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3:5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住宅环境的安全问题,虽然小区的物业会雇佣相关的安保人员进行安保工作,但仍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所以建立楼宇监控系统,通过中央监控室以及相关外部设备来确保楼宇周围环境的安全,可以更好地处理楼宇安防问题,为业主和客户提供安全舒适和便捷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3.现有的楼宇内都配备有监控设备,到了夜晚,楼道熄灯后,监控人员无法控制灯体的开关,而在夜晚监控设备得到的影像清晰度较低,一旦出现异常,监控人员需要自己走到事发地,打开照明灯才能进行较为清晰的观察,这就使得时效性降低,不能及时发现情况,且图像采集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会附着灰尘,影响采集效果,因此我们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监控系统,来解决该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包括承载座与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承载座的底部,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承载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齿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承载座的底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环相啮合,所述齿环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顶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磁板,所述安装座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位于电磁板的底部,所述金属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射光灯,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设置有给风机构,所述承载座的内部集成有单片机与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射光灯、电磁板、伺服电机与给风机构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齿环的顶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金属板的底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载座的内部集成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单片机信号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给风机构包含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在承载座的顶部,所述安装盘的内底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底端依次贯穿安装盘与承载座并延伸至承载座的底部,所述安装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单片机信号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有防尘罩,所
述引风机位于防尘罩的底部。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方案中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齿环转动,从而改变射光灯的位置,以此来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进行图像采集,且通过电磁板与金属板的配合使用改变射光灯的高度,在无需使用使得情况下使得射光灯不会出现在采集画面内,给风机构的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对摄像头表面的热量与灰尘进行去除,避免灰尘影响图像采集质量,防止摄像头温度过高导致内部损坏,解决了以往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承载座;2、摄像头;3、伺服电机;4、齿环;5、安装座;6、电磁板;7、金属板;8、射光灯;9、给风机构;901、安装盘;902、出风口;903、安装箱;904、引风机;10、单片机;11、信号接收器;12、限位槽;13、限位环;14、限位杆;15、扬声器;16、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包括承载座1与摄像头2,摄像头2安装在承载座1的底部,承载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承载座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齿环4,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承载座1的底部,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环4相啮合,齿环4的外圈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5,安装座5的内顶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磁板6,安装座5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金属板7,金属板7位于电磁板6的底部,金属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射光灯8,承载座1的顶部设置有给风机构9,承载座1的内部集成有单片机10与信号接收器11,信号接收器11、射光灯8、电磁板6、伺服电机3与给风机构9均与单片机10信号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摄像头2在正常运作下会对该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在光线良好的白天时采集效果较好,处于夜晚光线不佳则对采集存在一定影响,当使用人员通过屏幕查看到异常时,使用人员发出信号使得信号接收器11接收,信号接收器11传递给单片机10,单片机10控制伺服电机3与射光灯8通电工作,射光灯8通电后发射出强光,伺服电机3通电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啮合的齿环4发生转动,安装座5随之转动,随后射光灯8移动至异常处,使用人员还可以改变电磁板6的电流,使得电磁板6的磁性减小,金属板7受重力则会向下降低,以此来改变射光灯8的高度,当摄像头2长时间运作时,使用人员远程将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器11,信号接收器11接收后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0,单片机10控制给风机构9通电工作,给风机构9通电后产生吸力将外部的空气抽入内部,随着给风机构9的持续工作气体开始喷出,气体吹向摄像头2表面,使得摄像头2表面的灰尘与热量被吹散,给风机构9的设置可以
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对摄像头2表面的热量与灰尘进行去除,避免灰尘影响图像采集质量,防止摄像头2温度过高导致内部损坏,解决了以往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23.请参阅图2与3,其中:承载座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限位环13,限位环1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齿环4的顶部。
24.本实用新型中,当齿环4转动时限位环13也会在限位槽12内部转动,限位环13与限位槽12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齿环4起到限制作用,使得齿环4不会与承载座1发生分离,同时可以减小承载座1与齿环4之间的摩擦。
25.请参阅图2与3,其中:安装座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金属板7的底部。
26.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杆14的设置可以对金属板7起到限制作用,使得金属板7始终保持垂直方向的移动,且可以限制金属板7的移动距离,避免金属板7移动至电磁板6磁场范围外。
27.请参阅图4,其中:承载座1的内部集成有扬声器15,扬声器15与单片机10信号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人员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扬声器15进行喊话,可对居住人员进行提示,也可对不法人员进行威慑。
29.请参阅图1、2与4,其中:给风机构9包含有安装盘901,安装盘901固定连接在承载座1的顶部,安装盘901的内底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口902,出风口902的底端依次贯穿安装盘901与承载座1并延伸至承载座1的底部,安装盘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安装箱903,安装箱903的顶部安装有引风机904,引风机904与单片机10信号连接。
30.本实用新型中,当摄像头2长时间运作时,使用人员远程将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器11,信号接收器11接收后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0,单片机10控制给风机构9通电工作,引风机904通电后产生吸力将外部的空气抽入安装箱903内部,随着引风机904的持续工作安装箱903内部气体逐渐增多,气体开始向下进入安装盘901并通过出风口902喷出,气体吹向摄像头2表面,使得摄像头2表面的灰尘与热量被吹散,给风机构9的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对摄像头2表面的热量与灰尘进行去除,避免灰尘影响图像采集质量,防止摄像头2温度过高导致内部损坏。
31.请参阅图2,其中:安装箱903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有防尘罩16,引风机904位于防尘罩16的底部。
32.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罩16的设置可以对进入安装箱903内部的气体起到过滤作用,气体中的灰尘会被阻隔无法进入安装箱903。
33.工作原理:摄像头2在正常运作下会对该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在光线良好的白天时采集效果较好,处于夜晚光线不佳则对采集存在一定影响,当使用人员通过屏幕查看到异常时,使用人员发出信号使得信号接收器11接收,信号接收器11传递给单片机10,单片机10控制伺服电机3与射光灯8通电工作,射光灯8通电后发射出强光,伺服电机3通电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啮合的齿环4发生转动,安装座5随之转动,随后射光灯8移动至异常处,使用人员还可以改变电磁板6的电流,使得电磁板6的磁性减小,金属板7受重力则会向下降低,以此来改变射光灯8的高度,当摄像头2长时间运作时,使用人员远程将信号传递给信号接收器11,信号接收器11接收后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0,单片机10控制给风机构9通电工作,引风
机904通电后产生吸力将外部的空气抽入安装箱903内部,随着引风机904的持续工作安装箱903内部气体逐渐增多,气体开始向下进入安装盘901并通过出风口902喷出,气体吹向摄像头2表面,使得摄像头2表面的灰尘与热量被吹散,给风机构9的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对摄像头2表面的热量与灰尘进行去除,避免灰尘影响图像采集质量,防止摄像头2温度过高导致内部损坏,解决了以往智能化楼宇监控系统实用性不佳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