁面的过程中回收待清洁面上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清洁设备10还包括回收桶30,回收桶30用于储存清洁组件2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
114.回收桶30包括桶体组件40,桶体组件40内部设有储污腔41。回收桶30还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于储污腔41中,且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回收桶30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且被储污腔41接收,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回收桶30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115.在初始状态,顶杆81远离释放底盖60上的卡扣件82,卡扣件82搭扣于扣位件83,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相对过滤组件50远离排污口52转动,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用户将释放底盖60朝向排污口52转动,使得卡扣件82重新搭扣于扣位件83,释放底
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
116.本应用场景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可见,本应用场景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清洁回收桶30。
117.并且,本应用场景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应用场景中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118.应用场景三:
119.过滤装置作为独立的部件,其独立于清洁设备10的回收桶30。当回收桶30应用于清洁设备10以回收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时,过滤装置装配于回收桶30中,用于分离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当用户需要清理回收桶30时,从清洁设备10上将回收桶30拆卸下来,并从回收桶30中将过滤装置取出。由于回收桶30回收的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已经过滤装置分离,因此桶体组件40中主要是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主要留存于过滤装置中,用户能够非常方便地清理过滤装置与桶体组件40。
120.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50,过滤组件50设有过滤腔51及连通过滤腔51的排污口52。过滤装置还包括释放底盖60,释放底盖60用于选择性地遮盖排污口52。其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污组件70,排污组件70可移动地设置于过滤腔51中。过滤装置还包括联动组件80,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与释放底盖60传动配合。其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
121.在初始状态,顶杆81远离释放底盖60上的卡扣件82,卡扣件82搭扣于扣位件83,使得释放底盖60遮盖排污口52,限制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当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达到一定量时,用户需要清理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此时用户驱使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顶杆81随排污组件70同步移动而抵顶卡扣件82,使得卡扣件82脱离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相对过滤组件50远离排污口52转动,使得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进而允许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待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排净后,用户将释放底盖60朝向排污口52转动,使得卡扣件82重新搭扣于扣位件83,释放底盖60重新遮盖排污口52,此时排污组件70远离释放底盖60移动而复位。
122.本应用场景中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混合物自释放底盖60进入过滤腔51,液体脏污经过滤组件50过滤至过滤腔51的外部,而固体脏污留存于过滤腔51中,即实现了液体脏污和固体脏污的分离,使得桶体组件40尽可能用于储存液体脏污,而固体脏污尽可能少地
通过过滤组件50,能够减轻用户清洁桶体组件40的工作量,且过滤组件50中的固体脏污因与液体脏污分离而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可见,本应用场景中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清洁回收桶30。
123.并且,本应用场景中随排污组件70朝向释放底盖60移动,排污组件70通过联动组件80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过滤组件50的排污口52,与此同时排污组件70驱使过滤腔51中的固体脏污通过排污口52排出。换言之,本应用场景中排污组件70清理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同时,还同步驱使释放底盖60取消遮盖排污口52,使得排污组件70清理下来的固体脏污直接通过排污口52排出,一步实现过滤腔51中固体脏污的清理和排出,极大程度地方便用户清洁回收桶30。
124.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清洁设备及其应用的回收桶、过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