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2:10: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车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一般车载连接器及其组合固定于汽车上,车载连接器组合包括车载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所述车载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插设于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收容所述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的金属壳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加速或刹车的情况,车载连接器容易发生旋转或松动掉落,不利于车载连接器的稳定连接器。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能够实现电连接器组合的稳定对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加速或刹车情况时,同样能保持稳定对接。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固持于所述绝缘件的对接端子及包覆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对接端子的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呈柱状并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磁性件上下贯通所述第一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以形成一通孔,所述绝缘件设有收容于所述通孔内的呈柱状的柱状部,所述对接端子固持于所述柱状部内,所述电连接器经由通断电来控制所述磁性件的磁性强弱来实现与一对接电连接器的断开及连接。
6.进一步,所述绝缘件包括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的直径的圆盘部及自所述圆盘部的中心位置延伸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所述柱状部,所述圆盘部贴设于所述下表面。
7.进一步,所述磁性件还包括向下突出于所述下表面设置的凸部,所述圆盘部对应所述凸部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凸部固持于所述凹槽使得所述绝缘件贴设于所述磁性件的所述下表面。
8.进一步,所述磁性件包括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中间部,所述通孔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平行的第二上表面,所述对接端子设置有若干个并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述中间部上至少设有一第一防误插结构。
9.进一步,所述磁性件包括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中间部,所述通孔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平行的第二上表面,所述中间部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及所述第二上表面的导引面,所述对接端子设置有若干个并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述导引面倾斜设置并至少具有一第一防误插结构。
10.进一步,所述导引面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导引面上的三角块,所述三角块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的其中一平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三角块的另一平面竖直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二上表面。
11.进一步,所述第一上表面上凹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固持环形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固持环形槽的弹性缓冲件,且所述弹性缓冲件向上突出所述第一上表面设置。
12.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对固持柱,所述固持柱设置于所述绝缘件远离所述磁性件的一侧,所述固持柱伸出所述绝缘件以与一外部器件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二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固持于所述绝缘件的对接端子及包覆所述绝缘件及所述对接端子的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呈柱状并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磁性件上下贯通所述第一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以形成一通孔,所述绝缘件设有收容于所述通孔内的呈柱状的柱状部,所述对接端子固持于所述柱状部内,所述对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固持于所述绝缘座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所述绝缘座体及所述导电端子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大致呈柱状并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顶表面及底部接触面,所述金属外壳具有贯穿所述顶表面及所述底部接触面的固持通孔,所述绝缘座体包括收容于所述固持通孔内的筒状部,所述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筒状部,所述磁性件包括自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位于所述通孔外侧的中间部,所述通孔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平行的第二上表面,所述电连接器经由通断电来控制所述磁性件的磁性强弱与所述金属外壳断开或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的断开及连接。
14.进一步,所述中间部上至少设有一第一防误插结构,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具有所述顶表面及所述底部接触面的环状基部及自所述环状基部向下突伸设置的对接突部,所述对接突部设有与所述底部接触面平行设置的对接表面,所述底部接触面与所述对接表面之间至少形成一第二防误插结构,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与所述第二防误插结构相互配合实现电连接器组合的稳定对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的所述磁性件利用通电消磁断电强磁来实现与另一电连接器的断开与连接。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电连接器未配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1.图6是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2.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23.图8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4.图9是图8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25.【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6.电连接器组合
ꢀꢀꢀꢀꢀꢀ
100
ꢀꢀꢀꢀꢀꢀꢀꢀꢀꢀꢀ
对接电连接器
ꢀꢀꢀꢀꢀꢀ
101
27.绝缘座体
ꢀꢀꢀꢀꢀꢀꢀꢀꢀꢀ1ꢀꢀꢀꢀꢀꢀꢀꢀꢀꢀꢀꢀꢀ
筒状部
ꢀꢀꢀꢀꢀꢀꢀꢀꢀꢀꢀꢀ
11
28.方形部
ꢀꢀꢀꢀꢀꢀꢀꢀꢀꢀꢀꢀ
12
ꢀꢀꢀꢀꢀꢀꢀꢀꢀꢀꢀꢀ
端子槽
ꢀꢀꢀꢀꢀꢀꢀꢀꢀꢀꢀꢀ
13
29.金属外壳
ꢀꢀꢀꢀꢀꢀꢀꢀꢀꢀ2ꢀꢀꢀꢀꢀꢀꢀꢀꢀꢀꢀꢀꢀ
环状基部
ꢀꢀꢀꢀꢀꢀꢀꢀꢀꢀ
21
30.顶表面
ꢀꢀꢀꢀꢀꢀꢀꢀꢀꢀꢀꢀ
211
ꢀꢀꢀꢀꢀꢀꢀꢀꢀꢀꢀ
容纳槽
ꢀꢀꢀꢀꢀꢀꢀꢀꢀꢀꢀꢀ
2111
31.固持通孔
ꢀꢀꢀꢀꢀꢀꢀꢀꢀꢀ
2112
ꢀꢀꢀꢀꢀꢀꢀꢀꢀꢀ
对接表面
ꢀꢀꢀꢀꢀꢀꢀꢀꢀꢀ
212
32.对接突部
ꢀꢀꢀꢀꢀꢀꢀꢀꢀꢀ
22
ꢀꢀꢀꢀꢀꢀꢀꢀꢀꢀꢀꢀ
底部接触面
ꢀꢀꢀꢀꢀꢀꢀꢀ
221
33.引导斜面
ꢀꢀꢀꢀꢀꢀꢀꢀꢀꢀ
23
ꢀꢀꢀꢀꢀꢀꢀꢀꢀꢀꢀꢀ
第二防误插结构
ꢀꢀꢀꢀ
24
34.导电端子
ꢀꢀꢀꢀꢀꢀꢀꢀꢀꢀ3ꢀꢀꢀꢀꢀꢀꢀꢀꢀꢀꢀꢀꢀ
电连接器
ꢀꢀꢀꢀꢀꢀꢀꢀꢀꢀ
102
35.绝缘件
ꢀꢀꢀꢀꢀꢀꢀꢀꢀꢀꢀꢀ4ꢀꢀꢀꢀꢀꢀꢀꢀꢀꢀꢀꢀꢀ
柱状部
ꢀꢀꢀꢀꢀꢀꢀꢀꢀꢀꢀꢀ
41
36.端子插孔
ꢀꢀꢀꢀꢀꢀꢀꢀꢀꢀ
411
ꢀꢀꢀꢀꢀꢀꢀꢀꢀꢀꢀ
圆盘部
ꢀꢀꢀꢀꢀꢀꢀꢀꢀꢀꢀꢀ
42
37.凹槽
ꢀꢀꢀꢀꢀꢀꢀꢀꢀꢀꢀꢀꢀꢀ
421
ꢀꢀꢀꢀꢀꢀꢀꢀꢀꢀꢀ
磁性件
ꢀꢀꢀꢀꢀꢀꢀꢀꢀꢀꢀꢀ538.下表面
ꢀꢀꢀꢀꢀꢀꢀꢀꢀꢀꢀꢀ
51
ꢀꢀꢀꢀꢀꢀꢀꢀꢀꢀꢀꢀ
凸部
ꢀꢀꢀꢀꢀꢀꢀꢀꢀꢀꢀꢀꢀꢀ
511
39.第一上表面
ꢀꢀꢀꢀꢀꢀꢀꢀ
52
ꢀꢀꢀꢀꢀꢀꢀꢀꢀꢀꢀꢀ
对接凹部
ꢀꢀꢀꢀꢀꢀꢀꢀꢀꢀ
521
40.第二上表面
ꢀꢀꢀꢀꢀꢀꢀꢀ
5211
ꢀꢀꢀꢀꢀꢀꢀꢀꢀꢀ
导引面
ꢀꢀꢀꢀꢀꢀꢀꢀꢀꢀꢀꢀ
5212
41.第一防误插结构
ꢀꢀꢀꢀ
5213
ꢀꢀꢀꢀꢀꢀꢀꢀꢀꢀ
固持环形槽
ꢀꢀꢀꢀꢀꢀꢀꢀ
522
42.通孔
ꢀꢀꢀꢀꢀꢀꢀꢀꢀꢀꢀꢀꢀꢀ
53
ꢀꢀꢀꢀꢀꢀꢀꢀꢀꢀꢀꢀ
对接端子
ꢀꢀꢀꢀꢀꢀꢀꢀꢀꢀ643.弹性缓冲件
ꢀꢀꢀꢀꢀꢀꢀꢀ7ꢀꢀꢀꢀꢀꢀꢀꢀꢀꢀꢀꢀꢀ
固持柱
ꢀꢀꢀꢀꢀꢀꢀꢀꢀꢀꢀꢀ84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之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方向定义皆以图1为基准。
46.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0,所述射频开关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电连接器102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2对接的对接电连接器101。所述电连接器102经由通断电来控制下述磁性件5的磁性强弱来实现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101的断开及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连接器102的通电弱磁及断电强磁来实现磁性件5的磁性变弱及变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通过电连接器的通电强磁及断电弱磁来实现磁性件的磁性变强及变弱,此处并不做限制。
47.所述电连接器102应用在汽车上,包括绝缘件4、固持于所述绝缘件4的若干对接端子6及包覆所述绝缘件4及所述对接端子6的磁性件5。所述绝缘件4包括呈圆形的圆盘部42及自所述圆盘部42的中心位置竖直向上延伸设置的柱状部41。所述圆盘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41的直径。所述柱状部41朝向所述磁性件5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柱状部41内设有贯穿所述柱状部41上下表面的若干端子插孔411。所述圆盘部42靠近所述磁性件5的一侧设置有一凹槽421。
48.请参照图8及图9,所述磁性件5大致呈柱状,所述对接端子6固持于所述柱状部41的所述端子插孔411内,所述柱状部41插设于所述磁性件5内。所述磁性件5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下表面51及第一上表面52。所述磁性件5上下贯通所述第一上表面52及所述下表面51以形成一通孔53。所述绝缘件4的所述柱状部41 收容于所述通孔53内。所述下表面51及所述第一上表面52均呈圆形,且所述圆盘部42的直径与所述下表面51及所述第一上表面52的直径相同。所述下表面51 上设有突设固持于所述凹槽421的凸部511。所述凸部511固持于
所述凹槽421使得所述绝缘件4贴设于所述磁性件5的所述下表面51。所述磁性件5包括自所述第一上表面52向所述磁性件5内部凹设的对接凹部521,所述对接凹部521上设有至少一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具体地,所述磁性件5包括自所述第一上表面 52向下凹设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53的位于所述通孔53外侧的中间部54,所述通孔53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上表面52平行的第二上表面5211。所述对接端子6设置有若干个并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述中间部54上至少设有一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部54设有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52及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的导引面5212,所述对接端子6设置有若干个并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述导引面5212倾斜设置并至少具有一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所述对接凹部521包括凹设于所述磁性件5内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上表面52的呈圆形的第二上表面5211及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52及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的导引面 5212。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设置于所述导引面5212。由于电连接器102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对接时,所述对接凹部521的部分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对接,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误插或者发生旋转松动,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 5213可以设置于所述对接凹部521的任何部分。具体的,可以将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设置于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上表面52上,只需要将对接电连接器101相应的表面设置与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相对应的结构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设置于所述导引面5212上。所述导引面5212倾斜设置,所述导引面5212上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 5213,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为设置于所述导引面5212上的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截面是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的其中一平面与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三角块的另一平面竖直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
49.所述磁性件5整体高度是25毫米,所述第一上表面52的直径是30毫米,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的直径是10毫米,可以实现电连接器102的磁吸力10-15kgf。
50.所述对接端子6插设于所述柱状部41内,并整体固持于磁性件5设有的通孔 53内。所述对接端子6超出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并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对接。
51.所述第一上表面52上凹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固持环形槽522,所述电连接器 102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固持环形槽522设置的弹性缓冲件7,且所述弹性缓冲件7 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上表面52设置,进而所述电连接器102与对接电连接器101 对接时,所述弹性缓冲件7可以缓和两者之间的冲击力。
52.所述电连接器102还包括一对固持柱8,所述固持柱8设置于所述绝缘件4远离所述磁性件5的一侧,所述固持柱8伸出所述绝缘件4以与所述汽车实现固定连接。
53.所述对接电连接器101包括绝缘座体1、固持插设于所述绝缘座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及包覆所述绝缘座体1及所述导电端子3的金属外壳2。所述金属外壳2大致呈柱状。所述绝缘座体1包括呈矩形的方形部12及自所述方形部12中心位置向所述金属外壳2呈筒状的位于所述金属外壳2内的筒状部11。所述绝缘座体1还设有贯穿所述筒状部11及所述方形部12的端子槽13。
54.所述金属外壳2设有呈环圆形的环状基部21、自所述环状基部21向下突伸设置的对接突部22及连接所述环状基部21及所述对接突部22的引导斜面23。所述环状基部21具有相对设置的顶表面211及对接表面212。所述顶表面211上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方形部12的一容纳槽2111及上下贯穿所述顶表面211及所述对接表面212的用以容纳所述筒状部11的
固持通孔2112。所述对接突部22自所述对接表面212突伸形成。所述对接突部22具有与所述对接表面212平行的底部接触面221。对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斜面23上设有第二防误插结构24。当然第二防误插结构24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对接表面212或底部接触面221上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配合。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防误插结构24 为设置于所述引导斜面23的凹槽,用以容纳所述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且对应地,所述第二防误插结构24设置为一对。
55.所述导电端子3插设于所述端子槽13内并与当地对接端子6实现对接。所述导电端子3插入所述筒状部11并位于所述金属外壳2内部。
56.当电连接器102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对接时,由于磁性件5与所述金属外壳2 经过对电连接器102通电或断电进而减弱或增强磁性件5的磁性,实现两者的对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也可通过通电强磁断电弱磁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接。在电连接器102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发生对接时,所述对接端子6与所述导电端子3对接,所述对接表面212与所述第一上表面52实现对接,同时由于第一上表面52上固持有所述弹性缓冲件7,当所述电连接器 102与对接电连接器101对接时,两者之间由于存在所述弹性缓冲件7,缓冲了两者之间的冲击力,降低了两者撞击导致的损坏风险。同时,在对接时,第一防误插结构5213和第二防误插结构24在所述导引面5212与引导斜面23相互导引的基础上,实现对接,且使得电连接器102及对接电连接器101不会发生旋转或者误插,实现了电连接器组合100的稳定对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底部接触面221与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并未接触,是由于所述导电端子3伸出所述底部接触面221,所述对接端子6伸出所述第二上表面5211,并且所述对接端子6插设于所述导电端子3内部,实现对接。如此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或刹车时,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不会发生松动或误插,保持了连接稳定。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